11.28 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房地產行業成為長期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壓艙石”,而不是“地雷陣”

11月28日,2019“新徵程 新使命—新浪金麒麟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應邀出席並發表了題為“弘揚企業家精神 為前行注入更多確定性”的演講,他指出大變局之中,既有亂局之危、困局之憂,但同時也是破局之機、佈局之時,關鍵在於企業家的主動作為。

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房地產行業成為長期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壓艙石”,而不是“地雷陣”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回望70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GDP突破90萬億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建成了縱橫成網、互聯互通的網絡化基礎設施體系,具有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擁有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同時還是新技術革命的理想試驗場,各類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仍在井噴式發展。

  但是,展望前行的道路,很多人卻又不免感到困惑。因為,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常常被一些“重大事件”所包圍和衝擊,比如貿易戰、去槓桿、尖端技術領域的激烈交鋒等。大家都有一個非常強烈而又直觀的感受,那就是: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我們的發展又走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在這種背景下,很多人都在討論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問題,並努力尋找應對不確定性的辦法。

  1.在國際國內因素的交織影響下,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多,但中國經濟在下行壓力下仍然表現了較強的韌性

  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我們感受較深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原有的國際力量平衡正在逐漸被打破,全球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逆流”,單邊主義、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出現了重大調整,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機制受到很大的衝擊。黨中央將其稱之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並認為這將是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之變,是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版圖之變,也是全球經貿秩序和治理體系之變。

  二是全球經濟增速下行,負利率盛行。年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經預測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速將達到3.9%。此後,這個數字不斷在“縮水”,10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最新的預測數字變成了3%。在剛剛閉幕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WTO總幹事更是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增長率僅為1.2%。在全球經濟增速下行的同時,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紛紛推行負利率政策,其背後是資本投資回報率的普遍下降。

  三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近代以來,歷次科技革命都曾經極大地改寫了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分佈結構。當前,科學技術又處於新一輪大變革、大發展、大躍升的階段。特別是以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前沿創新科技正在快速突破,並廣泛而深入地向各行各業滲透。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深刻重塑著產業、地區和國家的競爭格局,機遇與挑戰並存。

  四是眾多行業和企業正在劇烈分化。過去多年,很多企業依託宏觀經濟和相關行業高增長的紅利,“百花齊放”,快速成長。隨著經濟下行和結構調整,很多行業和企業開始劇烈分化。一方面,很多行業的高增長紅利逐漸消退,進入了相對平穩的增長階段,部分行業的市場總量甚至開始萎縮。另一方面,很多行業的集中度也在大幅提升,“強者恆強”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頭部大企業的競爭優勢不斷加強,其他大部分企業則艱難度日。

  在上述複雜的環境下,中國經濟面臨“一個壓力”,表現出了“四個韌性”。

  “一個壓力”,主要是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較大。表現在:部分地區工業、投資等指標增速下滑較快,發展動力減弱,財政收支和民生保障持續承壓。為此,近期中央明確提出,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並出臺了提前下達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降低部分基礎設施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等逆週期調控措施,來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四個韌性”,主要表現在:第一,我國正在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逐漸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統一國內市場:擁有近14億的人口,9億勞動力,4億中等收入群體,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的人力資源,以及超過1億的市場主體。中國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十分強烈。我們還遠沒有到所謂的“低慾望”社會。老百姓對衣食住行、娛樂休閒、教育培訓、醫療健康、養老服務等,仍然具有十分旺盛的需求。前不久的“雙十一”,僅天貓的成交額就達到2684億元,京東的成交額也達到了2044億元。

  第二,城鄉及區域結構優化仍有巨大的空間。我國的城鄉及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這既是當前發展的短板,但同時也意味著潛力足、迴旋餘地大。我們看到,中國有著眾多你追我趕、充滿活力的區域經濟,為中國經濟整體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微觀基礎。

  第三,改革創新正在不斷釋放活力和動力。一方面,我國在體制機制改革上花了很大力氣,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成效比較明顯。按照世界銀行最新排名,中國營商環境躍升了15位,排全球第31名。另一方面,科技創新在我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正在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第四,企業家總體上仍然充滿了奮鬥精神。在中國社會中,仍然湧動著強烈的“發財致富”願望和“創新創業”熱情。市場主體仍然在大量增加。去年,我國共誕生了97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相當於每3.8天就誕生一家“獨角獸”。

  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經濟的韌性,根本在於中國企業家的韌性,它植根於中國企業家群體的百折不撓和不懈奮鬥!這些韌性,也正是企業家應該積極作為的地方。

  2.在宏觀經濟的諸多不確定性中,房地產行業需要“穩”字當頭,展現確定性

  房地產行業是各方關注的熱點行業,既涉及投資又涉及消費,與國民經濟、金融穩定、社會民生、居民財富都息息相關。自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住不炒”的方針以來,房地產市場進入了新一輪改革調整期。很多人認為這個行業充滿了不確定性,以至於在資本市場上,地產股的估值都處於歷史較低的水平。

  實際上,我認為,與宏觀經濟的諸多不確定性相比,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可以實現“穩”字當頭,變為相對比較確定。

  主要表現為:第一,政策導向是比較確定的。關鍵是如何把握好。客觀地說,過去很多年,確實存在“地產金融化”和“金融地產化”並存的現象,給國民經濟運行帶來了一定的風險。中央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並明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應該說,總體導向已經非常明確,就是要“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使房地產行業成為長期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壓艙石”,而不是“地雷陣”。現在的關鍵在於準確把握因城施策、因時施策、鬆緊適度、長短結合(長效機制與短期措施)的靈活性。

  第二,市場超大總量是比較確定的。我國城鎮化事業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程。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約為60%,與發達國家75%以上的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因此,我們認為房地產市場總量繼續保持一定的規模,仍然是有基礎的。我們預計今年的國內市場總量大概將保持在15萬億元左右的水平。這仍然是全球絕無僅有的一個“超級市場”。去年,全球汽車產業的市場規模也僅為2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萬億元而已。當然,15萬億元左右的市場總量,可能會成為行業的峰值,今後可能會穩中有降。

  第三,價格行情是比較確定的。現在很多人在問,房價會不會由此跌下去?我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的正常波動是常態。房地產有其特殊性,房價會有波動,但不會大幅跌下去,而會穩下去。核心原因在於:一方面,市場的需求仍然存在,可能有的家庭已經有幾套住房,但是有的家庭還在為擁有一套住房而苦惱。另一方面,房地產業關聯著巨量的實體經濟產業,關聯著巨量的銀行資產負債,同時也關聯著巨量的居民家庭財產,房價急速下跌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社會經濟發展不會容忍這種狀況出現。

  第四,結構分化是比較確定的。我們看到,並非所有地區的市場都將穩定或增長,只要那些經濟持續發展、人口持續流入、產業持續集聚的地區,才具有穩定和增長的基礎。而這些地區,往往集中在城市群、都市圈及其周邊溢出地區。特別是有一定首位度的區域中心城市,人口和產業仍然會進一步集聚,過去幾年一些大城市實施的“搶人大戰”、“招商大戰”,實際上就是這一現象的生動寫照。

  第五,競爭格局是比較確定的。總的趨勢是行業集中度日益上升,這也是中國很多行業已經走過的道路。在中國,汽車行業前五的佔有率是51%,空調行業是78%,手機行業是83%。而房地產行業,前十的佔有率也僅30%左右,集中度提升是大勢所趨。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一年之內就有458家房企破產,今年1-10月又有408家房企倒閉,這實際上就是市場大浪淘沙的過程。

  3.弘揚企業家精神,努力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確定性

  大變局之中,既有亂局之危、困局之憂,但同時也是破局之機、佈局之時,關鍵在於企業家的主動作為。

  在當前環境下,企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弘揚企業家精神。就是要勇於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確定性。在我們眼裡,沒有國企、民企、外企的分別,關鍵的差別在於有沒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這個詞,本身就意味著要面對不確定性、把握不確定性,並以非同尋常的站位、視野和行動,來創造美好的未來。企圖趕上所謂的“風口”,然後就一路飛翔、一勞永逸、高枕無憂,我認為這不是企業家應該有的想法。

  二是苦練內功。就是要改變單純依靠“風口”吹上天的粗放發展方式,通過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構築足夠強大的“護城河”,從而在百舸爭流的行業競爭中勝出。我們已經處於一個高度分化的時代,“強者恆強”才剛剛開始,“大象跳舞”還遠未結束,行業龍頭企業和一般企業之間將出現越來越大的鴻溝。在這個時代,打造偉大企業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苦練內功、追求極致,成為所在行業中具有強大而持久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

  三是擁抱創新。特別是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堅定不移向“新物種”進化,讓創新成為驅動企業持續成長的不竭動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的革新將捅破很多“天花板”,創造新的需求,打開新的發展空間。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擁抱科技創新,真正走創新驅動的道路。一方面,要積極加強核心技術創新;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產業與科技雙向賦能。

  四是推動體制機制優化。就是要通過改革,形成充滿動力、活力和競爭力的體制機制,從而為企業再成長奠定堅實基礎。我認為,在大變局中,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優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通常來說,國企在資本、技術、人才等方面具有優勢,掌握的資源也比民企豐富;民企則機制更加靈活、激勵更加到位、市場反應更加靈敏。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通過“化學反應”將國企和民企的優秀基因整合在一起,為企業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