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當代中國水墨畫為體現時代精神的界面,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探索,這種探索的共同特徵就是強調用各種不同的材料、手段、樣式,創造新的時空境界,開拓新的審美領域,提供新的審美體驗。這裡有文化學意義上的水墨符號,有理性主義精神的水墨抽象,也有超越自然、追索心靈境界的審美跨越。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湖光山色》 136x68cm 陳若暉作


茫茫世界,時空無限,畫家要在中外古今經緯交織的繪畫網上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氣質、個性和修養的網結,並非易事。近年來,我的創作風格給人一直在變的感覺,那是因為我一直在尋找一種充分符合自己個性和舒展自我情趣的藝術形式,這種多變的直觀印象正是我有意識追求的結果。如果讓我對自己的這種追求做一個簡潔明瞭的概括的話,那就是:在中國畫與外來藝術兩種“語彙”的互相交融中,創作出本質上屬於“東方思維”,又試圖突圍自己的一種新的表達。這較少受到客體、工具、理性的限制,卻能夠使主體、修養、感情等自由發揮,我重新整合古今、中外、雅俗等界線,尋找繪畫語言張力和個人符號的嘗試,是我求變、求神、求韻、尚實、尚美、尚逸的造化。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唐人詩意》 68x136cm 陳若暉作


有人問我的近期作品中的變化,與我走南闖北去過許多國家地區(包括歐洲、非洲、美洲、日本等)是否有關聯?這點我是贊同的,我以為走的多,眼界開闊了,就更加理解現代感與民族性,創新與傳統之間的相互關係。

縱觀中國傳統繪畫史,從來沒有像當下受到現代藝術潮流的衝擊之大,它處於空前的兩難境地:一方面,如果藝術吸收外來文化,便被認為是“西化”;另一方面,如果堅守傳統,又被認為是“守舊”。其實,在我看來中國畫無論未來如何發展,在現代感與民族性上既有歧異的又互相關聯。在藝術史上,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藝術的產生就是在民族傳統的根基上“嫁接”的結果。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天風海濤》 136x68cm 陳若暉作


梵高、高更找到了日本浮世繪亮麗的平塗色彩及其裝飾與油畫色彩的某個融合點,創造了後印象派繪畫;畢加索學習了齊白石繪畫,並找到了非洲雕刻和塞尚作品的構成因素,與傳統油畫造型的某個因素的融合點,創造了立體主義繪畫;馬蒂斯找到了日本浮世繪和中國畫平塗重彩與油畫色彩的某個融合點,創造了野獸派繪畫等等,這都是盡人皆知的事實。在國外參觀的時候,每當面對這些令人肅然起敬的藝術大師的作品,我都會心潮澎湃,思考良多。但我想,對於一位中國畫家而言,無論你“走”得多遠,吸收再多,無論多麼“現代”,都要守住中國畫的底線,因為你的本質永遠是“中國”的。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垂釣天涯》 136x68cm 陳若暉作


在中國畫史上,“筆墨”歷來是談論不盡的話題。從以形寫神、立形存質,到不求形似、抒寫個性,沒有一個畫家不重視筆墨。但我以為“筆墨”乃中國人表現藝術理想的抒寫方式,它體現了繪畫特殊與一般的關係,反映著每個畫家特殊與一般的關係。舍筆墨,不足以言中國畫,但筆墨不是僵化的概念,筆墨形式也可以出新、出彩。如果筆墨離開情感,離開了狀態,離開創意,那就像吳冠中先生所說的“筆墨等於零”。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日出東方》 138x69cm 陳若暉作


清代惲南田說過:“有筆有墨謂之畫,有韻有趣謂之筆墨。”換言之,中國畫之所以為中國畫,是因為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言說”方式。在我看來,中國畫無論如何變化,都不能離開毛筆、宣紙的作用。毛筆區別於西方的繪畫工具,也是中國畫區別於西方藝術表現力的特別之處。在中國畫中,筆在畫面上是點,就應該保持點的特徵,筆在畫面上是線,就應該保持線的特徵。但有些傳統的東西已經不適應現實了,那又如何改造。當然,改造不是完全否定。傳統筆墨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我覺得六法中“氣韻生動”的氣勢、意境和“骨法用筆”的線條,確實是中國繪畫傳統的精髓。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收穫季節》 68x68cm 陳若暉作


我近期對作品中點、線和墨韻的嘗試,其實也是有出處的,它是基於我對傳統筆法的個人理解和對外來藝術全面消化後的個性表達。我很讚賞唐代張彥遠的一段話:“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這是很好的理論概括。就是說,再好的立意與構思都歸乎於筆,這是入處,也是出處。其實,任何一幅好的作品,它的美學特徵就是它的表現特徵。當然,這裡有表現的深度問題,作另議。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片片白帆寄鄉思》 69×69cm 陳若暉作


山水之道,自得其適。我以意象造型來表現新水墨的精神。我喜歡追求畫面中天成的韻味,喜歡潑墨、潑彩後留下的印痕墨跡而產生的朦朧夢幻之美;我喜歡畫面的設計構成和裝飾趣味,因為忽視設計的作品,肯定是缺乏藝術感染力的;我崇尚以簡潔淡雅的神逸之氣傳遞畫中靜謐溫馨的詩意;我喜歡靜靜地感悟那種超凡脫俗的宗教情味,使其在心靈深處絲絲、點點、淡淡地流出……筆墨形式中淡淡墨韻和大塊留白,何嘗不是一種創意。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重走絲路古道》 68×68cm 陳若暉作


面對萬千世界,當代藝術家在感受自然萬物呈現在內心深處的情感時,總想摒棄傳統經驗中那些無價值的物質,代之以更為純粹的藝術形式和物質語言。藝術創造師法自然,貴在超越自我、重建自我,所謂“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的視覺語言,這也是我對新水墨的精神寫照。

中國畫是通過墨色與線條、形態與動態、韻律感與節奏感的結合、平衡、統一,顯現出藝術家個人情感的內涵,給人以舒展、自信、思索的力量,筆墨美在於把絢爛歸於平淡,在空靈淡雅中尋求淡泊的心境,以淡泊表現疏朗,以飄逸表現灑脫,以最清雅、最寧靜、最平凡的傳統去適應最喧囂的現代,去追求“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兩忘,離形去智”的審美意境。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夏日熔金》 68×68cm 陳若暉作


意境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靈魂,中國古典詩詞、書法、音樂、舞蹈,以至於園林山水亭臺,無不在追求意境,但想要真正創造意境,還必須在設計中通過構圖、造型、色彩、筆墨等手法,把大自然中無形的詩意,變成畫家筆下可視的形象與可感的意象,就是古人所謂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石濤說:“寫畫一道,須知蒙養”。所謂“蒙養”實際上是一組矛盾。“蒙”大概指矇昧、未開化的,泛指自然本能的東西,“養”即是學養、修養、技藝、文化傳統等等。我認為這是繪畫藝術中必須把握的分寸感,“思其蒙而審其養,自能開蒙而全古,自能盡變而無法”,應該用自然來檢驗自己的藝術學養、涵養,才能脫其矇昧,又不失天然性,創造出有生命力的藝術。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長城》 陳若暉作


從事繪畫藝術的人應該吸收多方面的營養,包括邊緣文化的。在未來的繪畫實踐中,我覺得重視邊緣文化對畫家的影響,包括音樂、舞蹈、體育等,甚至足球對美術都可能有用,如足球本身的排兵佈陣,足球中場、前鋒、後衛的關係代表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的進展對一個畫家作品中的氣勢必然產生一種積極的影響。

我覺得過去有些人對繪畫素養的理解過於狹隘,認為在接近的文化上尋找就可以了。我認為那是沒有固定模式的,任何人類的文化,只要是你能吸收到的,能啟發你的,為你所用的,便都是有價值的。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天邊》 陳若暉作


當今畫壇無疑是一種多元並存的格局,不論傳統現代,還是中西合璧,互不相悖地存在。如何把握自己走出封閉,走向更為開放、多樣的藝術世界,尋求新的屬於自己的藝術語彙,在更大的時空框架中,建構自己的藝術空間,才能讓自己的作品走向更遠的藝術天地。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嬉戲》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回眸》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靜觀雲動》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山嵐雲水流》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歲月留痕組畫之春染枝頭》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歲月留痕組畫之白雲掠過》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歲月留痕組畫之在水一方》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歲月留痕組畫之踏雪天外》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1980年,作品《家鄉茶》入選全國第二屆青年美展(北京)

1981年,作品《迴歸雁》《橋》入選建黨60週年全國美展(北京)

1982年,作品《剪掉髻子當紅軍》參展後,被積翠園美術館收藏(福建)

1983年,應外事部門邀請創作《畢科莫風光》贈送赤道幾內亞共和國政府

1984年,作品《深山擒敵》入選全國連環畫展(北京)

1985年,作品《海水》入選全國第六屆美展(北京)

1992年,《陳若暉畫集》入編《當代美術家作品與欣賞》叢書(長春)

1994年,作品 《月下津渡》入編《20世紀國際美術精品薈萃》(北京)

1995年,作品《春意濃》入編中國美協主辦《美術》(北京)

1995年,應邀率團赴臺舉辦兩岸書畫家聯展,並有作品被收藏(臺北)

1996年,應邀赴新加坡舉辦個展(新加坡)

1998年,應邀赴日本舉辦個展,並有作品被收藏(日本)

2000年,作品(世代漁家》等5幅作品入編《美術觀察》(北京)

2001年,作品《無邊落木蕭蕭下》為鯉魚溪國賓館收藏(福建)

2002年,作品(帆影》等4幅作品入編《中國美術》(北京)

2003年,作品9幅《陳若暉專輯》入編《當代書畫名家精品系列》(北京)

2004年,作品13幅《陳若暉專輯》入編《中國美協會員精品展》(北京)

2008年,作品《祝福》入選“盛世丹青”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並被收藏

2008年,作品《百合祥和》入選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並被收藏(上海)

2009年,作品《梅竹知音》入選閩、港、臺、澳中國畫邀請展(香港)

2010年,作品《雲山怡然》入選全國當代水墨畫名家學術邀請展並被收藏

2011年,作品《能寫凌雲志》入選紀念辛亥革命全國中國畫邀請展(《美術》、上海東方美術館)

2012年,作品《武夷流香澗》等5幅入選閩滇書畫名家澳門邀請展,並有作品被收藏(澳門)

2013年,應邀為福建省委創作大幅山水畫《錦繡系列》作品三幅均被收藏。

2013年,作品《錦繡江山》大幅山水畫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北京)

2013年,策劃參與《絲路畫語》閩疆文化交流活動,作品《鹿鳴金秋》《閩山多靈秀》等7幅參展後均為主辦方收藏(新疆)

2014年,作品《片片白帆寄鄉思》參選福建省畫院提名展,作品為省畫院收藏(福建)

2014年,作品《雪戀悠悠》《雲霞伴歸舟》等多幅作品,參展於第二屆《絲路畫語》閩疆書畫交流展作品均為亞歐美術館及藝術機構收藏(新疆)

2014年,應邀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中國畫名家畫宜興作品展》併入編《翰墨宜興》大型畫冊,有作品被主辦方收藏(江蘇)

2015年,應邀赴尼泊爾、不丹文化考察,作品《國色》牡丹圖為不丹王室收藏(北京)

2015作品《天風海濤》入編第十四屆亞州藝術節海絲情懷大型畫冊(泉州)

2015年,作品《日出東方》入編2015廈門藝術博覽會大型畫冊(廈門)

2016年,作品《閩山古道聯絲路》入選全國畫院雙年展(北京)

2016年,應邀赴泰國舉辦畫展(泰國)

2017年,應邀赴希臘、土耳其舉辦畫展,希臘總理與希臘大使參觀展覽並接受本人書畫作品(希臘)

2018年,應邀赴俄羅斯舉辦畫展(俄羅斯)

2019年,作品《四季如歌》四條屏、《羅川八景》組畫等,入編《兩岸美術》

作品《歲月留痕》四條屏、《回眸》等,入編《東方收藏》

2019年,作品《繁花似錦》參展“慶祝建國七十週年書畫展併入編大型畫冊(福建)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東方收藏》藝術鑑賞——陳若暉翰墨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