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2019年鋰電池材料價格大跌,A股多位行業“大佬”業績“受累”

得益於國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支持,近幾年,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之一的鋰電池產業發展迅猛。然而,我們梳理近日鋰電池產業鏈上市公司發佈的2019年業績快報,卻發現以正極材料為“代表”的多位行業“大佬”成績不盡如人意,這是何故?

多家相關企業2019年淨利大跌

2月29日,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廣州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天賜材料,證券代碼:002709.SZ)發佈2019年度業績快報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64.83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6.13%。”

2019年鋰電池材料價格大跌,A股多位行業“大佬”業績“受累”


顯然,這個業績“跳水”幅度“有點猛”。哪怕剔除2018年天賜材料對持有江蘇容匯通用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的會計核算方式進行變更以及出售其部分股權,增加當期淨利潤42917萬元,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仍較上年同期減少34.9%。

對此,天賜材料稱,主要原因“一是正極基礎材料(選礦業務)相關產品市場價格下行,年末計提較大額存貨跌價準備。二是正極材料相關產品市場價格下行,產能未完全釋放,年度出現較大程度虧損。”

查閱天賜材料2月28日發佈的《關於2019年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可知其中確已載明“2019年公司對正極基礎材料(選礦業務)相關存貨、正極材料相關產品等存貨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1955萬元。”

正如招商證券研報中指出,天賜材料“2017—2018年圍繞正極及相關業務進行的多元化發展,帶來較大的財務包袱……正極、鋰礦、鴻鋰等公司虧損未能控制住。”

無獨有偶,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2466.SZ

)亦於2月29日發佈2019年度業績快報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48.36億元,同比減少22.56%,主要原因之一是“2019年度鋰精礦產品銷售數量與鋰化工產品銷售價格較2018年度下降,導致總體銷售收入下降。”

同時,報告期內,天齊鋰業實現營業利潤-152430.84萬元,同比減少142.51%;實現利潤總額-145812.56萬元,同比減少140.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24億元,同比減少228.36%。談及較上年同期“由盈專虧”的一大原因,天齊鋰業亦稱“鋰精礦銷售數量和鋰化工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導致營業收入和毛利下降。”

同日發佈2019年業績快報的還有贛鋒鋰業(證券代碼:002460.SZ),該公司去年日子也不好過,儘管營收53億元,同比小幅增長6%,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大跌70.88%,僅3.56億元。除了投資的金融資產股價下跌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外,該公司在快報中將業績“跳水”的首要原因歸咎於“鋰鹽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影響公司利潤增長。”據悉,2019年氫氧化鋰和碳酸鋰全年均價同比分別下降約40%,而它們都在贛鋒鋰業的主營產品名錄中。

除了這三家企業,道氏技術(證券代碼:300409.SZ

)、科恆股份(證券代碼:300340.SZ)、光華科技(證券代碼:002741.SZ)、當升科技(證券代碼:300073.SZ)、容百科技(證券代碼:688005.SZ)等三元前驅體或正極材料企業,均在業績快報中表示,因去年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主營產品價格下滑,致使毛利率降低,影響2019年度營收及利潤。

鈷資源端的寒銳鈷業(證券代碼:300618.SZ)亦稱,由於去年市場環境變化,鈷金屬價格同比大幅下跌,鈷產品毛利率降低,報告期內公司淨利潤大幅下降。

隔膜企業滄州明珠(證券代碼:002108.SZ)和星源材質(證券代碼:300568.SZ)也有類似遭遇。前者稱:“2019年公司產品銷量、銷售價格均較上年同期下降,同時由於產能未充分有效釋放,導致產品成本較高,盈利能力下降。”後者同樣表示,2019年度業績受到“鋰離子電池行業降本壓力,隔膜產品價格下降”影響。

鋰電池材料價格緣何承壓

那麼,2019年鋰電池材料價格緣何“滑坡”?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大幅退坡是一個重要原因。

財通證券分析師龔斯聞在研報中表示:“從2009年新能源汽車開始推廣試點以來,我國接連推行補貼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快速、穩定、健康發展,此後不斷對補貼政策進行調整,總體呈現額度收緊,技術標準要求逐漸提高,更注重安全性的長久趨勢。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8年的基礎上平均退坡50%以上,地方補貼也被取消,主機廠面臨巨大降本壓力,進而對動力電池等中上游材料端提出大幅降價要求,三元電池和三元正極材料首當其衝。”

另一方面,前幾年動力電池產業高速增長,上游鋰電池材料投資增多,不少企業的產能於2019年陸續釋放。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的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40.4萬噸,同比增長32.5%。其中,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19.2萬噸,同比增幅40.7%;磷酸鐵鋰材料出貨量8.8萬噸,同比增長29.3%;鈷酸鋰材料出貨量6.62萬噸;錳酸鋰材料出貨量5.7萬噸,均明顯提升。

但是,市場供應增多,下游需求卻疲軟。2019年,受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大幅退坡影響,新能源汽車產銷均現下滑。

財通證券分析師李帥華、馬妍在研報中介紹:“以2019年1月至7月為例,雖然中國新能源汽車三元鋰電池總裝機量達23GWH,同比增加115%,但單月同比和環比出現‘雙降’,7月三元鋰電池裝機量為2.1GWH,環比大幅減少54.7%,同比下滑8.4%。受新能源補貼退緩衝期結束,補貼大幅減少影響,7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出現一定萎縮。而截至2019年6月底,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售61.7萬輛,同比增速已由原先超過60%下降到51%。”

來自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為62.2GWh,同比僅增長9.3%,動力電池裝機量增速放緩,對動力電池需求有所減弱,進而影響到對上游鋰電池材料、鋰鹽、鈷鹽,以及礦產資源的需求,使產品價格不斷下降,如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到2019年12月底已跌至5.1萬元/噸,較年初下降近40%;磷酸鐵鋰報價跌破5萬元關口,最低下探至4.6萬元/噸。快速下滑的鋰電池材料價格,使相關材料企業的毛利率大幅降低。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的研報指出,2019年鋰電池正極材料價格整體呈下行走勢,主要原因在於碳酸鋰、氫氧化鋰等上游原材料隨著產能釋放及終端需求帶動不足,導致鋰鹽價格持續下行,進而導致正極材料市場價格下行。同時,受終端降本壓力向上遊傳導影響,電池行業成本壓力轉嫁上游,導致上游正極材料企業降價銷售。


企業後市如何發展?

當然,2019年度業績已成過去,現在的問題是下一步正極材料企業該如何應對?

新時代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開文明在研報中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國家對補貼政策有所調整,開始向扶強扶優轉變,這有利於淘汰落後產能,促進行業龍頭企業發展。從產業鏈角度看,正極材料企業受到上下游雙重擠壓,議價能力相對有限;從盈利模式看,正極材料企業多采用加工費模式。長期而言,利潤會逐步向賺取合理的加工費靠攏。”

開文明認為,對正極材料企業來說,成本控制能力很重要,能賺取超額利潤的時間點主要有三個:“一是領先於國內其他廠商實現進口替代階段;二是新進入優質大客戶快速放量階段;三是依託技術優勢領先於國內其他廠商實現高壁壘高毛利的新興材料放量銷售。”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張文臣、劉晶敏在研報中表示,補貼政策作為“指揮棒”,不斷調整變化。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從退坡到退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將正式來臨。正極材料做為電池最核心的材料,未來將持續受益,且正極材料的技術仍處於不斷演變階段,有巨大挖掘潛力。“我們認為,正極材料企業既要有技術開發、產品更新能力,又要有產能保駕護航;既要有穩定的上游資源供給,又要得到下游客戶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