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请关心每一个糖尿病人的心理,心理治疗堪比良药!

请关心每一个糖尿病人的心理,心理治疗堪比良药!

4月29日,《2017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发布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白皮书》分析了全国约112万城镇人口的心理健康数据发现:目前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而且心理健康状态与躯体生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中,抑郁、焦虑问题突出,慢病人群中有50.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倾向。慢性病会增加心理问题?反过来又如何?其实他们是一个恶性循环,以糖尿病人的心理问题为例:

糖尿病的心理问题

糖尿病的心理问题其实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与合并症之一。糖尿病的心理问题如果长期持续的话,就有可能转变为抑郁症

精神的过大的压力可能会引起糖尿病,而糖尿病的心理问题伴随着疾病一起发生,这样反复的恶性循环,会不断加重病人的病情。

请关心每一个糖尿病人的心理,心理治疗堪比良药!

糖尿病人最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1、否认和怀疑

在得知自己患上糖尿病时,病人往往难以接受这一现实,防御的心理开始出现,对化验结果和医生诊断持怀疑态度,不听医生的劝诫,既不愿意复查,也不配合治疗。

2、恐惧和焦虑

病人在确信自己患有糖尿病之后,一想到今后自己要与糖尿病打一辈子交道,面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糖尿病对自己今后生活、学习、工作、婚恋、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会产生紧张、失眠、焦虑、恐惧的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若不能及时消除,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3、失望和无助

许多患者在得知糖尿病不能根治之后,内心倍感失望,再一想到要终身控制饮食,长期与针药打交道,需要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难免会情绪低落,抑郁寡欢难以自拔。

请关心每一个糖尿病人的心理,心理治疗堪比良药!

4、内疚和自责

糖尿病的治疗费用对每个家庭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患者甚至还可能因为患病而失去某些岗位及发展机遇,这让患者觉得自己非但不能给家庭提供帮助,反而给家庭增加不少负担。患者常常会为此而感到自责和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包袱和累赘。

5、悲观和厌世

悲观与厌世多见于病史长,病情重,疗效欠佳、经济条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他(她)们或是对治疗产生失望,认为无药可医,自暴自弃,放弃治疗;或是由于花费巨大,因病致贫,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导致悲观厌世,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

请关心每一个糖尿病人的心理,心理治疗堪比良药!

心理因素可以促发和加重糖尿病

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因素可以促发和加重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常因精神、情绪障碍而激发。在疲劳、焦虑、失望或激动时,机体因应激状态导致血糖上升,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加。

同时,应激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致使胰岛素含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工作、生活上很大的困难,这些都直接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使患者由于烦恼、失望而产生焦虑和抑郁。

同时,糖尿病的精神症状混杂着糖尿病继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焦躁、抑郁等,临床上出现心理因素促发或加重糖尿病,糖尿病又加重心理障碍的恶性循环,以致病情越来越重。这是由于情绪紧张使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而且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生酮症。

请关心每一个糖尿病人的心理,心理治疗堪比良药!

要终止这种恶性循环,应该用心理治疗。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心理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一环

糖友需重视心理管理

以平常之心对待疾病,拥有一个好的心态,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注意调节:

一、接受糖尿病

一些病人在刚刚得知诊断时,往往表现为拒绝不愿接受;还有些病人过度关注各种化验指标的起伏,时刻精神紧张,也造成血糖偏高。其次,要学会自我减轻心理的负担。给自己制定达到糖尿病控制目标的几个阶段,不断接近控制糖尿病的目标。

二、树立信心

糖友首先需先要树立信心,因为糖尿病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如果血糖控制得当,糖友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

请关心每一个糖尿病人的心理,心理治疗堪比良药!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长期饮食控制、用药、合理运动,定期监测。糖友需要把治疗及监测行为培养成一种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不会成为我们生活的负担。

四、把握心态

不管面对生活还是疾病,我们都应该顺应自然,为所当为。逃避不能改变现状,糖友要接受自己患上糖尿病的现实,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人战斗,还有家人在背后支撑自己,还有千万糖友和自己一样面对疾病。

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定不要自己憋在心里,尝试跟家人讲出来。纵然有的问题无法立刻解决,但心理上的负担也会轻松许多。

当您接受了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后,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继续做自己患病前可以胜任的事,比如工作、学习、交际、培养兴趣爱好等,让生活过得充实一些。

请关心每一个糖尿病人的心理,心理治疗堪比良药!

五、咨询专家

糖友如果发现自身情绪难以控制,那么可以请求专业的心理医生给予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如果已经达到了“焦虑症”或“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则可在专业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焦虑、抑郁的药物,配合放松治疗等。

要想战胜糖尿病,首先得打好心理仗,糖友们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