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他们是如何交流的?

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他们是如何交流的?

“普通话”这一名词是我们现代所称的,古时也是有所谓的“普通话”,称之为“雅言”或“雅音”。

据《辞海·雅言》记载,最早的雅音属上古音系,现今已失传。

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时曾指出:“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此时,雅言已普及于上流阶层。

秦统一中原,推行“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尽管方言仍各有不同,但文化因有了标准字体而有所传承。

汉代雅言为“洛语”。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东晋迁都建康(南京),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后,雅音南移,逐渐分为南北两支。

隋朝统一后,编《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

唐宋时期,雅言达到最高峰,一字一音,唐诗宋词经典作品大量涌现,各周边国家皆争相学习洛阳雅言。朝鲜、韩国、越南、日本都受影响。

元朝颁布《中原音韵》,法定语言是蒙古语,后以元大都的汉语语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

明朝灭元,定都南京,明初颁布《洪武正韵》,以中原雅音为正,以南京音为基础,“壹以中原雅音为正”,南京话成了当时标准语音。

清早期,南京官话仍为汉语主要标准语。康熙年间,颁布《康熙字典》,雍正年间,颁布《圣谕广训》,设立正音馆,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北京官话。1909年,清朝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即清末的国语官话。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为“官话”就不再合适,于是那时的普通话又称之为“国语”。但“国语”当时争议很大,众人极力反对。

现代意义上的普通话,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的。1926年,他的《江苏新字母》书中将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并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1955年10月,正式定名为“普通话”。

现代汉语对普通话的语音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其中,承德市滦平县是全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之前相关老照片博文有介绍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