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延禧攻略》里的弘昼王爷,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熊掌大人


《延禧攻略》让弘昼这位荒唐王爷再次步入我们的视野,只是这次弘昼的出镜,相比于此前在《雍正王朝》中的形象更加立体复杂。

《延禧攻略》与《雍正王朝》中的弘昼

在《延禧攻略》中,对弘昼这个角色而言,最大的看点是,身为亲王的他因为眷恋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而卷入了宫斗和前朝的政争。不过,我个人更感兴趣的却是另外一段情节。

弘昼在回忆自己年少时与弘历比试剑法,一剑伤到了弘历的臂膀,自己的母亲连忙过去查看弘历的伤情,并责令弘昼立即认错。弘昼心有不甘,却只能忍辱,事后他母亲告诉他,弘历是你皇爷爷和阿玛钦定的继承人,我们母子若要保一世平安就必须永远输给他。



于是在《延》剧中,弘昼被设定成一个长相帅气,能力出众,但却因躲避乾隆的猜忌和可能带来的杀身之祸而被迫示弱、装疯卖傻的荒唐王爷。最后本可保一世安稳,却不惜为了辉发那拉氏而铤而走险,走上了谋反的路。

而在多年前的另一部剧《雍正王朝》中,弘昼依旧是那个装疯卖傻的荒唐王爷,但其圆融通透,大智若愚的特质则远胜于《延》剧弘昼形象。

比如面对八叔胤禩和皇三子弘时的阴谋,弘昼看破不说破,却在朝会前秘密传递给了十三叔胤祥。而在事后令其去抄老八的家时,他假托血光之灾,大搞活出丧,坚决闭门不出,以示其绝不参与政治斗争的态度。面对雍正绵里藏针的试探,弘昼小心应对,却又自然而然,不着痕迹,令雍正彻底卸下心防。也难怪剧中胤禩会对老三弘时说,你们这三兄弟中,最聪明最通透的当属弘昼。



或许我们可以就此总结:《延》剧中的弘昼更年长,却依旧像个少年,而《雍》剧中的弘昼更年轻,却成熟得像个老年人。

影视剧中的弘昼自然算不得历史,但似乎都能找到一丝历史的剪影。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弘昼又是怎样的呢?

历史上的太平王爷弘昼

爱新觉罗•弘昼,雍正帝第五子。在做皇子时他基本没当过什么差,只是在雍正十三年奉命与弘历及鄂尔泰协同办理苗疆事务。我们猜都能猜到,弘昼在这项差事上就是个陪衬,但无尺寸之功的他却早在雍正十一年就晋升为和亲王了。

以雍正的性格看,他不大可能提拔一个能力平庸的人,加上九子夺嫡的梦魇历历在目,想必雍正对弘昼的偏爱应该是事出有因的。若不是对弘昼特别放心,甚至心怀感激,恐怕雍正很难对他如此优容。

乾隆继位后,好运气继续伴随着弘昼。乾隆一上来,就把雍正潜邸的财富很慷慨地全都赏赐给了他。接收了一笔巨财的弘昼,底气更足,也更加肆意妄为,甚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公开殴打贵为军机大臣、一等公的名将讷亲。乾隆见状,竟然默不作声,不加阻拦。如果说乾隆是因为感激弘昼当年退出皇位争夺而对他格外开恩优待的话,那么作为乾隆朝施政方针的分水岭,乾隆十三年后,开始六亲不认的乾隆却依旧没去惩治弘昼,即便他所做的那些违背礼制、顶撞皇帝的事儿随便抽出一条来就足以对他施以大惩了。

而在职务问题上,弘昼在乾隆朝接手的一直都是闲散差事,主要侧重满洲人的内务,而非国务。



乾隆四年,管理雍正潜邸事务、武英殿事务,兼正白旗满洲都统;

五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

十一年,任玉碟馆总裁;

十八年,任议政大臣;

二十八年,管理正黄旗觉罗学事务。

可见,弘昼不仅得到了乾隆的优待,整日闲散不说,还赶上了乾隆朝前期的太平景象,说他是个太平王爷,显然不为过。

死因成疑的弘昼

尽管做了一世的太平王爷,但他的死因却是众说纷纭。

按照《清史稿》中的记载,和亲王弘昼在去世前的一段时间,因为礼制僭越的小毛病被乾隆施以罚俸三年的小惩。按说这样的小惩对弘昼来说无异于挠痒痒,毕竟在清朝,哪个大小官员是靠俸禄活着的,更何况是亲王。但是紧接着便又说弘昼病了,乾隆还亲到府上探病,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不久弘昼就死了。史料的记载是:

三十年,薨,予谥恭。子永璧,袭。

除了罚俸和生病,一切看起来都很圆满,但不少人对此产生了质疑,猜测弘昼可能是由于某些原因被赐死,然后对外宣称是正常死亡。而最流行的猜测就是,弘昼故作荒唐,实则韬光养晦,密谋造反,事泄被赐死。可能是考虑到戏剧冲突很足,《延禧攻略》选择了以这一猜测来呈现剧情。

但如果我们参照乾隆初年对弘皙逆案的处理决定来看,对弘昼的处理显然有些南辕北辙。乾隆四年弘皙案发,弘皙被革除亲王爵,除籍,并被囚禁于景山东果园。同时涉事的几位宗室也没有好下场,允禄革去亲王双俸,弘升永远圈禁,弘昌、弘普革爵,弘晈保留王号,但永远住俸。

而对弘昼呢,不仅没革爵,还赐谥号为恭,令其子永璧承袭爵位。这哪里是惩罚,几乎就是满满的恩典。而且以清朝皇帝对待王爷“疑似谋反”的一贯态度来看,虽不至于人头落地,但革爵妥妥的没商量,而且不需要遮掩什么,就连雍正处理老八胤禩那么有争议的事件,都没一丝遮掩,可见谋反的猜测应不太靠谱,弘昼十有八九就是因病去世。

到底哪个才是真弘昼

或许,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真弘昼再也无法浮出水面了,我们只能透过不太靠谱的史料和笔记杂谈,去试图把若隐若现的弘昼拢在一方池塘里,殊不知那只是水中月,当不得真的。

这也是历史学人永恒的困惑与残酷。



不过,弘昼却留下了一首诗,这可能是他唯一传世的一首诗。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爱新觉罗•弘昼《金樽吟》

从诗中,我们似乎又读到了一个有些不一样的弘昼。无奈中带着一丝通透,醉卧红尘的梦境冲淡了世事无常的清醒,他似乎道出了我们每个人永恒的孤独。

到底哪个才是真弘昼?


达摩说


弘历(乾隆)有九个异母兄弟,弘历排行老四,弘昼排行老五,仅比弘历小四个月。乾隆即位后,还在世的兄弟只有五弟弘昼和十弟弘曕。

在诸兄弟中,与乾隆关系最紧密的就是弘昼。他俩从小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师读书,朝夕相处,可谓手足情深。雍正生前虽然罪喜欢弘历,心中对继承人早有归属,但弘昼同样深受宠爱,

乾隆即位后,两人的关系发生了骤然变化。如《延禧攻略》所描绘的那样,乾隆的确一度很放纵弘昼这个弟弟,弘昼曾因和军机大臣讷亲闹矛盾,当众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乾隆在经济上对弟弟也很大方,雍正驾崩后,乾隆还曾将父皇的雍亲王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

弘昼的本性算得上骄狂,还曾对乾隆闹过小性子,说过一些在帝制时代算得上“大不敬”的话,后来清醒过来想乾隆的请罪,乾隆告诉他:“如果我答复一句,我们顶撞起来,你就该粉身碎骨了”。

乾隆对宗室在政治上管控的一直很紧,弘昼也不例外。

在乾隆的不断敲打之下,骄狂的弘昼逐渐变成了一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当然,你可以认为他这样也算是收敛锋芒的避祸之举。弘昼在家里养着戏班子,自己改写戏文,自己亲自上阵弹唱;弘昼最有名的荒唐之举在《延禧攻略》中也说到过,弘昼喜欢装成活死人,演习自己的葬礼,亲人奴仆哭的越投入,他越开心。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昼因病身亡。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弘昼是死于政治斗争。《延禧攻略》对此显然是杜撰的,当然我们对电视剧完全不必较真。


张明扬不说话


暑假已经结束,而起清朝宫斗热议的《延禧攻略》也在暑期剧终了,剧里的荒唐王爷弘昼到后期一改前期的装傻充愣变成夺权篡位的逆臣,那历史的弘昼是如呢?


弘昼:他是雍正爷第五子,乾隆帝优待的五弟。

爱新觉罗·弘昼,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雍正王朝》、《少年宝亲王》、《铁将军阿贵》等多部电视剧中皆有这个角色。

康熙五十一年(1712),雍正此时还是雍亲王,王府格格耿氏生下了王爷的第五位皇子,取名弘昼。

雍正十一年(1733),弘昼被册封为和亲王。同年八月,雍正去世,弘历登基为帝,并把雍正爷曾经的王府及财宝都赐给了和亲王。

乾隆年间,弘昼开始参与议政。乾隆四年(1739),授命管理雍亲王府事宜,被授正白旗都统,管理武英殿满洲事务。

乾隆五年(1740),授镶黄旗都统;乾隆十八年(1753),升为议政大臣。乾隆三十五年(1770)薨,谥号恭。

从史实上看,弘昼基本能担任一些职务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是有能力的人。

弘昼,是否真的荒唐至极?

从电视剧中可以了解到,他平时放荡不羁、不拘礼节,在朝堂上殴打军机大臣讷亲;在皇帝、皇室宴请上,嘲笑戏弄宗亲。但乾隆看在眼里,并没有责罚。

他对生死没有忌讳,公开发表言论:“人早晚都要一死,何必去避讳呢?”于是在家里肆无忌惮的发丧。他自己坐在院子里,下人们备好纸品果盘等丧葬品,让奴才侍婢哭丧,更像是模拟他死去的场景。乾隆听说了也只是责骂一番。

由此可见,弘昼平日做些出格之事,也只是个人所为并未荒唐至极。

弘昼后代袭爵情况

弘昼在雍正十一年赐封和亲王,后代袭爵如下:

弘昼以吃喝玩乐,无心权术表现自己,难免会有保佑子孙后代荣华富贵的意思。以此表来看,其后代袭爵的情况虽然逐渐下移没落,但也代代相传,子孙昌盛。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就是和亲王弘昼的后代,启功是恒同独长子,祖父是毓隆,曾祖是溥良,高祖是载崇,载崇之父即奕亨。


(和亲王府(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现在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总之,弘昼作为弘历登基之后仅存的兄弟之一,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并参政,还是有真本领的并且聪明的,至于其荒唐之事亦有以安享太平、闲散度日之意。


令和史官


最近《延禧攻略》十分火爆,但是先声明我没看过这部剧,就不评论剧中内容,但是对于剧中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准确点来说弘昼是个大智若愚的人。

弘昼是雍正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是乾隆皇帝的弟弟,乾隆皇子排在第四,乾隆皇帝有9个兄弟,但是在他登基之后还活着的就只剩下爱新觉罗.弘昼,和爱新觉罗.弘曕,弘昼一直干了不少荒唐事,但是不争不夺,而弘曕在乾隆继位时才四岁,所以乾隆皇帝对这两个弟弟是宠爱有加的,弘昼只比乾隆晚出生四个月,两人岁数相近,从小就在一块学习,关系也是十分要好的,但是弘昼却和弘历不同,生于皇室从小就看着父亲雍正和其它的叔伯们争夺皇位,哥哥弘时和弘历争夺皇位,见惯里这种争权夺利的斗争,自己不愿意卷入其中,而以荒唐的言行举止,躲避纷争。

在弘昼写的《金樽吟》中,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我们也可以看出他表明自己无意争夺皇权,只想把酒言欢,洒脱度日的心情。也许正因为此,乾隆皇帝,也一直十分放纵自己的弟弟,乾隆皇帝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父亲雍正曾经的府邸和财物,全都赏赐给了弘昼并且让弘昼参与议政,并且还不时分配给弘昼重要的差事干,弘昼也借着有兄长的宠爱十分的傲慢,曾经当着乾隆的面殴打一等公讷亲,但是我觉得这很可能是弘昼有意的把自己的把柄,毛病露给乾隆。

乾隆对傲慢任意妄为的弘昼也不加以制止,一切由着他去,弘昼也就时不时干点荒唐事出来,最著名的就是出活丧,给自己办葬礼,这看是十分荒唐,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也是弘昼对生死看淡的一种态度,疯疯癫癫的举止却是躲避锋芒,必祸的明智之举,所以才会家人哭得越伤心他就越高兴。

现在有人说弘昼最后被赐死,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记载证明他被乾隆赐死的,只有关于他僭妄被罚奉3年的记载,另外根据记载那时他已经身患重病了,不久之后乾隆还专门去看望他,但是没过多久弘昼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永璧世袭了他的爵位。


玄坤文史


【文藏来答】历史上的弘昼,集三大爱好于一身——喝酒、听戏、办丧,是个特别不着调的王爷。

雍正帝只有四个皇子长大成人,其中弘时夺位失败,英年早逝,最小的弘曕过继给了别人,只剩下继位的乾隆帝弘历与和亲王弘昼,因此哥俩关系很要好。弘昼性子较为乖张怪异,无意于权位,而醉心于吃喝玩乐,致力于毕生有三大爱好:

1、喝酒

弘昼有一首著名的《金樽吟》:“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有人说这正是弘昼的高明之处,他曾见证两位哥哥弘时和弘历你死我活的皇位之争,因而选择避让策略,表明自己无心争权夺势,唯愿做个及时行乐的逍遥闲散王爷,以求保全。

2、听戏

弘昼还特别喜欢听弋阳腔——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声腔。他把《琵琶行》、《荆钗记》等众多诗词戏曲,都改编成弋阳腔的唱本,然后让人演出来。可能是这些诗词剧本不适合用弋阳腔演唱,宾客们全都捂着耳朵,不胜其烦,恨不能逃之夭夭,可弘昼却听得有滋有味,乐此不疲。

3、办丧

和亲王弘昼最怪异的爱好,是置办丧事。他曾说:“人没有活一百年还不死的,既然如此,死还有什么好避讳的?”他特别想体会一下死后有人给自己哭丧的感觉,于是真动手给自己搞起了丧事。

他亲自给自己制定丧葬仪式,就像棺椁停尸那样,坐在庭院中接受人们的吊唁。他让侍卫们模仿哭丧的样子,给他上祭祀的供品,而他还装作一脸严肃地吃祭品。除了吃祭品、听哭丧,他还让人做了各种各样的纸质冥器,鼎、彝、盘、盂……一应俱全,做的特别精致逼真,这些冥器都摆在自己的塌前,用来代替古玩。

打架

乾隆帝对弘昼很纵容,更加剧了他“爱搞事情”的性子,一言不合就动手。

有次上朝,弘昼与军机大臣讷亲起了小争执,他一怒之下,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居功自傲,为争抢座位,当着唐太宗和文武百官的面,殴打唐太宗的堂弟李道宗(任城王)。不过,当年是功臣武将殴打王爷,到了弘昼这儿,正好反过来,变成王爷殴打功臣武将。乾隆虽亲眼目睹弘昼的粗暴行为,却没出声阻止,事后也没有怪罪他。从此,文武百官无人敢惹这位嚣张王爷。

弘昼疯疯癫癫,装痴卖傻,或许也是他的一种处世智慧吧,毕竟身在帝王家,不好摆脱威胁皇位的嫌疑。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文藏


雍正的第五子、乾隆的同父胞弟和亲王弘昼在历史上和影视剧里都是一个存在感比较高的人,比如早年的《雍正王朝》,今年大火的《延禧攻略》,虽然都对这个王爷刻画的入木三分,然而两部剧的角色走向却相差甚远。

和亲王弘昼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是荒唐至极,还是聪明绝顶?

弘昼仅比乾隆小几个月,从小与乾隆同食同寝,同师学习,两个人感情甚笃。史载“纯皇帝甚友爱,将宪皇所遗雍邸旧赀全赐之,王故甚富饶”,也就是说乾隆登基后,他把雍正的潜邸及财富全部送给了弘昼,可见弘历对弟弟弘昼的厚爱。

(弘昼)

弘昼在乾隆朝内先后担任过正白旗满洲都统、镶黄旗满洲都统、玉碟馆总裁、议政大臣以及管理正黄旗觉罗学事务等职务,基本上都是满洲人的内务,而非国务,算是比较清闲的差事了。

除了职务上不痛不痒外,在生活里弘昼也不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无论是在廷前公然殴打军机大臣讷亲,还是在府里大搞特搞自己的丧礼,表现出来都是弘昼自己无意卷入夺位之争。

(弘昼)

耳闻康熙朝的九子夺嫡是如何惨烈,眼见自己的哥哥弘时争储失败莫名死去,最是无情帝王家,想必弘昼是深有感触的。在他留世的一首《金樽吟》中这样写到: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首诗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弘昼:无奈中带着一丝通透,迷醉里又有对世事无常的清醒。

或许结合弘昼的诗歌,能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弘昼这个亲王,他不是傻,不是荒唐,相反是一个极度清醒智慧圆润的人,他以大智若愚的处事方式向天子表明自己的心迹,实乃保全家族和后代不灭之选。

果然,无论弘昼多么莽撞,乾隆都没有实质性地打压过他,更没有像对待弘时那样残酷,最后弘昼的后代也世代袭位,据说著名的的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就是弘昼的后人。

综上,弘昼这个人看似莽撞荒唐,实则智慧通透,正如《雍正王朝》里胤禩对老三弘时说的,“你们这三兄弟中,最聪明最通透的当属弘昼。”

团队特邀嘉宾:飓风娱乐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乾隆兄弟十人,但在乾隆继承皇位时,只有两个在世的弟弟,乾隆兄弟间的感情很深厚,两个弟弟性情也比较单纯,对乾隆基本构不成什么威胁。

弘昼和乾隆同岁,小的时候,宫中没有别的孩子,只有他俩同吃同住、同学习、同玩耍,关系特别好。

乾隆在诗文中,也多次自述称,自己和弘昼的兄弟感情很好,二十年间没闹过什么矛盾。

但即便如此,弘昼在乾隆的身边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手足之情在乾隆的权力面前,有时候还是比较不堪一击的。

乾隆登基后,对兄弟有一个原则,就是经济上放手,对两个兄弟花钱这件事非常大方,他将雍亲王府里的财产全分给了两个弟弟,还经常喊赐宴弟弟们,兄弟们一起赋诗饮酒。

但在政治上,乾隆决不允许弟弟们染指。

说到弘昼,他的性格从小就盛气凌人,有一副暴脾气。正如《延禧攻略》中的剧情,弘昼和军机大臣讷亲有次一言不合,弘昼就把讷亲摁在地上暴打了一顿。

所以,弘昼其实不是一个非常安分、老实的王爷。

乾隆登基后,弘昼一度特别不适应,因为原本两人经常在一起玩闹,后来要对乾隆俯首称臣,弘历就有点转不过弯来,经常在乾隆面前犯错误。

《清史稿》的《弘昼列传》中曾记载,有一次乾隆和弘昼一起给八旗子弟监考,弘昼请乾隆去休息吃饭,乾隆没答应,于是弘昼说,你信不过我吗?怕我被这些八旗子弟买通了是吗?

直到第二天,弘昼才向乾隆请罪,乾隆说,如果昨天我回答你一句,咱俩要是当着别人的面起冲突,你早就死定了。

还有一次,弘昼、弘曕一起进宫给太后请安,两人跪在了太后身边的一张席子上,被乾隆知道了就大发雷霆,说太后身边的席子是皇帝请安时跪的地方,是天子之席。后来,弘昼被罚俸3年;弘曕则被革去亲王爵位,降为贝勒,并永远停俸。

所以,弘昼贵为御弟,表面上非常荣光,实际上他却不能掌握实权,而且要不时受到来自乾隆的敲打,他的人生任务实际只有一个,就是老实本分、混吃等死。

经过乾隆的几次教训,灰心丧志的弘昼干脆把自己整天关在府里,性情愈发怪癖。

他甚至迷上了一种特殊的游戏——他经常在府里演习自己的葬礼,自己坐在院子里,让家人把祭品摆放好,跪在自己面前哭……他则一边品尝贡品,一边欣赏大家的哭相。

根据大家哭的悲痛程度,给他们评奖。(《延禧攻略》中也提到过这段“大办活丧”)。

玩到六十岁,弘昼终于老死了,得了一个善终。(对比另一个弟弟弘曕就是因为得罪乾隆被处分后,被吓得一病不起,最后年仅32岁就不治而亡。)


艺能八卦局


首先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弘昼有谋权篡位之举,因此《延禧攻略》最后那几集演的弘昼为了帮助娴妃谋权篡位,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一点从历史上弘昼王爷的去世,就可以看出来。有记载:“上临和亲王弘昼第视疾。”


是说弘昼病了,皇帝还特意去看望他,虽然而后没几天弘昼王爷就去世了,却也没有什么被赐死的记录,毕竟弘昼还是一个王爷,要杀死他也得有些正经名目,不可能一点记载都没有。


另外,有说弘昼是被乾隆秘密处死的,也不可能,毕竟弘昼这位和亲王是以“荒唐”流传于世的,因此若想弄死他,随便什么由头都可以让他名正言顺的被赐死,根本不用搞得这么神秘费事。



而且清太祖努尔哈赤早就立下规矩,嗣君不可杀兄弟。强硬如雍正帝,也没有杀掉一个兄弟,由此可见乾隆怎么会对一个本来就于皇位没有威胁的人动手呢!


综上所述,弘昼不可能被乾隆赐死,更不可能密谋篡位。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弘昼此人。


和亲王弘昼,雍正帝的第五子,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为和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同年十月,乾隆命弘昼管理内务府和御书处事物。


在乾隆登基后,非常宠信和亲王弘昼,不但把父皇雍亲王的旧邸及财务都赐给他,还非常偏袒和保护肆意妄为、傲慢任性的弘昼,就连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因为一点小争执,便殴打军机大臣、获封一等公的讷亲,都是看见当做没看见,不怪罪也不阻止,从此百官在无人敢惹弘昼。


弘昼此人的荒唐还不仅如此,据记载,还曾在府邸为自己举行过丧礼,坐在一旁哈哈大笑着,看妻妾、家人们跪在地上面祭奠哀泣。


而也有后人评论说,和亲王并非愚钝,而是大智若愚,用荒诞的行径来向乾隆证明,他没有篡位之心。



而他流于后世的代表作《金樽吟》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无权皇位,只想把酒言欢的心计,被历史学家誉为“救命诗”。


这么看来,说他是大智若愚,也不是没可能的。


不过,翻了一圈历史资料以后发现,弘昼此人除了行事荒诞,无意皇权以外,生平还真是乏善可陈,没啥子耀眼的亮点,或可以长长罗列的功勋,作为一个王爷,还真是平淡的一生啊!


有书博物馆


爱新觉罗•弘昼(1712年—1770年),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历之弟。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昼进封和硕和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



乾隆极其宠爱的弟弟。

“纯皇帝甚友爱,将宪皇所遗雍邸旧赀全赐之,王故甚富饶”

乾隆对于这个弟弟,真是宠爱有加。把他老爹的东西全部给了弘昼。

“性骄奢,尝以微故,殴果毅公讷亲于朝,上以孝圣宪皇后故,优容不问,举朝惮之。”

在朝堂之上公然殴打大臣,这也没谁了。

“尝命王监试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已晡,上尚未退朝,恭王请上退食。上以士子积习疲玩,未之许,王激烈曰:“上疑吾买嘱士子心耶?”上怡然退。傅文忠责王曰:“此岂人臣之所宜语?”王始悔悟。次日免冠请罪,上方云:“昨朕若答一语,汝身应粉齑矣!其言虽戆,心实友爱,故朕恕之。然他日慎勿作此语也”。友爱如初。”

弘昼在这里直接怼了乾隆,要是换做别人早就成齑粉了,还什么“昨朕若答一语,汝身应粉齑矣”。竟然还有爱如初。

“又性喜丧仪,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必忌讳其事。未薨前,将所有丧礼仪注皆自手订,又自高坐庭际,像停棺式,命护卫作供饭哭泣礼仪,王乃岸然饮啖以为乐。又作诸纸器为鼎、彝、盘、盂诸物,设于几榻以代古玩。”

没事自己办丧礼玩,别管是什么目的,掩人耳目?保全自己?这就是一件荒唐的事,保全自己的法子多了去了,能想到这这方法,也是没谁了。

“纯悫皇贵妃,耿氏。事世宗潜邸,为格格。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高宗时,屡加尊为裕皇贵太妃。乾隆四十九年,薨,年九十六。谥曰纯悫皇贵妃。葬妃园寝,位诸妃上。子一,弘昼”。

母以子贵,弘昼的母亲能够连续进封,直至皇贵妃,要知道乾隆三十五年弘昼就去世了,生母还能够进位皇贵妃,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乾隆对这个弟弟的喜爱。

哥哥爱护弟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是从小一起长大,年龄相仿,对自己皇位毫无威胁的弟弟。

“吾弟少于吾甫三月。皇父在潜邸时,育吾二人于东西室,及九岁读书,同受经于傅先生”,“ 与吾自孩提以至于今,且孺且耽,恰恰如也……余既以同气之亲,相亲相勗于平日,晨夕之与俱,笔砚之与共,尔我形骸之悉化。”

弘昼与乾隆两个人年龄相当,从小同吃、同住、同学习、同玩耍,直至乾隆登基俩人之间一直没大没小。可是有些事小时候可以如此,长大了却不行。等到乾隆继位后逐渐转化为君臣,相处变得远不如之前那么自如随意单纯。在乾隆考虑来看,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现在虽然有君臣之分,但是只要你不是太过分,我都无所谓的。

兄弟相处了这么多年,弘昼情急之下,难免会有一些冒失之语,正如监试八旗子弟那次,他请乾隆离开,并且随口反问难道你是怀疑我收买人心?!明显是他们小时候相处时无等级差的常态。估计乾隆当时是很生气的,再怎么说我是皇帝,你是臣下,对待君主散漫无礼。不过当时乾隆并没有当场有什么表现。事后弘昼也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就去免冠请罪了。估计过了一天,乾隆的气也消了,何况弟弟也认错了,毕竟是兄弟。“昨朕若答一语,汝身应粉齑矣”不过是气话而已。

这就是弘昼,一个没什么大作为的富贵王爷而已,大家对他关注,无非是相较于雍正的兄弟关系,乾隆与弘昼更像是普通人家的兄弟,而不是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九子夺嫡,兄弟反目。


二飞写字


弘昼是和弘历一年生的皇子。弘历的地位应该是很早就确定了。

他们的父亲雍正刚刚登基后,雍正元年的正月大祭后就把弘历叫到养心殿给他吃了胙肉,似有托付江山社稷的意思。

雍正元年的八月,雍正就召见总理事务王大臣和九卿们宣布说建储的事,雍正说“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

弘昼应该也早就知道自己于储位是无缘的,而并不是像《延禧攻略》里那样野心勃勃。这个储位也并不是弘昼让给弘历的,因为这件事他根本没有让或是不让的资格。

在弘历编辑自己诗文成书的《乐善堂文钞》中有弘昼所作的序文。弘昼自己也在序文里写自己的兄长弘历得天独厚,深受皇祖之恩,表自己不敢和兄长“同年而语”。同在《乐善堂文钞》的其他序文里,张廷玉、鄂尔泰、朱轼等几乎就是把弘历视为储君了。

弘昼虽然无缘于储君,但还是父亲雍正很喜欢的儿子。雍正也会派弘昼去处理一些政务,比如文庙典礼之类的,只是作为皇家的代表没有什么实权。但是雍正很早就给了儿子弘昼爵位,雍正十一年弘昼就被封为和亲王。在弘昼被封和亲王后也派他和兄长弘历一起处理政务,似乎有让他与兄长弘历和衷共济,追随兄长的意思。

弘昼应该是比较骄横。因为雍正儿子不多,除了秘密立为储君的弘历就只有弘昼,直到雍正晚年才又生下弘曕,之前肯定也比较溺爱弘昼。

雍正死后弘昼在乾隆朝也参预朝政,骄横肯定是改不了的。因为一点小隙曾在庙堂上殴打顾命大臣讷亲。这性情也足以说明父兄对他的纵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