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唐刀十分輕便,而且殺傷力很強,為什麼宋朝沒人願意用?

歷史一書生


唐刀實際上並不是唐軍步兵的正規裝備,在唐朝時候唐刀是配給騎兵使用的,這是騎兵的標配兵器。唐代的騎兵是清一色的弓騎兵,他們主要武器是弓箭,唐刀只是他們追殺敵人時用的武器,所以才會那麼的輕便。而唐軍步兵是不裝備唐刀的,這是因為唐刀刀刃太薄,步兵大都有是穿有重盔甲,拿唐刀砍在鐵甲上刀刃很快就會捲起來。唐軍給步兵的裝備是陌刀,這種刀則長得多,厚得多,重得多,這種武器能砍能刺,碰到沒穿盔甲的就用砍的,碰到穿盔甲的就用刺的,然後對上騎兵的話也不會太吃虧,刀長可以砍馬腿。

宋軍就不同了,宋朝之所以沒有裝備唐刀就是因為宋軍幾乎沒有騎兵(弓騎兵),當時的宋軍的主力部隊是重甲步兵,整個國家的騎兵人數不到10000人,整個大宋加起來不到10萬匹馬,而且因為騎兵少,騎兵並沒有被集結起來使用,反而是分散到各個部隊去當輔助兵種,比如重騎兵,給戰馬穿上盔甲,衝鋒陷陣用。這實際上也不是真正的騎兵了,只是騎在馬上的重步兵,所以唐刀同樣失去了作用,當時宋軍鐵騎兵的主要武器更多是狼牙棒。

宋軍唯一裝備唐刀的部隊只有一支,那就是狄青的部隊,當時狄青是唯一把騎兵集結起來使用的宋將,狄青的這支部隊大約有4300人,全部按唐朝弓騎兵的標準組建,所以弓箭唐刀便成了他們的標準武器裝備。狄青帶領這支部隊一直在與西夏交戰,並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優己


唐刀的沒落,除了因為成本過高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鎧甲的進步。宋時,隨著冷鍛技術的發展,鎧甲防禦性能提升。不利於以劈砍為主的唐刀。至於陌刀,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價格。除了陌刀本身的價格,還有武士的重裝鎧甲。據傳一個陌刀兵的整套價值,相當於一個縣令17年的收入。另外,唐對於陌刀管控嚴格,不準隨葬。所以現在一把真陌刀都沒有。第一:唐刀並不輕便!刀脊較日本刀要厚!第二:唐刀非大規模製式武器,就是在唐朝也不是誰都用得起的!第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唐刀是在漢環首刀的基礎上進行的各種優化升級,而宋制兵器撇開大規模製造因素,實際上較唐刀的實用性要強很多!

說說我的看法吧。 1,宋時期,外邦已經來說有了馬登,馬登出現,讓馬上肉搏更有衝擊力。馬的使用,更多就是驅趕敵方,耗盡對方力氣,輕鬆收割。如果結陣,那麼就拼損傷去衝陣,殺敵次要,破壞陣行,讓其逃跑,再行屠殺。因為此時鐵浮屠主要是披甲的馬和披甲的人,進行衝擊肉搏。這明顯不是為了陷陣戰鬥的。不然會死的很慘。 2,宋失去養馬地,沒有馬,就沒有騎兵,即使湊起來一隻,一仗打完,沒有補給馬,也是無用。反而不如利用技術優勢發展步兵。 3,宋的守城技術很強,如果不出城進攻,基本沒聽過有敗仗的。而且,宋的守城利器很多,比如神臂弩。 4,騎射興於蒙古,不在金和遼。 5,江南太舒服了,什麼都有。氣候也舒服,物產也豐富。不管放權者還是下面人,大部分人就不想收回北地。一個是北地收回概率不大,還勞民傷財,而且收回來也沒大用處,還不如讓北地人自相殘殺,自己過好自己小日子。這是非常錯誤的戰略思路。

宋朝經濟不差呀,唐朝因為國土面積大各色人種多,商旅多,取材料製作唐刀不是難事,宋朝雖發達,首先國土面積就跟唐朝沒法比,漢民族居多跟外界聯繫少,正直遊牧民族崛起的黃金期,有經濟沒能力施展不開。宋朝是一個很糾結的國家,沒有萬里疆土。也沒能四方來朝,所以給人感覺宋朝很弱。但是宋朝在經濟方面是歷朝之最,軍事也是勝多敗少。而且頻繁打仗還能保持人口經濟增長。武器比前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宋朝打仗頻繁武器消耗大唐陌刀這種武器跟不上了。而且冷兵器一寸長一寸強,所以宋朝都是長刀這些了,宋朝的弓箭是射的最遠的。由於沒有燕雲十六州沒有產馬地,就沒有騎兵所以宋朝打仗很痛苦的,打不贏時跑不掉,打贏了人家要跑又追不上。而且宋朝的北方遊牧民族已經不只是遊牧民族了基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了,宋朝能跟他們硬抗300多年很了不起的。看看唐朝和漢朝打擊北方遊牧民族建立騎兵用了多少年,多大的代價。

宋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的冶煉水平,裝備水平已經與宋朝沒什麼太大的區別,同時加上北方遊牧民族當時佔據著燕雲十六州,進可攻退可守,重騎兵也多,宋朝只能以防禦為主,不需要遠程奔襲,所以多為重刀,重錘,重斧,用以對抗敵軍的重甲騎兵。陌刀應該算唐刀的代表了(指有殺傷力的,制式準備的)製作比較昂貴。並且唐朝不允許武器作為陪葬。傳下來的少,宋是重文輕武的。陌刀也不是輕巧的,日本刀就是陌刀的後代,是需要雙手持刀的。

宋朝一個進軍士兵全身裝備相當於唐朝邊軍(唐朝保障最優厚的部隊是邊軍)裝備價值的3.5倍,宋朝別的也許不行,但是土豪程度絕對是中國數一數二的,說宋朝沒錢打刀純粹就是個笑話。唐朝時期,軍隊面臨的主要是奴隸制少數民族國家,以皮甲為主,所以唐刀突刺的優勢被充分的發揮,但宋朝面臨的基本上都是封建制少數民族國家,以鐵甲為主,甚至還有鐵浮屠這種重甲部隊,唐刀在鐵甲面前完全沒有大的用處。攻擊距離不如矛,穿刺能力不如槍,劈砍能力不如朴刀,如果還人手一把唐刀的裝備,那跟伊拉克軍隊有什麼區別?還要補充一點,因為宋朝遲遲沒有解決亞麻地的問題,所以缺少棄兵,像陌刀那種重甲步兵部隊根本就無法在實戰中活下來,宋朝軍備以弩為主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最後說一句,作者的軍事知識和歷史知識該加強了。

唐刀是窄刃刀,因為細所以精緻美觀,但如果要達到同等的強度及硬度,在古代非常難得,所以不會大規模使用或裝備于軍隊。到了宋代也有的,宋朝重文抑武,不喜歡打仗搞這麼多好刀也沒什麼用。唐刀中真正建功立業的是陌刀,陌刀成本高而且數量少,使用陌刀的人也有條件,開疆陌刀兵最有名的是安西陌刀兵,後來安史之亂後進京平叛,陌刀兵是剋制騎兵而生,並且陌刀兵要和騎兵,步兵配合使用,到了宋代,因為宋代沒有大規模騎兵,陌刀也就被替代了,替代成了長柄大刀[靈光一閃],效果也差不多,而且造價更低,宋軍主要是沒有大規模騎兵部隊,開戰前期打贏了又追不上逃跑的敵人,開戰後如果被敵人打敗了自己沒馬又跑不掉。

大唐的很多製作都是有世界各地工匠參與的!比如金器等,所以唐刀的製作工藝和程序有著多少秘密,都已經被塵封在了歷史中!你們可以去了解一下,旦羅斯之戰後阿拉伯帝國還有沒有向東的意圖!就知道當時的唐軍裝備戰力在別人眼中是何等恐怖!唐刀當然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唐陌刀對付騎兵厲害的很,只是對使用人要求高,史書記載陌刀將李嗣業帶領的2千陌刀兵真的是天下無敵騎兵剋星,刀鋒所致人馬俱碎。主要是後人不重視了也沒有李嗣業這樣的人陌刀兵沒落了。

唐朝的敵人大多是遊牧部落著甲率不高,所以唐刀的殺傷力驚人,而宋朝面對的是遊牧帝國,軍隊的著甲率提高且多是重甲,例如金國的鐵浮屠,西夏的鐵鷂子等,所以破甲是第一位的。在重甲面前顯然昂貴的唐刀並不佔優勢,導致宋朝進隊普遍採用斧鉞、骨朵、長槍、重型弓弩等配合使用,已達到破甲的效果,久之唐刀就被淘汰了。

宋軍步兵極強,是世界歷史上都少有的能硬抗騎兵衝鋒的步兵,至於有多強,從宋朝步兵單兵武備就能看的出來,為了抵抗北方騎兵,宋朝步兵盔甲就有30公斤,重步兵甚至達到了50公斤以上。這是難以想象的重量,所以宋步兵有極強的硬剛能力,但機動性極差。也就導致宋朝和北方騎兵打仗很被動,剛贏了吧,追不上,剛輸了吧,逃不掉,而且難以深入敵方主動作戰,只能被動防禦。還好宋朝那時期外戰勝率很高,不然早就被滅了!


歷史深度揭秘


後世為何不用唐刀?我告訴你一個現實裡活生生的例子,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造訪瓦良格號航母的誕生地黑海造船廠,並尊敬的詢問老廠長是否能夠再造航母?老廠長堅定的搖搖頭:不可能了。為什麼?~梅問,因為造航母時那個偉大的祖國已經不在了,現在沒有條件了。

唐刀之所以在那個時代被奉若神器,是因為那個時代的唐朝國力經濟所能提供的資源種類數量,遠遠超越唐朝的領土範圍,唐朝經濟上的強大當然有能力去供給軍隊超過奢侈級別的裝備,也使得安史之亂前的唐朝軍隊首屈一指,地位和影響力跟今天美軍有得一比!隨後旦羅絲之戰後緊接著的安史之亂,絲綢之路這條經濟動脈隨之凋零,唐刀的製作無論從經濟還是效益角度國力來看都已經不再具備條件,隨著戰亂這種東西的製作者漸漸流逝,而製作方法卻是受到皇家嚴格管制對外嚴格保密的,隨著製作唐刀的條件和必要性逐漸喪失,最終擁有者可能的選擇就是隨葬或是秘藏封存,不可能讓這種極易威脅統治的事物流傳於世的!所以真正是那個時代所產唐刀,後世也必是他人覬覦搶奪之物能夠正常傳世只會是極少數!


頭名大咖


任何事物被時代所拋棄都不是偶然的,即便這個事物在某一段時間內是極為強悍的,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依舊還是會被拋棄,當然,很多時候,拋棄並不是全然拋棄,而是有所摒棄、有所繼承、有所創新,在此基礎上會出來新的事物取而代之。

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唐刀也是如此,唐朝時期的兵器其實也不少,比如弓、弩、箭、刀、槍等,而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唐刀了。《唐六典》有這樣的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唐刀一般指的就是這四種唐朝時期的刀具,不過他們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四種刀具,儀刀,顧名思義,主要講究的是一個“儀”字,多是皇帝禁衛軍和大型儀仗隊的標配,刀柄有龍鳳環,這是皇家的象徵,其刀本身的攻擊防禦作用並不如它的象徵意義強悍。儀刀就是更早時候的班劍,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也有御刀和長刀的稱呼,到了隋朝時期正式成為儀刀。唐承隋制,自然也稱其為儀刀,當然就刀本身的材質和製作工藝上來說,自然每個朝代甚至同一個朝代的不同時期是有不同的。

唐朝時期的儀刀,其特點就是“裝以金銀,羽儀所執。”刀身很長,在很多壁畫中都能看到儀刀的身影,士兵配備儀刀後的樣子,我們可以簡單想象一下,就如同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當官府審案的時候,兩邊會有衙役口中喊出“威武”,而他們手中則握著一個棒子,看起來非常的威嚴。當然我們看到的這個棒子是傾斜的,而儀刀則是筆直的豎立著。

鄣刀應該是一種寬刃刀,關於它的記載少之又少,也沒有任何出土的壁畫或者實物來作證。

橫刀是一種佩刀,為士兵所佩,多見於府兵上京宿衛時的兵器,衙役、捕快、守城士兵以及巡邏兵等多佩戴橫刀。

陌刀也是唐刀中比較神秘的一個,很多觀點認為陌刀就是鋒利的長刀,也只能從史料中去探知部分真相,因為並不能作為陪葬品,所以並沒有實物讓我們一睹它的風采,不過陌刀的特點是,它是唐朝步兵的作戰兵器,其攻擊的主要敵人是騎兵。

陌刀的巔峰期是在唐玄宗時期,那個時期有不少將領對陌刀的操控非常厲害,它在戰爭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不過到了唐朝中晚期,陌刀似乎就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了。

所以很多時候,人們會惋惜於為何唐刀沒有在宋朝時期繼續被使用,畢竟在唐朝時期也是威風凜凜的存在,這其實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並不是說唐刀厲害,它就能一直存在下去,我們舉個誇張的例子來看,就比如近代的戰爭,在槍炮甚至核武器都已經很強悍的時代,唐刀能在戰場上起多大的作用?要是一個部隊只是配備了唐刀,那結果會如何,幾乎是不用去思考的。

唐朝雖然和宋朝隔得很近,但是戰爭形勢以及大環境都已經發生了改變,所以唐刀推出歷史舞臺並不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而且唐朝自安史之亂後一直到宋初有近二百年的歷史,這段歷史時期,戰爭發生了很多的改變,新式武器已經出現,而戰場上的刀制兵器已經發生了改變。

當然,我們都知道,唐玄宗時期是唐朝發展的鼎盛時期,這是一種全面的鼎盛,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等,軍事上來說,唐朝的鍛造冶煉技術更加的成熟,唐刀自然更加的引人注目,只是唐刀再鋒利、再強悍也只能是在那一時期發揮巨大的作用。

所以我們分析為什麼唐刀再宋朝時期不再被使用,需要考慮的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在向上發展的,刀也不例外,唐刀有唐刀的好,是唐朝根據自己戰場的需要在原有的刀制的基礎上設計打造的。而到了宋朝,宋朝自然也需要根據已有的戰場在唐刀的基礎上再做一些改變、再添加一些元素,然後打造屬於宋朝的刀。

那麼宋朝的局勢又是怎樣的呢?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大地雖不至於四分五裂,但是也是存在這中原政權和地方政權,而北方的契丹趁勢發展起來,干涉中原的政治,導致燕雲十六州成了契丹的地盤,而宋朝建立之後,這一塊土地始終不曾收回,北方有了很大的缺口,而宋朝遠沒有唐朝時期的那種優良的牧馬區,這是宋朝時期的一個特點,即戰馬少,戰馬少自然無法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

而與宋朝對抗的遼、西夏、金、蒙古人等,早已經因為佔有了大片土地,經濟飛速發展,而冶鐵鍛造技術也飛速發展,其結果就是他們的軍事裝備力量已經很強,這是唐朝時期的遊牧民族所不具備的。要知道唐朝時期的遊牧民族並沒有重甲裝備,頂多弄點輕甲裝備,這樣用於近身攻擊的刀就能發揮很好的作用,而宋朝時期,宋軍面對的是重甲騎兵。

當時遊牧民族重甲軍有這麼幾個在歷史上威名赫赫:遼朝的鐵林軍、西夏的鐵鷂子、金朝的鐵浮屠、蒙古的重甲鐵騎等。這幾支部隊從鎧甲到兵器都是相當的精良,在戰場上更是所向披靡,面對這樣的敵人,唐刀根本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

所以宋軍不可能用刀在戰場上與這樣的重甲騎兵對抗,而只能選擇較遠距離進攻的兵器,這才是唐刀在宋朝時期不能得到使用的重要原因。當然並不是說宋軍就不用刀了,刀在宋朝仍舊是兵器之一,但是宋朝的刀是在繼承唐刀的基礎上改良、創新了的刀。

  


尚宮女史


宋朝都是用大刀,有史可查,有圖為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SeSe3


看了幾個人的回答,說實話,不是主觀臆測就是人云亦云,更懶得就是粘貼複製。可嘆啊!

現在所說的“唐刀”,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就是一些賣龍泉刀劍的人生造的一個概念。我記得2003年前後,網上開始出現一些這樣的帖子,配合當時民族復興的輿論氛圍,一些人試圖通過在古典的傳說和史料中尋找我們這個民族曾經強大的佐證,當然這也無可厚非,我們這個國家本來就輝煌過,這確實是令人驕傲得一點。

但是,有些人卻走了歧途。近年來網上十分盛行的“網吹”三寶就是實例。“網吹古代有三寶,環首馬槊陌刀好!”這三種只存在於史料的隻言片語中的武器,被一些人無限的誇大了。這種誇大一方面滿足了刀劍廠商的商業利益,一方面也滿足了一些熱血青年的虛榮心。

這三種武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有現存的實物,在一些漢墓和隋唐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些鏽跡斑斑的刀劍殘品,這些殘品別說驗證其鋒利程度和體驗其精良的做工,其鏽蝕之嚴重基本上已經到了一碰既碎的程度,我就想問,你咋就知道這東西異常鋒利?咋就知道切割盔甲如同切紙一樣?

現在一些人常常引用的《唐六典武庫令刀之制》不過是一個文章截取段落而已。這一小節主要是講的是武庫這個機構的職責和人員架構,比如武庫這個機構一把手就是武庫令,他的屬員就是庫丞和監事,然後順帶說了一下當時軍中最常用的一些軍械,比如:鼓,金(類似鑼),弓,弩,箭,刀,槍,盔甲,彭排(類似拒馬),旗幟,戰袍,號角,大纛,鐵蒺藜,斧鉞,鉤,棒,鐵盂(鐵鍋)。這些都是當時軍隊中最常用的物資,也就是制式裝備,是大規模裝備軍隊的。

又怎麼可能會是某些人吹噓的那樣,唐刀就是戰場上出奇制勝的利器呢。還有人一直說“唐刀”造價極其昂貴,製作工藝極其繁難,那不是胡扯嗎?任何大規模裝備軍隊的武器怎麼可能會造價極其昂貴又製造工藝繁難呢?不可能的!而且,持這種觀點的人十有八九是自己臆測的。不信讓他拿出證據來,在哪裡看到的這句話?那本史籍上有記載?他未必說得出。

再說說武庫令裡說的刀之制。原文說,【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今之儀刀蓋古班劍之類,晉宋已來謂之御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鄣刀蓋用鄣身以禦敵。 橫刀,兵士所佩之刀, 名亦起於隋。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

根據一些出圖的壁畫,浮雕等,儀刀、橫刀的大體樣式基本能確定,當然了也不是百分之百。鄣刀不好說,陌刀更不好說,因為目前連壁畫都沒見過。但是陌刀的樣式,可以推測一下,首先這刀是步兵使用的長刀,從宋朝的《武經總要》上來看,最像所謂斬馬劍(陌刀)的兵器非掉刀莫屬,但是唐代的可能刀刃要更長,因為唐代這個兵器是步兵用的,用來抗衡騎兵。所以應該更接近《師父》中的那把兵器。

電影《師父》中的兵器,和陌刀應該接近。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說,所謂的唐刀並不是什麼貴重的刀(儀刀除外,因為是儀仗器具,裝潢很貴),都是當時軍隊大規模裝備的制式武器。刀槍劍戟這種兵器比不上弓弩,更不用說槍炮這種熱兵器,它們的威力並不完全來自於它們本身。這些刀劍,它們的威力主要來自於人的使用能力。使用者的勇氣、格鬥技術、戰鬥素養,才是刀劍所謂威力的本源。

至於說宋朝為什麼不再使用唐制的刀,應該說是因為使用環境發生了變化。唐朝和宋朝雖然間隔了幾十年,但是人文血脈並沒有斷,一直是根據周遭的環境變化而變化。到宋朝的時候,由於幾十年的戰亂,戰爭形態和戰爭裝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北方遊牧民族開始廣泛地農業化,他們掌握的冶鐵鍛造技術日臻成熟,遼金西夏有能力組建大規模的重裝騎兵和重裝步兵。唐時士兵(步兵居多)在陣前短兵相接時揮舞的窄刃長刀面對彪悍又裝備厚甲的北方士兵,越來越難以發揮效力。

短暫的五代十國時期,刀形就逐漸在演化,士兵單手刀開始加重刀頭,刀刃加寬,越來越注重劈砍的效能。當然了,刀這種兵器在當時的戰場上主要是給弓弩手配置,為的是防止對方奇兵突進而導致的弓弩手出現重大傷亡情況。

順便問個好玩的問題,假如對方的奇兵突進到眼前,弓弩手如何處置?答:弓弩手會按照事先演練多次的預案來操作——將弓弩扔到身後,抽出隨身攜帶的腰刀或者鐵棒,將進犯者給打回去。扔到地上的弓弩則有專門的小組負責撿拾保管。看到沒,打仗是門系統的工程。

所以說,宋不再用窄刃長刀,主要原因還是敵方防護能力普遍加強所致。

最後說一句,古代之所以能把匈奴突厥之類打地東逃西竄,並不是因為什麼環首刀、馬槊和陌刀,而是漢兵真正的大殺器——弩!正所謂【弩者,中國之勁兵,四夷所畏服也】


冬眠要趁早


說起“唐橫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它是隋唐時期雖具代表性的近戰格鬥類短兵器,它在繼承漢晉傳統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西域風格,其形制正臻於完備,工藝達到巔峰,對後世朝代及東亞鄰國刀類的發展影響重大而深遠。

那麼,這唐橫刀究竟有何特點呢?還有就是為何在宋朝的時候沒人願意使用呢?我們本文一起來看一下!

“橫刀”名稱來源

關於“橫刀”最早的記載,出自《唐六典·衛尉宗正寺》,衛尉寺分管兩京庫,庫中儲藏著大量的兵仗器械,其中就有“橫刀”。根據記載,唐刀一共可分為四種,其三為橫刀。此外,根據其註解:“橫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於隋”。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橫刀是士兵的佩刀,最早起源於隋朝時期。

“橫刀”的規格

橫刀一般全長七十到八十釐米左右,刃長在五十到六十釐米之間,其厚度大約在六到八毫米,其寬度比實戰的漢刀小一些,一般來說在三到四釐米之間。長度為一米的橫刀成為“大橫刀”或者是“唐大刀”。

唐橫刀的刀柄兩端稍寬,且中部稍細,便於單手持握。相比於漢刀來說,唐橫刀的護手更加實用,且多為鐵製,外形還有橢圓型和木瓜型。刀刃鋒利,殺傷力強,使用起來的話也比較輕便。

這種橫刀在唐朝主要是作為兵士的佩刀,一般來說皇宮士兵,衙役等人用得比較多。當然了,其主要是作為佩刀用,因此它作為主戰刀的話,其威力欠佳,不如大橫刀威猛。

“橫刀”為何在宋朝沒人願意用?

按理來說,唐橫刀鋒利輕便,殺傷力強,應該會受到歷朝歷代的青睞和廣泛使用才對,可為何在宋朝的時候就沒有願意使用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解釋,在筆者看來,最大原因便是“唐橫刀不適合實戰(並非指小戰)”。為何呢?

其實不僅是宋代,在唐代的時候,就沒有關於橫刀上戰場的記載,因為橫刀本身就是作為兵士佩刀用的,只能應對一些小戰事,在真正的戰鬥中,並沒有西漢時期發明的環首刀威力大。雖然在後來橫刀有過佩帶法、裝具等的改進,但刀的本質並未改變。畢竟不是出在科技最前沿的裝備,對戰爭的成敗還是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

當然了,橫刀覺不適合單獨出現在大規模正面衝殺的戰場上,因為它總是與長柄兵器、遠射兵器、護體兵器等相互配合,通過協同作戰的方式來揚長避短,發揮其最大的威力。

但在宋代,宋朝所面臨的最大敵人便是金人,就短兵器來說,金人的彎刀,其威力很大,所以靠這種實戰能力不強的橫刀是不能適應戰場環境的。

此外,製作橫刀的價格也比較昂貴。根據《唐天寶二年交河郡市估案,大谷三零八四文書》記載:

鑌鐵橫刀一口2500文、一口2100文、一口1800文;鋼橫刀一口900文、一口800文、一口700文。

這些價格是啥概念呢?根據《新唐書·食貨志》中的記載,在開元十三年的時候,一斗米的價格不過就十五文。天寶初年則是十三文一斗。按一斗米十二斤來計算的話,一把普通的橫刀,就能換420斤大米。所以可見其成本之高!

雖然宋朝市場經濟發達,但是每年需要交給大遼那麼多的歲幣,其想要打造如此高成本的橫刀,自然還是有點困難的。當然了,從宋朝的兵役制度來看的話,也基本上不會使用這種橫刀!

所以綜上所述,唐橫刀雖然鋒利輕便,殺傷力也比較強,也深受日本武士們的喜愛,但是其並不適合在戰爭中使用,因為其威力相對於漢代的環首刀或者是金人的彎刀來說,其威力還是小了一些。再加上其成本高昂的原因,因此宋朝人才不願意使用!

當然了,以上內容均為筆者個人看法,寥寥數筆,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新唐書》、《唐六典·衛尉宗正寺》;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方圓文史


我是歷史淘沙,這個問題由我來答。

歷史上所說的唐刀有四種,今天我們說到唐刀一般指的就是橫刀,最近大熱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就有一把縮短的橫刀。橫刀是唐朝軍隊的制式裝備,鋒利無比,這麼好的武器到了宋代卻幾乎不見了蹤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到了宋代對橫刀沒有需求了,因為市場決定商品。為什麼到了宋代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就要結合橫刀自身因素和歷史環境來說了。



1.橫刀製造工藝複雜,費用昂貴

橫刀的製造工藝並不是像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武器打造場景:把鐵燒紅,然後反覆鍛打,最後冷水降溫,砂石打磨完活。對橫刀而言這只是第一部,製造刀芯。接下來還要使用冶煉的熟鐵包裹在刀芯外面,這樣還不能算完,刀的斜口處因為經常破甲,需要更加鋒利,所以在這部分還要局部淬火。這樣的橫刀有韌性還不會彎曲變形,斜口處鋒利無比砍刺破甲易如反掌。

由此可以看出橫刀的工藝相當複雜,一個熟練的橫刀製造者,一年能煅出一把橫刀就已經算是快的了。工藝複雜,工期長,費用自然就高了,據史料記載一把橫刀的造價在二十萬兩左右。這麼高昂的造價再加上數量稀少,唐玄宗就曾多次下旨:橫刀要代代相傳,嚴禁陪葬。這也導致現在幾乎就沒有橫刀出土,真實長什麼樣現在也不能準確得知。

但是這個原因,並不足以讓宋朝用不起橫刀,因為據現在考察發現,宋朝要比唐朝還要富有。工藝丟失的說法也不足信,因為有需求就能製造,即使之前的工藝丟失,也會發明其他的工藝。我反而覺得是因為橫刀被時代淘汰之後,才導致的工藝丟失。

2.宋朝時,橫刀被時代淘汰

唐朝及以前的重騎兵相對於輕騎兵而言,主要指的是騎兵的裝甲更加厚實,武器份量也有所加重。但是這些變化都是指兵,馬匹的防護卻並沒有增加。而唐朝時開疆拓土只要是進行騎兵之間的決戰,在射賊先射馬的戰術指導下,馬匹成了首要攻擊目標,鋒利的橫刀攻擊馬匹太容易了。即使攻擊騎兵的裝甲,利用速度優勢破甲也不困難,騎兵進入混戰之後鋒利又輕便的橫刀是武器的首選。

反觀宋朝,因為丟失燕雲十六州和西夏的原因,導致終宋一朝,騎兵的力量一直很弱,跟西夏和契丹直接爆發騎兵衝突的機會很少。多數的時候是以步兵抗擊騎兵,再加上這一時期的騎兵,無論是馬匹還是士兵裝甲都更厚了,鋒利的橫刀已經沒有能力破甲了。所以宋朝的武器多以鈍器為主,什麼流星錘一類的,份量要比唐刀重得多,對於重裝甲的傷害巨大。

3.戰爭形式發生改變

唐朝的戰爭主要是千里奔襲,消滅敵人,戰場主要是在廣闊的草原,與敵人展開野戰的機會多。這種戰場是騎兵的天下,鋒利的橫刀加上疾風般的速度是絕配。

在宋朝的時候這種大規模的野戰幾乎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城堡攻堅戰。兩軍之間直接交手的機會變少了,所以短兵器在這一時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即使敵軍攻上城牆,使用錘擊武器直接爆錘下去,跟使用橫刀擊傷或者擊斃效果相差無幾,再加上工藝和成本的因素,使用橫刀就不划算了。

由此可以看出,宋代不使用橫刀的主要原因是橫刀在宋代相比其他武器優勢不明顯,再加上工藝和成本因素使用的就更少了。所以看到的唐朝是開疆拓土昂揚向上;而宋代騎兵不發達,守城固土有餘野戰拓疆能力不足。

歷史問題看似不可思議,細究之下發現又是理所當然,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歷史淘沙


因為到了宋代,唐刀已經不再適應新的作戰環境了

提起寶刀,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日本刀,日本刀以其優美的形態,鋒利的刀刃,折服了無數冷兵器愛好者。

日本刀流傳千年,至今已經成為日本的文化象徵,這讓無數國人感到羨慕。而談起刀劍,中國唐代的寶刀也是非常好看,尤其是唐代橫刀,外形優美,刀身修長,顏值不亞於日本刀。

橫刀之名出自於《唐六典·卷十六·衛尉宗正寺》:“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不過要說明一點的是,由於唐代法律不允許武器陪葬,因此唐代武器出土極少,到現在人們還沒有徹底區分橫刀和儀刀的不同。

目前日本正倉院存放有數把橫刀,但正倉院保存的橫刀都是短刀,類似於日本刀的長刀並沒有標註“橫刀”字樣,只是標註有“唐大刀”、“唐樣大刀”的名稱。(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橫刀,看上去這就是一把短刀)

(正倉院中所收藏的唐大刀,這把刀曾為認為是橫刀,但在日本人的記錄上,這種長刀並不叫橫刀,正倉院所收藏的這把唐大刀應該是唐朝中晚期的作品,因為在唐朝中前期,唐刀都是配有刀環的)

因此,橫刀可能是一種短刀,而類似於日本刀的長刀可能是唐代的“儀刀”。

但是今天不論是長刀還是短刀,我們通通稱之為“橫刀”或者是“唐刀”、“唐大刀”。

唐刀與日本刀很像,但唐刀是由漢劍發展而來,刀身是筆直的,沒有彎曲,這是它與日本刀的最大不同。雖然現在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日本刀就是由唐刀演變而來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刀必然對唐刀有所借鑑,起碼在外觀上是有所模仿的,因為這兩種到樣子非常像。

其實日本刀也是籠統的概念,我們今天常說的日本刀學名叫“打刀”,是到江戶時代才徹底定型的武器。這種刀在古代只有武士才能配備,一般士兵作戰是不會用的。

日本刀流傳千年,至今任然被完好的繼承了下來,是日本的國家象徵之一。但是唐刀卻在唐朝滅亡之後就漸漸銷聲匿跡了,這確實領人感到惋惜。

其實到了晚唐和五代十國時期,唐刀就已經不再是軍隊的主力裝備了,但這並非是工藝的失傳,唐刀的消失也不是突然之間發生的,更不是直接就被軍隊所摒棄了,唐刀是在戰爭形式的變化下,逐漸演變成了其他樣式的軍刀。

在唐代以前,雖然已經有很多少數民在在關內建立了諸多政權,例如五胡亂時的燕國和南北朝時期的北魏,但這些政權都是在中原建立的。在唐代建立以前,中國塞外的少數民族政權依然非常落後,除了高句麗外,其他的少數民族政權都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國家行政體系。

不過就在唐末,塞北的契丹人和西北的党項人開始崛起,這兩個民族曾長期受到唐王朝的影響,文明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到了北宋初年,契丹人和党項人已經建立了遼國和西夏,與北宋呈現鼎足之勢。

平心而論,遼國和西夏的文明程度非常高,相較於其他的少數民族政權,這個國家還是比較文明的,尤其是對漢人都還算不錯,沒有特別嚴重的民族歧視,而這兩個國家的科學技術也達到了很高的程度。

當時由於冶鐵技術的發展和擴散,東亞大陸各政權的武器裝備都迅速提升,遼國和西夏的盔甲也開始應用局部的板甲和全身札甲。

當然,比起北宋軍隊的盔甲,遼國和西夏的盔甲還是有點差距的,但是跟以前的塞外軍隊相比,遼國和西夏軍隊防禦力已經非常強悍了。此時,橫刀這種刀身極窄的武器根本砍不透敵人的盔甲。

到了南宋時期,面對著更加全副武裝的金軍鐵浮屠,刀劍是不管用了,宋軍直接祭出流星錘、狼牙棒這樣的鐵疙瘩,硬是生生地將敵人砸死。(金軍騎兵)

相比之下,作為一個島國,日本一直就沒大有外族入侵的威脅,幾千年來主要是打內戰。而由於資源短缺等問題,日本士兵身上的鐵質盔甲數量極少,日本人的盔甲主要是皮甲,防禦力遠不及鐵質盔甲,鋒利的日本刀足以應對戰爭的需要,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刀保留下來的原因。


千佛山車神


到了宋朝,唐刀不好用,其實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唐刀比較輕短。戰場對決不利因素較多。對比之下,長長的朴刀更有優勢。

第二 唐刀的造價比較昂貴,工藝比較複雜,也就說是說良品率太差了

第三 宋朝的重文抑武,武將不值錢,兵器自然也不在話下,三品的文臣都可以騎在一品武將的頭上。

第四 宋朝的主要敵人是北方遊牧民族,短小的唐刀,不利於戰場上的搏鬥。而是一種叫做朴刀,兵器很流行。這點可以參考一下,《水滸傳》的各路英雄好漢。基本上都會用到這個朴刀

第五 兵器是歸國家所有,民間不得私藏,久而久之,國家層面不再使用,這種複雜工藝也就很難流傳下來。

總之。任何一種現象的產生,都不僅僅是一單方面的原因。而是各種原因穿插其中,形成一個複雜的結合體。唐刀,到了宋朝沒有流傳下來,也是基於此。

好了,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有什麼不同意見的,也歡迎在留言區與我一起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