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忻州文化——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主要流行于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及内蒙古、河北的部分地区。清代初期蒲州梆子北上,在忻州当地扎根后,逐渐形成北路梆子。其传统剧目主要有

《王宝钏》、《打金枝》、《算粮》、《金水桥》、《哭殿》、《斩黄袍》、《血手印》、《铡美案》、《蝴蝶杯》、《斩十王》、《访白袍》、《回龙阁》、《九件衣》、《杨八姐游春》等两百多个。
忻州文化——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有慢板、夹板、二性、垛板、流水板、三性板、倒板、滚白、介板、花腔等的分别。传统伴奏乐器有文、武场之分,文场乐器由梆胡、二弦、三弦、四弦、笙、笛、唢呐等组成,武场乐器由板鼓、马锣、铙钹、手锣、梆子、战鼓、堂鼓、碰铃、小音锣等组成。北路梆子的唱腔深受蒲州梆子的影响,具有高亢激越、淋漓酣畅、稳健粗犷的特点,同时又结合当地的民歌小调,形成“咳咳腔”等自成一体的唱法,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质朴淳厚、豪爽大方的性格。
忻州文化——北路梆子

在戏曲发展史和地方文化史的研究中,北路梆子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但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北路梆子和许多地方戏曲一样同时代拉开了距离,那种万人争睹的景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传承乏人、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北路梆子,这个古老的剧种正盼望着有关方面能对其加以抢救和保护。
忻州文化——北路梆子


(另附北路梆子名家名单)

清乾隆至咸丰间的北路梆子演艺名家

北路梆子古代名家--------“十三旦”

侯俊山北路梆子古代名家--------“十三红”

孙培亭北路梆子古代名家--------“云遮月”

刘德荣北路梆子古代名家--------“盖七省”董瑞喜

解放初期的北路梆子演艺名家

北路梆子艺术家人称“小电灯”--------贾桂林

北路梆子艺术家--------高玉贵

北路梆子艺术家--------董福

北路梆子艺术家--------安秉琪

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北路梆子演艺名家

北路梆子代表人物--------“虎啸黑”

影响较大的著名花脸演员董存虎

北路梆子代表人物--------唱功著称、影响较大的须生演员李万林

北路梆子代表人物--------以表演见长的孙一青

北路梆子代表人物--------唱做兼优的翟效安

当代北路梆子演艺名家

北路梆子梅花奖获得者------------“全才须生”杨仲义(获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北路梆子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演员成凤英(获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北路梆子二度杏花奖获得者------------“豹头环眼”董志伟(获二度杏花奖、首届移动杯擂台赛总擂主)

北路梆子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演员贾粉桃(获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北路梆子后起之秀------------北路梆子一枝梅詹丽华(获杏花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