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金庸老先生笔下的段誉,在历史上对应的真身是怎样的皇帝?

634812056


金庸笔下的段誉,历史原型是后理国第二任皇帝宪宗宣仁帝段和誉【又名段正严】,他的父亲是后理国第一任皇帝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傀儡皇帝家族

大理国太祖皇帝段思平建国之时,有一个大功臣,就是高氏家族的始祖高方,因功封岳侯,世代为大理国的高官,到了第四任皇帝广慈帝段思聪开始,高家开始担任国相,成为国相世家,又过了三四代,开始操控皇室,使段氏皇室逐渐成为傀儡,身为皇帝没有权柄,有不少黯然出家为僧的。

【大理国后期疆域图】

到了第十任皇帝段素兴时,高家的家主高智升直接就废掉皇帝另立太祖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为新皇帝,彻底把控国政,人称高国主。大肆分封子弟盘踞大州,段氏彻底被架空。

第十五任保定帝段正明是高升泰所立,又迫于高升泰的威逼出家,禅让给高升泰,高升泰即位,建立国号大中国,把大理国一分两段。高升泰在位二年,临死前又把皇位还给段氏,传给了段正明之弟段正淳,就是后理第一任皇帝。

广弘大师宣仁帝

段正严也就是段誉,段和誉,是段正淳的长子,从小就喜欢刀枪棍棒的,七岁就学于六铉大师和妙澄大师,善书荷花,喜欢弄琴。

当段誉26岁时,高氏的两位家主高祥明和高泰明借口国有疫病,逼段正淳退位,段正淳无奈出家无为寺,禅位给长子段誉。

【段誉影视照】

段誉是个很有理想的人,也想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但是身为傀儡,空有抱负。国有叛乱,是高家去平叛,国家富足是高家有手段,段誉只能眼睁睁看着,只能毫无作为。

还得接受高氏子弟的羞辱,高泰明的第八子高智昌曾经借醉酒怼过段誉:你们段家人做皇帝了不起吗?如果没有我高家为你们段家保驾护航,你们早就做崖下之鬼。如今这皇帝之位本该是我的,是我阿爹听阿爷的话让位给段正淳,才有你今天,你段和誉当皇帝我就不服!

段誉都没奈何,还是高氏为了面子,以段誉的诏令把高智昌弄到拓南城去醒酒,结果,半年后,高智昌竟得了瘴疾死了,把段和誉吓的,生怕高家拿他算账,好生抚恤高智昌的家属,还为高智昌做法事超度。

如此小心翼翼,还被高智昌的两个部属高伊、高何寻仇,二人被侍卫抓住后,段誉不知道其中有没有高家的介入,到底不敢伤害二人,以大义的名义赦免他们,这二人又自杀,段誉还修建义士冢安葬他们。真是卑躬屈膝的令人心酸啊,高家的奴才都不敢得罪。

段誉在位时期和北宋有交流,曾经入贡宋朝,被宋徽宗册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他在位晚期,高氏家族内讧严重,观音派和逾城派斗争激烈,各自拥立一个皇子,各展神通,弄的段和誉心力交瘁,就传位给国相高量成拥立的长子段正兴【段易长】,自己出家无为寺,法号广弘,先后住在荡山寺和崇圣寺,94岁高龄才圆寂。


猴格大人


金庸先生小说中的段誉确有其人,他原名段和誉,也确实是大理国的国王。

大理国是五代十国时建立的政权,第一帝明曰段思平。平崩,段正淳继位,淳崩,传位段和誉。

建国初,大将高方功高震主,成大理权臣,甚至可以废立皇帝。

誉时二十岁余,迫于高氏宗族高压,做事小心翼翼且窝囊,是为傀儡也。

高氏宗族族长高升泰去世,其子高智昌于边关奔丧回京。誉亲以国宴待他。宴间,高智昌因酒醉,言段氏若无高家必亡,无甚了得。而誉不敢重治,将其发配,且不深究。搭配途中昌亡。誉慌,忙体恤其家属,做法师以超度亡灵。昌死,其手下不满,买两刺客,然行刺失败,被捕,供其罪,然誉并未处罚。

誉虽窝囊,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其最大之作为便是和宋朝建立了良好邦交,使大理国得以国泰民安,无战事烦扰。


鹤语太平


喜欢金庸小说的朋友们对大理段氏都非常熟悉,而作为《天龙八部》主人翁的段誉更是让大家印象深刻,还有段誉的父亲段正淳,伯父段正明以及段延庆,以及《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中的一灯大师段智兴等,都是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其实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是有其原型的,只是他们的人生事迹和金庸的小说故事之中的差别就大了去了。


大理国立国于公元937年,第一任皇帝为段思平,但是大理国虽然皇位是段家的,但是却经常受制于高家,高家世代权臣,从大理国第四任皇帝段思聪开始左右皇权渐成常态,致使段氏皇室如同傀儡,因此大理皇帝有很多出家为僧的,这一点上和金庸小说中比较相像。

在大理国第十任皇帝段素兴时,权臣高智升人称高国主,段氏彻底被架空,《天龙八部》中的保定帝段正明正是高升泰所立,后来他又迫于高升泰的威逼出家,皇位禅让给了高升泰,注意,这一点就和《天龙八部》中描写的段正明将皇位传给段正淳的故事不一样了,高升泰即位后建立国号大中国,大理国也因此可以分为前理和后理,不过高升泰在位仅两年,临死前又把皇位还给了段氏,继位者正是段正明之弟,段誉之父段正淳,他也就是后理第一任皇帝。




段誉历史原型的本名段正严,也叫段和誉,是段正淳的长子,不过六脉神剑、凌波微步、北冥神功什么的他当然不会,不过他应该从小也学过一些武艺,但在琴棋书画上更擅长一些,史载他有一些音乐和绘画才能。

后来高家逼段正淳退位,无奈之下他禅位给段和誉之后出家为僧,大理国进入了段誉的时代,他在位39年,从其一生作为来看,他不愧为是大理国较为英明的国君,其勤于政事,仁爱百姓,常减轻徭役赋税,因此极得大理国民的拥戴,大理的国力也因此上升。



在和高氏的斗争中,段和誉也不落下风,期间高氏八子多次反叛,还组织了几次暗杀段誉的行动,但均被其化解平定,高氏势力在他治下得到有力抑制。

外交方面,段和誉也同宋朝加强了联系,政和七年二月,段和誉派使者入汴京朝贡,宋徽宗下诏封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称号。


但是段和誉在位晚期,高氏家族内讧严重,大理的国政也十分动荡,高家分成了观音派和逾城派,他们各自拥立一个皇子让段和誉立为太子,段和誉也厌倦了权力斗争,于是传位给长子段正兴,之后自己出家为僧,法号广弘,先后住在荡山寺和崇圣寺,一直活到了94岁高龄,死后谥号为宣仁帝。

多说一句,一灯大师段智兴是段誉的孙子,他也是大理国的皇帝,即宣宗功极帝,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出家,不过却很崇佛。


科普大世界


金庸先生的小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全部故事都有出处。

中国的历史上,大理国确实存在,而且段誉父子也都是历史人物

不过改编是必须的,段誉在小说中是一个风流皇子,可历史上段誉并非如此。而是一个贤明的皇帝。

首先说说大理国:大理国可以说是春秋时期郑国后裔,据记载郑武王夫人武姜生两个儿子,小儿子名叫叔段,叔段妄图夺取王位,最后失败,逃亡河南,改姓段氏。这就是段姓的由来



魏末三国时期,蜀国被灭,段氏被派遣到云南为官,段氏因此在云南立足,时间过啦几百年,段氏借南诏内乱之机推翻南诏,建立大理。


大理成立于公元937年,由段思平消灭南诏国所建,在1095年的时候改为大理国。1253年,忽必烈远征云南,大理灭亡。

段誉的原型就是大理国第十六代国君段和誉,他7岁得高僧六铉法师指点学习知识,26岁继位称帝,继位后多次平叛。

外交上,大理和宋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大理和大宋成为实质上的友好盟国。段誉历史上还是个爱民如子的皇帝,受到老百姓爱戴。

而且大理皇帝确实有出家的传统,根据小说描述,大理国王,段誉大伯段正明,确实出家为僧目的是求佛祖保佑国家。

大理存在22位帝王,有10位出家为僧,除了第2代皇帝段思英被逼退位外,其他9位皇帝都是自愿放弃江山出家。

参考印度佛教盛行我们就能发现大理必定是一个平和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