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下的金融大考,看金融壹賬通如何搶答?

疫情下的金融大考,看金融壹賬通如何搶答?

文 |王小胖

爆發在初春的疫情打亂了經濟機器的運作節奏。

餐飲、旅遊、零售等消費行業受到衝擊;交通受阻,工廠復工、農業生產也都面臨人手短缺、用工昂貴的問題。

當業務循環被打斷,企業紛紛謀求外部「輸血」以解決現金流困境。猛增的業務需求下,中國的金融機構們也迎來了一次不期而至的嚴峻考驗。

金融機構如何協調員工的遠程辦公?如何在線上為個人以及企業辦理業務?銀行如何在需求增多時確保風控質量,既不大水漫灌,也不捂緊錢袋子?

解題的關鍵點,指向了科技轉型。疫情檢驗著金融機構智能化、數字化的程度,也在倒逼不少金融機構加速科技佈局。

周天財經注意到,2019 年底登陸紐交所的金融壹賬通,在近期面向金融機構推出了多項科技解決方案,提升金融機構的運轉效率。透視金融壹賬通(OCFT.US)給出的「解題思路」,我們或許可以窺見未來的產業圖景。

01 全鏈路的需求,需要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金融業一直是科技創新的試驗田。

花旗在 1978 年時就發起 ATM 革命,西蒙斯的「大獎章」基金,靠複雜的數學模型和程序化執行,在 90 年代末就開始跑贏大盤,高盛則在最近幾年標榜自己是科技公司。因為數據密集,變現路徑清晰,新技術也往往先在金融業率先落地。

但凡事也有兩面,因為其對合規與業務穩定的高要求,金融業對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往往十分審慎。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都在加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金融機構,特別是地位最重的銀行業,並沒有及時在數字化、智能化上做出跟進。

疫情放大了這種短板。當金融機構也都因為疾控原因,員工呆在家裡遠程辦公的時候,它需要的遠不止是員工要能在線上順暢交流,更需要能夠在線上「展開業務」。

正如金融壹賬通首席戰略官戴可所說,「對於金融機構而言,遠程辦公並不是簡單等同於線上的溝通交流,真正考驗的是一家金融機構整體線上化運營和全在線服務能力。」

「不能像平時那樣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打科技補丁,而是需要前中後臺的全流程、全在線無縫對接和暢通運轉。」戴可表示。

非常時期全鏈條的需求,需要全方位的方案才能有效解決。而金融壹賬通推出的解決方案,意義也在於此。具體來說,它包括了智能辦公、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產品以及智能運營五大方案,幷包含了 12 項具體產品。

先來看智慧辦公,疫情兇猛,員工遠程辦公是企業在當下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金融壹賬通整合了快樂平安、知鳥等智能辦公平臺,擴容即時通訊、直播、線上課程和培訓等功能,支持企業遠程辦公能力,據瞭解,在 2 月 11 日一家保險公司利用知鳥平臺的學堂直播功能,單日場次近 17000 場,觀看人數 245 萬,在線峰值 70 多萬人。

內部溝通順暢後,金融壹賬通提供了名為 SAT 三位一體的智能營銷解決方案,疫情之下,SAT 模式能夠與保險及健康產品組合,提升金融機構的營銷服務能力。一家大型國有銀行在上線了線上診療後,客戶的日均停留時長提升了 20%。

隨著業務進展到中後臺,金融壹賬通在智能風控、智能產品以及智能運營等解決方案中的「硬科技」應用也更加深入。

疫情下的金融大考,看金融壹賬通如何搶答?

以智能風控為例,壹賬通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智能進件、智能貸後、電子憑證、智慧合約和線上清收工具,幫助金融機構全面升級無紙化線上業務流程,優化智能風控能力。其中,應用了區塊鏈技術的智慧合約雲平臺,能夠有效推進合同走完「最後一公里」,不至於因為不能面籤而導致停滯不前。

還有像智能產品方案中的智能存款產品,能夠為銀行提供端到端一體化的互聯網存款業務服務,某地方城商行零售存款項目負責人表示,在疫情期間一個月內增加了日終存款餘額 12 億,新增電子賬戶數 13000。

而在智能運營解決方案中,則包含了智能外呼機器人 +AI 智能坐席、金融雲、以及智能理賠等產品,旨在增強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確保業務高效平穩運行。

綜合來看,金融壹賬通在疫情期間整合的智能產品,涵蓋了金融機構從前端的獲客、營銷,中端的風控、產品,以及後端的系統運維、經營管理的全業務鏈路。五套方案緊密銜接,並且針對疫情期間所出現的一些特殊場景進行了重點優化,比如對辦公系統的承載能力進行足量擴容、以及搭建智能金融超市用以紓解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危機。

在這一過程中,金融壹賬通與 B 端用戶的鏈接也變得更加稠密,發展到了業務、數據、技術、基礎設施等多方面多類型的關聯交互關係。

02 疫情放大短板,也放大優勢

企業服務是慢生意,金融壹賬通能夠在短時間內就整合出全面的解決方案,顯然也並非一日之功。

壹賬通的前身是平安集團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部門,隨著能力打磨成熟,開始對外輸出進行平臺化運作。也因此,金融壹賬通從成立伊始,就定位為金融科技雲服務平臺,向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應用和相關業務服務,這在獨角獸級的金融科技企業中並不常見。

如果放大到企業服務領域,阿里雲、騰訊雲也都和壹賬通一樣,依循的是「由內而外」的發展軌跡,即先是滿足集團內部需要,然後外部化,包括亞馬遜的 AWS 也有類似的成長路徑。如果細加分析的話,會發現這類企業有一些共同特點。

首先是在長期研發投入中形成的技術實力。

這些公司無不通過多年在研發上的巨資投入,率先在技術能力上構築起商業壁壘。金融壹賬通在日前發佈的 2019 年度財報顯示,其在 2019 年研發費用高達 11.47 億元,對照其目前 23.28 億元的年營收規模,重研發投入構成了壹賬通的技術底色。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告訴我們,技術進步與知識積累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美國經濟學家布萊恩·阿瑟也在著作《技術的本質》中提出,「技術是經濟的一種表達」。技術研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微觀上對於一家企業來說,科技研發或許不會像市場、營銷那樣直接地作用在業績表現,在短期內就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但研發投入所提升的,是企業的「硬實力」,當外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行業進入到變革期的時候,只有「硬實力」領先的企業才能快速響應、搶佔先機。

另一點就是,這類企業往往是「搶跑者」,能夠在賽道還沒有成型時就提前卡位,最終享受到行業增長的紅利。金融壹賬通為例,截至 2019 年底,壹賬通擁有 3707 家客戶,是中國所有科技雲服務平臺中客戶數量最多的企業。客戶涵蓋中國 6 大國有銀行及 12 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及 99% 的城商行和 52% 的保險公司。

最新財報顯示,金融壹賬通 2019 年營收同比上漲了 65%,第三方客戶(即平安系外)收入同比增長 107%,優質客戶數達 473 家,新增 252 家,翻了一倍還多。

疫情下的金融大考,看金融壹賬通如何搶答?

阿里雲則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佔據近 50% 的市場份額,和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 並稱 3A。至於 AWS,貝佐斯也曾在去年不無炫耀地表示,「我們有 7 年的時間都沒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簡直難以置信」。

如果要解釋這一現象,或許要歸結於,它們的誕生就來自於超前於行業的需求——平安的科技轉型、阿里和亞馬遜的高算力要求等等,而在實踐中碰撞出的新需求、新數據又對其發展形成了正向反饋,最終,一步快,步步快。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等到時代機遇也開始顯露出模樣,像金融壹賬通和阿里雲這類企業也就擁有更好的身位。

當我們回到金融機構數字化的產業圖景上,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金融壹賬通能夠如此迅速的做出反饋——疫情是放大鏡,放大短板,也能放大優勢。

疫情下的金融大考,看金融壹賬通如何搶答?

金融機構的數字化本就是大勢所趨,根據奧緯諮詢的預測數據,未來 5 年中國金融機構在技術上開支將保持每年 20% 以上的增速,在 2023 年將達到 4008 億元,疫情將加速這一進程。

對此,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 CEO 葉望春給出的展望是,「從長期來看,我們非常樂觀」。

03 讓金融血液攜帶更多養分

近日以多個省市開始下調疫情應急響應等級為階段性標誌,可以看到疫情的態勢正在逐步得到緩解,幫助企業恢復生產,儘快恢復經濟活力,將成為關乎長遠的「第二戰場」。這場仗,我們輸不起。

那麼,金融業在這場戰爭有多重要?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金融業是最重要的,沒有之一。

打個比方的話,疫情中斷掉了正常的生產活動,好比人的血液流動變得阻滯,五臟六腑自然缺乏養分供給,手腳也變得冰涼,但是起碼短期內功能還是完備的,醫學上講是沒發生「器質性損傷」,現在我們就處在這個階段。

國家用雷霆手段遏制住了疫情蔓延,下一步的關鍵,就在於用各種手段,恢復血液的正常流動——金融的融通作用就在於此。外部輸血也好、體內造血也罷,從銀行、保險到信託、證券全都責無旁貸,必須抓緊行動起來。

金融機構的表現,決定了這場戰爭的成敗。即便退一步說,它也將直接影響機體的恢復速度。

對金融機構進行有效迅速地科技加持,就是在讓血液中攜帶更充足的養分、讓血液的流動更加充分,這對於社會機體的有序運作,將發揮巨大的槓桿作用。

從這個角度來說,金融壹賬通(OCFT.US)在疫情之下拿出的科技工具箱,不但是對產業數字化進程的加速,同時也有著獨特的社會價值。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相信疫情的大考終將揭過,而科技加持下更加茁壯的中國金融業,也將守護下一次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