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捐献遗体当党费,一起为这个烈山农民点个赞!

“我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已经不能为社会做出啥贡献了。”5月30日,在位于桂苑路的轶顺服饰公司,门卫郑中心告诉记者,“等离开了人世,我就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上交这最后一笔党费。”

捐献遗体当党费,一起为这个烈山农民点个赞!

人物介绍

郑中心,男,今年56岁,家住烈山区古饶镇张庄村,年少时奋发读书、成绩优秀,可惜受股骨头坏死的拖累,高中肄业后回到老家务农。多年来,因为行动不便,他失去了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能力,不过凭借灵活的头脑,他在村里连续多年从事文书、会计等,任劳任怨的同时赢得了一片赞誉。

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后遗症……郑中心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饱受多种疾病困扰的他经常失眠健忘,可2004年9月入党时,“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词,经常萦绕在他的耳旁。

捐献遗体当党费,一起为这个烈山农民点个赞!

2013年10月10日,《淮北日报》报道了我市首位遗体捐献志愿者,岱河矿机电科退休职工张玉生的感人事迹。那时,脑梗病发没多久的郑中心看到报道,内心一阵触动。多年来,为了看病,他辗转了不少城市和医院,也得到过许多好心人的无私帮助,心怀感恩的他,这个“触动”原来越深。

今年年初,张庄村村主任秦望振登门拜访,提及正在组建一支器官和遗体捐献志愿者队伍。

郑中心说: “做人,就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得到家人的支持后,他向市红十字会提出了捐献意愿。并在捐献志愿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为使遗愿得以实现,以备不时之需,他还委托妻子、儿子作为自己遗愿的全权执行人。

近日,他的申请得到了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蚌医接受站的批准。因为行动不便,郑中心委托朋友代他到市红十字会领取获批的志愿书,并专程送来一封手写的信函。信里写道,尽管他因病致残,身处困境,没有能力回馈社会,可奉献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人身上有的,比金钱富贵更有价值的东西。

为了表示感谢,5月30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着慰问品前来看望。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秦望振一直在为壮大志愿者队伍奔走呼吁,并动员43人签署了捐献志愿书。

捐献遗体当党费,一起为这个烈山农民点个赞!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57人成为有意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志愿者,16位已经告别人世的志愿者成功实施捐献,帮助挽救了十多名重症患者的生命,数十名眼疾患者因此重见光明,为促进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将大爱和奉献留在了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