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解缙冻死雪地,谁之过?

朱棣与解缙/解缙冻死雪地,谁之过?

还在孩童时期,就常听说解缙对对子的故事。有一付对联故事至今还记得到。那是解缙小时候,家对门住的是一个告老还乡的老宰相。宰相家一园的竹子正对着解缙家的大门。一年春节,解缙写了一付对联贴在门口,联曰: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老宰相一看,很是气恼,于是叫下人把竹子从上面统统砍掉了一截,于是解缙分别在上下联各加了一个字,对联就变成: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老宰相一看,就更气了,干脆命人把竹子全砍掉了,结果,解缙又把上下联各加了一个字,对联就变成: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那个老宰相气得大病了一场,心想,此小子如此聪慧灵敏,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解缙(1369——1415年),明代著名的内阁首辅大臣之一,著名的学者。鸿篇巨制《永乐大典》的主修人,就凭这一部绝世精典,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那古代狂妄不羁的杨修小子是远远望尘莫及的。

解缙自幼好学,才思敏捷,18岁中举,19岁中进士,看看我们今天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好的也不过是高三大一的学生,可人家十八九岁,就成了皇上身边的红人,参加了中央高层工作,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后因上万言书,评论指斥朱元璋的朝政,指名道姓地批评评价同僚,你小小年纪,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过多读了几本书而已,就妄议国家大事,指这斥那,结果引来皇上的不悦,朝臣的忌恨。于是年纪轻轻就被太祖罢官不用。可能年少才高就狂妄高傲,把前辈同僚都不放眼里,甚至连主子也鄙视三分,哪有不倒之理。据说当年王洪文这小子,自以为当上了中央付主席,竟不把朱老总放在眼里,有一次到朱老总家里,还端起架子来了,朱老总用拐杖指指天,敲敲地,然后用拐杖一指外面,他不知何意,后问毛主席,毛主席说,他说你不知天高地厚,就滚出去。正因为他不天高地厚,才得到了可耻的下场。

朱棣与解缙/解缙冻死雪地,谁之过?

明太祖死后,永乐皇帝继续使用解缙。永乐皇帝虽然得位不正,但却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委托解缙主修《永乐大典》。他花费三年的时间,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一部具有三点七亿文字的巨著,这是解缙人生事业的顶峰,也是永乐皇帝主政二十二年的伟大功绩,这一对君臣的黄金组合,将当时中国的文化事业推向了世界顶峰。如果这时解缙能接受太祖皇帝罢官的教训,小心谨慎地侍侯皇上,也不至于暴亡。可这小子此时都三十而立了,还没有一点政治头脑和历史经验,老毛病又犯了,自恃才高,又开始胡言乱语,指责时弊,并参与皇室内部的立储之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次,解缙入朝议事,见太监张兴恃宠打人,本来太监打人关你屁事,可他偏要多管闲事,斥责太监,以至树敌。又一次皇上叫解缙评价朝臣,一一指出他们的长短之处。这事拿到我们今天来说,就是一个得罪人的事情,可这解缙毫无惧色,一一照办,就是连一些资格很老的前辈,三朝元老,朝庭栋梁,他也一样品评,以至树敌太多,积怨太深。更有甚者,他竟然三番五次地阻止皇上改立太子的决策,哪个皇上能受得了。因而被永乐皇帝以离间父子罪投入大牢达八年之久,后暗示锦衣卫以非常手段秘密处决。死时也只四十多岁。所谓秘密处决,就是锦衣卫以请他喝酒为名,将他灌醉,丢在雪地里让他冻死。这个锦衣卫的头头叫纪纲,视解缙为死对头。因为解缙曾写了一付名对就是征对他的,讽刺他的,联曰: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觜尖皮厚腹中空。对联把奸臣纪纲不学无术,尖牙利齿,心胸狭窄的丑恶觜脸暴露无遗,因而结下了梁子,早就想至解缙于死地。今天落到他的手里,他岂能放过你。可怜一代大才子,竟没有一个同僚为他求情说好话而救他的。倘偌他当初能低调行事,谦虚为人,也不至于冻死在雪地之中,成为孤魂冤鬼。这真是福祸无门,为人自招。

正史上说解缙为人耿直,刚正不阿,这固然是难能可贵,但你却把它和自恃才高,傲视人主,傲视群臣,结合起来,你能一条光明大道走到底吗。就是皇上因爱才惜才,能放过你,那些你得罪过的大臣同僚能放过你吗,他们唯恐找不到你的把柄,一旦找到你的差错,能让你有好果子吃吗,必将你置于死地而后快,何况你得罪皇上也是不眨眼的,你不死天理难容。

综上所说,解缙雪地冻死,到底冤不冤,我认为一点也不冤。皇上要改立太子,反正都是他的儿子,关你屁事,你硬要横插一杠子,影响他父子兄弟亲情,不弄死你他家能安生吗?

从解缙的死,我们也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1 不管你为官为僚,首先都要摆正自已的位置,你虽然是内阁首辅,但你是皇上的内阁首辅,不是你自家的,皇上让你做内阁首辅,你就是内阁首辅 ,皇上不让你做,你就什么也不是;

2 不管才有多高,人有多能,都不能恃才傲物,更不能恃才傲主,要谦虚谨慎,低调为人,要与同事和睦相处,与人为善,能帮人就帮人,得饶人且饶人;

3 不要插手领导家务事,对领导家务事,只能出力帮忙,不要出谋划策;

4 要想自已的事业有所成就,一定要获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记得有一场培训课时,当时的某知名老师就跟我们说过,你要想出外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你就得和领导搞好关系,取得领导支持和同意,要不然,你就根本想不到外出学习和培训,何来提高和深造?话虽然有点偏激,但是生活工作中何尝不是如此呢?

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解缙学问高,文章好,但那是书呆子的学问,书呆子的文章,不和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联系起来,是没有用的。最近,网上盛传一个叫沈元的高考状元,家学背景优越,文化深沉,才学出众,志向高远,被郭沫若周予同等著名学者称为神童,可二十岁时,因翻译赫鲁晓夫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犯了当时大忌,就被打成右派,年纪轻轻就做了政治牺牲品了,后又不知悔改,三十二岁就被送上了断头台。多可惜呀,他也是象杨修解缙一样,太锋芒外露了。所以,我们都要吸起教训,顺利走完人生之路,不要给自已和子孙后代留下遗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