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历史上权倾一时的宦官下场如何?

李-小米


注: 宦官不一定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太监,我们不做探讨,今天就说几个权倾一时的宦官。

赵高: 秦朝最有名的大宦官(不一定是太监),可以说他是秦朝最直接的掘墓人,胡亥的多少恶行都是在他的领导下做下的。“指鹿为马”也真的是权倾朝野啊。“人在做,天在看”赵高最终逃不过惩罚,被后继位的子婴灭了三族,也算是他做恶的报应了。
赵高剧照

王振: 大明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公元1449年,蒙古后裔瓦剌攻入大明,权倾一时的大太监王振劝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导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大明50万军队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蒙古军队杀死。

王振剧照

刘瑾: 大太监 “八虎”之首,权倾一时,但是刘瑾是所有宦官中死的最惨的一个了。据史书记载刘瑾死于“凌迟”,而且总共割了三天三夜共3357刀而死。真的是惨不忍睹。

刘瑾剧照

魏忠贤 :魏忠贤可是说是宦官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宦官之一了,号称“九千岁”。崇祯皇帝继位后,宣布魏忠贤十大罪状,并让他自溢身亡,他死后,党羽全部被肃清。


所以历史上权倾一时的宦官最后的结局都是被清算,至于怎么死就看皇帝的心情了。


风雨奕生局


历史上权倾一时的宦官下场,大部分都是很悲惨的。因为他们在大权在握时做了许许多多的坏事,祸国殃民,恶贯满盈,臭名昭著。所以他们死后的下场没有不惨,只能更惨。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啊。他们自己当初种下的恶果,也只能自己尝啊!


其实宦官本身就是一个不健全的存在,所以他们的心理也不会很健康。大部分都是心里有阴影的人,这种人如果让他掌握了大权,那么可以想见,他们会多么疯狂的报复这个社会,报复那些曾经对他们不好的人。

如此暴虐的行径必会招致人神共愤。所以对于他们的下场,他们自己心里也有数,大部分宦官在东窗事发时都会畏罪自杀!!!


用户5325020871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古以来宦官就广受文官,甚至是平民百姓的歧视,虽然他们都是皇帝的亲信,甚至比文官更容易权倾朝野,但是一身骂名是怎么也少不了的。

历史上默默无闻、乃至遗臭万年的宦官占了绝大多数,但总有一些宦官志向高洁、“出泥而不染”,成为“贤宦”,名垂千古的也不在少数。

东汉时期,“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

虽然造纸术很早就有,但是使用的材料“蚕茧”非常昂贵,根本无法普及。

而蔡侯发明的“蔡侯纸”完全没有这个限制,树皮、麻布、渔网到处都是。于是价格低廉,制作简单的“蔡侯纸”完全占据了东汉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作为蔡侯纸的发明人,蔡伦无私的将造纸术贡献给朝廷,在朝廷的推广下,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进程,“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当之无愧。

唐朝时期,“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

高力士在武则天时期就已经进宫当差,甚至因为才能出众,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在“吃人”的后宫里,高力士饱受折磨,学了一肚子的阴谋诡计,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将阴谋诡计用在辅佐明君上。

武则天统治后期,高力士主动投奔唐玄宗李隆基,在高力士的辅导下,李隆基发动“神龙政变”,先后摆平武则天、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塑造了一代明君,高力士也被称为“太监军师”。

最难能可贵的则是高力士一心一意忠心于唐玄宗李隆基,在唐玄宗李隆基驾崩以后,吐血而死,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明朝时期,太监中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

不管是什么原因,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的伟大壮举。

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在“靖难之役”屡立战功,身为太监忠心耿耿的郑和,成为明成祖朱棣心目中最佳的出使人选。

郑和也没有辜负明成祖朱棣的期望,历经艰难险阻,七次下西洋,最远一次到达了非洲南端,成为太监中最有名的航海家、外交家。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大多下场凄凉。

1.秦朝,赵高,官至宰相。

设计杀害了扶苏,又搞定了李斯,控制了胡亥,指鹿为马。权倾一时,最后被宦官韩谈一刀砍死,并罪及三族。

2.汉朝,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怂恿皇帝卖官鬻爵,僭越朝制,把自家庭院建得比皇宫还高,忽悠皇帝,颠倒黑白,乱杀大臣。

最后终于激化矛盾,京师卫军变乱,走上绝路。

3.唐朝,高力士

高力士在唐朝的历史上还是挺有名的,历经几届皇帝而不衰,他靠着出卖旧主得到新主得到新主得信任,同时又在新主巩固统治时出谋划策,故而得到了玄宗的认可,成为皇帝面前的新宠。

最后被李辅国陷害,落得个流放的下场,最终客死异乡。

唐朝,李辅国

李辅国是唐朝历史上的厉害人物,同时李辅国也和赵高一样,是中国历史上不多的太监宰相,和绝大多数太监一样,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察言观色,审时度势,这些都是必须的,而李辅国则是将这些技能练得炉火纯青,走上了权利的高峰。

然而德不配位,必出问题,李辅国最后仍然落得个身首异处,尸弃荒野的下场。

4.宋朝,童贯

乖巧的外表下却有一颗狼子野心,靠着阿谀奉承的能力与当时的宰相蔡京合称公媪二相,并且独霸兵权多年,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兵权依然稳如泰山,可见童贯在当时的权利是很少有人能比拟的。

但是,童贯最后的下场也是极度凄惨的,被贬,充军发配,被斩首,悬首示重。

5.明朝,刘瑾

代皇帝批阅奏章,将朝中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位高权重的正直大臣一网打尽,使得朝中人人自危,将明王朝搞得乌烟瘴气。

最后被揭发,囚禁,凌迟处死。

明朝.魏忠贤

一介莽夫变成了权倾一时的大太监,失去了底线,与客氏勾结,害皇后,杀大臣,大兴冤狱,娶妻纳妾,抢夺民女,干尽了一系列荒唐事。

崇祯帝即位后,被弹劾,流放,最后畏罪自杀。


尘风溪川


明朝宦官机构主要有十二监四司八局,俗称二十四衙门,而司礼监则是24衙门中权柄最重的一个行政机构,如外朝内阁,国之重地。

明朝宦官的级别由低到高大概有典簿、长随、奉御、监丞、少监,最后才能达到太监的级别。而在明朝,最牛逼的太监一般出在司礼监和御马监。司礼监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厂,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

正统七年﹙1442﹚张氏死后,王振遂掌朝中大权,是为明代宦官专权之始。王振专权则始于“摘牌”。太皇太后驾崩后,王振即命人摘掉铁牌。见英宗未加过问,王振便肆无忌惮地专权揽政,残害异己,骄横用事,威势滿朝廷。正统十四年﹙1449﹚,瓦喇部首领也先率大军南犯,王振怂恿英宗亲征,于土木堡兵败,英宗被俘,明军乱作一团,护卫将军樊忠喊道:“我为天下诛杀此贼!”将王振斩首。明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万分愤怒,抡起铁锤对准王振砸死。当时权倾朝野的,是大明第一位权宦王振就这样被砸死。

刘瑾,幼年入宫为宦官。孝宗时侍太子厚照,与张永、马永成、谷大用等人勾结连环,时称“八党”,或谓“八虎”。厚照年幼即位,是为武宗,因受宠信。掌钟鼔司,进内宫监太监,总督团营。正德元年

﹙1506﹚,刘瑾掌司礼监。正德三年升任司礼秉笔太监,权居内阁之上。“八虎”以刘瑾为首,与阁臣焦芳、尚书张綵等人表里为奸,结成阉党。从此刘瑾势焰熏天,专权用事,独揽朝政,桎梏群臣,杜塞言路,时有“立皇帝”或“刘皇帝”之称。武宗则在宫中任性纵乐。庙堂之上成为权宦的天下。正德五年﹙1510﹚末,刘瑾以谋逆罪,凌迟处死。

熹宗天启年间宦官专权潮达到了顶峰。即位之初,朝政比较清明,但宦官魏忠贤不久就与熹宗乳母客氏深相结纳,以声色犬马蛊惑熹宗,使魏忠贤逐渐执掌朝政。魏忠贤同朝中文武大臣结成阉党。文臣有崔呈秀等“五虎”,武臣有田尔耕等“五彪”,还有吏部尚书周应秩等结成的“十狗”。时朝中大权一归于魏氏。每逢魏外出,随众万数,所过之处官民遮首拜伏,尊其为“九千岁”,仅次于万岁爷。思宗即位后,魏忠贤被贬置凤阳,途中听到皇上将其法办的风声,便在旅舍上吊自杀。

明代太监有宰相之权,无非就是司礼监有批红之能,然而内阁有批蓝,六科廊有封驳,说到底,明代再历害的权宦,不过就皇帝手里与士大夫争权的一杆枪罢了。生死不过在皇帝一念之间,纵使厉害如冯保,魏忠贤,只要一道旨意,便如尘泥堕地,晚景凄凉。明代最后一轮宦官专权潮昭示:宦官专权,成也皇帝,败也皇帝。这轮宦官专权潮虽凶猛异常,但始终未能出现敢于立君、废君、弒君的情形。


不一样的历史趣事


1.秦 赵高。他是赵国贵族入秦国为宦官,当然有说法他和嫪毐一样是假的宦官。他的经历其实和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神话》张世扮演的赵高说的差不多,真的是一步步走到最高。被秦始皇赏识当任要职,却制造沙丘之变,把太子扶苏,大将蒙恬弄死,另立胡亥为秦二世,后有借机诬陷李斯,把李斯父子腰斩,再指鹿为马残杀大臣,激起陈胜吴广等起义,大秦末路之际又杀秦二世胡亥,再立秦三世子婴,后终被秦三世反杀;

2.汉 张让。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开篇讲述了一个太监团队~十常侍捣乱了汉朝天下。十常侍以张让为首,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封列侯。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灵帝极为宠信,常谓“张常侍是我父”。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他和其余几个常侍设计伏杀何进。袁绍、袁术等人闻何进被杀,入宫杀尽宦官,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3.唐 李辅国。李辅国是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皇帝的初心本身希望他真的能够在辅佐朝政,却没想到成了唐朝宦官乱政的开端。他揽权势后,不断打击异己,又对居住在兴庆宫垂垂老矣的唐玄宗逼压,把高力士流放,让老弱病残去伺候唐玄宗。唐代宗继位后,表面上尊李辅国为尚父,但不断派遣自己心腹掌握要职,并派人刺杀了李辅国,割下头颅扔进厕所;

4.唐 程元振。在唐代宗准备搬到李辅国之后,受唐代宗委派程元振掌握了部分禁军,谋夺李辅国权,代宗遂罢免李辅国所有官职,以元振代判元帅府行军司马。结果后来吐蕃趁安史之乱攻占河陇地区,程元振知情不报,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入侵,同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一度直逼长安,结果长安又失陷。后赖郭子仪处理平定乱事。这还不算,到后来他还打算策划政变,被人发现,上告朝廷,流放溱州,在江陵被仇家杀死。




南岭说史


宦官也叫太监,通常指在皇宫中服侍的男性,因为怕宦官碰皇帝的女人,所以都要阉割。

历史上权倾一时的宦官有很多,比如说魏忠贤、刘瑾、李莲英、十常侍等等,他们基本没有好下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第一,宦官被称为阉人,他们本身心理和人格都是有问题的,人们从内心来说并不认同他们。

第二,宦官大多是命苦之人,心理发育大多不健全,所以一旦掌权就心狠手辣,有极强的报复心。


第三,宦官是依托皇上或者皇后的权力,而皇宫之中权力斗争异常激烈,他们只能风光一朝,改朝换代后,首先会拿宦官开刀。

所以说,即便权倾一时,宦官也不会有什么好一场。


小书童讲历史


都没有亲生儿子


大虾探测器官方专卖


汉朝的十常侍,唐朝掌管军权的太监,和明朝仅次于皇帝的太监。这三朝中只有明朝把太监控制的比较好,只要你宦官不威胁皇权你厂卫永远只是皇家养的狗不管权利再打被杀只是皇帝一句话。汉朝就不一样了,遇到明君还能克制一下宦官,遇到昏君庸主只能任凭太监摆布,唐朝太监更厉害直接掌管皇城的兵权还能废除皇帝。。。不过再宦官终归不是正统,宦官造反被杀只是早晚得事。历史上只有郑和的下场最好


宇智波野原新之柱


关于宦官问题,不能轻易的下结论。对于宦官问题,首先要思考他们为什么会乱的起来,根本原因是倚仗皇权。而宦官是皇帝的家奴可以说比外朝官员更加亲近,也更容易控制。宦官是皇帝牵制前朝的一股势力。有时候皇帝想做什么事,完全可以通过宦官之手做了,而骂名归之于宦官。这是君主的高明手段,只要君主年龄大了,智力正常,宦官是成不了气候的。而外朝官员就不同了,他们势力做大便不可收拾。东汉宦官之乱很大程度上是君主年幼,而明朝虽然也有宦官势大,但最终成不了气候,典型的魏忠贤也是被崇祯皇帝一登基也就给拿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