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对历史人物,项羽你是如何评价,如何看待的?

一只创业狗


项羽是古代分封制最后的英雄和最后的绝唱,他想回归到传统的分封制去,但是时代广场车轮已经迈向了大系统,迈向了帝国时代,任何英雄想与时代的车轮相对抗都会被时代的车轮压的粉碎,刘邦契合了时代,成就了大汉帝国,与西方的罗马帝国相映成趣!项羽是个英雄,也是分封时代最后的英雄,他告诉以后的英雄,只有追求统一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项羽,又是时代最后的一个坐标!



老冯律师观察


关于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大家都知道是很多,尤其是其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和虞姬之间的传奇爱情故事及西楚霸王的名头,举世皆知。

因此,我们必须肯定的是他确实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力拔山兮气盖世

出身名将世家的项羽,在秦末众多农民起义军中,项羽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其自身战斗素质超强,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称。自幼又熟读兵书,有万人敌之名号。跟随叔父从军后,军事能力凸显,率领军队横扫千军,颇具名将风采。

与虞姬的千古爱情

英雄自古难过美人关,项羽也是一样,在垓下之围中,项羽与虞姬谱写了一曲名传千古的爱情故事。这一点说明项羽实乃有情有义的汉子。反观刘邦,彭城之败,带着儿女逃亡,看着追兵渐近,嫌马车跑的慢,竟然将一双儿女几度踹下车。

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诸侯

项羽最风光的日子恐怕就是这一段了,他拥兵四十万,横扫天下,自称西楚霸王,大肆分封天下。


可以说,作为朋友、情人、将军,项羽都是合格的。

但是,作为帝王,项羽极不合格。

一、行事犹豫不决,不果断。

大家都知道鸿门宴,如果项羽足够果断,刘邦在鸿门宴上就已经死了,哪里还有后来的楚汉之争呢?可惜,项羽太过犹豫,行事不够果断,是以养虎为患。

二、心不够狠、腹不够黑。

前文提到过,刘邦逃跑时能够将儿女几度踹下车,可是项羽呢?楚汉之争绑了刘邦的老爹和媳妇儿吕雉,本想威胁刘邦,哪知刘邦说,我们当年一起在楚王面前立过誓,结为异姓兄弟,我父亲及你父亲。就因为这,项羽将刘老爹和吕雉安全地送还了刘邦。

那么,项羽就不想想,四面楚歌之时,刘邦又何曾将他当兄弟看了。

三、缺乏全局观念。

项羽没有全局观,行事只图一时快活。想韩信等一众名将其实都曾依附过他,但都没有得到他的重用。后来,楚汉之争的形成,刘邦百般拉拢各方诸侯,项羽却不屑去做这些,可以说全局观念真的不强,如果在韩信封王后稍稍加以笼络,哪里还有刘邦什么事。

四、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

可能是因为自身能力超强,项羽有一个所有优秀的人都有的毛病,过于心高气傲,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大家不妨想想,刘邦身边有萧何、张良等一众谋士辅佐,项羽呢,仅有的几个还得不到他的重视。

五、脸皮太薄,贵族气太重。

俗话说,胜败之事乃兵家常事,楚汉之争失败,并不意味着项羽就真的败了,但项羽贵族气太重,太过爱惜名声,或者换句话说,脸皮太薄,以至于最终自杀。大家不妨想想,如果项羽不自杀,而是回到江东重新起兵,天下之归属还真是说不清楚是谁的了。


史海钩沉


清朝李清照写过一首诗叫《夏日绝句》,诗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中字字句句饱含着作者对项羽的敬佩,惋惜之情,这是一个代表人物的一种情愫。虽说不能代表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公正评价,但也从中看出了人们发自内心对项羽的认知态度。

自古道,成王败寇,若是按常理来说,项羽是一个失败者,但是,纵观中国历史,我觉得项羽应该第一个因失败而名垂青史,又被久久称颂的。他虽说力大无穷,骁勇善战,他虽说出身名门,无所畏惧。但是,他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我行我素,就是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更是办事呆板,不懂得变通。

有人说,项羽残暴不仁,滥杀无辜,我只能认同一方面,并不代表我完全认同这种说法。从客观上讲,项羽坑杀二十万秦朝降兵确有历史记载,可能是另有隐情吧。但不管怎么说,这充分说明了项羽残暴,凶狠,乖戾的人性,不过若说他滥杀无辜就没什么历史依据了,要说他不仁不义,更是毫无根据,也可以说,正是他太讲仁义,心不够恨,才导致了他一败涂地,垓下自刎的惨剧。

项羽这个人有点优柔寡断,不够果断,像鸿门宴就不应该放走刘邦。项羽这个人有点小肚鸡肠,亲和力不够。项羽这个人有点迂腐,不懂得变通,死板教条,像鸿沟之事就应该逼刘邦就范。

要我这么一说,仿佛人家项羽还不如我,真的是羞愧至极。所以说,咱作为一介草民,就没资格对历史人物品头论足。故此,还是少说为妙,免得招来铺天盖地的喷子。





郑州梁国彦


项羽出身楚国将门之后,是楚国贵族后裔,随叔父项梁长大。秦末年,为避难跟着叔父项梁奔走于吴中。

项羽年少时,学习读书不成,弃而拜师学习剑术,学习了一段时间,又没有什么长进,惹得项梁非常生气。项梁质问项羽说,你书不好好读,剑术不好好练,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你到底要怎么样?项羽回答说,“学习读书写字,不过能记得姓名而已,学习好剑术也不过匹夫之勇,大败一个人而已,不值得学习,我要学就要学习万人敌!”于是项梁听后非常高兴,便安排项羽学习兵法~



可见项羽自年少就志向不凡,同时也不注重基础,好高骛远!这也是他贵族出身带来的气质和秉性。

项羽年轻气盛,好武力,个人战斗力极强。史书记载其“力能扛鼎”。说明其身强体壮,臂力过人!



项羽心狠残忍,杀戮无数

项羽在巨鹿战场,降伏章邯大军后,因为章邯的秦军流传着“秦兵被迫投降,如不能顺利入关破秦,则家人必被诛杀”,项羽感到这些降卒虽然投降,但是其并非诚心归降,极易造成兵变,于是设计连夜坑杀二十万投降的秦兵。而独留秦军将领章邯、司马欣、董翳。

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项羽勇武过人,智谋不足

项羽带兵打仗,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其勇武勇冠三军。每次打仗都亲自上阵,以屠杀敌军为快。但是他却不知以智谋取胜,对于叔父项梁推荐给他的亚父范增也时常不听其言,出言戏之。他坚信的是只有刀剑才能使人真正的屈服和畏惧。

项羽儿女情长,妇人之仁

项羽对虞姬是百般照顾,万分怜惜,在被逼乌江之际,居然还不忘为虞姬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惜别。项羽在对待刘邦问题上,在鸿门宴前被刘邦一番话说得放弃了原定的诛杀刘邦计划,还对出卖军情的项伯“善待之”。可见其意气用事,对待既定敌人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项羽心高气傲,志向短浅

项羽年轻勇武,臂力过人,战斗力极强,秦军闻则“胆惊”,傲视群雄,目空一切,心高气傲。然而项羽虽然如此心高气傲,目空一切,但是他的志向短浅,在攻破咸阳后,不都咸阳而都彭城,分封十八路诸侯,仅为一“西楚霸王”,为诸侯之霸就成了他终极目标与志向,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大好局势,十足的志向短浅。


历史阿Q


喜欢他的豪气和侠义,项羽已算是夺下秦朝的天下,当时,若是他听范增的话,杀了刘邦,又怎会有后来的刘邦?项羽就是项羽,他为人爽直,暗箭伤人是他所不屑的。这是一代叱咤风云的雄主的豪迈气概,同时这也是他不肯过乌江的性格原因,曾有人悲哀的说,或许项羽少那么一点霸气,少 那么一点高傲,就能渡过乌江,待他日东山再起,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欣赏项羽,因为项羽的豪迈性格,我敬重项羽,因为项羽的傲气和霸气。


蒙单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项羽作为一个军事将领,他的单兵作战能力,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人可敌,“力拔山兮气盖世”并不是吹的。地方阵营不用说,咱们看看他的队伍里还有哪个人算是名将,几乎没有,全被他的光芒给盖住了。

其实,军事指挥能力从项羽的战绩来看,胜仗大都来自于上面所说的个人能力。比如两次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都是得益于项羽勇猛的尖兵强攻。最为有名的“破釜沉舟”可以说是是项羽作战的标准模式。直到垓下之战时,落得四面楚歌,完全被推荐对方泰山压顶困住。

再者,从政治上说,项羽简直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倒是有一种说法,以项羽为首的联军灭掉秦朝后所形成的分封格局有点像美国独立时的情形。那要这么说,项羽是穿越了。

总之,项羽作为楚汉之争的失败者,说他冤枉肯定是无稽之谈,即便是失败者,他的“破釜沉舟”勇猛决绝,他的“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宁折不弯,他的“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缠绵,都注定了他是一个大英雄。


中原一条虫


我觉得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英雄项羽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一.情意绵绵的伟丈夫

在项羽被困于垓下时,他长歌当哭,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垓下歌》。英雄征战沙场,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泪,更不可等闲视之。项羽的泪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后人读到这里,无不为之涕泣。正如郑板桥所叹:“何以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与刘邦为了逃命而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残酷无情相比,项羽是一个富于人性的和人情的伟丈夫,硬汉子。

二.气盖一世的英雄,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

“吾起兵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然今遂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项羽英勇善战,叱咤风云;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的自信和自爱。看到这些,怎不使人想起那“彼可取而代也!”的非凡气概?怎不使人想起他巨鹿战中万夫莫当的英姿和彭城叱咤风云的气势?项羽从始到终一直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国王,他自信甚至迷信自己的武力和追求,他的精神世界总是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而很少受伦常的约束。

三.忠厚豁达的男子汉

乌江亭长要渡他东去,并说楚地还有十万人,足可以东山再起。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项羽的坦率豪爽,气度豁达,忠厚诚实而又善良不忍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宁愿慷慨悲壮地去死,也不愿屈辱惭愧地苟活。正如郑板桥所叹:“相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于古无。”

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的慷慨豪爽。它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爆裂急躁又优柔寡断;英勇刚烈的山峦上开放着情意绵绵的花朵;豁达宽厚的海洋中荡漾着几道狭隘滞涩的涟漪。一个真实的人应是多种性格因素的统一,项羽无疑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它将牢牢地屹立于历史长河中,虽经千年冲蚀,涤荡,依然历久不衰,魅力无穷。

我们不能单以是否成就了帝业来评价项羽的是非功过,而要按他的历史实绩来评价。项羽固然没有成就帝业,但他顺应人民的心愿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推翻了暴秦统治;又自刎而死,结束了内战,使汉统一了全国。这在客观上不能不说他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功臣。项羽是一座金铸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历史的战车上,供后人瞻仰。



小灰LX


我们首先来看他的死对头刘邦是怎么说的:[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再来看司马迁怎么说的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 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1切如烟


“吾起兵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然今遂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项羽至死没有明白他因何成功又因何失败,我们从三个方面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予以简单分析:

一、政治层面

如果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讲,项羽所代表的战国旧贵族阶层在政治上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是这个败落的旧贵族阶层最终领导了天下反秦事业,而以重新恢复封建分封制为目标的反秦运动,事实上是历史的倒退,因此做为该旧贵族代表的项羽没有任何政治先进性可言,最终失败是必然的,没有刘邦一定会有“张邦”、“王邦”来推翻他。

二、军事层面

就个体军事才能而言,秦汉之交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能够与项羽匹敌的太少,这不仅指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绝世武力和英雄气概,更指他拥有“破釜沉舟”的绝决意志,可以肯定地说项羽是绝对一流的军事将领,但他是不是绝对一流的军事统帅呢?名义上是,客观上不是。

秦末之际,天下大乱,有点想法的都会聚众起兵造反,比如刘邦,而比刘邦有实力更有想法的人多了去了,但无论这些人个人有什么想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反秦,只有先推反了秦朝统治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表面上他们服从项羽的统一领导,也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

因此,反秦运动取得的所有军事胜利并非完全由项羽进行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取得的,有点破鼓万人捶的意思在里面,除了本部兵马哪路人马会自始至终服从项羽指挥?所以项羽以名义上的统帅取得了反秦运动的军事胜利,他本人对此并未清醒认识,反而以为自己天下无敌自封西楚霸王,有这样糊涂的自我认识怎么可能不失败?

三、人物格性

1.项羽过于狂傲,目中无人,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也不会做团队建设工作,除他个人以外整个团队其实很弱,他的团队中文无张良、萧何,武无韩信、樊哙,足以说明他性格中极难容人的显著缺陷。

2.项羽自私自利,刻薄寡恩,项羽表面上看似多情,实则无情无义,他有情是只对他的虞姬有情对他的乌稚马有情,你可见他对将士有情?直至最后一刻他还要率领最后的部下去拼死一战,以体现他的神勇,而从不怜惜江东健儿之性命,这是有情吗?无情至极。

3.项羽残暴不仁也是他性格中一个重大缺陷,在反秦斗争中多次纵兵屠城杀降,虽有迫不得已的一面,但很大程度上是其性格使然。

4. 项羽多疑且缺乏大局观念,此点从他对范增态度即可知道,核心的问题还是项羽谁也不信只信自己,但他严重缺乏管理天下的大局意识,很多决定完全是率性而为,这样的思想意识和性格特征,他不失败谁失败?


马昱东


项羽,武功方面:万人敌,身先士卒,挑战百人无惧!政治能力:军事团体尚可把握,治理土地赋税很难胜任!性格方面:刚愎自用,气走唯一强大智囊范增!感情方面:重感情、重义气、爱知己!总结来说,只可为军事元帅,不可领一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