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历史是人创造的,也是人写的,对吗?

用户老K3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化是历史的沉淀!

人民群众作为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然而无论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若不首先获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就根本谈不上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而这一切,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同时,劳动群众在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这里所讲的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两个部分。没有体力劳动者积累的生产经验,脑力劳动者的活动就失去了基础;而没有脑力劳动者的总结和概括,生产经验往往不能形成新的科学技术,不能出现新的发明创造。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根源并依赖于劳动群众生产经验。古代的科学知识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生产经验的结果。同时,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蕴含着文学艺术的丰富资料,许多世界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浮士德》等等,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的。作为精神生产重要工具的语言,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生动而又浩瀚无边的语言海洋存在于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之中。人民群众不仅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且还对这些原料做了初步的加工,甚至直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珍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以劳动培育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以革命时期的历史主动性推动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在阶级社会的历史上,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通过阶级斗争、人民群众的革命来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摧毁那些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奴隶们的英勇斗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上台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战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铺平了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革命时期,人民群众是以新社会秩序创造者的身份出现的。

纵观历史的长河,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始终起作用决定性作用,但也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所谓历史条件就是指人民群众在进行历史创造活动时所遇到的一切现存的社会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条件三大类,三个条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交错,形成综合的大背景制约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而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条件都是由历史人物创造的,按其对历史作用的性质,可以区分为杰出的历史人物和反动的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能决定个别历史事件早些发生或晚些发生,在事变结局上的成功或失败,但是,所有这些,纳入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不过是对社会发展速度和具体外貌的影响而已。 实际上,历史人物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其产生本身就体现着特定的历史必然性。 一定的阶级产生一定的历史人物,它的面貌由其所属的阶级所规定而不是相反;每一个阶级都通过自己的代表人物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意愿,这时,历史人物就成为本阶级的阶级性的集中体现者。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的历史命运,一般说来是随着他们所属的阶级的兴衰而浮动的。

讲到文化,在此不得不说文化积淀、文化符号、文化属性!而所有这些都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积淀是文化成果经过传播活动而积累、进步,形成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活方式。文化符号通过人们世世代代的传播而继承下来,没有这种历史和地域的传播,任何文化都将终止和消亡。历史传播导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圈,积淀越深厚,文化圈越古老、越稳定。文化积淀不是封闭的、由上一代文化简单机械地传递的过程,而是有创造的、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过程。什么是文化属性?文化属性,就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的习惯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这是一种思想程序,不以意志为转移。

一种文化亦不能完全抛弃内部传播的文化积淀作用而纯粹依靠外来文化。完全抛弃自我文化积淀等于扼杀文化的母体,没有母体的文化是无法与其他文化圈进行交往和彼此补偿的。传播对文化积淀的作用是动态的,通过人们的世代相传和不断筛选,有些文化被淘汰了,有些被改造,有些得到了发扬。选择基于社会对文化的要求,传播则把这种要求变成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具有重要作用,是因为儒家文化符合封建社会的要求。中国的基层社会组织,如家庭、村落以及大一统的政治体制,作为强有力的传播主体,为儒家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绵延不断。

总之,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由普通个人到杰出人物,毫无例外的都受到他们与集体、群众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制约。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求得个人本身的发展。因此,我们不得不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化是历史的沉淀!


丝路娇子


除了人也没其他动物可以写历史了!哈哈!开玩笑了。

历史肯定是人写的,而且是每个时代掌握话语权的人写的,这无可厚非了,野史另说。

1:咋们是有尊祖的传统,那对于自己的后代,自己会是祖,因此会特别注重自己在世时的名声。

2:被书写的历史主要还是对皇帝或者权利机构的记录,真正写民生的历史有吗?顶多就是带过吧。谁都想留个好名声,只是皇帝如果可能一定尽量选好的留。

3:对于类似司马迁编史记,很多时期都是已经发生过很多年留,即使是现在确定百年前的事情真实状况都不易,那在那个时代就更难啦,也只能是靠有限的资料或者传说编史了。

4:文献资料部分讲述的历史肯定人写的,即使写的那个人再能无私客观,在那个年代他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在其中,应该也是很难看到事情的真相,这跟现在有些事情难有真相一样。即使参与其中了,人总有自己的视野与思维习惯,其文字必然还是多少会体现个人的意识,但对于历史事实来说不一定就是客观了。

5:考古资料历史,物品开口说话,用逻辑的方法推理古人的生活习惯与个性,大多数应该还是挺靠谱的。但是也毕竟非自己做主的吧,而且有些地方风俗用来陪葬的东西日常生活一般不用,或者是有专门用来陪葬的器物吧。这还是一半需要同过某些人的意识写的。

个人理解就是主要是在人类群体里,就不存在绝对的真相,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与利益考虑事物,就像今天,马云都说好多话他没说过,人都还活着就难辨真相,如果再过一百年会是怎样?只是还是人用自己的视角在书写了。

纯个人理解。


帅八叔


看文章–––看述人间事非,看评论–––论人间真理,也就是人间正道。看历史能看到历史史兴衰过程,教育人们认识历史上的一切真理,决不能忘记历史,让人们多多思考,多多觉醒,不要历史的道路封闭,历史的智慧抹杀。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每一天都有历史,每一个人都有历史,每一年都有历史,这是是劳动人民记录整理出来的真理。节气,时间,阴阳等等特别准确。无论你的衣食住及土地上的一切万物都总结的非常细智,非常科学。把人间正道总结的非常丰富。把事间的的邪门歪道总结的非常到位。因为天地分阴阳,人就有男有女,有黑天和白天,也就有了正道和歪道。所以说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写出来的。


无家_无爱_无恨-_-


短暂的人类历史是由天、地、人相结合的大自然缔造的!人写出来的历史偏于失真,而历史上几乎所有能出书的,大都是一些舞文弄墨的御用文人,在帝王将相的威淫之下出的所谓正版。历史上的真实绝大部份都是一些手抄本的传接,时间一长,早已支离破碎。


无赞可点


历史是人写的对吗?历史不都是人类创造的,但肯定是人类写的,不过人类写的只能是已经弄清和认知了的历史。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历史?历史的定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可以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和发展本身就有它自己的“历史”,如我们说的史前“白垩纪”的恐龙时代。那时没有人类,但是地球的这些历史过程本身是存在的。但是所有被写出来的历史都是人类的贡献,因为只有人类有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只有人类会去追寻和研究历史。老虎少了,找不到相亲的对象了,当它为“单身汉”的生活感到“无奈”时,它是不会知道,也不记得昨天以前发生过什么的。


人心厚道


我记得有一位历史学家说过,历史除时间和人物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而小说,除时间和人物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


用户砖桥集


历史是人民共同创造,个人创造的历史只能是偷天换日,经不起历史检验,比如你不学无术却冒充科学家教授一样。


大王615


不是,历史是上帝创造的,进化论最终走向毁灭,请问人类社会几千年人的良心与理性进化了吗?没有,只有倒退!


用户9909837813191


历史不是一面镜子,而是黑板上的记号,可以随时擦去,随时填补。更为可怕的是,一旦涂改了,你找不到证据去证明这是篡改历史的行为


雅少慕倾城


这话我赞成,历史是人创造的,但他是胜利着写的,如,杨广,秦始皇,在短期内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千百年来都在骂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