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什麼在古代很好吃,但是現在卻吃不到的東西?

傻傻的等你回頭


“這是人類的地球,其他物種的地獄。”這句話放在這裡,簡直不能更合適!

不止是中國,幾乎所有國家的先民,在古代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溫飽。為此,凡是能夠塞進嘴裡而不死的生物,都被開發成食物。

自然,所有的這些食物裡,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那些好吃又不容易被馴養的生物,很容易就被吃滅絕;反之,那些不好吃的生物,很多都優哉遊哉地活到現在,比如說樹懶、考拉等等。

《呂氏春秋》記載這樣一段話:

“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雋觾之翠,述蕩之腕,旄象之約…魚之美者,洞庭之尃,東海之鮞…菜之美者…果之美者…”

呂不韋這個老吃貨,幾乎羅列了當時最好的山珍野味,唯獨沒有將最常見的牛、羊、豬、驢等家畜,以及各類家禽列進去。

為啥呢?因為很多人都吃過的東西,不好吹。

不過,呂不韋所羅列的這些“美味”,現在幾乎都找不到了。即便是猩猩之唇,也不是你在動物園裡看到的那隻猩猩了。再者說了,它的唇,你要吻?

這些美味,呂不韋都吃過嗎?也不一定,因為裡邊兒很多“食材”都取自《山海經》,像旄象、朱鱉、有鳳、鰩魚等等,都是傳說中大荒的食材。

《山海經》除了光怪陸離的神話世界,最多的,就是各種美味。

比如說,古人在形容九尾狐的典故之後,會在後面加一句“食之不蠱”;形容鹿蜀的樣貌之後,會加一句“食之宜子孫”;形容完鳳凰的神奇之後,會在後面加一句“鳳凰卵,民食之”。

要知道,九尾狐、鹿蜀、鳳凰可都是神獸啊!神獸都尼瑪不放過,更不用說那些即美味、又好捉的動物了,戳在地上不動彈的植物更不用提。

或許,《山海經》裡描述的奇異物種,過去真的存在呢?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太遺憾了,因為它們都被古人吃滅絕了。

天鵝和丹頂鶴從來都是亦仙亦幻的“神獸”,在中國人的潛意識裡,這兩種飛禽一直都吉祥的象徵,不會有人會對它們下手。真實的情況卻並不如人所料。

上世紀90年代流行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裡面講述了女大學生徐秀娟,為尋救一隻受傷的天鵝不慎滑入沼澤地獻出生命的故事。歌詞裡有這麼一句:

“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個女孩她曾經來過……”

徐秀娟遇難的地方,就是如今的江蘇鹽城丹頂鶴溼地自然保護區,這裡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

丹頂鶴保護區從1983年建立時起,一直都有丹頂鶴被獵殺的新聞。即便是江蘇鹽城邊防支隊官兵便受命進駐溼地,偷獵者仍然敢對國寶“仙鶴”下手。

1991年,保護區內有一偷獵者為了捕殺野雞等飛禽,設陷阱下毒,最後一下子毒死12只丹頂鶴!要知道,那會兒全國丹頂鶴總數還不到2000。偷獵者毒殺丹頂鶴,毫無疑問最後都通過黑市進入各類高檔餐館。

據說,在黑市上,一斤天鵝肉的價錢是5000元,而一斤丹頂鶴肉的價錢至少十倍!偷獵一隻天鵝,足夠抵得上一個農民一年的收入!

照這麼個吃法,天鵝和丹頂鶴遲早會滅絕。

△活著的禾花雀和盤子裡的禾花雀

△黑市上的穿山甲

除了珍禽異獸,中國人還講究“食補”,即吃什麼補什麼。當然了,最重要的是補腎。所以,但凡某個動物的一大堆簡介後面,帶有“補腎”二字,甭問,它一定會被吃滅絕,比方說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穿山甲事件。

至少在民國時期,中國還有很多野生華南虎,現如今?

還是那句話: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讓人類多一個朋友。


祗樹


我覺得不僅是古代的美食,就是小時候的一些美食現在也吃不到了,因為那時候一是汙染沒有現在厲害,二是沒有化肥,三是都是手工製作,媽媽的味道。拿我們老家來說,有一種野生長江的河豚,完全沒有毒,皮可以剝下來蒙在小鼓上,當鼓打,魚肉很鮮。還有媽媽醃的魚,一般在臘月,醃製曬乾之後,剁塊碼在缸裡,淋上白酒封口,過年後過一段時間拿出來蒸食,美味無比。還有一種野生灰灰菜,野莧菜,現在好像絕跡了。


興海亭


民以食為天,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餘,作為吃貨的我們,關心的最多的,恐怕還是:中午吃啥?晚上吃啥?

打開外賣軟件,足不出戶,正宗的北京烤鴨,噴香的新疆烤串,想吃就吃,非常方便。

但是,我們可不是什麼東西都有機會吃到,比如古代的一些“特色”美食。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那些已經消失了的古代美食吧。

(古人享受美食)

首先要介紹的就是各種珍稀野味了。

古代常有“八珍”一說。

杜甫《麗人行》一詩有云:“黃門飛鞍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八珍,按照原料,可分為上、中、下三種。上八珍有猩唇,駝峰,熊掌,燕窩,猴頭,鹿筋,魚唇,脯。中八珍有魚翅,魚唇,裙邊,果子狸,鰣魚,廣肚,銀耳,哈士蟆。下八珍有海參,江瑤柱,蠣黃,烏龜蛋,赤鱗魚,龍鬚菜,雞塊,燕筍。聽上去是不是很誘人?

就拿猩唇來說。

(猩唇)

猩唇,可不是猩猩的嘴唇,而是麋鹿臉部的乾製品,是古代八珍之首。

麋鹿,就是我們俗稱的“四不像”。傳說,玉皇大帝用熊掌、猩唇來招待佛祖。(雖然我們知道佛祖是隻吃三淨肉的)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是這樣描述的:“猩唇則僅聞其名。自額至頦全剝而臘之,口鼻眉目,一一宛然,如戲場面具,不僅兩唇。”

在古代,都是僅聞其名,難能品嚐的美食。

如今,麋鹿已成國家保護動物,吃貨們也只能望“鹿”興嘆了。

其次就是各種虐食。

(傳說中的生食猴頭)

虐食餐是我國古代權貴階層中十分流行的一種吃法,手段極其殘忍,比如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喜愛吃的炮烙鴨鵝。

炮烙,是古代一種嚴厲的酷刑,始於商紂王。

炮烙鴨鵝,就是將鴨鵝放在大鐵籠中,在底下燃一盆炭火,籠中放上一碗調味汁。

鴨鵝受熱繞籠子而走,渴了就喝幾口滾燙的調味汁。

這樣汁水進入鴨鵝體內,外部又加以大火烘烤,不一會便烤得爛軟,香氣撲鼻,可以說是古代版本的北京烤鴨了,讓人垂涎欲滴。

可是這種做法一耗費人力物力,我們尋常人恐怕難以效仿,二是不人道,折磨鴨鵝的行為實在是殘忍。

因此這種美食也只能留存史冊了。


(現代美食)

不過大家也不要遺憾。每個時代都有這個時代特色的美食,如今我們的美食,種類之多,大大超過了古人的想象。

作為一個吃貨,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朋友問什麼最好吃,古人云只要吃成保護動物就是極品了,有什麼在古代很好吃,但是現在卻吃不到的東西?當屬海陸空的八珍。不僅僅是吃不到,有時候都沒有看見過。

比如說熊掌、象鼻、駝峰、猩唇、鹿尾、猴腦、豹胎、燕窩、哈士蟆、魚翅、鮑魚、魚唇、海參、裙邊、乾貝、魚脆、紅燕、飛龍、鵪鶉、天鵝、鷓鴣、彩雀、斑鳩、紅頭鷹、鯊魚翅、刺參、鮮貝、紫鮑、烏魚蛋、鱉肚等。這裡面大部分都是野生極品美食,古人為什麼能吃得到呢

從東北到西南,狩獵是古人獲取食材的重要途徑,養殖技術僅限於為數不多的家禽家畜,吃飯始終是一個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去野外抓啊,沒有槍就用弓箭,沒有漁網就用釣魚的辦法,山裡河裡海里,只要能吃的東西都會被人類所獲取。後來加工技術成熟了,除山珍野味,家禽家畜之外,還有奶製品、麵點、酒類等等。

中華民族的烹飪技藝是一個傳統文化傳承,有了上等的野味,少不了烹飪大師,如果分類來看,烹飪技藝可分為炸、熘、爆、炒、烹、燒、扒、燉、燜、熬、煮、氽、燴、蒸、煎、烤、拌、熗、醃、凍、醬、靠、燻等數十大類。每一個大類還細分各種單獨食材的小類別。

由於原材料生產、烹調方法、風味特點的差別,歷史上形成“四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和淮揚菜(蘇菜)。黃河流域產生了北方的代表菜“魯菜”;長江流域產生了長江上游的“川菜”和下游的“淮揚菜”;珠江流域產生了南方的代表菜“粵菜”。

從春秋時期就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隨著時代的變遷延續千年,滿漢全席基本可以代表古代美食,光是看菜名就能想象出當年的奢華美味,我覺得今天能吃上一次滿漢全席就極大滿足了。古書記載滿漢全席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餚饌三百二十品,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古雅莊重,燴熊掌、蒸駝峰、糟猩唇、蒸鹿尾、野雞湯都是今天看不見吃不到,古代很好吃,但是現在吃不到吧。


遼瀋美食


終於見到這種問題了,不用說,題主和我一樣是個吃貨,完全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我想大部分人也是一樣的。我們知道現在我們的美食種種類總體上比古代人可是大大的豐富了,光是各種水果都讓我們眼花繚亂,世界各地的水果在超市都能見到,而在古代這是不可能的,一個荔枝都要八百里加急送到長安。但是,有哪些美食在古代是有的,但是在現代我們卻吃不到了呢?下面我們就介紹幾種吧。

首先就是各種野味

我們現在對各種野生動物是保護的,無法吃到古代人經常吃的各種野味。元代的時候,宮廷中就特別喜歡吃野味,其中熊湯是特別有名的一道菜,把熊肉煮熟,加上胡椒、草果、薑黃,再用蔥、醬調味。到了清代,滿漢全席中也有熊肉的做法,其中熊掌被譽為是八大珍之一,可謂是極品佳餚了。"掌"是指東北特產黑熊之掌。熊有冬眠的習慣,冬眠時以舔掌為生,掌中津液膠脂滲潤於掌心,是熊掌營養豐富的原因之一,而其前右掌因為經常舔,故特別肥腴,有"左亞右玉"之稱。滿漢全系中對熊掌的做法主要是蒸,也有扒、燒等做法。但是蒸熊掌被看作是最為奢華的吃法,其中一道菜名為"掌上明珠",以魚元、火腿片、油菜心配熊掌,形整不散,色白如玉,入口如羹似腐,鮮嫩清淡,不愧為珍品佳餚。

當然,現在我們不可能吃到熊了,也無法體會到蒸熊掌的美味,但是吃貨們還是想嚐嚐這種極品佳餚,所以,就有人用芋頭代替熊掌,做出了類似的蒸熊掌,就是不知道味道如何了。

其次就是失傳了的菜餚。

中國傳統烹飪是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的,歪果仁評價中國,其中之一就是中國有三把刀是遠遠領先世界的,其中之一就是廚刀。但是,我們傳統的烹飪都是師傅徒弟間的口口傳授,很少有系統的教材類的東西,並且僅僅傳遞下菜譜是沒用的,手藝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這種傳承中如果沒有很優秀的徒弟,很多手藝就失傳了。

在清代御膳房裡,當時僅僅鴨子的烹飪方法就有四十多種,但是,目前我們最為熟知的就只有北京烤鴨了,其他的烹飪方法大部分都失傳了。不僅僅是清代,就是現在我們每天也都面臨著美食失傳的情況。

作為一個具有家傳廚藝的答主來說,我們每天吃的菜餚其實仔細看看就那麼幾種,想吃到一些比較特殊的口味和材料組合的菜餚實在是太難了,中餐也面臨著快餐化、工業化的危險。一方面生活節奏加快,很少有人願意廢很多的心思和時間去琢磨一道菜的做法,並且最為重要的是現在工業調味品越來越多,想要什麼味道都能給調出來,就算是烹飪學校也開始教如何使用這些調味品,而不是像古代一樣用真正的香料去進行調味。這就造成了各種食物的味道越來越不正,越來越像流水作業的產品。

對於答主這種資深吃貨而言,美食的失傳帶來的打擊是巨大的,去飯店吃飯一盤菜端上來,都不用吃就知道是什麼味道了,走了幾個飯店無非就是這幾種菜,即使是點了他們所謂的拿手菜,特色菜,吃起來也是一股工業香精的味道。唉,這種感覺實在是令人傷心。傳統技藝的流失往往是令人難過的,而美食技藝的流失是最令人難過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


北大爐爐


這種東西非常少,因為人類都是聰明的,古時候美味的東西都會流傳下來。再加上人們的不斷補充,到現在為止,中國的飲食文化已經可謂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沒有哪個國家的飲食種類能夠和中國相提並論。所以說,古代有的飲食方式都流傳了下來,再加上一番改進,故而現代的東西都比古代的更加美味好吃。如果一定要說出某一種食物僅在古代僅有,現在是沒法吃的話,那應該也就只有野味了。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對環境的破壞,使得動物也開始逐漸面臨滅絕。現在有不少的野生動物已經成了國家保護動物,不準人類隨意的獵殺。而在古時候,有錢人家就喜歡吃野味,會花錢去購買熊掌、老虎肉之類的食材。可是到了現如今,這些動物物都保護了起來,根本就沒有辦法獵殺,即使有錢人們想吃,也是買不到的。

看電視劇時,常看裡面的貴人們說蒸熊掌,據說這是一道特別美味的菜。採用的原料就是黑熊的熊掌,因為黑熊有著要冬眠的習慣,而一到冬眠,它們就習慣性的舔一舔自己的手掌,這樣就會使得熊口中的津液膠脂滲入熊掌當中,故而它們的熊掌中富含極高營養,而且口感還好。 可是黑熊這樣的龐然大物,少有人能夠獵殺。故而熊掌的價格一直都相當昂貴,並且能夠獵殺到的熊是有限的,這就意味著熊掌數量也是有限的,這就使得熊掌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

當然,皇帝想要吃熊掌,那還是很簡單的,在滿漢全席裡面就用一道菜是用熊掌來製作,這就是熊湯。將黑熊掌加上各種調料煮熟,就成了一道美味的食物。這樣的熊掌湯不僅聞著香,吃起來還相當的鮮,屬於極品佳餚。因此,熊掌是被稱之為八大珍之一。 熊掌製作成的食物,在古時候還能偶爾看到,但現如今基本上是不可能再品嚐到了。如今黑熊的數量正在不斷減少,已經被列為了珍貴的保護動物,隨意虐殺,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就算偷偷的殺了,也不可能明目張膽地讓它在市面上流通,所以大家平常是不可能見到有人吃熊掌肉的。除了熊掌肉以外,其他珍貴的野生動物也是一樣的,早就已經被禁止獵殺,其肉類當然也就不可能吃得到了。


合肥美食達人


遊俠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古代很好吃,在現代吃不到的東西,必須得是野味啊。



像熊掌,現在不讓吃了吧,還有各種保護動物。當然,現在也有一些野味可以吃,但很少了。因為古代中國才多少,也就幾千萬,最多剛剛上億,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的我們,生的太多了。當時為了活命,吃的太多了,麻雀現在都是二級保護動物了。



大家也別和我降,說可以人工養殖,人工養殖的,可不是野味了,人工養殖和養豬沒啥區別。你吃豬肉,沒人說是吃野味吧,但你吃在大山裡逮住的野豬肉,那就是野味了。


遊俠現代歷史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古代有什麼好吃的,我們現代人也不知道,是吧

只能說我們小時候覺得很好吃的東西,長大以後吃就沒有以前的那種味道了

小時候吃我們那裡的叢菌覺得很好吃 ,現在再去吃就沒有了以前的那種味道

大家有沒有吃過叢菌?






湘西龍山葉子


孫二孃的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