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驻足小站看历史


丝绸之路,指陆上丝绸之路。

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陕西、甘肃、新疆、中亚、西亚,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路大通道。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贸易交通线,今天看来开辟这么一条商贸之路似乎挺简单,但在人类文明尚不发达的两千多年前,开辟这条贸易大道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其实古代时并没有丝绸之路的概念,这个叫法最早是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提出的,他把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因形容贴切,这一名称很快被全球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在很多官方正式或非正式文件中得以应用。



其实在先秦时期连接中国的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了,但并没有彻底连通,古时将今甘肃酒泉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新疆甚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

西汉初期联络中原到西域的通道被匈奴阻断,匈奴常常侵略西汉边境的河西走廊地区。汉武帝派大军稳定了边境,将匈奴赶到北边的大漠区域,中原才开始与西域正式相通。



那时匈奴长期侵犯西域第一大国大月氏,大月氏被欺负的只有往西迁的份,有一天大月氏终于忍不住了,准备攻打匈奴,汉武帝听说后就派张骞出使大月氏,联络他们准备东西夹攻匈奴。

张骞率领一百余人的使团向西域进发,途中被匈奴俘获,被滞留关押了十年,终于寻机逃脱,死里逃生后张骞不忘使命,往西走了十几天到达大月氏。



十年过去了大月氏已放弃攻打匈奴的打算,而继续西迁,张骞没有达到目的,在西域待了一年多后返回大汉,途中又被匈奴扣留,扣留一年后匈奴首领单于死了,匈奴大乱,张骞趁机逃脱回到大汉,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接待,被封为太中大夫,难以想象这十几年他经历了什么。



虽未达到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的目的,但张骞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为打败匈奴奠定了基础,后来汉军击败匈奴,取得了河西走廊地区,打通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通道,霍去病在祁连山大破匈奴后,张骞提出联络西域强国乌孙,以断匈奴右臂。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乌孙国,张骞到乌孙后邀请乌孙使者一起返回长安,参观长安的繁荣景象,乌孙使者到长安后见大汉国富人强,土地辽阔,惊的目瞪口呆,回乌孙后向国君说了看到的一切,乌孙国君羡慕不已,当即决定与大汉建交,过了几年,张骞又通使大夏,从此西汉与西域诸国开始联系频繁起来,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张骞也因功劳重大而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此时虽然西汉已经与西域多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往来,但匈奴残部仍然很活跃,而且又逐渐强大起来,西域诸国还未完全摆脱匈奴的控制,楼兰、车师等国在匈奴的策动指使下经常劫掠周边几国,抢夺西汉使臣和商队。

为了确保西域通道,汉将王恢率骑兵击破楼兰和车师两国。西汉与乌孙王和亲,汉武帝将江都王刘建之女公主刘细君嫁与乌孙国君猎骄靡,以与乌孙国拉进关系,联合挟制匈奴。汉武帝派李广利领兵攻破大月都城,取得大月的优秀马种汗血马,西汉在西域的声威大振,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畅通。



一切都稳定后汉武帝在轮台和渠犁设立了使者校尉,管理西域的屯田事务,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第一次设置的行政机构和官吏,西汉政府在西域建立起了根据地,为后来强盛的中国奠定了基础。

连续作战五十多年后,匈奴投降,西汉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最终胜利,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是西汉中央王朝在新疆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的开端,新疆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常驻官员,派士卒屯田,设校尉统领保护,汉族同新疆少数民族交往更加密切,丝绸之路开始进入繁荣时代。

佛教传入中国也是从丝绸之路开始。汉哀帝元寿元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长安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史称“伊存授经”。西汉末年因国内动乱,西域诸国断绝了与大汉的联系,丝绸之路中断。



东汉年间班超随从大将军窦固出击北匈奴,并奉命出使西域。他仅率随从三十六人到了鄯善,鄯善为之震服,之后班超又说服于阗归附中央政府。

班超打通了隔绝五十八年的丝绸之路,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班超在西域开发建设三十年,从根本上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汉文化在西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通过汉朝在西域的不断影响龟兹、姑墨、温宿皆归附汉,后来班超发兵龟兹、鄯善、焉耆等八国,八国全部败北,从此西域50余国全部归属汉中央政府。

班超曾派副使甘英出使罗马帝国,一直到达波斯湾,临大海欲渡,由于安息海商的婉言阻拦,最后未渡,虽未能实现渡海,但这是中国首次将丝绸之路从亚洲延伸到了欧洲,意义重非常大。



此后数百年丝绸之路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唐代丝绸之路进去繁荣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击败了东突厥吐谷浑,大漠南北全部臣服大唐。后来唐高宗李治又灭西突厥,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

大唐帝国东起朝鲜海滨,西至达昌水,是当时世界第一的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居世界第一,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着全面友好的交往。

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敦煌、阳关、玉门这些地方成了当时最繁忙的城市。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后期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宗教密切相关,佛教自西汉时期传入中国,南北朝时开始大行于中国,至隋唐时达到鼎盛。唐太宗时高僧玄奘由丝绸之路经中亚往印度取经、讲学,历时十六年,所著《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当时印度各国的政治、社会、风土人情。

几年后高僧义净又由海道去印度,历时十六年,取回佛经400部,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向中国介绍了当时南亚各国的文化、生活情况。



唐中期自波斯传入的摩尼教,进入中国后称为明教,深为不少劳动人民所信奉。唐宋后多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都利用它的教义来组织贫苦农民与封建统治者战斗,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明教的首领,明朝也由明教而来。

唐时中国的造纸术也传入了西域,后经西域传入了欧洲各国,东西方相互传入和移植的东西很多,医术、舞蹈、武学和一些著名动植物,都使双方增加了不少视野。



汉代将西方输入的东西冠以胡字,如胡琴、胡瓜、胡萝卜等;唐代则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等。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外交往来,长安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每年取道丝绸之路来长安的各国客人数以万计,定居的更是不计其数。

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北方地区战火连年,丝绸、瓷器的产量不断下降,商人也求自保而不愿远行,丝绸之路逐步走向低谷,开始衰败。



北宋时国家面积大幅缩减,河西走廊脱离了大宋政府的控制,到了南宋时,政治中心继续南移,更无法涉足西北地区,丝绸之路几乎彻底走向衰亡,政治中心的南移促进了海上丝路崛起,陆上丝绸之路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

元朝时期,蒙古发动了三次西征,疆域面积大大扩展,沿途驿路的林立,欧亚交通网络逐渐恢复,丝绸之路再次昌盛。 当时在丝绸之路商道上从事贩运贸易的有欧洲商人、有西亚、中亚地区的商人以及中国商人等。



欧州和中、西亚商人一般都携带金银珠宝、药物、奇禽异兽、香料、等商品来中国或在沿途出售,他们所购买的主要是中国的缎匹、绣彩、丝绸、茶叶、瓷器、中药材等商品。

元代来中国的外国商人为数之众,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元大都城外无数商人来往,建有许多旅馆和招待骆驼商队的大客栈,旅客按不同的人种,分别下榻在指定的彼此隔离的旅馆。



明代中期以后,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一度和外界失去了联系,但这一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不断发展,海上交通继宋朝后继续繁荣,丝绸之路贸易全面走向衰落,海上丝绸之路转变为主要的贸易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以南海为中心,又称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世界上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兰山南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丝路那些事儿。(约800字,阅读需2分)

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时断时续的状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武帝之时,通过张骞出使西域而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联结中亚以及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西汉张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派遣、冒着生命危险出使西域并最早打通了前往西方道路的人,因而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的西行事业称为“凿空”。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魏与西晋短暂统一外,中原地区各政权分立,北方和河西走廊以及天山南北各地先后为鲜卑、柔然等少数民族所占领,丝绸之路仍然发挥着作用,但是已没有汉代时畅通了。

大唐凭借强盛的国力,丝路繁盛一时。

唐统治者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西域小国林立的历史基本解除,同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重修了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各关隘。并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通道,将西线打通至中亚地区。

丝绸之路的东段再度开放,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加上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波斯以及随后的阿拉伯帝国在政治方面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条商路也迎来了一段繁荣时期。

唐以后,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心东移南迁,再加上西北地区的战乱,使得为丝路直接服务的北方地区经济大受打击。同时由于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史料记载唐以后黄河流域的丝绸生产几乎陷于停顿,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辉煌渐渐成为历史。

到宋代中央政府已无力控制西域,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就此衰落,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元朝建立后,摧毁了以往林立政权在丝绸之路上沿线的腐朽统治及其设立的大量关卡,使得丝绸之路的通行比以往各个朝代都要方便和畅通一些。不过这个时期穿梭于丝绸之路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了。

综上所述,古代丝路的状态,与国内政治经济稳定程度,及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控制程度,息息相关。这也是古代的丝路时断时续的重要原因。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历史上陆上的丝绸之路,远比预期中的早,也远比想象中的稀疏。

其实,丝绸之路就是一条文化交流和商业流通的渠道。很早之前,甚至于早在文明出现之前,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了。例如1976年时,在河南省安阳市,作为殷墟遗址里,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妇好墓中,就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因为这些玉器制作比较精美,让很多玉器工匠也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当时这些玉器工匠就告诉考古人员,在妇好墓中的很多玉石是新疆玉,而不是附近出产的蓝田玉。某些死板的考古人员,还训斥这些玉器匠人是胡说:明明是汉朝张骞通西域后,双方才开始有交流,怎么会在商代,就有新疆玉会跑到中原来。

可后来发掘出的很多遗址,以及在新疆地区的考古学报告,都证实了这些玉器匠人的说法是正确的,于是学术界也改变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贯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很早就已经出现。

到了汉、唐时期,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对中原地区来说,在经济上的意义不仅没有,反倒是个钱窟窿。只是为了西面的军事安全需要,对西域的统治或者控制才有意义。东汉时就因为军事威胁减小外加个财政原因,就基本放弃了西域。盛唐时,汉人为了争霸和扩展的目的,对自己控制下的西域进行大力扶持,光是每年消耗在西域的军费,就高达60万匹丝绢(当时的法定货币有铜钱、小麦和丝绢),另外还建设了过数量万个烽火台,来作为边境信息的传递通道,花费实在太高了。

真正让中国人挣到钱的,应该是海上丝绸之路,唐朝时开始兴盛的海上商业通道,让大批量、低成本物资的出口,得以实现。真正挣钱的买卖总算开始。另外补充一点,唐朝时期。和玄奘高僧一样,到印度求佛法的和尚,很多人走的就是海路。

因为丝绸之路实在是太长了,古代的陆地交通水平也太低了,丝绸之路上商品的交易和输出,都是被分为一段一段来完成的。在中国方面,当时中国人并不知道自己出口的丝绸,居然导致了罗马贵妇人半裸,还引发了罗马人的道德堕落。

中国方面记载的丝绸之路,基本上到了名城撒马尔罕就停了,而西方人记载的丝绸之路,恰好也是以撒马尔罕作为起点。


圆窗观点


丝绸之路,是东汉时期打通的一条丝绸为代表的贸易路线。

第一次抵达罗马帝国(东汉人称罗马人“大秦”)的正是东汉的使者。

而西汉时期(前202-公元8),罗马帝国尚未建立(前27-公元476)。


用户67724358697


就是一个跨国界、跨语言的长途贩运。物流,促进文化交流,社会生产力发展。由于路途遥远,很脆弱,易被国君更迭、自然灾害、战争中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