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越說孩子越故意,如何逃脫叛逆期的死循環,家長可以試試這麼做

越說孩子越故意,如何逃脫叛逆期的死循環,家長可以試試這麼做

孩子不聽話對於家長來說,是最頭疼的事了,其實孩子不聽話,有可能是進入了叛逆期,他們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思想,他對大人的反抗其實就是在表達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家長們大可不必頭疼,因為你的孩子正在長大,思想正在成熟。

桃桃今年剛上幼兒園,但桃桃可沒個女孩子的樣子,在幼兒園的時候也不好好午睡,吵得其他小朋友也不能睡覺。老師無奈之下叫了桃桃媽媽去學校。

越說孩子越故意,如何逃脫叛逆期的死循環,家長可以試試這麼做

桃桃媽媽賠笑臉,給老師道歉,說盡了好話,可是這背後的桃桃媽媽也盡是辛酸淚。桃桃的叛逆何止在學校不肯午睡啊。在家裡挑食,飯菜不好吃就要摔碗摔勺子,早上怎麼叫她,她都不肯起來上學。

而且這孩子是越說越不聽話,桃桃爸爸常年在外地出差,而桃桃媽媽面對這樣叛逆還屢教不改的孩子也是沒了辦法。

打不得,罵不停,甚至越是說她教她,桃桃越是故意做錯事,真是令人頭大。

越說孩子越故意,如何逃脫叛逆期的死循環,家長可以試試這麼做

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1. 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寶寶發脾氣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們的大腦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寶寶不是有意的,那麼他們發脾氣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感受控制不了,情緒管理能力很差。

父母有可能會覺得寶寶發脾氣有點莫名其妙。比如,父母今天給寶寶吃的三明治形狀跟以前不一樣或換了一個水杯給寶寶喝水等等,寶寶就大發脾氣。

其實,在父母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寶寶眼裡卻是頭等大事。寶寶們小小的世界裡面發生了很大的事,大腦又沒有完全發育完全,就會發生情緒失控的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的情緒多變不受控制影響了孩子。

孩子做事慢了一點,家長就開始不耐煩;孩子稍微做錯,家長就開始指責叱罵等等。家長都喜怒無常,孩子又怎麼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2. 自我意識的變強

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使他開始意識到自己跟別人是不同的,尤其是跟爸爸媽媽不同,他有自己的相貌、自己的習慣、自己的獨立空間、自己的規則等。

有些時候,寶寶需要讓別人知道自己區別於別人、獨立於別人,這甚至比做一個乖寶寶更加重要。因此,寶寶可能會通過發脾氣來表現他的獨特性。

自我意識的發展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也是一個很明顯的階段,一開始孩子會表現出對物品的佔有慾。比如:這個東西是我的,別人不可以碰;這個玩具是我的,不給其他小朋友玩。

到後來,這種自我意識就會發展成人格的獨立:

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為什麼總是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又或者我已經長大了,我才不要聽別人的話,我要想幹嘛就幹嘛!因此孩子才會出現叛逆的情況,並且越說越不聽。

越說孩子越故意,如何逃脫叛逆期的死循環,家長可以試試這麼做

3. 好奇心的驅使

這個世界對孩子來說就像潘多拉魔盒,好奇心驅使著孩子去探索這個世界,而

好奇心的力量遠遠的大於了別人的警告之言。

科學家——愛迪生從小就是個非常富有好奇心的孩子。有一天吃飯他遲遲未歸,他的父母親都很焦急,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的草棚裡發現了他,原來他正在一動不動的觀察螞蟻呢。

好奇心對於孩子來說是探索,但這種探索對於家長來說則是淘氣調皮,有的時候甚至是叛逆。因為孩子會常常做一些異於常人理解的事情。

孩子的好奇心是能夠創造一個世界的寶藏,但好奇心不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家長面對孩子的好奇心,要給予足夠的耐心,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培養。

4. 家長沒有給足孩子關心

現在社會的競爭不斷加大,家長們的工作壓力和負擔也比從前大了很多,時常加班導致家長沒時間陪伴孩子,家長與孩子面對面交流互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再加之很多父母並不會表達自己的愛,讓家長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

而孩子的心裡滿滿就會對家長有不滿的情緒,甚至是敵視。我們對於敵人是什麼樣的呢?自然是舞槍弄棒、無惡不作啦。

而孩子也正是用這種叛逆的方法來表達對家長的不滿情緒和敵視態度,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夠讓家長知道:我很需要你的關心。

而不明事理的加戰通常覺得孩子無理取鬧,這種情況下孩子和家長的關係就陷入了惡性循環。孩子叛逆,家長不理解,孩子繼續叛逆。如果雙方都不改變就永遠在這個循環中出不去了。

越說孩子越故意,如何逃脫叛逆期的死循環,家長可以試試這麼做

面對頑固不靈,越說越犟的孩子,家長不妨這麼做!

1. 讓他親自體會失敗

有的孩子就像一塊頑石,怎麼說都不聽,但中國有一句古話“吃一塹長一智”,這個時候不正是派上了用場嗎?有的時候孩子不懂事正是家長把孩子保護得太好了,孩子不知道失敗是什麼滋味。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創造的人生是“患難與歡樂”所組成的。現在的家長大多把孩子捧在手心,而很多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調皮,只是探索這個世界的必經之路罷了。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知道失敗的滋味,品嚐痛苦的滋味;何嘗不是一件壞事呢?讓孩子體會他自己“叛逆”、“調皮”所帶來的苦果,他們才能知道教訓。

人生的路,家長們只能起到引導作用,真正走的人還是孩子自己。

路上的坑,孩子只有親自走過,才知道小心。

2. 提前說好條件

孩子叛逆是自我意識增強的一個重要表現,這個時候孩子不願意聽父母的話,甚至會越說越不聽。

而家長們就要讓孩子知道這種獨立的自我意識,更需要獨立的承擔能力才能支撐。很多時候家長習慣於幫闖了禍的孩子“擦屁股”,而不是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而實際上我們應該給孩子說清楚:做錯了事就要自己承擔。不小心碰到同學,就要和同學說對不起,取得同學的原諒;拆壞了家裡的東西,就要按價賠償,沒錢就用做家務來抵債。獨立行為對應承擔後果,讓孩子知道這一點也有利於孩子的自立自強。

越說孩子越故意,如何逃脫叛逆期的死循環,家長可以試試這麼做

3. 讓孩子知道家長的底線

對於孩子而言,很多事情能做與否,並不是根據這件事情本身的對與錯,而是往往根據爸爸媽媽是否會生氣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因此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的底線。

而當我們為孩子制定行為準則的底線之後,最好的情況當然是能夠嚴格執行。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家長也沒有必要太過於刻板,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你的一次退讓和突破底線,就相當於在孩子心中降低威信和權威。對於孩子而言,試探大人的底線,或許也是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行為的一部分。

孩子這種行為本身並不可怕,關鍵在於父母應該以何種態度去應對,只要父母找對方法應對,總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4. 對給孩子一些關心和溫暖

孩子很多叛逆行為都是源自於家長長時間的不關注和不陪伴。之前看綜藝,有一期是男人幫去農村幫助留守兒童,孫紅雷照顧的那個孩子,就被別的同學評價說喜歡打人。

但是在孫紅雷陪伴孩子,給孩子溝通說話的時候,明顯看出來孩子有變化,也非常的聽話。其實很多時候因為父母不能夠陪伴孩子,讓孩子心中的愛比較缺乏,有的時候也會通過打人來宣洩自己的不滿。其實孩子心裡非常害怕,只不過用打人來掩飾罷了。

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對他的心理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有利於身心健康。所以不管家長多忙,對孩子的愛不能減少,也要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孩子從小到大要經歷幾次成長的蛻變,而蛻變的過程不僅僅是身體的長大,更是思想的成熟,因此他們會有不同的叛逆表現。

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時瞭解自己的孩子是否正處在叛逆期,面對孩子在叛逆的表現,家長切不可動不動就用打罵的方式來處理,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方式對待。給孩子一些關係,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要知道,我們和孩子是朋友,要一起全力以赴對抗叛逆這個難題,而不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