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被“不可替代”害慘的職場人:你和成功之間,差的不只是能力

被“不可替代”害慘的職場人:你和成功之間,差的不只是能力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從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很多職場人莫不活在一種無名的焦慮和恐慌的情緒之中,這種情緒用一句話歸納就是——

“我工作了這麼多年,可感覺還是不能做到不可替代啊!”

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否有著類似的困惑和焦灼?

本文3000字左右,有些燒腦;不過如果你能理解並消化,一定能獲得全新的啟發和幫助。

被“不可替代”害慘的職場人:你和成功之間,差的不只是能力

一、

對自己的現狀極度不滿,同時對未來憂心忡忡;

——你是這樣的嗎?

沒錯,這是前來尋求我們幫助的絕大多數來訪者共同的困惑。

王霞(化名)也不例外。

用她的話說,自己工作10來年了,總是感覺頗有危機感,眼看著自己年近35歲了,這種危機感更像是不可遏制的潮水向她襲來,讓她喘不過氣來。

我知道,眼下的王霞陷入到了負面情緒中。

我和王霞說,職業諮詢從來都是以未來為導向,做出現在的決策,所以不論你過去經歷了什麼,現在有多麼不如意,咱們都不妨放一放。

你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如果有一臺時光機帶你穿梭到了未來,你希望五年後的自己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那個時候又是怎樣的狀態呢?

王霞沉思了片刻,說出了四個字“不可替代”。

你對自己有過這樣的期許嗎?

你希望自己不可替代嗎?

但我想告訴你的是,“不可替代”往往是不切實際的目標,它會讓你的能量內縮,反而會限制你的職業發展。

這不是危言聳聽。

被“不可替代”害慘的職場人:你和成功之間,差的不只是能力

二、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不可替代”更多的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事實。

人類歷史從古至今,你覺得哪些人能夠真正做到不可替代呢?

再厲害的歷史名人,終究逃不過一死,不論這個人的成就有多大,你會發現這個人逝去之後,地球還照轉。

放在企業環境中更是如此。

任何一家公司或者任何一種產品,不論在當時看來多麼厲害,隨著時間的推移,終究會有更好的公司或者產品取而代之。

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如果真的做到了“不可替代”,則意味更大的危機和災難——

也就意味著,個人、組織乃至社會可能會遭遇發展停滯的困境。

放眼望去,厲害的企業創始人或者中高管,真的離開了崗位之後,也會有新人頂替,並且如果有比較完善的培養制度,新人也可以迅速成長,在這個崗位上獨當一面。

因此,我們必須知道的是,“不可替代”更多隻是人類美好的意願,但不代表事實本身。

所以我們常說,沒有絕對的不可替代,只有“可替代成本高或低”:它更是一種比較概念,與選取的參照系和競爭對手水平密切相關。

其次,從背後的訴求分析,追求不可替代的心理根源,是不安全感作祟。

從正面角度分析,不可替代的背後是一種危機意識,適當的危機意識是好事,能夠鞭策人們前進;

但問題是過猶不及,如果一味追求不可替代,則表明當事人不安全感嚴重,容易不自信,更容易被恐懼所驅使。

最後,如果你關注的“不可替代”,你永遠是二維視角。

這個視角里,你只有你自己和競爭者,你無法看到你真正應該關注的層面,從而容易自我否定,輕則心態消極應付了事,重則斤斤計較心態市儈。

在公司裡,這種二維視角容易讓人淪為“被動的應付者”,所見所關注都是外部的競爭者,很少把注意力放在真正應該重視的維度。

這個維度恰恰是價值。

被“不可替代”害慘的職場人:你和成功之間,差的不只是能力

三、

為了更好地理解價值維度,我們謹以一個三角模型去闡述。

被“不可替代”害慘的職場人:你和成功之間,差的不只是能力

從這個三角模型分析,“不可替代”之所以是二維視角,是因為“不可替代”是個體和競爭者通過比較得出的概念。

通常人們對“不可替代”的理解是:在某個領域,你能做到的段位越高,則相對的“不可替代性”越大,你選取的參照系是競爭者,例如你的同行。

然而職場中的個體真正需要關注的,恰恰是價值。

如何衡量你在職場中的價值?

主要取決於你能多大程度滿足客戶的需求,而在這個維度,最有資格評價你的價值的,就是你的客戶。

這個客戶分為兩類,除了眾所周知的外部客戶,更有你所對接及服務的內部客戶,即,公司內部相關的部門和人員。

我們以王霞從事的會計工作為例。

在公司內部,根據是否直接創造價值,可以把崗位分類兩類,一類是業務崗位,一類是輔助支持崗位。

業務崗位直接和外部客戶打交道,工作成果比較容易量化:你給公司帶來了多少訂單,創造了多少收入,就能拿到相應的提成或回報,特點是回報清晰,容易被量化,缺點是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如果沒有拿到訂單,只能拿到少得可憐的底薪;

非業務崗位的價值不太容易被量化:它更多是在推進和維護業務流程的開展。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費用會計的崗位,不是和外部客戶直接打交道,而是和內部的業務部門存在業務往來,例如負責審核業務員的報銷憑證,按照規定給付款項,等等。

這個時候,這名費用會計的價值,往往是由其對接的內部客戶反饋及評價的。

例如,業務部門會根據這名會計人員處理單據及辦理款項的準確高效,來評價這名會計人員是否專業,等等。

之所以強調價值維度,是為了引申出一項被很多人誤解了多年的概念,能力。

被“不可替代”害慘的職場人:你和成功之間,差的不只是能力

四、

如果你具備了上述的價值思維,你就不難明白——

職場中的能力積累和體現,往往是以完成任務為導向的;

你在職場中所完成的任務,又往往離不開價值導向的;

而價值本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崗位特點和客戶評價。

這個邏輯順過來說是這樣的——

任何一個崗位都有它自身的崗位價值,這個價值取決於崗位性質和客戶評價;在以價值為導向的任務完成過程中,個人才能漸漸積累起相應的能力。

因此,這裡有兩點非常關鍵:

1、職場中的能力往往和崗位密不可分,沒有做到相應的職位,沒有親歷過一個又一個崗位任務,很多能力無從談起。

這就是為什麼HR普遍看重你過往職場經歷的重要原因所在。

2、任何崗位都有其自身的價值,我們應該密切關注這個維度,根據自身所處的崗位特點,盡己所能成為一名“價值貢獻者”。

現實中,多數職場牛人,往往也都是從基礎崗位做起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通過基礎崗位,成功做上管理崗位的。

背後的原因恰恰就在於,很多人都只是“被動地應付”,從來沒有站在價值的維度思考乃至謀劃工作內容和部署,更談不上價值貢獻了。

被“不可替代”害慘的職場人:你和成功之間,差的不只是能力

五、

以前面的費用會計崗位為例。

有了前面的邏輯之後,你不難明白——

1、費用會計是非業務類崗位,其崗位價值主要在於推進、維護乃至優化業務流程,讓公司業務得以更高效地開展;

2、費用會計的客戶主要是內部客戶,即TA對接的公司內部部門及相關人員;

3、在內部客戶眼中 ,這位費用會計是否能高效準確地處理報銷及安排款項,是其專業度及價值的重要考量標準;

4、很多職場問題的根源,在於當事人只盯著所謂“不可替代”,對崗位價值一無所知。

例如,一個認識不到崗位價值的費用會計,會陷入“被動應付”的境地,因為TA的腦子裡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拿著這麼低的工作,成天做重複的工作,好無聊好枯燥好沒有前途啊!

如果TA的心裡執著於“不可替代”這個概念,TA的注意力永遠是在外面,TA成天想的就是:有沒有這樣一份工作,可以讓自己做到不可替代?

在這樣的認知模式下,由於看不到崗位價值,TA成天被莫名的焦慮和恐慌所驅使,荒蕪了眼前的工作,這山望著那山高,結果,本職工作做不好,也沒有其他能力,轉行無從談起。

多年下來,TA最有可能的職業路徑大約就是從費用會計到費用會計:不僅看不到成長,更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隨著年齡紅利的消退,最終連費用會計都應聘不上,只能幹著更為底層的工作。

而如果這名會計能夠及早將關注點從“不可替代”轉向“價值”,可能就是另外一番命運了。

被“不可替代”害慘的職場人:你和成功之間,差的不只是能力

如果TA認識到,這份崗位在組織內部是具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的,高效準確只是最基本的職業要求,再高階一點兒,就會涉及到優化流程和系統改造上,即,制定更為合理的報銷制度,為了流程更為順暢,甚至可以考慮給相應部門的業務員進行簡單的會計報銷培訓,讓大家配合你的工作步調,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事。

相信我,當你的價值越來越大的時候,你在組織中才會被領導欣賞和發現,這個時候,才會給到你更多的機會,從而通過職位的升級,從而達到能力的累積和升級。

而最終,當你的能力逐漸壯大,你對環境的掌控力才會與日俱增,這個時候,才能談及選擇的權力。

“專注和簡單一直是我的秘訣之一。簡單可能比複雜更難做到:你必須努力理清思路,從而使其變得簡單。但最終這是值得的,因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創造奇蹟。”——喬布斯。

被“不可替代”害慘的職場人:你和成功之間,差的不只是能力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