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姚勁波的野心與挑戰:58集團營收如何從百億到千億?

姚勁波的野心與挑戰:58集團營收如何從百億到千億?

無論房產還是招聘,58集團都不是最早進入的,但卻逐漸成為該領域的頭部玩家。隨著速運、金融、二手車等業務的分拆和獨立融資,姚勁波“重新定義58”、實現千億營收的野心更加凸顯。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小米IPO持續炙熱。此前,雷軍那封《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的致股東信廣為傳播,並引發業界大佬們發文回應,成為一道風景。彼時,58集團總裁兼CEO姚勁波也參與其中,發表了名為《姚勁波答雷軍:58是誰?58為什麼而奮鬥?》一篇公開文章。

文中提到,2015年,經過8年“戰爭”,58同城與趕集網合併、收購中華英才網和安居客,如今的58集團已經擁有包括58同城、安居客、趕集網、中華英才網、58到家、轉轉、58同鎮在內的子品牌。

不過在諸多子品牌中,58主要優化招聘和房產兩大主營業務,其他的業務則拆分獨立發展,2014-2015年拆分了58到家和58速運,2016年拆分了瓜子二手車,2017年拆分了二手車交易平臺“轉轉”,推出了鄉鎮的便民信息平臺“58同鎮”。

如今,這些拆分出來的業務已經開始獨立融資。

7月13日,據36氪報道,58集團旗下短途貨運平臺58速運已經完成2.5億美元的A輪融資,這是58速運獨立後的第一次融資,由華新投資領投,菜鳥、中俄基金、弘潤資本、前海母基金及母公司到家集團跟投。

公開資料顯示,58速運於2014年9月正式上線,是58到家的核心業務。其以搬家、貨運為切入點,實現基於用戶位置下單、服務者上門、在線支付及點評的O2O領域全閉環服務流程。

根據58速運方面公佈的數據,目前其業務範圍已覆蓋6個國家及地區、339個城市的近800萬用戶。

就在58速運被曝本輪融資前3天,58集團旗下金融業務也傳出融資消息。7月10日,億歐網消息稱,58金融在內部慶功會上宣佈完成4億元A1輪融資。

這也是自2015年5月58集團發佈金融戰略以來,58金融首次曝出融資消息。背靠58集團生活服務領域擁有的場景資源、海量用戶群,截至目前,58金融已推出58貸款、58月付、58車分期、58錢櫃理財、58信用卡等多款互聯網金融產品。

在這之前,58集團其他分拆出來的業務也進行了獨立融資。2015年,58到家拿到3億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集團、KKR和平安創投;同年11月,從58趕集中分拆的鬥米兼職完成4000萬美元A輪融資;同月,58趕集宣佈旗下瓜子二手車單獨分拆,之後瓜子二手車拿到楊浩湧的6000萬美元天使輪投資,並於2016年9月,完成紅杉資本領投的超過2.5億美元的A輪融資。

隨著58集團分拆公司、獨立發展戰略的推進,姚勁波實現規模化盈利的目標也越來越近了。

調整組織架構 釐清業務線

2005年,租房被騙的姚勁波將報紙上的分類廣告搬到互聯網上,從而成立了58同城,其中房產租賃信息是一個重要類別。

之後,經歷了賣域名換工資、軟銀賽富兩次“輸血”的58在這場互聯網浪潮中存活下來,並且成長為今天市值近百億美金的公司。

“當時自己什麼都沒有,有的就是要有期待,要堅持下去。只能憑個人努力,讓個人網站能夠在那個年代慢慢被接受。”58公司總裁兼CEO姚勁波回憶創業初期經歷時說。

憑藉著這股子韌勁,姚勁波帶領58集團逐漸開拓市場,目前業務已覆蓋招聘、房產、汽車、金融、二手及本地服務等各個領域。

2016年是58集團的轉折年。在姚勁波看來,2015年以前,58集團依靠58同城平臺在市場、人員規模、線下銷售等方面打開業務。2015年,58完成了收購安居客、中華英才網,合併趕集網等集團重大項目,但在當時滴滴快的、美團點評相繼合併的大背景下,這些舉動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

2016年,58集團調整架構,開始分拆業務。2016年是58和趕集合並以後的第一年,合併以後,其主要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加大了對創新業務的投入,包括對58到家、瓜子二手車及其他分拆業務的支持;二是在主營業務上分成了一些BG(Business Group,指事業群)和業務線,包括房產、招聘、二手車、本地服務等。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6月,58集團進行組織調整,宣佈三大事業群:成立服務及車事業群(SAG)、人力資源事業群(HRG)和平臺生態及創新事業群(EIG),從而形成自上到下、自業務運營層面到公司職能層面的三段式體系架構。

同年11月,58集團進一步調整組織架構,形成4個事業群+1個公司的架構。2018年3月,58集團在四大業務群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社交事業群(SLG)。

“事實上,拆分成BG以後,每塊業務都變得更專注,也都有該業務領域的競爭對手。我們希望在這幾塊業務上最終都能成為第一,而2016年底我們基本上實現了當初的設想。”姚勁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在一系列調整下,58集團也開始實現規模化盈利。2017年年會上,姚勁波透露,在與趕集網完成合並後,58集團用4-5個季度將整個集團轉為盈利,到2016年單季度最高約實現正19%的淨利潤和8000萬美元的季度正現金流入。

財報顯示,目前58同城已實現連續4個季度盈利,淨利潤同比大漲。

姚勁波的野心與挑戰:58集團營收如何從百億到千億?

著重發展房產和招聘

具體來看,房產和招聘無疑是58集團各項業務的重中之重。

房產業務方面,58集團已經形成了58同城、安居客、趕集網三大平臺契合發展的態勢,不僅加強了二手房及租賃業務服務效果,打通線上線下流程,還提升了行業流轉效率。

同時,基於這些平臺的流量優勢,58集團還能進一步給經紀人、買家、賣家、房東和租客提供運營和服務的全面解決方案,減少了房產業務所受的衝擊。

根據58集團近日發佈的《58集團2018年百萬房產經紀人生存報告》,集團旗下58同城、安居客、趕集網三網的房產業務市場覆蓋率已超過80%,覆蓋城市及區域超過600城,每天有超過3000萬人次在平臺上找房。其房產業務已為全國上萬家經紀公司上百萬經紀人服務。

今年開始,58開始挑起房產中介的戰爭,6月22日,58集團以超過10億元戰略入股我愛我家,對於此次入股,我愛我家董事長兼CEO謝勇對媒體稱“不針對任何人”。

值得注意的是,4月18日,鏈家宣佈從線下門店變為線上平臺模式,並將品牌升級為貝殼找房。這與58互聯網房產服務平臺的定位相近,兩者成為直接競爭對手。

今年6月12日,姚勁波操辦的“真房源誓師大會”,幾乎聚集了鏈家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我愛我家、麥田房產、中原地產等。可以預想,在房產領域,58聯合的中介與鏈家,未來將進入更為激烈的競爭。

房產業務之外,58集團的招聘業務也備受重視。

姚勁波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在2017年一季度,58同城招聘業務的營收額首次超越國內其他專注於白領在線招聘的同行公司。在當季的財報分析會上,姚勁波一共8次提及“招聘”一詞。在他看來,“招聘和租房,招聘和生活服務,招聘和培訓等等都是上下游關係。可以說,招聘是整個58平臺用戶的入口,是一個人進入城市的入口。比如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他對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從招聘開始的,之後才會有租房、生活服務等後續的事情。”

2017年7月,姚勁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58同城和趕集網合併後,已經在藍領市場獲得90%的市場份額。

“從整個招聘市場的特點、規模,再加上招聘群體過去幾年快速湧入到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造就了 58 集團在招聘領域絕對領先的市場地位,讓58 集團今天的流量與用戶規模遠遠大於其他任何一個招聘垂直類網站。”姚勁波如此說道。

無論房產還是招聘,58集團都不是最早進入的。雖然在這兩個領域,一直鮮有創新性、革命性的產品出現,但58集團都在逐漸成為最大的覆蓋者。隨著速運、金融業務的融資信息公開,姚勁波的野心更加明顯。

“未來六年58集團營收目標定在了千億”,這是姚勁波在2017年初定下的目標。

對於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在2017年1月舉辦的58集團年會上,姚勁波給出了58集團發展的“主航道”:不僅僅是要聚焦房產、招聘、汽車這些大版塊大概念,更重要的,是聚焦於用戶對58最核心的認知、用戶瀏覽的頁面、使用的產品等等,要瞄準用戶使用最多的產品和最常打開的頁面為方向持續改進。

基於此,58集團也明確了“4+N”發展戰略,“4”是4大核心業務即招聘、汽車、房產、本地服務作為四項基礎業務,在四項基礎業務上,通過內部孵化、投資等向N個創新的細分業務方向發展,核心業務為創新業務提供各種資源支持,如線上流量和下拓展能力。“4+N”不再是一個互聯網產品,也不是一個服務,而一個生態系統。

這樣的發展戰略也與58集團收入結構相匹配。以旗下子公司58同城公佈的財報為例,2018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為24.712億元人民幣(3.93億美元),其中,會員營收為9.289億元人民幣(1.477億美元),同比上漲增長28.4%;在線營銷服務營收為14.92億元人民幣(2.373億美元),同比上漲37.0%。

從2005年姚勁波成立58同城至今,姚勁波的戰鬥力和野心依然旺盛,他在《姚勁波答雷軍:58是誰?58為什麼而奮鬥?》中說:“12年前,國內的很多互聯網創業模式更多是去模仿國外。下一個12年,我們要真正立足於自身優勢,思考什麼是適合中國的商業模式,重新定義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