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港股原創小分子第一股煉成背後——亞盛醫藥(06855)的鐵人 貴人和敵人

某種程度上來說,不管是上市當日股價高開55%,還是實現超購達751倍,都代表著資本市場對於過去的亞盛醫藥的認可,以及對未來的亞盛醫藥的殷切期待。而接下來亞盛醫藥(06855)的發展態勢如何,或許才是市場更為關注的話題。

2019年10月28日,這一天中國醫藥產業圈裡似乎所有的新聞頭條都不約而同的被同一件事佔據:亞盛醫藥成功赴港IPO。

按常理說這並不是一件能夠引發太大轟動的事情。距離2018年4月港交所頒佈生物醫藥新政已有一年半時間,在此期間共計九家未盈利生物醫藥科技企業已在亞盛醫藥之前成功通過“18A章節”在港交所大廳敲響了鐘聲。而資本市場上,不管是一級市場的投資大佬還是二級市場的諸多參與者,也大都早已從跌宕起伏的股價表現上,將原本的滿腔熱忱逐漸歸於冷靜。

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亞盛醫藥的上市還是成功的在行業中激發了不小的波瀾。超過750倍的超購使得亞盛醫藥一躍而成為2019年港股市場上的“超購王”,港股市場首個原創小分子創新藥企業的概念則讓亞盛醫藥在一眾大分子生物藥企業中脫穎而出,顯得頗為不同。

某種程度上來說,不管是上市當日股價高開55%,還是實現超購達751倍,都代表著資本市場對於過去的亞盛醫藥的認可,以及對未來的亞盛醫藥的殷切期待。而接下來亞盛醫藥的發展態勢如何,或許才是市場更為關注的話題。

不過,相較於資本市場上冷冰冰的數字,在亞盛醫藥共同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大俊看來,亞盛醫藥過去所取得的成績,和“人”息息相關;而未來在中國新藥研發這條艱辛的道路上所要趟出來的路,也將和“人”密不可分。10月28日上市敲鐘儀式上,楊大俊興之所至脫稿演講。他說,“我想借此機會,好好感謝以下人士”。

他將想要感謝的人分別稱之為鐵人、貴人、高人、友人、家人。在楊大俊看來,這些“人”的存在,或許才是亞盛醫藥十餘年來能夠不懼任何困難,在中國原創新藥高風險、高挑戰的道路上一路堅持走來的根本原因。

港股原创小分子第一股炼成背后——亚盛医药(06855)的铁人 贵人和敌人

01.鐵人堅持,貴人相助

2009年5月,亞盛醫藥正式成立。新成立的公司的創始團隊仍然是此前楊大俊在美國創業時的創業團隊,同時也是多年的黃金搭檔:楊大俊、王少萌和郭明三人。其中,楊大俊和王少萌二人又有著相似的背景,二人均出身學術領域,也都早已“功成名就”。

多年以前,楊大俊就已經是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倫巴第癌症治療中心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及腫瘤學的副教授,王少萌則在2001年時便已作為終身教授加入美國密歇根大學。而作為首席運營官的郭明此前在新藥研發、監管、項目管理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其職業生涯中一個重要的十年,便是在全球排名第一的輝瑞度過。 這一年,楊大俊47歲,王少萌45歲,郭明52歲。 但即便是這樣一組兼具學界與業界豐富經驗的黃金搭檔所成立的公司,在當年中國醫藥產業大的背景下,也並未受到過多青睞。當年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的仍然是一眾跨國藥企即將逼近專利期甚至已過專利期的原研產品,除此之外則是以仿製為主的國內本土傳統藥企佔據了半壁江山。本土原創新藥的概念尚未被市場所廣泛接受,日後逐漸在行業中成為主流力量的海歸科學家們此時大多還尚未回國,而尤其對於新藥研發企業至關重要的風險投資機制還遠未成熟。

“2009年冬、2010年初是亞盛醫藥成立後最困難的時段。”楊大俊曾向《醫藥界》·E藥經理人回憶起那段艱辛的歲月。“困難到什麼程度?一度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但讓楊大俊日後感到最為難以忘懷的也正是這段時間。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即便在當年如此困難的境地,仍有一群人堅定的留了下來。這些人楊大俊稱之為“鐵人”。“當時研發中心的團隊有30多個人,但最後有20多個人選擇留下來。”楊大俊回憶道。

十年後的IPO現場,楊大俊專門邀請了三位員工代表參與敲鐘。“如果按照級別他們可能不能夠有機會到現場去見證這一刻,但他們跟亞盛醫藥一路走來不容易,特別是最艱苦、最艱難的時候選擇了跟亞盛醫藥一起堅持。”楊大俊說。

而在當年亞盛醫藥最艱難的時刻,除了不離不棄的員工,被打動的還有三生製藥的老闆婁競。2010年2月份,亞盛醫藥完成了300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正是三生製藥。

“那個時候大家都知道,一方面是國際金融危機,一方面國內還沒有所謂的風投,更不要說做生物醫藥、新藥的風投了。那是我們雪中送炭的錢。當然,三生也因此獲得了最好的回報。”多年之後在回憶起這段往事時楊大俊向《醫藥界》·E藥經理人表示。

但僅靠原始積累和300萬美元的天使融資無疑很難堅持系列新藥的研發。從天使輪融資到A輪融資,亞盛醫藥等了五年。2010年,亞盛醫藥將實驗室建立到泰州的中國醫藥城,一方面申請政府的專項資金支持,一方面通過自己的服務能力接研發項目。在最初的五年裡,通過服務,亞盛醫藥解決了三分之一的現金流問題。最好的一年,收入達到了一千萬。解決生存的同時,亞盛醫藥的研發團隊也打下了基礎。

楊大俊將投資界曾給予過亞盛醫藥以支持的這些人稱之為“貴人”。2015年,亞盛醫藥啟動A輪融資,其研發能力和管線價值首次得到了職業投資人的認可。而這一認可,為當時的亞盛醫藥帶來了近億元的融資。從資本層面來看,楊大俊認為這是亞盛醫藥自五年前300萬美元融資以來的第一個里程碑,這意味著其研發團隊和技術平臺通過了專業投資機構的驗證考核。

2016年12月底,亞盛醫藥宣佈完成5億元的B輪融資。一年半後,亞盛醫藥又完成近10億元C輪融資,投後估值得到顯著提升。

02.迎接亞盛醫藥第三階段

港股原创小分子第一股炼成背后——亚盛医药(06855)的铁人 贵人和敌人

當被問及,為何能夠堅持長久專注於一個資本並不熟悉的領域時,楊大俊說道:“堅持是一個很長也很痛苦的過程,我們也放棄過一些靶點和藥物的開發,因為別人做的比我好、比我快,那我選擇不堅持,這是第一;第二,如果我自己開發這個藥的底子不足,那我也會堅持不了。堅持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更多的是能夠克服實際的困難,能夠戰勝一個個山頭,最後走到山頂,如果你跨不過去,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話,其實也是堅持不了的。”

這是亞盛醫藥在研發上的邏輯。所以如今在研發上,一方面保證了管線上的產品具有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的潛力,同時在進度上,“有8個藥在臨床,其中6個在中國是唯一或者進度第一的”。隨著國內投資人的認知提升、投資環境的改善,亞盛醫藥的價值被更多人發掘。

而如今的亞盛醫藥已經開始向下一階段發起衝鋒。2019年11月20日,亞盛醫藥宣佈其全球總部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落地,與此同時進行的還有其全球研發中心及產業基地的奠基。“創新藥研發的目的就是要把基於生命科學的概念轉化成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產品,造福於人類。公司將要建設的世界水平的產業基地,是亞盛醫藥從研發型企業向全產業鏈企業過渡的很好的起點”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亞盛醫藥總經理、首席運營官郭明如此表示。

在資本市場上,隨著幾輪融資的完成以及估值的逐步提高,IPO已經成為一個順勢而為的事情。2018年4月,港交所針對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進行生物科技板塊改革,這也吸引了包括亞盛醫藥在內的諸多內地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的關注。

“最開始我們是想要去美國上市,也已經做過一些準備,包括路演已經計劃進行。港交所政策落地之後,經過董事會討論,我們還是決定來香港上市。”楊大俊說。

前期的工作緊張而繁瑣,包括重新選擇香港保薦人團隊。“香港上市跟美國不一樣,香港實行的是保薦人制度。”楊大俊介紹道,“但選擇保薦人這個工作並沒有太多困難,因為我們之前所合作的美林、花旗等也都有香港團隊,所以這個工作按部就班的進行。”

而一位既在生物醫藥行業中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又熟稔香港上市程序的首席財務官則同樣重要。亞盛醫藥首席財務官張甦曾是原招商證券國際有限公司醫療保健方向總監,醫藥行業分析師出身的張甦此前在法國巴黎銀行(香港)擔任副總監及股票分析師,並曾在香港渣打銀行、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普華永道等公司從事股票、審計相關工作,因此對整個上市流程也都非常熟悉。

“第一,亞盛醫藥是一個具有全球專利佈局與全球市場潛力的公司,其實不管是在港股還是科創板這樣的公司是不多見的,我們看到更多的是me-too類型的企業;第二,三位創始人還是給公司留下了深刻的印跡,亞盛醫藥到今年十週年的歷史,我覺得見過的波折、經歷過的風浪都已經足夠多了,能夠一直堅持,守得花開見月明實際上是一個很難得的事情。”張甦說道。

張甦表示,此前亞盛醫藥已經針對上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在一個大分子藥生物藥企普遍受資本市場重視的環境下,亞盛醫藥作為一家專注於原創小分子藥物的公司順利得到資本市場認可,已經很難能可貴。

在楊大俊看來,在香港進行IPO對於亞盛醫藥來說無疑是具備重要意義的。“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是亞盛醫藥十年發展歷程中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在當天的講演中,楊大俊如此說道。

楊大俊認為,儘管亞盛醫藥已經是港股新政實施以來第十家上市的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但亞盛醫藥仍然有其閃光點。“第一,所有的這些公司中,我們是隻做全球創新的小分子原創新藥的公司,也是除了百濟神州之外,另外一個擁有全球專利保護,瞄準全球市場的。第二,我們也是這個18A規則下第一個以臨床Ⅱ期產品作為核心產品成功申報上市的公司,實際上,這也更符合香港資本市場鼓勵生物技術創新的特點。”

此外,楊大俊將“高人”和“友人”來形容在整個上市過程中所遇到的人。“要感謝高人。感謝港交所及李小加總裁,高瞻遠矚推出18A上市的新政,為創新型醫藥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要感謝友人。在這個喜悅的日子裡,要感謝所有機構、非機構的新晉投資友人的支持。”

楊大俊最後要感謝的,則是“家人”。“特別感謝我們家人一直的犧牲、理解和支持。”而這一點,也成為了給CFO張甦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個內容。10月29日凌晨,張甦在朋友圈裡寫下如下文字:一天下來,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酒宴上創始人一起曬娃感謝家人的這幾張Slides。配圖則是亞盛醫藥28日IPO慶功晚宴上,楊大俊、王少萌以及郭明分別在PPT裡展示自己家人、兒女的照片。

在楊大俊看來,在十週年的時候,亞盛醫藥發展到400人的規模、在香港上市,經歷了草創期、發展期,如今即將從一家生物醫藥研發公司走向一家公眾公司,迎來發展的第三個階段。而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消滅一個共同的敵人:癌症。

借用共同創始人郭明的一句話:大洋彼岸,彈指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