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宝宝摔倒后,爸爸这样做宝宝立刻不哭了,原来爸爸才是带娃高手

上次写道孩子玩耍时摔倒后,家长连忙把孩子扶起来,拍着碰着孩子的物体“都怪你,把我们宝宝都磕疼了,打你”,边说边打,不一会,孩子就得特开心,也不哭了。还有的家长不理孩子,直接站在远处喊“自己站起来,不许哭”,硬生生的把孩子的情绪给压下来。甚至有的家长还会相互埋怨,相互推辞,觉得都是对方没有看好孩子,才会让孩子摔倒。


这些方法虽然能止住孩子的哭,但却是不对的,孩子摔倒相互责怪或者责怪无关的物品的,会让孩子学会逃避责任,认为所有事情都是别人的错;不理会孩子只会大声呵斥孩子不许哭得,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变得和家长不再亲近。

文章链接:

宝宝摔倒后,爸爸这样做宝宝立刻不哭了,原来爸爸才是带娃高手

孩子玩耍时摔倒,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科恩博士的小侄女有一次在放在地上的枕头上爬,一不小心摔倒了,很害怕地爬了起来,连忙跑到科恩博士的怀里,拉着他要离开这个房间,她觉得这个房间很恐惧。科恩博士不想让她觉得这个房间很可怕,他想让小宝宝知道这么爬会是一个危险的事情,他开始给小宝宝讲这个摔倒的过程,小宝宝表示很有兴趣,最后还让他去演示一下这个过程,通过他的演示,宝宝理解到了科恩博士要表达的意思,最后自己还慢动作的将刚才摔倒的过程重新表演了一遍,直接战胜了这件事给她带来的恐惧。

有的家长觉得这么简单啊,对!就是这么简单!对1~2岁小宝宝来说,与其让他理解“你要坚强,你要勇敢”“摔倒了不要哭”,还不如让孩子去认识到摔倒的这个过程,因为对于小宝宝来说,去理解那些词汇太难了,让他亲眼看到这个过程,更能让他记住原来这么做是会摔倒的。

宝宝摔倒后,爸爸这样做宝宝立刻不哭了,原来爸爸才是带娃高手

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

按照孩子的认知标准去沟通

孩子的认知是有限的,他摔倒的时候,其实他不理解摔倒的这个过程,他只觉得疼,需要安慰。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告诉他“不要哭哦,你要坚强哦”,他无法理解到。如果你直接给他演示一遍,他也许会停止哭,然后看着你演示这个过程,同时也记住了原来这么做是会摔倒的。当他理解了这一切,就不会对未知感到那么恐惧了。

宝宝摔倒后,爸爸这样做宝宝立刻不哭了,原来爸爸才是带娃高手

减少错误干扰和输入

有的时候,宝宝摔了一下并没有那么痛,但是家长表现出来很焦急很心痛,宝宝看到后误以为这个事情很不好,便会哭,有的时候你越哄,宝宝哭的会更厉害。对于大人来说,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情绪状态,但对孩子来说,情绪这种东西太抽象了,他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孩子是聪明的,他可以看到你的表情,只要你表现得跟平常不一样,就容易被他观察到。

当宝宝摔倒后,不要给宝宝造成错误的认知,我们可以把情绪具象化来教孩子如何正确认识情绪。比如可以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家长扮演情绪,告诉孩子我现在是“害怕”,我要去吃你啦,孩子可以用道具去打败这些情绪。从游戏中让孩子能正确认识到情绪,并且营造一种原来这就是害怕啊,我能克服它。

宝宝摔倒后,爸爸这样做宝宝立刻不哭了,原来爸爸才是带娃高手

让孩子面对挫折和找到解决方法

生活中孩子摔倒的次数很多,那怎么样才能不让孩子犯同样的错误呢?如何不让他再摔倒?

对于小龄宝宝来说,让他自己找到不再摔倒的方法,和一直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子哦,会摔倒”,这太难了,对宝宝的要求太高了。家长可以给孩子演示一下,用缓缓的脚步“告诉”孩子:慢慢走。一步一步的分解开,从刚才摔倒的地方走过去,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如果刚才向这样子,就不会摔倒了”。这样可比你唠叨一堆“慢一点”“不要跑”效果要好多了。

宝宝摔倒后,爸爸这样做宝宝立刻不哭了,原来爸爸才是带娃高手

妈妈们是不是有时候看到爸爸能很快的把小宝贝逗笑,爸爸只要学着宝宝摔一下、扮个鬼脸宝宝就不会哭了,都说老公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在带娃的时候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以后面对宝宝时,我们尽量站在宝宝的角度去哄宝宝,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能轻松解决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