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呂布因劉備落井下石而死?絕對不是,是呂布自作聰明害死自己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民間更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說法。從呂布一對一實戰成績看,他是當時名符其實的第一將。

然而,三國第一將卻不能得以善終!在下邳之戰中呂布被部下所縛送曹,曹操不接受他的投降請求,將他處死,三國第一將就此命殞白門樓,令人惋惜。理論上,接受呂布投降能大大增強曹操的實力,所以,對於曹操為什麼一定要處死呂布的問題,一直以來都存在著爭論。大多數人認為,呂布之死是劉備在關鍵時刻的落井下石造成的,理由是劉備在曹操猶豫不決時提醒了他:“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而曹操也正是在聽了劉備這句話後,才宣佈處死呂布的。那麼,曹操真的是聽了劉備的建議才決定處死呂布的嗎?

呂布因劉備落井下石而死?絕對不是,是呂布自作聰明害死自己

白門樓擒呂布

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研讀《三國志》中關於呂布之死的描述,就會發現原來答案已在其中,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下文為大家詳解。

《三國志》中是怎樣描述呂布之死的,包含了哪些信息?

在《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中,是這樣描述呂布之死的過程的:

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

這段文字言簡意賅,雖然只有115個字,但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卻很大。從中我們可看到:呂布一開始是不服氣的,還要求鬆綁;但在聽了曹操稱讚他的話後,就心存僥倖,向曹操提出建議;最後失望怒斥劉備“是兒最叵信者”,在此過程中,呂布的心態跳躍變化躍然紙上。

呂布因劉備落井下石而死?絕對不是,是呂布自作聰明害死自己

呂布

從他們三個人的對話中,我們可看出呂布是個毫無心機之人;而曹操則深藏不露,他讓呂布、劉備都說完話後,再按自己的想法來做出最終決定,這正是曹操平時的決策習慣。而劉備一直在旁邊冷眼觀察著形勢的變化,當他見到曹操在沉吟時,立即進言:“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讓曹操可以順著臺階往下走。從這裡可看出劉備對機會的把握能力已臻爐火純青,這正是劉備為什麼能屢敗而不亡的原因,因為他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

從現場形勢發展過程來看,呂布被押上白門樓到被處死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開始時曹操並沒有下定決定要處死呂布但最後為什麼決定處死他呢?下文為大家揭曉。

剛開始時曹操有意招降呂布

當士兵將呂布押上白門樓時,呂布對曹操說:“繩子縛得太緊了,可以鬆開一點嗎?”這時曹操微笑著說:“縛老虎不能不緊啊!”

曹操此時的語氣還是比較緩和,他將呂布比作老虎,也顯示出他對呂布才能的欣賞。在這時,他是有招降呂布的想法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呂布因劉備落井下石而死?絕對不是,是呂布自作聰明害死自己

曹操

實際上,在曹操出兵攻打下鄴之前,就先給呂布寫了一封招降信。他在信中給呂布分析了形勢,最後勸呂布要認清形勢,投降才是對他最好的選項,並許諾只要他投降,就讓他當徐州刺史。呂布當時也心動了,準備投降。但呂布手下的首席謀士陳宮因為與曹操積怨較深,所以他堅決反對投降,他向呂布分析形勢:“曹操的軍隊遠道而來,首先糧食供應是個問題,再加上袁紹在河北虎視眈眈,他必定不能持久,我們只要分兵夾擊,用不了一個月,曹雪就會糧盡退兵了。”呂布本是個無主見之人,他覺得陳宮說的好象有道理,就打消了投降的念頭

在《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中記載如下:

太祖自徵布,至其城下,遺布書,為陳禍福。布欲降,陳宮等自以負罪深,沮其計。

話又說回來,雖然曹操招降呂布不成,但在呂布被部下所擒送來後,開始曹操還是有招降呂布的想法的,這從曹操稱讚呂布為猛虎,就可看出他對呂布的欣賞。但是,呂布緊接著又說了一句話,讓形勢瞬間發生了逆轉。

呂布緊接著說了一句話,讓形勢瞬間發生了逆轉。

曹操微笑著對呂布說:“縛老虎不能不緊啊!”這句話既是對呂布才能的欣賞,同時也是在提醒呂布:在這裡我才是老大,你只是一個階下囚而已,是沒有資格同我來談條件的。可是,莽將軍呂布卻沒有領會到曹操話中的弦外之音,他反而錯誤地認為這是個機會,於是,他就迫不及待地對曹操說:“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

”當曹操聽到呂布說出此話後,臉色馬上就變了,“太祖有疑色,”並且陷入了沉默之中。那麼,曹操為什麼會有如此反應呢?原因是呂布這句話犯了曹操的大忌:

呂布因劉備落井下石而死?絕對不是,是呂布自作聰明害死自己

曹操

  • 呂布想統領騎兵(“令布將騎”),而騎兵是曹操的精銳

大家都知道,曹操的精銳部隊是騎兵,而騎兵中的精銳非虎豹騎莫屬,是核心中的核心。虎豹騎的成員皆是百裡挑一,在戰場上人人都可以一敵百。而虎豹騎的主要職責是保衛曹操及霸府,統領一直由曹氏宗親來擔當,如曹真、曹休、曹仁和曹純都擔當過虎豹騎的統領。

在實戰中,虎豹騎表現突出,是曹操發動閃電戰的王牌。如在後來北征烏桓時,就是虎豹騎在戰場上斬下了烏桓單于蹋頓的首級;而在奪取荊州之役中,曹操率虎豹騎南下荊州完成了對劉琮的迫降,當時同在荊州的劉備竟然還矇在鼓裡,毫不察覺。從這二個戰例中可以看出曹操對虎豹騎的倚重。

現在呂布竟提出來由他來掌管包括虎豹騎在內的騎兵,這是曹操絕不能接受的。

  • 呂布要求與曹操平起平坐(“明公將步,令布將騎”

呂布此時完全忘了自己階下囚的身份,他竟然向曹操提出:由曹操統領步兵,他統領騎兵來征戰天下。不知道當時是基於什麼原因,呂布才敢說出了這樣的話!

他把與曹操平起平座(至少在軍隊指揮權上)當作他投降的條件,聽到這裡,曹操開始不說話了,此時,接受呂布投降不再是他的可選項

  • 呂布沒有認清自己的處境,竟教曹操作事

呂布本來就是一個小諸侯,半時在自己的領地內獨斷專行習慣了,現在一聽到曹操誇他是虎將,心裡一高興就沒控制好大腦。開始滔滔不絕地對曹操開始了說教:“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各位看官,從古到今,公然對領導說教都是職場的大忌,更何況當時曹操的武將謀士都在現場,呂布這是作死啊!

呂布因劉備落井下石而死?絕對不是,是呂布自作聰明害死自己

呂布

事實上也是如此,曹操聽了呂布說的前半句話後就臉有疑色了,再聽了他的後半句話後,就陷入了沉默之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時曹操心中已經做出了決定。可以說,此時呂布的命運實際上就已經不可逆轉了,曹操不說話是為了控制情緒,同時,他也是在想以什麼理由宣佈殺呂布才合適,因為,如果直接宣佈呂布的死刑,會讓人覺得他沒有肚量。就在曹操沉思時,一直在旁觀的劉備開始說話了。

就在曹操沉思時,一直在旁觀的劉備開始說話了,他說了什麼呢?

當曹操聽到呂布說投降後要與他平起平坐並掌管騎兵時,就已經下定決心要處死他了,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所以在猶豫中。

這時,一直坐在曹操身邊冷眼旁觀的劉備察覺到了曹操的心思。於是,他淡淡的對曹操說了一句:“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曹操一聽,心裡終於鬆了一口氣,他輕輕的點了點頭,這既是為找到殺呂布的藉口而高興:終於有人來背殺呂布的罪名了!同時也是對劉備應變能力的讚許

。最終,三國武力值第一人命殞白門樓,而劉備則背鍋至今!

結語

有人會說,劉備提醒曹操昔日呂布事丁建陽及董太師的往事,是因為他不想讓曹操招降呂布後實力增強。其實不然,事實上,呂布投降曹操反而會更有利於劉備,因為呂布是一頭養不熟的白眼狼,隨時都會咬主人一口的,他在曹操的身邊,就相當於在曹操身邊埋了一顆定時炸彈。

呂布因劉備落井下石而死?絕對不是,是呂布自作聰明害死自己

劉備

既然呂布投降曹操對劉備有利,那麼劉備為什麼還要勸曹操殺呂布呢?這就顯示出劉備的過人之處了。當他在旁邊聽了呂布與曹操的對話後,就已經知道呂布之死不可避免了,在曹操主意已決的情況下,如果再勸曹操招降呂布,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引起曹操的反感。劉備此時顯示出了他的大智慧而非小聰明,他對曹操說:“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這實際上是給了曹操一個往下走的臺階,曹操也以此為藉口將呂布處死了。

相對於劉備的大智慧,呂布在關乎自己性命的關鍵時刻,沒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是階下囚的事實。在應該保持低調、沉默不語的時候,反而自作聰明地高調教曹操作事,最終誤了卿卿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