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宝玉和袭人暗里着迷,已行风月之事,为何又嫁了蒋玉菡?

用户3708573184


《红楼梦》中,蒋玉菡是贾宝玉的好哥们,是忠顺王府戏剧班擅长演小旦的角色。袭人既然和贾宝玉已有肌肤之亲发生了关系,那么,她为何又嫁了蒋玉菡?

这里应该有三个因素。

一、蒋玉菡愿意娶袭人

蒋玉菡虽然身处污泥之中,但是内心高洁。他生的漂亮,又和宝玉交好,并且受忠顺王宠信,但是身份低贱,毕竟只是一个戏子。戏子在古代属于下九流之列,所以论及二人身份倒也般配。袭人虽然是宝玉房中的大丫鬟,但因其在贾府生活多年,又有着与贾宝玉的情分,和一般的小姐相比袭人并不差。所以尽管袭人已经被宝玉破了身子,但是娶袭人并不掉价。


二、袭人无奈嫁给蒋玉菡

袭人虽然是贾宝玉的大丫鬟,但她是贾宝玉的第一个女人,与贾宝玉已经有了鱼水之情,多年服侍贾宝玉,深受贾母和王夫人器重。尽管后来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袭人怎么也算得上是个贵妾,若是让袭人在贾宝玉和蒋玉菡之间选一个人作为夫婿,袭人肯定会选贾宝玉。但可惜作为一个丫鬟,只有伺候主人的份,她的命运并不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没有选择的权利。

三、薛宝钗撮合袭人嫁给蒋玉菡

《红楼梦》中薛宝钗最大的“情敌”,便是深得贾母疼爱的林黛玉。心机颇深的薛宝钗,选择与袭人联手,为自己增添筹码。等到林黛玉去世,薛宝钗嫁给宝玉已成定局,她自然不愿意自己和宝玉中间还夹着另外一个女人。所以她要“清君侧”赶走袭人。

在蒋玉菡将贾宝玉丢失的玉拾还之时,她借机说:

“能将此玉拾得,竟是跟捡了宝玉的命一般,给多重皆不为过,但念其长年漂泊,无家无业,老祖宗不如赐一内眷,有所安顿,更为贴切。想来袭人伏侍二爷多年,有苦有功,虽不舍得,但唯其地位与形止堪与般配,如成此正果,也不枉袭人一番辛苦。”

薛宝钗说出这番话,袭人作为丫鬟哪有资格反驳,只能悲切的说:“好歹留着麝月”,便这样嫁给了蒋玉菡。

因此,袭人嫁给蒋玉菡是三个因素共同促成,可谓水到渠成。

一孔之见,欢迎交流!


白话石说



袭人是宝玉身边第一妥贴人,名字是宝玉给改的,取自“花气袭人知昼暧”,由名可知,袭人照料宝玉的细致可心,知冷知暧。


袭人由贾母赠与宝玉,袭人对宝玉也是掏心掏肺的好,视其为依靠。虽有过早委身之错,但对宝玉也是爱恋恒多。对与袭人后嫁蒋玉菡之事,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促成。



首先,袭人虽爱恋宝玉,但身份尴尬,丫头不是丫头,侍妾不是侍妾。当时宝玉已出家,贾政不知实情,王夫人大事化小的态度,也只能让袭人出府。可怜的袭人虽心中不愿,但身不由己,只能委曲出嫁。 其次,蒋玉菡娶袭人是前缘早定,互相取暧。王夫人托人求嫁,只言明是贾母侍女,不只是袭人入门。两人礼成后,见血汗巾才知彼此身份,蒋玉菡虽是优伶,身份低贱,但背靠忠顺王,富足还是可保袭人无忧,另蒋长相俊美,多才多艺,又是宝玉好友,对袭人可不记完璧之错,温存对之,袭人也因留贾府不得存身,全心相对,不嫌蒋的优伶身份,两人互怜身世,成礼后伴身余生。

在次,宝钗的厚嫁提议也是袭人出嫁的原因之一,当时宝钗成婚不久,已有孕在身,宝玉无踪,大丫环有莺儿,有麝月,只有袭人是和宝玉有肌肤之亲的人,宝二奶奶不可能留花袭人在身边,对袭人的安排虽是王夫人出面,却是宝钗的用意。王夫人为了宝钗也只能安排袭人出嫁。


梦澜风


贾宝玉和花袭人,蒋玉函,三人之间的缘分,作者早就做好了安排。

01 北静王原来是个媒神“月老”

说起来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这事得多谢北静王。蒋玉菡情赠贾宝玉的茜香罗大红汉巾,这样东西原本是北静王赠予他的。北静王在贾宝玉的眼中并不是禄蠹,相反却是一个如女儿般清爽的人。在《红楼梦》中,值得贾宝玉尊敬的人少之又少,北静王算是一个。
坐北朝南是建造房屋的最佳朝向,一是光向好,二是宜居,顺应天道。古代把南位视为至尊,而把北位象征为失败或臣服。帝王的座位一般都是座北朝南,我们通常说皇帝要称帝了,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不得不委屈求生通常说“败北”、“北面称臣”。按此理解,北静王是帝王子孙,地位尊贵。那么他身上的物品自然不是平常物,不仅价值不菲,而且必定罕见,甚至独一无二。
情人互赠信物,要么亲手而做,比如一向少做女红的林黛玉做了香袋给宝玉,以示爱意。要么物品贵重稀少,比如钻石,物稀而显得尊贵,成为爱情永恒的象征。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贾宝玉能看得上的男性朋友,都是眉清目秀,性情可亲之人。蒋玉菡和北静王尽管地位上差别较大,但在宝玉眼里他们都是一类人,都是可以做为朋友之人。所以他们之间互赠物品,必定是自己认为最珍贵的物品,心爱之物。

贾宝玉很留意他自己在意的人,比如林黛玉的情绪一天三十六变,贾宝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横竖搞不懂究竟哪里做得不妥,得罪了妹妹。
宝玉和蒋玉菡好似男女间一见钟情,二人私下面聊,得知他是琪官,心下甚喜。可见贾宝玉私下对琪官已做过功课了,久仰其名。宝玉先是拿了玉玦扇坠赠与他略表今日之谊。玉玦是宝玉身上挂在扇子上的佩饰,在古代,常常用玉佩作为男女定情信物。贾宝玉对初次见面的蒋玉菡动了情,遂以玉佩表心。
蒋玉菡无功不受禄,回赠了贾宝玉一条大红汉巾。此乃腰带,上面嵌有金玉之类的物品,有一定的装饰作用。这大红汉巾子可不是普通之物,它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重点是北静王昨日才送给他的,若是别人,他是断不肯相赠的。并且无意中要求宝玉把他身上袭人所赠的松花汗巾解下来,给他系着,做了个交换。就这样蒋玉菡和花袭人的缘分用腰带作了定情信物,这就是缘分哪!

没有北静王的茜香罗哪里能换回袭人的松花汗巾,北静王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替蒋玉菡下了聘礼,可不是个月老么?

02 蒋玉函与贾宝玉的俗缘(红学研究者白先勇先生的观点)

在《红楼梦》中,名字里带玉字的人物,与贾宝玉的关系都不同寻常,都有其深意。书中还写了四块玉,即黛玉、妙玉、甄宝玉和蒋玉菡。
宝玉和黛玉,这两块玉的缘分是一段“仙缘”,他们之间是不可能有肉体接触的。他们之间缘分既是上天注定相爱,也是上天注定不能善终的。这在开篇的神话故事已点明结局,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之所以追随神瑛侍者到凡间,其目的就是要用眼泪还他的浇灌之恩,泪尽人亡,皆是天定。

宝玉和妙玉,这一对作才有反写的意味。邢岫烟和妙玉相识十年之久,对她的评价是“”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妙玉是带发修行,她本意并不愿入佛门,而不得以而为之。既然带发修行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之人,然而妙玉却自称“槛外人”,可见成个什么道理?反观贾宝玉这个“槛内人”,混在红尘中,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不仅不遵从,而且还打破常规,与一众女子整日混在一起,心怀慈悲,广爱众生,成个什么体统。一个在清净之门僧不僧俗不俗,一个在红尘中不成体统。他们的结果也适得其反,宝玉最终看破世间事,出家修成正果,根据妙玉的判词,也是不得善终,陷入淖泥之中。槛外人与槛内人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这难道不是一种带有反讽性的“佛缘”吗?《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宝玉与妙玉的关系,在《红楼梦》的主题命意及文学结构上都有形而上的涵义。

贾宝玉和甄宝玉这一对寓言式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真”“假”主题的两大反衬角色。二人面貌相似,但天性相反,一个视追功逐利之人为禄蠹,一个却热衷功名。曹雪芹创作书中的“真”“假”角色,都有讽刺的意味。甄宝玉这个角色也不例外,此外还有人物上的陪衬作用,用来突出主要角色,比如晴雯、龄官是用来陪衬林黛玉,二人是黛玉的伸延和投影。
最后一块玉就是蒋玉菡了,如果说宝玉与黛玉这间的玉缘是一段“仙缘”,与妙玉是“佛缘”,那么宝玉与蒋玉函之间就是一段“俗缘”了。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众多男性都有俗缘。他与贾政是父子之缘,但他们的关系并不亲近,贾政对宝玉除了骂还动手。他与秦钟也交好,可以说秦钟开启了他的同性之爱,但秦钟的作用也止于此,在完成他的使命后,作者就安排他去了。北静王也对宝玉夸赞有佳,但他的地位高高在上,只可远观。蒋玉函就不一样了,地位不高,身在俗世中,本就是任人摆步的。但他是勇敢的,敢于出逃忠顺王府,在外买舍置地,可见他对贾宝玉的真心,那是日月可鉴。
贾宝玉对蒋玉函也遭受了实实在在的皮肉之苦。忠顺王府寻人找到了贾府,贾政得知宝玉与琪官的事情,差点没把贾宝玉活活打死。贾宝玉为林黛玉承受了精神之爱的痛苦,为蒋玉函承担了肉体之苦。

如果说异性之爱是在人海中寻找另外一个契合的灵魂,那么同性之爱就是在红尘中寻找一个真实的自己。贾宝玉在蒋玉函身上找到了另外一个漂泊在人世中的自己,为此他愿用这肉身赴汤蹈火,即使舍掉性命。

03 花袭人是贾宝玉俗世中唯一牵挂的人

花袭人是在现实中第一个与贾宝玉发生肉体关系的女子,是贾宝玉在俗尘中唯一饱含感情的夫妻关系,意义非凡。
袭人是贾宝玉屋里的第一大丫鬟,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不仅关心他的生活起居,而且关心他的个人前程。她是俗人一个,一心想着当他的姨娘,所以一切对宝玉的考虑都有这个前提存在。也是这点使她与薛宝钗站到了一起,一度关心起贾宝玉的前程。她的关心有母爱的成分,也有夫妻的成分,还有下人的角色,她几乎涵盖了贾宝玉在俗世生活中的所有部分。这么一个与你如影随行的人,怎么可能不牵挂?
袭人还承受了很多贾宝玉无情的一面,第三十回,宝玉动怒,一气之下把袭人踢到吐血;第一百一十七回,二人争玉,一个要抛一个要护,二人的纠缠,像足了一对吵架的俗世夫妻。宝玉出家,相比宝钗的不失分寸,她哭得昏厥了过去,表现高出了身份的反应,可见她的感情是多么的真挚。
于是无意之中的有意安排,贾宝玉在离尘前,便为花袭人做好了安排。蒋玉函是托付袭人的最佳人选,首先,他怜香惜玉,《占花魁》里他饰演秦重,对花魁女体贴周到,勇于救赎,将她从烟花之地赎成良家妇女,可谓一片赤诚之心。其次,两人身份地位相当,如果袭人嫁进豪门,以她的家庭背景自然是要吃苦头的。最后,贾宝玉对蒋玉函有同性之爱,为他受过肉体伤痕,如同宝玉的另一个自己。贾宝玉的佛身离开了,他的肉身则是留在了蒋玉函的身上。宝玉与袭人的缘分转换成了蒋玉函与袭人的缘分,二人继续俗世尘缘,也可以说算是一种圆满。
这样的安排,你们满意吗?

读书悟道


就如当今的怪象:跟谁睡了也不一定是你的。


温宗荣


奴才就是奴才。身份不对称,只能想一想,终不成婵娟,大路朝天各一方,做春梦想入菲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