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杨艳红:做一名有“温度”的医护人员

截至3月4日,杨艳红和她的同事们已经在武汉疫情防控主战场鏖战了29天。

杨艳红:做一名有“温度”的医护人员

2月5日凌晨,固原市隆德县人民医院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队长杨艳红和宁夏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一起到达武汉清水机场。

经过紧张的岗前培训后,医疗队正式接管武汉客厅方舱医院B厅B区,杨艳红主要负责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疏导和采集咽拭子等工作。她还被选为护理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负责制度落实、任务划分、人员调配、物资供应、安全保障等事务。

杨艳红:做一名有“温度”的医护人员

工作几天后,杨艳红熟悉了流程,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只是长时间佩戴防护服,导致大家的脸上被磨破和勒成了‘大花猫’。”杨艳红说,每天他们都要开小组会,把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告诉大家,比如建议大家要用尿不湿,因为上班时间长、工作量大、又不能上厕所;比如要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这里的患者心理压力大、脾气暴躁;比如要多加穿防护鞋套,走路太多鞋套容易磨破,就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每一次,她都会一字不落的把开会的重点记下来,然后立即再开小会给大家敲重点。

“我什么时候能出院呢?”“我这次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吗?”“吃了这些药效果怎么样啊?”每天,他们都要面临患者提出的各种疑惑。如今,她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面,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也能够快速给予满意的答复。

“住在这里的病人情绪都不太稳定,我们要给他们做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教会他们防控方面的相关知识和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刚开始,有些年龄大的患者不会说普通话,我又听不懂他们的方言,沟通方面有点问题。现在,沟通也没问题了。”杨艳红说,从隆德到武汉长约1146公里,距离很遥远,却因跨越边界的爱而紧紧相连。“我们大家之前虽未曾谋面,但现在却是彼此最信任的朋友。”

“随着天气日渐变暖,舱里的温度及湿度都高了许多,我们穿上防护服进去10分钟就大汗淋漓,护目镜全是雾啥都看不见,给我们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但是患者都很配合,我们测生命体征时,他们就主动伸出胳膊、手指,并念出检测数值。”杨艳红说,有些同事全身起了湿疹,头皮上也有,她也不例外。“防护服再密不透风,我们也能听到患者的每句话。护目镜就算满是雾气,我们也能看清患者渴望而坚定的眼神。”

如今,除了每天给患者做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和治疗性操作外,她做得更多的,是对入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出院患者的健康指导和每天一百多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采集

“我们每天最关注的,就是舱里有几例患者核酸检测是阴性、几次阴性,每天有几例病人出院,几例患者入院。”杨艳红说,有一次通知一位68岁的阿姨出院。“那位阿姨听到她可以出院时,激动地立马站起来张开双臂抱着我,双眼含着泪花说,谢谢你们,我终于可以回家了……”杨艳红说,她每天最高兴的工作,就是给患者办理出院,每一次,她都会提前一天为患者做好居家防控知识,准备好患者的私人物品。

“每天看着出院病人一张张久违的笑脸,我真的很欣慰!这也是我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救援活动,我相信这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经验累积与沉淀。”杨艳红说。

杨艳红:做一名有“温度”的医护人员

杨艳红因为工作出色,在东西湖方舱医院被评为“先进标兵”。


记者:张红霞 编辑:吴倩 校对:马晓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