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優秀管理者必須擅長的四件事


在公司裡,上有高管,下有員工,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呢?

來源:陳向東(ID:larry_chen_)

在一般公司裡,通常會有三類人群:普通員工、中基層管理者、高層領導者。人數佔比為員工>管理者>領導者。這裡說的是通常情況,像那種剛成立的創業公司,總共5個人,1個CEO和4個副總裁的不在討論之列。

不管哪個公司,高層領導者都是鳳毛麟角,即便是世界五百強之類的大公司,也沒多少高管,中基層管理者才是管理的主力。人們津津樂道的“管理話題”,如非特別強調,指的就是公司裡中基層管理者乾的活兒。

於是問題來了,在公司裡,上有高管,下有員工,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呢?

這個問題,我曾經被各路好漢問過多次,也有幸與許多優秀管理者進行過溝通和探討,結合自己的理解,我覺得要想做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起碼要做好如下四件事。

1

幹成事:執行力第一,業績好

這是管理者最核心的存在價值,永遠永遠永遠不要忘記,執行力就是管理者的生命力。不出活兒的人,永遠都無法引起高層的重視,更別提重用了。

優秀管理者必須擅長的四件事

絕大多數的高管,都是從中基層管理崗位上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他們之所以能成為高管,一定是在當中基層管理者的時候,做出過突出的成績和貢獻。遠如大神級的業界領袖,近如你公司的副總裁,都是這麼熬出來的。他們當初的成績和貢獻是怎麼掙來的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超強的執行力。

我經常跟管理者強調的一個觀點:別告訴我你想了什麼,請展示出你做了什麼。作為管理者,執行力就是佔比最重的考核指標。

在實際工作中,總是有人拍著胸脯說,“我有這方面的經驗和能力,只是手下的人不給力,所以這次沒做好,只要換幾個得力的人,我就一定能做好。”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執行力強的管理者,其團隊成員的執行力也不會弱,否則就沒法形成一個團隊,要麼是團隊成員“大換血”,要麼是管理者“換位子”,總之不會長久。如果經過了一個不短的磨合時間,團隊的整體執行力還是有問題,就等同於管理者的執行力有問題。所以,最終結論顯而易見,如果不換掉管理者,把團隊成員換再多也是白搭。

可惜的是,總有管理者在執行力這個問題上跑偏,大概有兩種情況:一是“招式不對”,他在做員工的事情,陷入繁雜的具體事務中不能自拔,沒能在整體上掌控事情的流程,自己累得要死不說,還影響團隊發力。二是“心法不對”,他在做高管的事情,整天思考戰略,為公司的前途擔憂,卻忘記了本職工作,拿不出過硬的業績來。出現這些問題的中基層管理者,不在少數。

如果上面安排下來的任務,大多數人沒完成,那有可能是戰略層面的問題。如果大多數人都完成了而你沒完成,那隻能是你執行力的問題。其實,作為一名管理者,想要修煉執行力並不難,只要學會分解任務、制定計劃、責任到人、監督反饋、及時彙報等基本原則,過腦走心,堅決推行,就能達到執行力不錯的狀態。

優秀管理者必須擅長的四件事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一下,中基層管理者要多問“是什麼”,少問“為什麼”。團隊聚在一起開個工作溝通會,大家往往會對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論。對於具體計劃的爭論,各種思想的碰撞,這是好事,值得鼓勵。但有一種聲音要警惕,那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這種聲音不應該出現在工作溝通會上,而是應該出現在戰略討論會上。在工作溝通會上,大家要討論的不是“做不做”,而是“怎麼做”。

再次強調一下,執行力,就是管理者的生命力,它是所有考量中的最高優先級。一個執行力不強的管理者,是不合格的。

2

帶出人:用心帶團隊,人才多

既然是管理者,下面一定有團隊,那就必須會帶團隊,這是管理者的基本職責之一。帶團隊的方法有很多,只能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在此就不再贅述。不過有兩點需要特別說明一下。

一是關於確定團隊制度優化工作流程的問題,好的團隊一定是高效的團隊。在管理團隊的時候,制定制度和優化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做任何事情,書面的制度與流程總比口頭的協議要靠譜得多。

二是關於團隊成員個人成長的問題,管理者必須要以培養團隊成員為主調,帶著團隊一起進步成長。現在有很多公司,在考核中基層管理者時,有個重要的指標就是“人才培養率”,看你到底給公司培養了多少人才。比方說你是公司的銷售經理,你手下的銷售員在你手下幹過一段時間後,紛紛成為業績高手走上基層管理崗位並且幹得不錯,那麼毫無疑問的,你就一定是個不錯的管理者。

優秀管理者必須擅長的四件事

提到培養人才的話題,不得不引用傑克•韋爾奇的經典名言:“在你成為管理者之前,成功的標準是如何使自己成長。在你成為管理者之後,成功的標準是如何使別人成長。”通俗直白,一語中的。

3

會說話:向正確的對象傳遞正確的信息

作為管理者,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上傳下達”,把基層的聲音向上傳遞,把高層的決策向下送達。但是,這裡面有個關鍵因素你一定要明白:基層員工和高層領導者,對於同一件事情,他們關注的落腳點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學會,向正確的對象傳遞正確的信息。

對於基層員工而言,高層為什麼要這樣決策他們不太關心,他們關心的是做這件事對我的個人成長有沒有好處,能不能給我帶來更多的收入。

對高層來說,基層員工怎麼想可能不是他們最關心的話題,中層怎麼推進這件事情可能也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他們最在乎的,是這件事最終帶來的結果,以及這個結果可能會給公司整體帶來的利益和影響。

這就對作為“中轉樞紐”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他們一方面要充分理解高層的決策,並把決策變成可以執行的計劃,另一方面還要動員基層員工,並帶領大家按照計劃推進工作。所以,作為中基層管理者,在向高管彙報時,結果一定是最重要的,在動員員工時,個人利益一定是要提及的。

優秀管理者必須擅長的四件事

在員工面前,多談具體利益,讓他們知道這麼做不僅對公司有好處,對自己也有好處。“完成這個任務,每人獎勵1000元,業績第一的升職加薪”比“董事長要求我們奮戰一個月創造新輝煌”要有用得多。在高管那邊,多談結果,並尋求支持。“目前已經完成了總體目標的60%,如果能再給一些急需的支持,我們就有信心提前完成。”

4

能分憂:當好處理器,快速解決小問題

當你不小心碰到一個很燙的東西時,你會“下意識”地猛然縮手,然後仔細一看,才知道自己是被菸頭燙到了手背。這種“下意識”的行為,在生物學中被稱之為脊椎神經反射。這個處理過程,並未經過神經中樞大腦,而是由脊椎神經主導完成。

為何會這樣?因為時間緊迫,身體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傷害,於是進行了一個更為便捷簡單的處理方式。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手背被菸頭燙到,痛感從手背傳入,經過神經束到脊椎,然後再到大腦,大腦先指揮眼睛先去確認,發現是菸頭在燙手背,然後下達挪動手臂的命令,命令先到脊椎,然後再到三角肌,手臂終於挪開了……可是,燙了很久好嗎,皮膚早就燙傷了。

管理者也有這種類似於脊椎神經的功能,快速解決一些小問題,避免公司或者團隊受到更大的傷害。公司越大,問題就會越多,很多具體問題如果不盡快解決,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高層距離基層較遠,如果什麼問題都層層上報,不及時處理,非要等高層來表態,就會向上面提到的“菸頭燙手背”那樣,太慢,把小問題給拖成了大問題。

當然,中基層管理者一定要把握一個度,哪些事情是可以馬上解決的,哪些事情是必須請示的。即便是一些馬上解決的小事,事後也要報備。

優秀管理者必須擅長的四件事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每年夏天南方都有汛情,很多河流水位暴漲,水災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整體防汛工作,當然應該在中央的統一指揮下進行。但是如果遇到決堤、潰口這樣的突發情況,作為中基層的各地方防汛部門,就不必等中央的命令,而是應該馬上行動,在上報的同時就疏散群眾,搶險救災,這就是脊椎神經反射。

總的來說,幹成事,你就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幹成事並帶出人,你就是一個不錯的管理者;幹成事帶出人的同時還會說話,你就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幹成事帶出人會說話並且能分憂,那你很快就不再是管理者,因為那樣的你,遲早會成為高層領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