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宝阿宝呀


大家好,我是小书蠹,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在我们历史上这样的人物还真是不少,下面我就偶说我知道的这位吧,我说的这位是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生于北金,成于南宋。他由在金任小官、却希望光复大宋的祖父带大。年少时以考察之名二考金朝科举,皆落榜。和同学党怀英一起算命,同学依卦留金(后来叱咤金朝文坛),幼安得卦“离”,决心南下。捣鼓革命,投奔南宋。南宋政心不在战,一心议和,并有地方主义不大待见北方人。起义军遣散,他封了个小官。实干派壮志难酬,一直热血一直忠愤,也一直施展不开拳脚。借笔抒情,竟成词中之龙。“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晚年退休种田,起了个种田用户名“稼轩居士”。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的这首诗可以说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展现出了诗人当年武功何其的强大,可惜是没有生于一个好的时代,面对当时的一心只想苟安的南宋统治者,诗人当年也是有心无力。于是尽管到晚年,他 还是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感慨!


管当年是如何的风光,如何了不起,一切繁华热闹,英雄风流韵事,最后还不是”雨打风吹去“都头来都消失在茫茫的时间里,荡然无存!辛弃疾做到了!


小书蠹


不必远征古代,近代就有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物,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他既是战略家、思想家和理论家,又是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更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有生之年,不仅写出了《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这样光辉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著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思想体系,还留下了老三篇这样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为人民服务》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

“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愚公移山》

“老三篇”短小精悍、简明深刻,十分通俗地阐述了“我是谁”、 “为了谁”、 “依靠谁” 的问题。显示出中国人对人类道德伦理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一度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和力量源泉。年纪大一些的,对这三篇倒背如流并不稀奇。

如果说这是“文能提笔安天下”,那么“武能上马定乾坤”呢?

毛泽东一生指挥战役大大小小数百场,无论数量、规模都是他人难以企及的。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三大战役的震惊世界,朝鲜战争的火中取栗,都铸就了丰碑。看评论很多人说到曹操,当然,曹操也算是这一类人,惜乎三分天下,少了些底气。


诗词桃花源


中国历史上,大文豪与大英雄可谓层出不穷,但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文韬武略之士,细数起来还真的不多,而真正做到的,古往今来只有一人。

我小时候没少看《说唐》《飞龙全传》《三国演义》之类的书,但书中的人物大抵都有较大的虚构成分,所谓的文韬武略之士也就不足为信。筛选下来,真正有过沙场点兵上阵杀敌经历,又有诗词留存后世文武全才,似乎只剩下南宋时期的岳飞和辛弃疾。当然,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穆遗书》是虚构出来。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开篇壮志凌云气盖山河,接下来却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半生悲凉唱叹,却依然以“莫等闲”来激励自己,也是说与天下人共勉的。下阙更是喷薄倾吐丹心壮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直抵黄龙。终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英雄气概与忠勇之心,肺腑倾出。也正是这英雄气概,令金军闻风丧胆,故而有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慨叹。还有《小重山》词,虽没有前篇高昂,但意境尤为深远,“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道出壮志难酬的孤愤与悲怆。再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词。背景是公元1133年10月,金兵占领襄阳等六州,直指鄂州(武汉)及湖南。岳飞领兵出征,三个月便收复六州,却不得不奉旨率部班师回鄂州。期间,岳飞上书朝廷,请求率20万精兵直捣中原一举收复失地,乃有此词,一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抒发了岳飞念念不忘的北伐壮志与一举收复失地的豪气。

辛弃疾自幼生长在金人占领地,可以说是自小历练少年抗金,21岁时便拉起一支两千人的抗金义军,后投奔耿京,准备大干一场时,不料耿京被叛将张安国杀害。辛弃疾率残部袭击金营,将叛将擒获,而后率义军渡淮水归宋。尽管他的英勇善战名重一时,可朝廷并不信任他,从未将他安排在抗金前线的主要位置上,故而有了“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的苦恼,直到41岁时出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才有了些许调兵遣将的权力,可他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的主张得不到朝廷的响应,很快又遭弹劾去职,但壮心不已。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陈亮)壮词以寄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既是回想自己当年的抗金情景,更是期待自己的梦想和主张得以实现,从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然而,直到主张北伐抗金派韩侂胄得到朝廷重用,主战派才得以重新起用,辛弃疾时年已64岁,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转任镇江知府,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于是有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京口是三国孙权时期的重镇,一度为吴国都城。京口还是刘裕生长的地方,并以此为基业,取代东晋政权后,两度挥戈北伐收复故土。“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辛弃疾对前朝英雄人物的仰慕,再回想自己,“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归宋已43年,壮志未酬,如今再度领兵,不禁扪心自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继而有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慨叹与期望。其时,就连陆游得知辛弃疾镇守江防要地京口后,都为之感到振奋。

此外,清朝的纳兰性德能算上半个。作为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康熙皇帝的随身侍卫近臣,是文武兼备的,且多次随康熙出巡,还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和考察沙俄侵略边界的情况,只可惜英年早逝。虽无战功,却是留下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名篇。如此看来,纵然岳飞、辛弃疾具备“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文韬武略,可终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而集此大成者,惟毛泽东一人也。也惟有毛泽东,真正做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一手“激扬文字”,一手“指点江山”,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藏地菩提a子树


伟人毛泽东!文: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

武:谋略家!指挥家!战斗家![赞][赞][赞]


紫苏252947896


纵观中国历史,文武全才的人比比皆是,然而若是毛泽东主席称自己“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话,不会有第二个人敢相提并论。

首先是文治:

毛主席写文章诗词都是一把好手,在哲学历史等领域更是精通。

就文章而言:

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主席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从不会滥用华丽的辞藻和修饰,而是用最贴切的语言将所要表达的事物进行描述,同时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就诗而言: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气魄雄浑,最后两句展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以及对世界运行规律——人间正道的准确理解,霸气十足。

就词而言: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所谓的国际大事,在毛主席眼中不过是几个苍蝇之间的较量,这是何等样的气魄和胸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其真心可窥一斑而知全豹。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可以说概括了他一生之追求和成就。


就武功而言:

毛主席对中国近代史的判断最为精准,将中国社会的性质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准确地判断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从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完成万里长征,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最后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每一步都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完成,每一步都有毛泽东思想的加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指挥枪,都是毛主席的准确判断。邓小平同志说:没有毛主席,我们还要在黑暗中再探索几十年。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是毛主席引领着人民,他改变了中国任列强殴打的局面,他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而山说


在中国历史上,若问谁能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从答友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到,不乏历代的帝王将相罗列其中,但我心目中文治武功堪称华夏第一的人,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莫属。

毛泽东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本应三尺讲台持教鞭的他,目睹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拯百姓于水火,立志图存救亡,毅然决然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

他目光高远,指点江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中国革命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他豪情满怀,意气风发,是伟大的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诗词,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他的诗词与历史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

诚如古人所说:“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从中我们也可以真切地体会到,一代伟人独领风骚的心路风景和人格魅力。

毛泽东的诗词大都气势磅礴:“雄关漫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横扫千军如卷席”;“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这些诗句情感饱满,意境宏大,用词通俗易懂,是鼓舞壮志,凝聚人心的战斗号角。

毛泽东除了在诗词方面的成就外,理论著作也是非常丰富。其中以100多万字的《毛泽东选集》为经典。

选集涵盖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章,其政治性、哲学、历史性甚至文学性不言而喻,充满着博大的哲思和智慧,即使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也是常读常新,受益匪浅。

《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毛泽东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论持久战》运用唯物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军事形势,为全民族抗战指明了战略方向;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则是根据历史、现状和基本国情,深刻论述了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以及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使命。

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得以确定。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及时扭转了错误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由此走向了一条光明正确的道路。

为摆脱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指挥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动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四渡赤水,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的阴谋,取得了战略转移的重大胜利。

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并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点明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和民众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以游击战、运动战、地雷战以及地道战等各种形式,积极配合正面战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指挥人民解放军展开了波澜壮阔的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八百万正规部队,推翻了蒋家的反动王朝,使祖祖辈辈受欺压受奴役的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近百年来,饱受列强凌辱的中华民族重新又站了起来,贫穷、落后、黑暗的旧中国一去不复返了,神州大地翻开了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毛泽东为此而欢欣鼓舞:“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他热情讴歌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他热切期盼着美好的未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些诗句,可以说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毛泽东之所以被后人广为推崇爱戴,不仅是他前无古人的文治武功,更是他关心人民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这是那些王候将相根本无法比拟的。

因此,我认为,毛泽东“文能提笔安天,武能上马定乾坤“,是众望所归,无人能及的。


大美威海幸福银滩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军事统帅,共和国缔造者。带领人民解放军多次以弱胜强,战术指挥上的经典战例为三次反围剿和四渡赤水之战,战略上更多。本人喜读史书、诗词书法独树一帜。

1931年至1934年期间,党内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错误解读的教条主义和局限于自我肯定的经验主义两方面的影响,革命遭受了极大损失。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1937年毛主席写下了影响革命未来的《实践论》,深刻并科学的解释了马克思主义。使我党树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认识,为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继《实践论》之后,毛主席趁热打铁,创作了两万五千字左右的《矛盾论》,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原理。《矛盾论》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为我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我国的全面抗日战争正式开始,其后十个月中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型城市相继失陷,全国人民开始对我们的这场关乎生死的民族战争感到迷茫。毛主席划破黑暗,完成了这部点燃希望、鼓舞人心的《论持久战》,这成了国共两党乃至全国仁人志士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此外,毛主席创作了《卜算子·咏梅》、《菩萨蛮·大柏地》、《沁园春·雪》等众多广为传颂的诗词,在作品中毛主席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同时毛主席的作品也长久不衰给人以动力,给人以希望。

毛主席的军事成就

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叛变,毛主席开始参加和领导我们党的军事工作到遵义会议确立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从四渡赤水河到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结束两万五千里长征;

从决定领导全国大革命到国共合作抗日;

从全面抗日战争到各大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再到多次打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

从整训军队准备大反攻到抗日战争胜利,再到坚决避免内战;

从解放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全国解放;

从抗美援朝到解决西藏叛乱,加强边疆防卫;

以及后来的军队改革、海军建设和核弹试制成功,毛主席的杰出军事才能发挥了一次又一次的决定性作用。

从曾经的国民党对手的评价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毛主席的军事才能:

张学良:“毛泽东这个人简直是天生的领导者,如果长征换成我的话,绝对会覆灭的,但是毛泽东有这个能力!”

白崇禧也曾这样评价毛主席:“毛泽东这个人真的厉害,我和李宗仁、蒋介石都不是他的对手。”

蒋介石的头号幕僚,有“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诚更是对毛主席无比钦佩。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能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非毛主席莫属!











宋成铖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出自《三国演义》。这句话本来是评价姜维的。姜维文武双全,足智多谋,既有治国理政之才,又有领兵打仗之能。诸葛亮之后,蜀国最为倚重的就是姜维,难怪罗贯中对他不吝赞誉之词。

我国历史漫长悠远,能人辈出,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也是大有人在。辛弃疾、岳飞、王阳明、曾国藩等,大家伸指盘点,不在少数。今天,我们重点说说明朝的王阳明。

从一介书生到一代大儒

王阳明又称王守仁。观其名就可窥见文的一面。在王阳明身上有几条时间线引人注意。12岁,读师塾;28岁,科考中二甲进士,从此步入仕途;52岁,在稷山讲学,并创立了阳明书院,传播“王学”,门下弟子众多。从年龄看,王阳明有大器晚成之嫌,但他取得的成就一点都不简单。

王阳明是儒家学者,他继承了儒家学说,又受道家的影响,参透世事人心,进而形成了自己的学说。时人称之为阳明心学。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主张“致良知”和“心即理”治世取径,影响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看法,成为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对此,黄宗羲评价他“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由文及武,终成“大明军神”

除了创立学说之外,王阳明在武力军事方面也鲜有人及,很多人将其推崇为“大明军神”。

  • 王阳明从小就喜欢军事,很早就学会了骑马射箭。步入仕途后,王阳明因得罪太监刘瑾遭到报复,他躲过了层层追杀,到达南京会父亲会面。可见,王阳明具有很强的求生能力和一定的武力。


  • 王阳明是个将帅之才,这在很多战斗中都有表现。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阳明巡抚江西,独断用兵,巧用计策,不到一年时间便剿灭众盗贼。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时,朝中惊慌,正在奉命到福建的王阳明立刻调转马头,募兵“勤王”。期间,王阳明故意拖延时间,秘密调集兵力,并诱导朱宸濠出兵安庆。朱宸濠用兵在前,王阳明集中兵力,一举端掉了朱宸濠“老巢”南昌。朱宸濠首位不得顾,最终落败。

  • 王阳明的军事实践源于他的兵学思想。王阳明兵学著主要集中在《兵志》《阳明兵筴》《武经七书评》《历朝武机捷录》四本书中。这些书蕴含着兵儒融合、“以儒统兵”的思想。王阳明之后,胡宗宪、戚继光、曾国藩等将领都有研习和传承。

王阳明头上的“三顶光环”

王阳明传递给世人的形象就是文武兼备、足智多谋,这有别于我们对传统儒者的一贯认知。关于这一点,康有为曾说:“言心学者必能任事,阳明辈是也。大儒能用兵者,惟阳明一人而已。”王阳明主张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而且全力实践,堪称高人大家。历史人物有才常见,称家者比较稀少,跨界称家者更是少之又少。王阳明头上有“三顶光环”,分别是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这是后人对他一生成就的至高评价。


史趣


我是蜀中梁哥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答案对你能有帮助。

中华历史,灿烂五千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文武全才,举不胜举。笔者这里仅举三例,回答这一问题。

曹操

曹操,东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陈寿《三国志》称其“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毛泽东评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其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常为后世人称道。

曹操生逢乱世,崛起阡陌,“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举平定北方,而后率八十万大军,与孙刘联军鏖战赤壁,想一举统一天下。曹操一生经历大小五十多场战役,胜多败少,据说只打了五次败仗。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可见一斑。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政治上的影响,奠定了他文坛领袖地位。他戎马一生,战争空隙,他呼朋唤友,吟诗作对。他的作品《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抒发了他的政治抱负,和求贤若渴的愿望。

文天祥

文天祥,宋宝佑四年进士第一,新科状元,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所处时代,大宋王朝风雨飘摇,时局动荡。文天祥一介书生,毅然担起救民于水火的重任。德祐元年,京城告急,文天祥亲自率军勤王,随后转战东南。

宋元对峙期间,朝廷任命文天祥为“枢密使”,不久又授予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北营,谈判相关事宜。其时,宋王朝已经投降,文天祥此次出使,只是形式上的使臣,他刚到敌营就成为囚徒。

从南到北,文天祥著有大量诗文,《指南录》、《指南录后序》、《过零丁洋》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抒发了誓死报国、心指南方(南宋王朝)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文天祥炽烈的爱国情。文天祥被称着“大宋最后的风骨”。

辛弃疾

辛弃疾,豪放词派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他的词现存六百多首,多以国家、民族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表达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壮志难酬的愤懑,及希望收复北边失地的抱负。

辛弃疾的词,我们熟悉的词句,有“醉里挑灯看剑”,“郁孤台下清江水”,“壮岁旌旗拥万夫”等,或早年驰骋疆场的回忆,或忧国忧民、救民于水火的感情。辛弃疾的词,题材宽阔,写政治,写感情,田园景色,写风土人情,给后人留下宝贵财富。

辛弃疾二十一年时,曾亲自带二千多人的队伍,参加了耿京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第二年,听说耿京被叛徒所杀,义愤之下,他率领五十多人偷袭几万人把守的敌营,把叛徒擒回,交给南宋朝廷处置。辛弃疾的词,多反映早年上马杀敌生活。

总结

我们历史上,文韬武略之才甚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曹操、文天祥、辛弃疾,只是历史星河中,璀璨的三颗明星。比他们杰出的还大有人在,篇幅所限,就此打住。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曹操,“武略”胜“文韬”;文天祥,我更敬重他的胆识和勇气,和在国家危难时刻那种担当;辛弃疾,“文才”胜过“武才”,他是真正上过战场、跟敌人真刀真枪干过的文人,也因此,他的词才那么真切,那么真诚。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对你有所帮助。



蜀中梁哥哥


说起“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所描述得人,古代有,近代有,外国有,中国更有,但今天我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的,配得上这句话的人是一个外国人——丘吉尔。

丘吉尔是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文安天下——丘吉尔最后一次演讲的震撼

丘吉尔一生最精彩的演讲,也是他最后的一次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成功的秘诀”,原本20分钟的演讲丘吉尔只用了一分钟: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整个会堂有上万个学生,他们正在等候丘吉尔的出现。正在这时,丘吉尔在他的随从陪同下走进了会场并慢慢的走向讲台,他脱下他的大衣交给随从,然后又摘下了帽子,默默的注视所有的听众,缓缓的说道:我成功的秘诀只有三句话: never give up(永远不要放弃)!never never give up(永远永远不要放弃)!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

据说,当时整个会场有上万个学生和其他听众,正迫不及待地要听这位伟大首相那美妙而幽默的励志演说,感受伟人的风采。但丘吉尔说完,慢慢地穿上外套,戴上帽子,大家意识到演讲已经结束。他转过身准备走下讲台,这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人们注视着他,期待着他继续演说。又停顿了一分钟。丘吉尔转过身来,依然默默地看着听众。此时,他看上去红光满面,炯炯有神。接着,他又开口了,这次声音更加洪亮:“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丘吉尔再一次停顿下来,他那刚毅的眼中饱含着泪水。丘吉尔又打着“v”型手势向听众致意,转身走下讲台,离开会场。会场爆起了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武定乾坤——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已经成为了二战的一个标志性战役之一,登陆的成功基本上已经宣告了德国的失败。此次登陆作战丘吉尔可是准备了很久,为了迷惑德军自己的战略意图,丘吉尔下令组建了一支由巴顿将军为指挥官的虚假军团。这次登陆计划一共集结了200多万士兵,数千家各型号的作战飞机,无数的舰艇,终于在1944年6月6日实施了该计划。

因为此次登陆英国毕其功于一役,算是拼了老命来干这件事,因此登陆计划非常成功,共有200万盟军士兵被送到了欧洲战场上,德国则再一次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最终,英国在二战中成功击败德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