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福報是有定數的,這三個行為消耗福報不說,還可能招災,要當心


福報是有定數的,這三個行為消耗福報不說,還可能招災,要當心

佛經有云:人的福報,冥冥之中都有定數。一個人一生的衣食財祿,自出身起就是有定數的。

你該享多少福,該受多少苦,都在因果薄上記錄得清清楚楚。當你的福報透支完的時候,惡報便會源源不斷地襲來。

也許對此你持有將信將疑的態度,那是因為你渴望自己和身邊那些有福之人一樣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這種攀比和慾望帶給你無窮無盡的痛苦,對福報的渴求就會顯得無比強烈。

星雲大師說:錢只能在這輩子花,福報卻生生世世都可以用

比起金錢,人更應該珍惜福報、儲存福報。切不可貪圖一時享受,過度消耗太多福報,早早陷入累世債業的因果輪迴中。

福報是有定數的,這三個行為消耗福報不說,還可能招災,要當心:

【一】誤把假相當“真福”

福報是有定數的,這三個行為消耗福報不說,還可能招災,要當心

一個人的福氣分為兩種,一種是應該享的福,那是他世代累積下來的善因修來的福分,屬於好的福報;

還有一種是不應該享的福,就是在福報之外僥倖得來的福,屬於壞的福報。

就好比很多人辦了信用卡,買得很爽快,就像花的不是自己的錢一樣。這些表面看似安足的生活其實都是福報的假象,屬於壞的福報。

再比如有些人身處優越的環境中,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這些並不是他通過努力得來的,不義之財或者暫時的紙醉金迷都會讓人迷失方向,認為自己本就命該如此。

實際上等於提前透支他的福報,繁華消失後,回到現實裡,受苦受難的還是自己。

倘若你學佛,懂得因果,就要明白“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該享的清福可以有,貪戀不屬於自己的榮華富貴實在不可取,及時警戒自己,警戒身邊的福報,不能盲目享福。

福報是有定數的,這三個行為消耗福報不說,還可能招災,要當心

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福之人,就應該多去積累福報,多種善因、多做善事,唯有這樣,才能去享受應有的福報,好的福報。

還要記得,無論哪一種福分都是有限的,享受的過程都在消福,倘若不能惜福修福、福報用盡之後則會遭受惡報。

【二】沉迷享受,忘記初心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沉浸在物質繁榮帶來的享受裡,整天無所事事,肆無忌憚地享福。

實際上,無論處於哪個時代,不管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人一生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早早將一生的福分享受完,剩下的也就是吃苦受難了。

佛陀說,苦難的根源,是眾生太想追求幸福,從而讓妄想矇蔽了雙眼。總是把壞事當成好事,把虛假當成真實,這樣痛苦就會一直存在。

福報是有定數的,這三個行為消耗福報不說,還可能招災,要當心

的確,吃苦是在了苦,享福是在消福。

當一個人為了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早起晚歸、日日奮鬥,在遭受痛苦之後,惡業了結,才會為自己種下善因,迎來真正的幸福。

苦難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只有受盡苦難的人,才能接近沒有苦難的幸福。

如果你覺得自己什麼都不缺,那就離修行的路越來越遠,所謂:

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必易;規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人必繁。

一句話總結:物極必反。

福報是有定數的,這三個行為消耗福報不說,還可能招災,要當心

早早的你將自己累世修來的福分消耗完,甚至將兒孫的福分提前透支了,剩下的日子就只會一無所有,甚至遭受惡報。因此,一定要警醒啊!

【三】肆意揮霍,不懂節制

《苦盡甘來禪定慧生》中說,要珍惜福分,福不能享盡,福盡就無福了。無論是一杯水,一粒米都當珍惜來之不易。

《地藏經》中有言:“飲食無度之眾,終得飢渴咽病報”,意思就是說飲食沒有節制、貪圖口欲、浪費嚴重的人,會因此埋下惡因,消損福報。

這樣說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讓你明白福報修來很不容易,但是肆意消耗卻很快。就像一個人賺錢很辛苦,但如果不計劃,大手大腳花起錢來,很快就揮霍完了。

一碗飯吃幾口就倒掉,水龍頭的水嘩嘩流著不知珍惜,剛買的衣服穿幾天覺得款式不新穎了隨手丟掉,諸如此類的現象生活中比比皆是。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行為實則一次次消耗掉了你的福報。

福報是有定數的,這三個行為消耗福報不說,還可能招災,要當心

古人說:井涸而後知水之可貴,病而後知健康之可貴

凡一切幸福之事,均過去方知。如今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累世積攢的福報,浪費一次,便是造業一次。不要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

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消,但日有所損。

想擁有更多福報就要有相應的德行來承載,那些與德行不對等的福報,若是過早過多的在你身上顯現出來,你要警醒而不是沉迷。

從現在起,做一個要惜福修福的人才算不枉費今生可貴的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