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這些出家人個個有著高學歷,碩士博士到處都是,最差也是專科畢業


這些出家人個個有著高學歷,碩士博士到處都是,最差也是專科畢業

皈依三寶是平等的精神,因為生佛一如,無高無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我國宗教發展百家爭鳴,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道教、佛教等。在民間,百姓燒香拜佛的習慣延續了千百年,出家人也是受人尊敬的脫離紅塵的一類人,如今出家做和尚也有了門檻

說到僧人,我們會想到在晨鐘暮鼓的寂靜山林中,安靜的坐落著一間寺廟,往往遠離鬧市,是需要拜佛求神的人駕驅馬車才能到達的。而僧人作為寺廟的居住者,平日裡接待香客、打掃庭院、誦經參禪。他們往往剃光了頭髮,表示與塵世俗人不同,不再過問紅塵往事一心只為參禪修道,希望通過學習佛學幫助自己脫離塵世的苦海,不再為俗事煩擾,只求內心的永寧。

這些出家人個個有著高學歷,碩士博士到處都是,最差也是專科畢業

在古代,有兩種人是會出家做和尚的,一種是對紅塵凡事大徹大悟,希望通過參禪悟道洗淨內心汙穢求得靈魂上的永生的人,另一種是在生活上窮困潦倒走投無路,不得不離開紛繁的紅塵出家做和尚謀得一個吃飯的地方。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時就因為家裡貧困,父母親雙雙病亡,不得已出家當了和尚。可在今日,寺廟對和尚的要求高了起來,會從各方面條件篩選,不是想去就能減掉頭髮去的了。

與佛結緣

在四川省達州市仙女山山頂有一個雲海寺,寺如其名,坐落在高高的仙女山山頂,四周雲霧繚繞,山上樹木茂盛,空氣質量極好,遠離塵世,是修身養性的好去處。就是這麼一座好山好水中滋養出的寺廟在籍籍無名後迎來了大批的香客前來拜謁,一時間名聲大噪。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寺中的和尚個個有著高學歷,有的是碩士博士畢業,最差的也是專科畢業,而且年紀在30左右,令人驚訝。

這些出家人個個有著高學歷,碩士博士到處都是,最差也是專科畢業

歷史中有大智慧高學問的和尚僧人也有不少,比如唐朝受皇帝之命去往西方取經的玄奘法師,他跋山涉水幾萬公里,路途迢迢不畏險阻,到佛教的發源地求得真經回到中原廣佈佛法,對推動我國的佛教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除去頂尖兒的佛學大師,寺廟中的和尚大多還是學問淺顯,像雲海寺這樣的全是高學歷的寺廟少之又少。

到底是怎麼樣的佛緣將幾個高材生聚在一起呢。寺廟本來是簡陋的,香客稀少,廟中只有一座大殿,而一切隨著人卿法師的到來開始改變。人卿法師原是一名大學教師,有著研究生的高等教育經歷,偶然的機會他與朋友來到仙女山遊玩,當山澗中傳響著寺廟的鼓聲,他感到自己的內心似乎有了極大的歸屬感。隨著聲音尋去,雲海間緩緩出現在他眼前,他瞬間被這座破舊的小廟吸引了。

這些出家人個個有著高學歷,碩士博士到處都是,最差也是專科畢業

在紅塵世界碌碌幾十年,他一直尋不到內心的歸屬和安寧,曾經的他已經結婚生子後便可以安靜下來,但直到今天看到眼前這座不起眼卻安靜存在的寺廟,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個選擇。如今看來,一定是佛緣牽引著他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尋找內心的歸宿。他說了出家的想法,親人十分不解,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問什麼要去廟裡做和尚去過那般清苦的日子,最後家人無奈只得答應了。從此他便在雲海寺出家做了一名參禪悟道的佛家子弟。

人卿法師出家後做的第一件是就是修整雲海寺。寺廟本身簡陋破敗,廟中只有一座供人上香的大殿,一條曲曲折折佈滿青苔的小道緩緩通向門外。人卿法師深知若想更多燒香拜佛的人來雲海寺需要將寺廟重整一番,"穿一件新衣",以更好的姿態供奉神像接待來往賓客。他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起初做的很吃力,後來陸續來了三個人,同樣都是高校的高材生,因為各種原因在聽到雲海寺的名字後選擇來到這裡出家。

這些出家人個個有著高學歷,碩士博士到處都是,最差也是專科畢業

有了幫手,寺廟的修整工作有序開展起來,四個人省吃儉用為修廟還是花光了全部的積蓄,於是他們開始四處"化緣",宣傳雲海寺的佛緣。百姓們對修廟供佛這些事本身就很熱情,慷慨解囊,為的是求個平安富貴。後來又有不少人來到雲海寺剃髮出家,有了人力資金的幫助,寺廟的修整工作很快有了進展。他們在"化緣"宣傳的過程中也增加了雲海寺的知名度,很快,

寺中的香火旺了起來,再加上高學歷的和尚聚集地少有,更是加大了寺廟的知名度

高學歷佛學家

智宏法師是一位在終南山清修的女性佛學家,她原是清華大學哲學系的高材生,在讀書時腦袋中便有許多解不開的疑問,在請教別人後無果,心中十分焦慮。漸漸的她在心底萌生了一個想法,在大學學習時也接觸過學習佛學的老師和同學,佛教是她解開內心疑問的另一條路。佛法無邊,她開始了就沒能停下來,最後乾脆決定終身在山中修習,做一名真正的佛家子弟。

這些出家人個個有著高學歷,碩士博士到處都是,最差也是專科畢業

在清修期間,她收養了26個無父無母的孩子,教他們生活技能和做人的道理,還為他們教授佛學文化,以親身作為薰陶感染孩子們。孩子們長大後受到法師的影響大多在佛學院就讀,畢業後也從事著佛教文化的修習和傳播。這一段佳話在宗教界一直被傳頌。

五臺山普壽寺是中國最大的女子佛學院,這座女子寺廟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如瑞法師修建的。當初,如瑞法師懷著一顆對佛教赤誠學習的心報考了佛學院,她在生活中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廣學佛法。後來她在四川尼眾佛學院見到了佛法深厚的隆蓮法師,在法師深刻的教誨下,她感悟到佛法的深厚,需要終生的時間去研習。為此,她用一句詩告訴了世人自己的決心:寧為學佛前進一步死,不為不出家退後半步生。

這些出家人個個有著高學歷,碩士博士到處都是,最差也是專科畢業

在研習佛法中,需要僧人們靜下來耐心細緻的不斷學習,傳承和發揚佛教優秀文化。雲海寺廟是個特殊的存在,廟中的僧人不僅潛心修學,學歷更是一個比一個高,他們拋卻紅塵的百萬年薪和優秀職業剃髮出家想必是被佛學文化深深吸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