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评价历史上女政治人物应该看重政绩还是私德?

余明老师


开始评价:

1.秦宣太后,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政绩: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为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稳固了基础。

私德:私通义渠王,宠爱魏丑夫——笑料而已。

2.吕后,大名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政绩: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其子汉惠帝在位时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实行无为而治,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私德: 杀韩信、诛彭越。屠戮功臣——替刘邦背锅。毒杀赵王如意,造人彘、暗杀亲孙子少帝刘恭——恶名掩盖了政绩。

3.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其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王莽篡汉时,王政君曾大怒、将传国玉玺砸在地上,致使传国玉玺崩碎了一角,不久忧愤而死。

政绩:出于私利,过于信任并重用亲戚王莽,导致丢失大汉江山。

私德:无傅太后之骄恣,又无赵氏姊妹之淫荒,亦可谓母后中之贤者——世人同情。

4.北魏冯太后,汉族。亡国贵族北燕辽西郡公冯朗之女,由一个奴婢(北燕灭亡后,充入北魏宫中为奴)奋斗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魏献文帝拓跋弘嫡母,魏孝文帝元宏嫡祖母。

政绩:献文帝尊为皇太后时,正值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疑为冯太后所鸩杀)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私德:不耐守寡的孤寂与冷清,冯太后就很注意那些美貌男子,以便选来做伴。李弈是官宦子弟,长得仪表堂堂,风流倜傥,又多才多艺,善解人意,兼之有朝政之望因而深得冯太后宠爱,经常入侍宫中。后李弈被冯太后养子献文帝拓跋弘所杀,冯太后为其报仇,发动政变,软禁拓跋弘(时为太上皇),后毒杀之——有私情而无亲情。后来以及后来的后来,冯太后见了美貌的男人就纳入后宫,此处省略626个字。并和好几个英俊的大臣私通——花心不改,但无碍其杰出政治家称号。

5.武则天,大家太熟悉了!略去。

6.刘娥,她从一个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由一个离婚女人奋斗成为宋朝第一个穿着龙袍临朝称制的女主,宋真宗赵恒皇后。刘娥称制,史称:“威振天下”。后人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刘娥是最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女皇帝,老多老多的大臣劝进,可刘娥说:“老娘不希罕!”

政绩:刘娥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纸币)、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私德:打压名相寇准(寇准不同意立她为皇后——公报私仇。以权夺子(抢后宫所生儿子,后来的宋仁宗,占为已有)——但是犹如亲母待之。后刘娥死,虽仁宗得知真情,仍感恩之,厚待其家人。后人,可能是羡慕嫉妒恨,编了个什么《狸猫换太子》,使刘娥名声严重受损。

7.慈禧太后,离我们太近了,我刚参加工作时的校长就是慈禧太后曾经立的大阿哥爱新觉罗·溥儁的亲孙子。恕不加评论。呵呵!你懂的!


吴建彬626


当然是看重政绩。

以吕后为例,从为人上说,吕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两个极端,使她不得志时特别谨小慎微,得志时,施加报复又特别心狠。

不过,作为执政者,吕后还是合格的。刘邦留下的老臣,她都能压服的住,秉政期间,百姓的徭役、赋税大为减轻,国家安定繁荣。

高祖去世之后,匈奴冒顿单于遣使过来送信。当初汉朝求和,高祖说把自己的女儿嫁过去给冒顿当妻子,其实是在宫中挑了几个宫女送过去,如此名义上冒顿成了刘邦的女婿。 

而且岳父去世,冒顿送来了礼貌的问候,也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 

信中说:听闻你没了丈夫,我的妻子也死了,不如我们在一起结为夫妇,过日子如何?  

匈奴使臣送来的可是国书啊,吕后看后大怒,送走使臣后,叫来大臣们,问他们,匈奴人如此无礼,我们该怎么对付?

樊哙站出来说,让我领兵十万,去教训教训匈奴。

人如此侮辱,似乎只有如此了。 然而王陵也站出来,说樊哙该杀。  樊哙自然不服,两人当庭吵起来。  王陵说,当年高祖帅兵二十万,被困白登山,都差点回不来。你樊哙有高祖厉害吗,现在的将领有高祖时候的善战吗,两者都没有,还敢妄启战端,不杀你大汉就亡国了。  

吕后听后点点头,小不忍则乱大谋,于是修书一封,选了不少漂亮宫女送了过去。  信中说:单于说的很对,可是我已经年迈了,唯恐不能伺候好你,惹你生气。于是我挑选了宫中漂亮的女人给你送过去,让她们代替我服侍你。 

 冒顿单于看后,大为满意,派遣使臣过来送国书道歉,表示上一次的事是自己做的不对,没考虑到中原人的习俗。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怒可以复喜,而亡者不可复存矣。

 对外忍气吞声,可是对内操持着死生大权的吕后,则开始扬眉吐气。少帝年幼,国家大事取决于她手,是历史上所记载的第一个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摆脱了女子的附庸身份。  

想想,从沛县一介女流,耕田织布,到如今统帅天下,那是何等的威风。

吕媭于是找到自己姐姐,对她诉苦说,陈平每天不理政事,就只知道宴饮取乐,如何处理朝政啊。 

吕后点点头,说我会教训陈平的。  

吕后派人召来陈平,当着吕媭的面对他笑道,都说女人和小孩的话不可信,你对我忠心耿耿,我记在心里,不必害怕吕媭说你坏话。

吕媭极为尴尬,就此不敢再惹陈平。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时年六十一岁。

司马迁评价吕后: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这不是吕后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吕后领导下的功劳。


安殊意


评价历史政治人物,不管是男是女,都应该看重政绩而不是私德,否则就不叫政治人物了。在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总喜欢把品德放在第一位,总是吹捧那些古代圣贤,其实真正的历史上的政治人物,随着权力的增大,其个人的私欲也在增加,当他们取得天下后,就美化自己,歌功颂德。而后代历史学家,也喜欢对历史上有做为,有功绩的历史人物,隐恶杨善。而对历史上的女政治家,因不符合男权主义,而大肆宣传其私德的坏话。其实历史上的政治家大多私德是一般或很差的。


如海25


我认为,从政治人物角度来评价的话肯定是政绩大于私德。

一、私德看似是当时社会中的美德,实际上更是对女性的束缚。

中国传统礼教中,对于女性的要求比较苛刻,其中所谓的“三从”、“四德”就是女性立身的根本。

如果女人事事都要被这些条条框框束缚住的话,也就不会有西汉的吕后、唐代的武则天,清朝的慈禧这些女性政治人物了。

也正是因为她们有治国的才能和谋略,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做出了卓越的政绩,才得以在男权社会中脱颖而出,执掌朝政数年。

二、历史中三位女政治家的丰功伟绩。

吕后和他的儿子在称制的15年之间,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为即将到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所以在秦王朝十几的参照通知,四年的楚汉战争以后,吕后给了老百姓喘息的机会,还废秦变法。

武则天善治国、重视招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慈禧当权时期,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人无完人,历史上对她们的负面评价也很多,但是并不影响她们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无法抹杀掉她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因此我的观点是历史上女政治家应该看政绩。


青衣QY


女政治人物应该看重政绩还是私德?如果单纯的从历史上来评判女政治家的政绩而突视私德,我认为是不科学不严谨的。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只谈政绩不讲私德,是开历史倒车,也是对历史、社会的不付责任。

为何当今社会风气如此不堪?就是只谈政绩不讲私德造成的后果。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拼政绩轻私德,会直接影响社会环境。扭曲了人生价值观,带偏了文明发展的方向。

为了民族复兴,请营造出健康的社会环境,高尚的人性情操,传承万代的高等文明。

政绩与私德,就像人的俩条腿,就像国家政治、精神文明的双轨,缺一不可!!!


山野村夫70


我认为在古代评价一个政治家政绩和私德同等重要,不能以性别而论,缺一不可,政绩好坏与私德密不可分,所谓上行下效,私德不好政绩能好哪去?充其量是用酷法强制支撑帝国运行而已,不讲私德的女政治家给国家长远发展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可能导致国民价值观扭曲!例如:

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统治,但是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政绩和私德同等重要,历史评价不能片面,要综合所有因素。



满山红遍


历史上最有名的女强人有吕后,武则天和慈禧,其她的还有诸如秦宣太后,北魏冯太后,辽萧太后……至于她们是私德重要还是政绩重要,我认为功绩更重要,至于原因,容咸人为你一一评说。

看人的私德

我们先不看女性,先把它推而广之,看看历史上的那些名人。

人的私德和功绩哪个重要。

比较两个人,刘备和曹操。

大家都对三国非常熟悉,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自己的三国。但对于曹操和刘备的喜爱程度,曹操基本是一边倒,历史功绩而言曹刘都有非常大的功绩,但曹阿瞒应该还是略占上风。

喜欢曹操活成了大家喜欢的样子,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即使刘备最后才建立蜀汉,大家也认为他是靠诸葛关张能成功,自己的本事功绩本事不大(悄悄的说,其实不是这样的)。

但曹阿瞒的私德不能算好,将徐州,柳州屠城,霸占他人妻女,杀掉了反对他的朝廷名士(改杀不该杀不好说,反正天下人都会骂他。)

刘备一生礼贤下士,为人谦卑,出生低贱,建立功业,私德胜于孟德,但不可否认,他的历史地位低于曹阿瞒,如果不是南宋推崇季汉为正统,玄德或许不过是朱元璋手下的陈友谅张士诚。他在那,却不甚闻名。

看女主历史地位

古代女主不少,出名的女主也不少,排除诸如慈禧太后这样私德不好,功绩也堪忧的皇太后之外,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功绩好的人,私德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她的私德好,那她基本也没作出什么伟大的功绩。像独孤皇后,长孙皇后,马皇后这样的私德好,功绩也称的上不错的人毕竟太少,而且她们基本也不能称之为女主,毕竟她们理政更多的像一个她们丈夫的助理,而不是女性主人。

吕后,武曌不多说,其她的历史上比较出名有功绩的女主,私德也不会太好。

窦太后喜爱次子刘武,逼迫长子;明张太后,优柔寡断;辽国萧太后,清孝庄文皇后都和臣子不清不楚……

她们在男权社会她们做一切都得战战兢兢,她们有的想去构建完美的自己,奈何臣子不解;有的迷失权利,好大喜功只是人之常情,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在晚年好像没有不好大喜功,男性帝王尚且如此,更何况这些不得已撑起帝国大厦的弱小女子。

正如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女皇哈谢普苏在墓碑前刻下的那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当然,还有那座无字碑。


不咸人


看中政绩。

1.有政绩才会在正史中记载,才能流传千古,私德好顶多在野史上有记录。

2.人们对政绩好的政治家都会有包容心,人无完人,她有的私心又不影响大局。

芈太后私通义渠王,还生了2儿子,最后又斩杀义渠王和儿子,私德大大的坏,但她对秦国的功绩是秦惠文王不能比的。

吕后剿灭情敌,做成人彘。但她诛杀了可能反叛的韩信,并在刘邦死后稳定了政局,制定了非刘氏不可称王,对后来文景之治还是有作用的。不过此人公德也不行。

武则天搞面首,私德也不好。她的功绩就不说了。


木木大神0111


评价历史上女政治家时最主要是看政绩,既然是作为一名政治家,那就是要为一定阶级或群体服务,题主所列举的几位都是在历史一定时期内成为国家实际领导人。即使她们做事是为她们所属阶层统治也好,或为身后青史留名也罢,不可否认的是她们在位期间的执政策略对国家和百姓是有益的。


吕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秦始皇没有立皇后),也是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众所周知在古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即使在皇家,女性也是不能干预政事的,吕后不但干预而且还做的比大部分皇帝做的要出色。

在如今大部分人讨论的是她诛戮功臣,在天下既定时杀韩信等一批功臣,先不说是不是刘邦授意默许的,作为臣子特别是势力比较大的臣子本就要有这个觉悟,正所谓皇帝靠的住,母猪能上树。韩信在临终前说: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即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要做准备,早早留后路。当然了有些皇帝做的也不错,例如跟随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部下大多得到善终,人家为了生存把刀口对向自家人,至于与太子李承乾联合谋反的侯君集纯粹是野心太大,他被处死无可厚非。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也不错,土地兼并做个富家翁也好(说的有些远了)。

还有就是吕后在位期间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广杀刘氏诸侯王。其实这两件事也可以理解为一件事,说到底就是为了把自己和儿子身下的位置坐稳。刘邦晚年是有废太子的想法的,首要目标就是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这让吕后对她们母子的恨意是无可复加的。历史的有趣就在于此,一因一果,或许吕后想让儿子即孝惠帝刘盈出一出心里的气,让刘盈看已为人彘的戚夫人,也许心地善良的惠帝没见过这种状况,也许是母后的光辉形象受损了,不能接受自己的母亲能够如此残忍,最后惠帝心理受到刺激,几年后的英年早逝也可能有此原因。

惠帝去世后,吕后认为没了依靠,毕竟母凭子贵。随后,为巩固自身地位,在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无视下开始大肆蛀杀刘氏诸王,渐渐册封吕氏亲族为王,破坏刘邦与大臣们非刘不王的约定。当然,由此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前文所说的是吕后在位期间所受后人诟病争议的,其实仔细想一下发现这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没有过多的牵连百姓。

简单说一下吕后在位期间的政绩,吕后执政在西汉初年,经历秦朝的苛政和之后多年的战争,百姓和国家都需要一段温和的时期来休养生息。吕后信奉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与民休养免徭役,鼓励生产,这才使得百姓有真真切切实际的利益,有步骤地放宽经商政策,解除了商人在经济上的重负及对商人的社会性歧视,促进经济发展,为之后的“文景之治”

打下基础。

在对外方面,军事实力不如匈奴,经济需要发展,百姓希望和平,在军事与经济实力不景气的情况下,只得采取和亲的方式来换取和平,为日后封狼居胥换取时间。

综上吕后的政绩无疑是显著的,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那些没有过多影响国家和人民的方面,是不能掩饰她在任期间,国家是在向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的。

所以在评价女政治家或其他人物时,政绩才是最重要的。


岩嘊


女政治家,应该看她的政治才能,看重她治国的能力与效果。至于她的私生活怎样,用现在的话说属个人隐私,不应该过多的去非议,诽谤。例如武则天,后人对她的荒淫无道,大肆宣扬,男人当皇帝就应有三宫六院,女人当皇帝,选几个面首,就不应该?男人女人,都是人,人都有七情六欲,再正常不过了。封建社会男权至上,所以人们就揪住她这些东西不放,丑化武则天。实际上武则天治国是相当有方的,不是有“贞观遗风”之说吗?说明武则天的治国能力与李世民的水平差不多。她比清朝末年,统治中国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不知强多少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