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衡水中学的教育方式到底是好是坏呢?

小雨丶g



我谈谈对我们河北的影响:n年之前叔叔考上清华是650多分,现在700分也上不了清华。

你说我们河北人对衡中啥感情?

前几天,我去衡水市某县的朋友家串门,谈起衡中都是恨,衡中在全国很出名,这表面的光鲜掩饰了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他说:“我们县考上衡中的也没有三五个,”又说:“衡中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我们的孩子是和全国的孩子竞争呀。”

我们河北的家长恨归恨,但是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会教育自己的孩子更加努力;同时,我们的初中为了让孩子能上衡中努力着;我们的高中也在努力追赶着衡中,河北有很多中学想提前开学被举报就明证。

现在,我们这里很多县中常去衡中参观培训,向他们学习教学的经验,当然也学习衡中老师的敬业,我见过一个班主任早自习比学生起得早,跑操比学生积极,晚自习之后等孩子睡了才回家,假期也和家长协力监督孩子的学习……

家长呢?因为发现分数线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拼”。在农村也出现了家长千方百计地找老师给孩子补课,在这种需求下,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也收获了许许多多的学生。

存在即合理,不管是好是坏,衡中就在那里,是矗立在河北大地上,以标杆的形象闪闪发光。


努丽


我是河北省一个小县城的高中老师,大学毕业后回高中母校任教。我一直都认为就是某水中学拖累了河北教育发展,坑苦了河北学生和老师。首先我承认某水中学的成功确实有他的特点和优势,极高的升学率,优秀的成绩。但是这些光环的背后是对学生的挤压,对全省其他学生和老师生存空间的挤压。关于某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我在这就不说了,网上有的是。我举个例子吧,十几年前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们白天一天八节课,期中六节课是老师授课,两节自习,晚自习三节。现在是一天十节课,晚自习三节,全部由老师授课。上午第一节课7点半开始上!这就是所谓大课表制度。十几年前,我们这一中和二中每年还都有一两个清华北大,次一级的名校也有不少,现在别说名校,考上正经本一的的都是班里的顶尖学生了。学生和老师越来越累,成绩为什么越来越差了?十几年前我们一个普通班,我的同班同学有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有中北大学的,现在所谓实验班里都不敢报这些学校。希望河北能趁着这次高考改革,改变一下现状吧,不然河北考生700分都不一定上清华北大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飞翔的电风扇


衡水中学就像魔鬼训练营,类似于富士康那样的血汗工厂,靠疯狂吸引全省分数高的学生报考,疯狂压榨学生的时间来获得好成绩。这不是真正的教育,对河北乃至全国的教育有害无益。

每年中考季,在我们唐山地区,唐山一中和衡水中学都在中考前开始“挖人”,就开始“电话营销”了,给平时考试分数靠前的学生打电话,让其报考这些学校,其中衡中尤甚。衡中把全省分数最高的学生集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时间进行精确的管理,即使在学生跑操前也要拿着书看,老师们也受到集体备课的大一统管理,师生捆绑在一起,进行题海战术,学生成了高考的机器,老师成了陪读,有的老师连谈恋爱时间都没有,这是磨灭师生的人性。有的学生连搞个人卫生的时间都全无,原本很讲卫生的孩子变得脏兮兮,原来很有礼貌的孩子变得面无表情。这不是教育的真谛。单从培养学生分数来说,靠着“掐尖”和严格的时间管理,其他学校也能办成衡中那样的学校。我不否认,衡中或者是衡水一中(打着私立学校的旗号与开发商合建的与衡中共享教育资源的产物),能把千千万万学子送入国内顶尖学校,但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它是不合格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德树人 。品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品质好,乐于奉献,才能成为社会的脊梁。衡中培养的往往是那种埋头读书的学生,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关心自己的分数,不关心周围同学疾苦,只会造就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使将来考上了名牌大学,也是创新能力不强。一个不关心周边人需求的人他的想象力也是枯竭的,这样人不会有大的发展。衡中试图把学生整齐划一,不能有任何异端。学生上课发呆有时就要受到纪律处分。学生违纪之后不是处分就是叫家长,家长有时千里迢迢赶到学校就是为了把学生领会回家反省。试问,你们教育者责任何在?有人说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的。学生有错他们根本不教育,放弃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衡中没有这些引领或者很欠缺这些触及学生灵魂的东西,你不上有的是人想上,不服从学校管理者卷铺盖卷走人是他们的管理技术,这无关教育。这是典型的霸权,典型的高压。

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一名身心健康、知礼守法的合格公民。衡中,无关教育,只关分数,给全省全国开了应试教育的倒车,贻害无穷。






贺永老师


我是河北的一个小县城,衡中是好还是坏我不知道,但我孩子虽然刚上一年级,但是我还是希望他努力一点,如果考上衡中最好,考不上其他的学校精英、正定中学其实差不了多少,我们本地的高中挺轻松的,但是轻松完这三年你可能连个本二线都考不上更别提985、211之类的了。河北人多难,河北上个好点的学校就得出省,你们最起码本省有个955、211自己不用出远门就能上学。河北有什么在全国拿的出手的大学,谁不想自己孩子轻松一点,我也想叫孩子练练跳舞,学学音乐画画,没事出去旅旅游,但现实是你只能叫孩子学学书法练练英语,学学珠心算,你没有那个条件,你只能自己努力加孩子努力。


牛红坡


我是高中老师,15年,我的一个学生高考后成绩不理想,交复读费到衡中复习,第二年考上大学后,又回来找我要档案,他告诉我:老师,你就使劲管学生吧,我在衡中复习,课堂上只要扭头说话,老师就会骂,骂得很难听;或者叫回家反省,那叫一个厉害!一节课老师能讲四十页内容,每天不停地在做题!如果考试成绩下降,就要家长来陪读,整天处于紧张之中,怕被叫家长!……不能否认衡中管理确实到位,也不能否认他们的学生比一般高中好太多。普通中学的我们也认真管理,尽心尽力,但生源不同,学生领悟能力不同,成绩自然不同,每天早上赶去学校上早读,路上除了我们匆忙奔向学校,就是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我们在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争取最好成绩!假如衡中学生和各县学生水平相当,是不是还能有这样高的升学率?


用户181664436287水韵


对全国可能是好事,但是对河北绝对是坏事,下面用数据说话。

2017年,衡水中学考上清华北大174人,几乎包揽全省的名额。考上985有2000余人,考上211有4000余人,一本上线率97%,记大概两万人考上一本。全河北省一本的名额是六万,一个衡水中学就能考到1/3。下面是2017年,衡水中学的部分成绩单:

如果没有衡水中学,河北省的一本名额还是六万,但是这六万名额会均匀分布在每个县市。衡水一中的存在,导致大部分县市一本名额严重缩水,这意味着很多学生即使努力三年,也考不上一本。

衡水一中拉高了河北一本线。在普通高中,考550分都困难。550分在河北能上什么学校,只能上二本和三本。同样的550 分在天津和北京,能上211了。这对河北省的考生来说,是个灾难。



大鹏高考


无论对河北还是全国都不好。

第一,对河北弊大于利。

尽管衡水中学教育模式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很多家长愿意把学生送到衡水中学,这样可能会促进河北经济的发展,但是总体上来说是弊大于利。
  • 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就是为了追求高分数而打造的一种教学模式。衡水中学这种教育模式其实就是培养学生会答题,考试得高分,除此之外,什么优点都没有。这种追求高分的教学模式,水涨船高,最终只能推动河北高考成绩越来越高,本省内的考生不会受益。
  • 同时,河北省考生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胜出,也不自觉的追高分数,开始进行这种模式的训练,很多考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最终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个阶段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衡水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起早贪黑的学习,影响了孩子的身体成长,影响了孩子睡眠。


  • 这种做法,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成长,所以孩子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很多学生容易厌学,即使在高中不厌学,上了大学以后,也不会特别努力学习,因为他们的潜能都已经在高中被挖掘枯竭了,没有潜能。
  • 衡水中学利用自己追求高分数的优势来争取全省优秀的学生资源,这样就使得河北省其他地方的学校优秀学生流失严重的现象,使其他地区的教育陷入艰难的境地,这也违背了国家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

第二,衡水中学的模式阻碍中国教育发展。

衡水中学的模式并不先进,就是机械的简单充分和训练,这根本不是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学生都是有害的。

  1.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是还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超越初级阶段,必须发展科技,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衡水中学打造的应试教育是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才能最终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全面的,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参加社会活动的责任感等全面素养,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都是一模一样的麻木的漠然的只会考试答题的学生,那不是好学校。从来没听说哪个教育家是衡水中学出来的,李镇西、魏书生都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从来没听说哪个教育家说办好教育就是像衡水中学这样让学生考高分。衡中的模式容易让学生麻木不仁,除了关心成绩啥都不关心,一旦走上社会,不再用成绩评价一个人时,他们就会失去用成绩评价自己的定海神针,就容易找不到自我价值,更容易导致失败。

总之,衡水中学模式只是一种最笨的提分方式,绝对不是先进理念,不利于国家发展,更不利于学生成长,应该取缔。




中考政治刘老师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至少目前来看是可取的。我本人很反对社会上的一些人对衡水中学还有贵州的毛坦中学的这种教学模式的批判。这首先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才是好的教育模式?好的教育模式有没有具体的标准?这个问题在全世界搞教育的研究者眼中都没有标准的答案,我们为什么要用一只自以为正确的价值标准来去衡量或者去判断他们呢。教育模式好不好受教育者最发言权。怎么每年有这么多的学生愿意去这两所学校去上学呢,教学质量论硬件条件比他们学校好的学校也不少,难道学生家长都是傻子吗?好的教育模式我认为就是适应现有的教育制度的一种模式,毛坦中学和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他就是适应现在的教育制度,使一大批学生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通过这种交易模式是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甚至是他们的家庭的命运也跟着发生了改变。

▼欢迎关注百姓教育头条号。位老师和你一起说教育,谈高考,论考研,聊大学生涯规划,如果您是学生,或者您家里有学生,请持续关注,百姓教育为你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教育研究院


衡水中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河北乃至于全国来说都算得上是教育界的生态灾难,虽说衡水中学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却使北方整个教育生态失衡。

衡水中学,监狱式管理的典型代表,在教育系统内可谓独树一帜,虽受到各界不同声音批判,但每年的高考战绩却年年告捷,每年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求学学子,追寻自己的大学梦。


如果吧优秀生源比喻成血液的话,那么衡水中学无疑就是“恶性肿瘤”,吸收周围乃至全身养料,壮大自己,但终究会吸垮整个“人体”。现实生活中,衡水中学周边的优质生源,绝大部分被吸引到衡水中学就读,剩余良莠不齐的学生在教育资源严重倾斜的情况下继续苦苦支撑,地方政府也乐见其成,对其进行政策扶持,打破了原有的教育平衡,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衡水中学周围的教育被整体吸垮。

地狱般的教学管理方式,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试想一下,一个连最基本的休息才勉强维持的学生,有什么精力去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除了学习就是刷题,这就是衡水中学的日常。我们很难想想这样管理方式下,能坚持下来学生的心态变化,但我们可以感受的出,衡水中学里面的高中生绝对是最压抑的,苦熬三年,也许性格也因此改变固定。


教育生态的破坏,带来了更大的教育不公平。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拼资源和实力的社会,有资源、有人脉的人可以远进衡水中学“拜读”,知名度的打响,名师的进入,教育资源的倾斜,是其他原本就不富裕的其他中学教育资源更加紧张,农村的孩子也只能就近入读,师资力量的不对等,使这些寒门学子一开始便落后于人,教育不公平可见一斑。

当然,目前的衡水中学在衡水及河北省都是不可或缺的金字招牌,远道而来的学子入学也因此收到了实惠,极大的刺激了怀揣大学梦的家长和学生们,虽然他们的梦圆了,但整个教育环境却因此而失去平衡,如此,又怎么能说衡水模式值得推广?


总之,衡水中学对全国教育来说是一件不好的示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这颗“肿瘤”迟早会扩散至全身。


迷途远望


首先这道题显然是不会有标准答案的了。小编在这里仅发表我的个人看法。

其次题目问的是衡水中学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招生方式,有很多人意难平衡水中学的“掐尖儿”式招生方式,但在这里,我不多做讨论,只谈教育方式。

衡水中学的学生几乎都是十分优秀的尖子生,中等生放在地方学校怕也是十足的优秀生,学校安排高强度的学习模式,当然也有利有弊,不过我个人认为学校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

拿我自己以前学校里的一个同学的例子就能看出来,他在我们学校里已经算是名列前茅的学生了,且为人积极向上,阳光开朗,连校长都对他青睐有加,平时学校里的课程安排都无法满足他的求知欲,和别的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差有点儿多,于是他自己要求转去更加优秀的学校深造。

一年后,他回学校来高考前,受校长之邀为我们高三生演讲,他和我们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他说他原本刚刚进学校时是抱有一点儿“挑衅”的心理的,传闻中这所学校说的那么神,他到要看一看这的学生有多好学,他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带坏”一两个同学,不过让他吃惊的是,这里的学生真的一心一意只扎在学习上,课间从来都是静悄悄的,永远不会有人在高声交谈。

有那么一次,他想在自习的时候与同学说话,结果几乎一整个班的人都向他投来责怪的目光,他当时就震惊了,学习这些学生眼中简直是天大的头等大事,只有学习才是最名正言顺的事,他再也不敢挑战同学们的“底线”了。

这儿的学生早上五点钟爬起来背书,晚上没熄灯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熄灯了以后就互相摸黑交谈学术问题,似乎这是一件被默许的事,宿管阿姨也从不会多加指责。

他每自诩文学功底深厚,但到了那里就知道自己真是太过肤浅,慢慢也跟着天天昏天黑地的背诵,自默名篇,名诗。等等我现在已经不太记得清了,我只记得当时自己听完以后十分震惊,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了解这样的名校的教育方式。

在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如此高强度的学习模式,常常听闻有家长挤破头把自己孩子送进那样的学校又因为孩子跟不上,压力过大而又退学的。

怎么说呢,像衡水中学那样的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在里面是自愿这样刻苦学习的,并且他们的领悟能力与学习水平更是强人一等,学校制定了适合他们的跳跃式高速式的学习模式也是为了适应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只因他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需求。

虽然说高强度灌输式的教学对孩子弊处也大,不过目前中国的教育大方向在那,也不能苛责于学校。

我认为衡水中学一类的尖子生学校的教育方式还是利大于弊,毕竟更适合于他们学校的学生,不知大家作何感想,欢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