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中國製造業企業紛紛“東南飛”,這背後到底是機遇還是危機?

中國製造業企業紛紛“東南飛”,這背後到底是機遇還是危機?

我國之所以成為世界工廠,重要原因就是往日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低,人口紅利高,才承接了很多國外的企業。如今我國正面臨最大的威脅,那就是原本在中國的跨國企業和中國本土企業都紛紛遷至東南亞。

製造業巨頭集體退出中國製造業,紛紛撤離中國可以說是近年來的一大趨勢,很多外資企業關閉了在中國的工廠。

早在2012年,運動服裝巨頭的阿迪達斯已經關閉了在中國唯一一家直屬工廠,或許已經計劃好要搬遷至東南亞開設工廠。

去年,三星也將最後一家在中國的手機工廠關閉了,又一巨頭從中國完全撤離,三星表示,將會在東南亞繼續發展。

中國製造業企業紛紛“東南飛”,這背後到底是機遇還是危機?

世界級的製造業巨頭都離開中國,分佈在東南亞,給我們帶來隱隱的擔憂,東南亞的吸引了這麼大,為啥在中國都待不住了?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製造從無到有,憑藉著國家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成為了世界有名的製造業大國,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當初外資企業正是看中了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市場可帶來豐厚的利潤,這也是他們爭相來中國的最直接原因。

當然,中國也有積極採用政策紅利支持的措施來吸引大量的外資,在原材料、土地等政策給予很大的優惠。當時的中國擁有海量的人口紅利,大量的人口紅利讓企業可以減少勞動力成本,這種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讓很多企業都願意來中國開廠,還帶動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中國製造業企業紛紛“東南飛”,這背後到底是機遇還是危機?

隨著中國的發展,社會經濟結構面臨轉型,再加上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執行,中國人口紅利逐漸開始消失,大多數企業都面臨著用工荒的問題,只好提高工資,導致企業的利潤就少了。加上越來越多的企業一心只想賺取更多的錢,不管環境的汙染,因此中國需要加大管制力度,管制加大,企業所受到的制約也更大。

相比之下,東南亞的勞動力的確更便宜,而且東南亞的地理位置也是一大優勢,海洋運輸可以大大減少運輸成本。因此,將生產線轉移至成本更低地區,是眾多企業的必然選擇。中國“留不住人”的印象也由此而生。

需要看到的是,外企的離開,雖會給中國帶來一定的影響,但還不至於面臨危機。目前中國製造業外遷規模不大,基本上是因為中低端企業需要升級才搬遷的,企業搬遷行為都是正常的。

同時,雖然製造業巨頭退出中國,中國仍有大量的工人需要工作,中國製造業如何進一步改善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