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庄子云:“圣人呼吸以踵”怎么理解?

一剑霜不寒


不请自来。

竟然有人问这个!难得。这其中牵扯道门不传之秘。

不过什么秘密到现在都不是秘密了。哈哈哈哈。号称“当代太上老君”的仙学大家陈撄宁前辈在六十年前已公开点出这个东西,虽然没有讲出详尽口诀,但也是功德无量。


这个东西就是——“阴跷脉”。

阴跷脉上炁蒙蒙,多少真元在此中。

“真人呼吸以踵”。这句话给无数人做过解。但是越解释越含糊,从字面上来看,难不成“真人”的呼吸可以到脚后跟?真有二愣子这么练。用意念引导到脚跟……练不出毛病来笔者叫你师父!

还有人解释说:这个“呼吸以踵”啊,是用来比喻呼吸深沉的。只要是呼吸绵长深远就能成真人。这种想法比上面的好。

一句丹诀"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跷迎归炉\

紫云观涛


当年看到“圣人呼吸以踵”这句话,便对庄子肃然起敬,这已不是文学家形而上的哲学感悟,而是真正大宗师、养生主、逍遥游的“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炼神还虚”、实修实证的祖师气象。

一般人通过“阴跷脉”修炼至龟息(即全身毛孔、经络无处不呼吸)已是了不起的境界,达到这个层次就是“逆生长”。时时保任住这个功夫,返老还童、白发转青、齿落还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生理现象。

“呼吸以踵”是指“其息深深”,深达足底,涌泉穴、太溪穴、太冲穴、中封穴、申脉穴……乃至整个足面、脚板无时无刻不在呼吸,鼻息一呼一息往来之间,整个脚掌上下也随之跃动起伏,伴随酥麻、放电、跃跹、踊动、正负电子追逐状态。呼吸之间,所有的病、浊、湿、寒之气按照“天清地浊”之理都从足部穴道排出。因此,古代修真之人讲究穿布鞋,就是布鞋透气,方便浊气从足底排出。

到了这时,自然体会“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顺凡逆仙”之理。玛雅文明说,黄种人是掌控风的民族。这个“风”就跟呼吸、吐纳、入定、炼炁有关。大道无亲,惟嫌拣择。呼息者,生死之机。一息真存,其神不死;一息泯灭,万化复元。所以,控制情绪,擒住呼息就是入道之基。大道在呼吸之间,生死也在呼吸之间。故《阴符》云,“机在目”。玄者天,为鼻;牝者地,为口。天地之间,在哪里?怎么看,鼻尖白呀,鼻尖白。

“圣人呼吸以踵”,还告诉我们腿足部的重要性。下盘不稳,精气不通;足底不通,诸功无用。两脚俱沾泥,方接地天风。“泥腿子”在这里是个褒义词,自古以来,大业俱从“泥腿”出。

世上所有的传说,在现实世界一定有真实存在。至于我们看不到,那是视觉不足够精细,心灵不足够清静,体证不足够完整。





苍胡颉


论庄子的“真人呼吸以踵”

一、“踵”指什么?两种解释

二、“呼吸以踵”的意义

三、如何做到“呼吸以踵”

一、“踵”指什么?两种解释

庄子《大宗师》原文: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解读:

庄子说的“踵”有二义。

第一,从现象上说,是指“脚底涌泉穴”:

一呼一吸为一息,‘踵’,脚底心涌泉穴是也。凡人以口鼻呼吸为一息,故曰其息以喉。真人之呼吸则自涌泉穴起,芦芽穿膝后过尾闾通三关,至泥丸下重机至黄庭为一息,故曰真人之息以踵,与口鼻之呼吸较,觉其息深深。(程以宁《南华真经注疏》)

第二,从根本上说,是指“腹部命蒂穴”:

“踵”即“根”,在人身即为“命根”,又叫“命蒂”、“命门”。

另外,借此推荐一本庄子的注解,千年以来,注解庄子的有无数人,唯有此一本无可挑剔。就是陆西星祖师的《南华真经副墨》。陆西星是吕祖亲传弟子,是金丹西派的创始人。还有一个更亲切的身份,即《封神演义》的作者(鲁迅先生提出的许仲琳并非封神真正作者,具体的可以多了解,这里不赘述)

陆西星师父的注解:

踵,即根也。根者,人之大中极,气所归复之处,玄家所谓‘命蒂’是也。众人不得其养,以心使气,心躁而气亦与之俱躁,故众人之息以喉。踵息之说,乃玄家‘专气’之要诀;所谓‘心息相依’、‘神气相守’、‘载营魄抱一,无离’,其旨皆不出此。丹经万卷,言不能尽者,此老等闲一语泄破。读庄子者,安得草草看过,徒以借口谈、资笔阵耶?

其他相关注解:

庄子曰:“真人之息以踵。”踵也者,相接不断,绵绵若存也。气彻涌泉,往来不绝。吾师云:“以内息踵外息,以外息踵内息,以息息踵息息。”此即以踵之妙也。内呼则外吸,内吸则外呼。内外两息,反正相生。开合有度,却有自然妙趣,不待强为。古人云:“若问筑基下手,先明橐龠玄关。”知内息即知橐龠也。丹家云:“呼不出喉,吸归于蒂。”言内息也。若口鼻呼吸,安能使之不出乎?(李西月《圆峤内篇》)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初生脐带》:“命蒂:胎在母腹,脐连於胞,胎息随母。胎出母腹,脐带既剪,一点真元,属之命门丹田。脐乾自落,如瓜脱蒂,故脐者,人之命蒂也。”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八·诸家气法部·胎息根旨要诀》曰:“所谓根本者,正对脐第十九椎,两脊相夹脊中空处,膀胱下近脊是也,名曰命蒂,亦曰命门,亦曰命根,亦曰精室,男子以藏精,女子以月水,此则长生气之根本也。”

具体参见以上解释,其实拿起任何一本丹经,都会讲到道家修行的流程和阶段,其中一个阶段叫做“胎息”,意思是到了这个境界,修行者就不再依赖“口鼻呼吸”,而是启动了“真息”,真息继续发动,口鼻呼吸停止,完全是真息,这时称为“胎息”。名字很容易理解,即胎儿的呼吸,因为胎儿在母腹中就是如此呼吸的,不像出生后依赖口鼻和肺叶来呼吸。

胎息又称为“先天呼吸”,口鼻呼吸又称为“后天呼吸”。

二、“呼吸以踵”的意义

证到“胎息”境界,是道家“得定”和“得药”之大前提。

三、如何做到“呼吸以踵”

要呼吸停止,真息发动,这要先“调息”,先从呼吸的细、微、匀、长而来,后天呼吸先实现拉长,从一呼一吸有1分钟,再到一呼一吸2分钟,再到一呼一吸3分钟……逐渐到胎息发动,变成无限。

然而,说到这,就有大坑在眼前。大部分没有传承的修行爱好者就掉在这坑里。所谓的“坑”就是把调整呼吸当成一种技术,如果这样,那体育运动员们早就胎息了。

事实上,胎息是一种修为,而非一种技术。关键在于“心息相依”。也就是说,你纯粹练呼吸,练几十年练到死也没法发动胎息。

胎息在于调息,调息在于调心,调心是关键。

这里引用《中庸》里四个字“至诚无息”,值得好好品味。实际上,子思师父写这话的时候有深义,不仅仅是说“自强不息”,如果仅此,那就不必废话这么多。其中隐藏了实修的秘诀。

所以,回到现实中,“胎息”的秘诀竟然是“至诚”。何谓“至诚”?即儒家讲的“格物致知”,道家讲的“澄心遣欲”,佛家说的“万缘放下”。实在心性上的功夫。

这就难了,心是无法欺骗的,不是按照书本一步两步三步照抄就行的。

要点在于念头,如果平日德行不足,以前干过的亏心事又多,那这些德行亏欠的事都会储存在潜意识中,表现为各种杂念干扰。无论你打坐打的再好,一坐7个小时,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所以古代师父收徒弟,为什么让上山砍柴担水扫厕所三年呢?这就是磨炼,要磨去躁气娇气,磨去亢奋和狂热,忏悔消业,之后才能静心入道。

道家把这个阶段叫“炼己”,儒家叫“克己”,佛家说“无己”,其实一回事,就是磨炼心性,去除私欲。

之后,才谈的上胎息,谈的上筑基,谈的上开玄关一窍,谈的上明心见性,谈的上得药结丹种种……

这里再引用陆西星祖师的《真息论》:

  所谓息者有二焉,曰凡息,曰真息。凡息者,口鼻出入之气也;真息考,胎息也,上下乎本穴之中。晦翁先生所谓“翕然而嘘,如春沼鱼”者是也。凡息既停,则真息自动。而凡息之所以停者,非有心以屏之也。虚极静笃,故心愈细,而气愈微耳。今之论者但知调息,而忽不自知其落于以心逐气之病,盖以凡夫躁竞之心,未闲调习,一旦使之依息,心岂肯自依?未免着意。着意则气未平,而心先动矣。岂非复以气而役神乎?予故曰:“调息者,自然依息之谓,非逐于息之谓也。”调息又自调心始。调心者,摄念归静,行住坐卧,常在腔子。久久纯熟,积习生常,自然澡雪柔埏,与息相和也。和则相依,依而勿逐。凡息自停,真息自动。橐钥一鼓,炼精化气,熏而上腾,灌注三宫。是谓真橐钥、真鼎炉、真火候也。”

所以,看到这,我们可以先把什么小周天、大周天、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什么都统统放下,先研究如何做个无私的人。网上谈论这些套路的人统统都没过最初的一关“炼己”,正如张紫阳祖师说的:

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

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谈上四百年也是说食不饱,误人慧命。什么是真种子?—— 一颗诚心是为真种也。

一锅虽小煮天地

破迷显正立真宗

诸子真言做宝镜

离幻返真赴丹霞



儒释道小火锅


这样说吧,我们首先明白,血液中,有氧气饱和度的说法。

简单看呢,就是血液中,有多少“氧气”。

嗯,就是通过鼻子,咽喉,气管,进入肺部肺泡,过滤氮气之后,得以进入肺部血液中的氧气。

氧气,不是都是那么多、总有那么多,进入我们的血液中的哦。

嗯,进入血液中的氧气分子,大部分,和血红细胞结合起来了,我们知道,血红细胞运输氧分子能力,特强。

大概说来,就是血红蛋白,在氧气高的地方,容易结合,氧气低则容易分离。

每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可以携带4个氧气分子。

当然,它也可以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结合。

对,它比起氧气来,还更容易和一氧化碳结合,那时候,就是煤气中毒了。

好,血液中,有氧气。氧气,固然在常规的血红细胞中,也会有部分,散落在血液中的“水份”中。

血液中,当然有水,水,当然也可以溶解有氧气啊。

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中的氧气,一部分,在血红细胞中,一部分,在水中。

如果,通过呼吸锻炼——甚至是修炼,进入我们血液中的氧气,不是一般多,而是非常多,多到不仅仅血红细胞装满了氧气分子,血液水份中也有非常饱满的氧分子,甚至包括四肢末端包括脚踝——脚踵的位置的血液,也充满氧气,那么,我们的血红细胞就可以随时都得到氧气能量的交换了。

这时候,这个人,就是真人。

所以说,真人之息在踵。


浅中医麦老师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语出《 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所谓其息深深,绵绵若存。肺司呼吸,主皮毛,修炼有佳的人,心静、五脏六腑俱和,呼吸深,周身放松,悉心能感受到毛孔都一开一合也随呼吸鼓荡。无疑,呼吸是人与大自然相互联系交流的方式,同样皮毛也有这个作用,毛孔也有出纳,与外界空气息息相关。真人之息以踵,意思就是那些身心泰和的与自然融一的人,周身每个毛孔都在呼吸一样。这个可以意会下,一个周身通透,无拘无束周身透空感觉的人,他的呼吸多深邃轻灵绵绵若存 。

至于,踵是脚后跟、涌泉穴、还是阴跷脉,借假修真而已,比如,气沉丹田,就是心气放下,如果非要说是呼吸之气,那就太望文生义,钻牛角尖,悖生理常识。

吾以为,理解庄子得听懂言外之意,很多人望文生义便是偏执的。庄子爱用寓言,文句多是形容。手指指月得顺着指头看月亮,而不是手指。 其实,心静体松,心灵十分宁静之人呼吸自然是深的,不难想象一个心急气躁之人呼吸定然短浅。

一呼一吸为一息。自心为息。息就是呼吸这个无疑。而关键在“踵”、“喉”,一个高高在上,一个低低在下,至于是脚后跟还是脚趾头,是喉头还是胸口,都可以,庄子自然表达的需要而已,没什么玄的,太多的人抓住这几个字眼不放,纠扯不清,当然,似乎倒也有几分咬文嚼字,穷究事理老学究的精神,未尝不可,各有所用!

太极拳论有言,“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如何能呼吸?悉心体认,关键在心,自心为息,心静体松,体松心更静,心静息自深。浅层的意思,如此而已。希望对你有用。


质跃


我自创内功修习法,即是吸气以脚腫。求询我一导师,导师也以圣人吸气以脚踵而言。后又向我师、师祖求询,回说有一个‘人’,就是这样调息的。

杨家太极纯功,以前丹田到后丹田,再兵分两路,一行下,一行上。我试过,脑袋发晕。还是练我自创的运行方式,理由:合乎自然,合乎任督二脉自行的规律,也即是道法自然。

常人练功,多为三、五年功成,又三、五年精进。而我自创的功法,约半年、一年必功成。年前,一弟子,不算专心练功,五个月,即可试发气,并打伤我左手劳宫穴及左小臂。我没用内气去承受她发的气,因她还没练完全套功法,年龄又是六十三岁了,所以没在意她的功力。连续二次隔空(约三十厘米)打我的左手掌。有人说,没有以内气隔空伤人的亊例,那是你确实没有见到。用内气伤人,必须以三米远为起步,久之五到十米为常态。


空空太极


庄子云:"圣人呼吸以踵"怎么理解?

踵:指人的足后跟,这里应该是指整个脚掌(包括涌泉穴)。

我们常人呼吸是通过鼻(或口)、喉咙、肺进行呼吸,这种呼吸我们把它称为自然呼吸。

练功的人为了祛病健身提高练功效果把自然呼吸改为腹式呼吸,更难的就是脚跟吸引。

古代有十六字诀练功法:"一吸便提,吸吸到脐,一呼便咽,水火相济。"这里的一吸便提,近一点的就是提阴(前后阴及会阴穴),最远的提点就是踵(脚指脚跟包括涌泉穴)。

"圣人呼吸以踵"这里应该是指脚掌呼吸,脚掌呼吸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里是指练功人用意识利用逆呼吸从踵把气提上来,实际呼吸还是肺呼吸,但这时的肺呼吸会变得细均绵长。

用意识把气从踵提上来提到哪里?当然是提到关键的地方。

这里关键地方应该是指第一.肚脐或命门穴。第二应该是指头顶百会穴。我把提气到脐叫做半提,提气到百会穴叫做全提。半提绝对安全,全提必须要在半提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乱提!!!全提也可以看做是意气周天,这里要说明意气周天与丹道周天不同,意气周天好练,每个人都可以练成,丹道周天则不同,没练成足够的炁是无法通丹道周天的。

下面讲一讲呼吸以踵的好处,踵是离身体最远的地方,如果把最远的地方气血调动起来,你的身体健康肯定不错,足不老人不老。

接下来最讲一讲,如果"呼吸以踵"你站桩就不会感到上重下轻,而是足下生根。对于打坐者"呼吸以踵"你打坐多久都不会觉得脚发麻。

以上属理解与体会,让大家练桩参考


手机用户61263399658


庄子没有这么说啊,庄子《大宗师》原文: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有很多不懂修炼之人望文生义,认为真人之息以踵是用脚后跟呼吸,一吸能到脚后跟,诚可笑也,这里的踵做根讲,息息归根,其息深深。我们来看明代著名丹经《性命圭旨》中怎么讲:“一切常人呼吸皆随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不能与祖气相连,如鱼饮水而口进腮出,即庄子所谓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如是真人呼吸直贯明堂而上,至夹脊而流入命门与祖气相连,如磁吸铁而同类相亲,即庄子所谓真人之息以踵是也。踵者其息深深之意。”由此可见踵息是一种息息归根的真息,而人体的命根命蒂在肚脐内丹田,一般丹经称为炁穴,所以踵息实质就是丹田之息,胎息。

胎息,又称“脐呼吸”、“丹田呼吸”,指像婴儿一样用脐呼吸。语见《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就是说不用口和鼻子呼吸,如在孕胎之中,即是胎息。胎息状态下,人的外呼吸口鼻呼吸停止,而人体内呼吸丹田呼吸启动,肚脐恢复人的先天机能,人体恢复先天元气,丹田内出现脉动,十二经开通,这才是真人之息之真义!


元通pyf


首先,庄子从来没有说过“圣人呼吸以踵”,庄子的原话是“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庄子是道家学者,不是什么修神仙的道士。他这段话是在讲道理,具体来说讲的是古之真人应对人生问题的处事方式与常人的区别,而不是在说真人的呼吸方式有什么特别。再者,即便真人的呼吸方式与常人有所不同也不可能像有人理解成的真人呼吸可以深达脚底甚至用脚后跟呼吸,这是正常人的基本常识。

问题出在人们看到“息”与“喉”字在一起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喉咙和呼吸,尽管脚后跟和呼吸是如此的风马牛不相及!说到这儿,倒不得不佩服咱们中国人超强的想象力了,真的有许多人能用各种办法把这两样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到一起!

好了,不扯闲篇了。庄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真人以无为自然的方式安闲地修养生息,众人习惯以临时处理紧要事件的方式艰辛地生活。

息:作息、滋息、生长。

踵:跟随、继承。

喉:要害之处。


淡漠千里1


意思是说圣人们都在苟延残喘。🤔🤔💯

圣人之下皆蝼蚁。

正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