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糖尿病:除了降血糖,还可以这样……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为特征。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医称为“消渴症”

糖尿病:除了降血糖,还可以这样……

临床表现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此谓“三多一少”,为本病的典型特征。病程较长或治疗不当则出现心血管、肾、眼及神经系统等的并发症。

灸疗法

穴位:膈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等。

灸法:艾条温和灸、隔姜灸、隔药饼灸等。

糖尿病:除了降血糖,还可以这样……

临床应用

1、艾条温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肠功能尞乱

取穴:中脘、申脉、气海、足三里,用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10厘米,每次2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1次天,14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期间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7%。温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有较好疗效。

糖尿病:除了降血糖,还可以这样……

取穴:主穴取肾俞、脾俞、足三里、涌泉;

配穴:上肢麻木疼痛者加曲池、外关,下肢麻木、疼痛较甚者加三阴交、太溪。

方法:取艾条1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穴位处),距15~25毫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对于知觉减退的患者,施灸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来测知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肾俞、脾俞每穴灸8~10分钟;余各穴每每穴灸3~5分钟。

施灸的次序及体位:先灸背部肾俞、脾俞,后四肢穴位,由上及下。体位或坐或卧,皆需平直。点定穴位后,不能变动体位及姿势。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糖尿病:除了降血糖,还可以这样……

研究结果提示,温和灸后能降低DPN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改善血液黏度。艾灸能有效改变血液高浓、黏、凝、聚状态,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这对改善微循环障碍、减轻或消除体内瘀血状况、改善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有重要意义。

应用针灸防治糖尿病,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国内外就有报道,近20年来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针灸特别是灸法降血糖,正在成为针灸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灸法主要用于防治I型糖尿病,尤其是病程短、没有任何症状的早期Ⅱ型糖尿病。灸法在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病症方面,疗效确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