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而死

在古代,我們的老祖宗們就留下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其中就包括了一句話: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而我們翻閱那些史書,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一個和平已久的王朝,最後總是會毀在一個奸臣的手裡。而在這段時期之內,也會隨之湧現出無數為了國家,而苦心勸諫的忠臣。在明朝末年,在朝廷當中,自然也是再次出現了這種事。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而死

元朝末期,當時的朝廷腐敗的很,因此百姓們往往民不聊生,而貴族府上,卻是夜夜笙歌。而朱元璋本人,也是其中的受害者,為了生活,甚至要出家才能活下來。在他從社會最底層,戰勝了其他人,成為皇帝之後,自然是對這種行為深惡痛絕。甚至有史料記載,在朱元璋時期,明朝就處死了有貪汙證據的官員,多達數千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明朝初期,各地官員清正廉潔,沒有人敢冒著生命危險,去貪那些小恩小惠。但是物極必反,朱元璋雖然壓著這些人,可是壓不住他們心中的慾望。朱元璋一死,後世的子孫若是不注意,手底下的人就會陽奉陰違。因此,明朝在後來,幾乎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腐敗的朝代之一。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而死

但是黑暗之中,就會有光明。對當時的人們來說,于謙就是他們的光明。在他死後,劊子手甚至感到內疚而自殺,官兵流著淚為他緬懷。

在於謙當官的時期內,一直都講究法律,而不是將人們分成三六級等。這使得他領地內的百姓,都對於謙甚是尊敬,常常為了感謝于謙,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將不少東西送到他家門口。于謙也依然分文不取,將這些原物歸還。就連那些四處流竄的盜賊們,也不願意接近於謙的地方,甚至還會告誡同夥:“于謙執法嚴厲,是個好官,不用去他的地方找事了。”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而死

可是照顧百姓,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和貴族們鬧翻。在於謙當官時期,當政的有一個宦官,叫做王振。作為皇帝背後的掌權人,在當時可謂是享盡榮華富貴,凡是有事相求的人,都要適當地對他表示“好意”。但是于謙卻從來都沒有這樣做過,或者說,他最痛恨的就是這種行為。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而死

有不少人都建議他,適當地低頭,讓王振得些面子,哪怕不升官,他也不會討厭你。可於謙堅決拒絕,並且表示,自己最厭惡的,就是那些手握大權,卻不為百姓著想的人。其弦外之音,當然讓王振覺得不滿。在不久後,就指使自己的小弟,讓人彈劾他不當執法,把于謙關到了監獄裡。甚至在背後給皇帝吹耳邊風,使得於謙被判了死刑。可群眾百姓得知後,無法接受自己的恩人入獄,於是寫了上千人的聯名書,使得王振不得不再找了個理由,將於謙放了出來,然後降職處理。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而死

但是于謙雖然遭了一劫,卻仍然沒有向奸臣妥協,依然將百姓和國家,放在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但是好景不長,1449年,蒙古見到明朝勢衰,於是大舉入侵,一路南下,到了土木堡。而把持朝政的王振,認為這些人不過是泛泛之輩,於是慫恿明英宗親自上陣,去前線鼓舞士氣。

不明就裡的明英宗,還以為自己親自上陣很有意義,於是採納了他的意見。但是清楚蒙古實力的于謙,自然是帶著為數不多的忠臣勸諫,希望皇帝待在後方,可惜的是他的意見卻沒有被採納。不久後,土木堡事變出現,明英宗被俘,王振被殺。于謙危難之中,緊急上任為京師的軍事總帥,而另外一個皇室宗親也暫時成為皇帝,啟用了于謙等人。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而死

這段時間,成為了明朝末年短暫的盛世,明朝經濟得到了一些恢復,于謙也的確有了一些能夠改變國家的機會。可惜的是,堡壘往往毀在內部。在於謙救回明英宗之後,明代宗因為操勞而病重。這個時候,王振的餘黨們開始慫恿明英宗,讓他殺掉于謙重新上位。明英宗雖然傻,也沒有傻到要殺掉自己的功臣,但是在這些人告訴他,如果不殺于謙,那麼他永遠無法重回皇位,明英宗心動了,覺得於謙也沒有那麼重要了。於是在背後操作下,給於謙安排了個私通蒙古的罪名,將他打入大牢,不久後就處斬。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而死

在於謙死後,負責斬首的劊子手,每一天都感到愧疚難安。百姓之中,素來都對於謙的清廉頗有讚賞,雖然是上司的命令,但是自己還是殺死了一位清官。因此他每天都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在不久後,為了贖罪,自己在家中以死謝罪。而那些去抄于謙家的士兵們,在進入于謙家裡後,發現除了皇帝賞賜的東西,于謙的家裡還不如平民的家裡富裕。面對這樣一位清官,那些官兵們哪有去四處搜捕的心思,紛紛為這樣一位清官而感到悲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