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后是谁?

药药切克闹


最有名的皇后,这个不太好选,我就说历史上几个十分著名的皇后吧。

吕后

吕后是刘邦的皇后,汉惠帝刘盈的母亲,虽然吕后没有称帝,但是史记有吕后本纪,没有惠帝本纪,就是将吕后视为一任皇帝了。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因为秦始皇的时候没有立皇后。

吕后时期,实行了黄老之术,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史记对她的评价也是很高。但是她诛杀刘氏宗亲,也为后人诟病,吕氏宗族被周勃陈平等人所灭。

武则天

武则天,大家都知道,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自然也是十分著名的皇后,她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先是唐太宗的才人,后来成为唐高宗的皇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在政时期,选用贤能,奖励农桑,改革吏治,还首开武举,她的无字碑让后人自己评说。

慈禧

慈禧是在大清晚期,是咸丰帝的皇后,同治帝的母亲,光绪帝是她的侄子,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公元1852年入宫。公元1861年,咸丰帝驾崩,她与慈安太后,恭亲王发动酉政变,诛杀八个顾命大臣,然后二宫垂帘,亲王议政,进入同治中兴,二宫还政。

公元1875年,光绪继位,慈禧再次垂帘听政。公元1884年,慈禧罢免恭亲王,独掌大权。公元1889年归政光绪,公元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垂帘听政。

公元1900年,实行清末新政。公元1908年,光绪帝去世,第二天慈禧去世。


历史简单说


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后是谁?真相帝先按时间顺序列出四位最出名的皇后,然后再选出最有名的一位!

按时间顺序先排名:

第一位: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

吕雉是史书上第一有记载的皇后,因为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没有关于皇后的记载,所以刘邦的皇后吕雉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后!

吕雉在刘邦死后,实际掌握权利长达16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第二位: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从临朝称制到自己做皇帝,她主宰了中国历史22年之久。

第三位:宋真宗赵恒皇后刘娥

宋真宗赵恒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武则天)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李宸妃、宋仁宗之间的恩怨之后被艺术化,《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广为流传,数百年来经久不衰,家喻户晓。

第四位:慈禧

慈禧在咸丰死后成功的夺得了大权,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在同治帝死后,慈禧又先后立了光绪和宣统两位皇帝,也是成为了晚清时期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不过慈禧并没有做过皇后,她只是咸丰帝的贵妃,她只能算是最出名的太后之一。

综上所述,历史上出有名的皇后非武则天莫属!


历史真相帝


在我国历史上皇后有很多,其中有很多优秀的皇后,而有政绩的皇后也不乏其人,有突出政绩的皇后则为数不多,这里我们列出五个政绩突出的皇后及他们的斐然政绩,她们分别是:

一、东汉的邓太后:邓太后,邓绥(81年-121年),南阳新野人,东汉王朝著名的女政治家,东汉王朝第四代皇帝汉和帝的皇后。元兴元年(105年),和帝驾崩,长子平原王刘胜以痼疾不得立,而诸皇子夭没,殇帝刘隆生下只百余日,邓绥迎立即皇帝位。尊邓绥为太后,临朝听政。邓绥执政期间,外戚宦官均不能为祸,她日夜操劳,躬自处置,增收节支,减轻赋税,救济灾民,终使岁还穰丰,百姓安居乐业。她采纳西域都护任留班超之子班勇的进谏,通西域、抗匈奴,安定并州、凉州,使西线多年无战事。她听从虞诩等人良策,以赦免战俘、安抚和谈的办法转守为攻,使羌人暴动得以平息。在邓绥的治理下,东汉国家经济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下仍能获得复苏,社会渐渐安定。

二、

北魏的冯太后,冯太后(442-490年),名不详,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一说为养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祖母。冯太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主持北魏政权多年(孝文帝前期主持,后期辅助),对北魏汉化有着卓越的贡献。

三、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



四、辽国的萧太后,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在韩德让的辅佐下,萧绰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但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而更改善了契丹族国内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五、清朝的孝庄皇太后,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求图55


我认为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后是孝庄文皇后,因为她是清朝初年杰出的女政治家。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系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祖母。

布木布泰十三岁嫁给皇太极,皇太极逝世后,多尔衮拥立布木布泰之子福临即位,年号顺治,尊布木布泰为皇太后。

孝庄皇后儿子福临继承皇位才6岁,为了辅佐她的儿子福临保住皇位,不惜用自己的美色,牵着拥有军权的多尔衮,利用多尔衮的势力,夺取大清王朝的江山,而自己却不垂簾听政。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廿五日(1688年1月27日),孝庄皇太后布木布泰去世,享年75岁。

有关史书上公认孝庄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百花亭雜談


当然是武则天了,她自身当过皇后,后来又当上了皇帝,她的前夫唐太宗是皇帝,她的后任丈夫唐高宗李治也是皇帝,她的两个儿子同样是皇帝,当然前边都是一些玩笑话,下面说一下具体的。

1.精通文史,工于心计,在登到皇后的位子的过程中,先后将萧淑妃和王皇后扳倒。

2.与李治并称“二圣”。

3.废立皇帝的大权掌握在她的手中,将李显等先后废除。

4.亲自称帝,废唐立周,迁都洛阳。

5.任用酷吏,也用了狄仁杰等贤臣。

6.上承贞观,下起开元。


司生闲谈


有名的皇后当然很多,有好名声也有坏名声,单举一个的话实在难以取舍,多说几个吧。

吕雉,在刘邦死后以太后身份摄政,杀了很多不喜欢的人,包括韩信。还打破了刘邦的遗训“非刘姓不得封王”,最后还是被周勃他们干掉了。在历史上应该是坏名声吧。

阴丽华,刘秀的皇后,宽容大气,刘秀非常敬爱她,说“娶妻当娶阴丽华”,她是古代贤后的代表之一。

北魏冯太后,这个名声虽小,但极为能干,心机和手段都是一等一的,亲手搞出了“太和改制”,培养出了一代明帝,孝文帝。

长孙无垢,李世民的皇后,两人青梅竹马,给了李世民极大的帮助,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

武则天,李治的皇后,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

马氏,朱元璋的皇后,陪了朱元璋一生,从最危难的时候到母仪天下,不离不弃。为人宽厚仁善,只有她能劝的了朱元璋,救下了不少人,死后朱元璋痛不欲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贤后之一,名垂青史!

叶赫那拉.慈禧,咸丰的皇后,这个也不用多说了吧,祸国殃民,遗臭万年!

还有很多有名的皇后,比如北宋的刘太后,辽朝的萧太后,清朝的孝庄太后等。


红黑圣西罗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后很多,其中既是原配又是皇后的有这样几个最出名

1,吕雉。

吕雉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原配妻子,在刘邦取天下的过程中立大功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当皇后期间成功击败刘邦废长立幼计划,让儿子刘盈当上皇帝,自己当太后,可惜刘盈极其子孙死去,吕雉绝后,和后来的慈禧多么相似,可惜慈禧没有当过皇后。

2,许平君

汉宣帝刘旬的贫贱夫妻,汉宣帝当上皇帝后下圣旨要找南园遗爱故剑情深,许平君当上皇后。可惜,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杀身亡。也就是她的儿子刘奭把西汉推向衰落和灭亡的深渊。

3,独孤伽罗

隋文帝的接发妻子和皇后,性格强势和霸道。他们姐妹三个分别是北周,隋皇后以及唐高祖李渊的母亲。隋文帝找的小三被独孤伽罗杀死,隋文帝说想我贵为皇帝不得自由。隋文帝废长立幼过程中,独孤伽罗起到重要作用。独孤伽罗早死于杨坚,没有管他一辈子却让他思念了多年。

4,马大脚

朱元璋的患难夫妻和皇后,她和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大量残杀功臣,朱元璋没有马皇后劝诫,成了暴君,实在可叹。

5,长孙无垢

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妻子和皇后,多次劝诫李世民虚心纳谏,是李世民的贤内助。可惜,唐高宗期间长孙无忌在与李治和武则天斗争中失败,长孙家被灭族。


历史知事


谁最有名,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我觉得是明朝马皇后马秀英。


因为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比较有意思,也因为这个了解了朱元璋的“发家史”。虽然这本书里对马皇后着墨不多,但是也能看出她的的确确是一代贤后。下边就来些具体的关于马皇后的事迹。

马皇后乃朱元璋的原配。她被起义人郭子兴收养,而在朱元璋投靠郭子兴起义军后展现出极强的才能后(此时还没有引起郭的嫉妒),郭将其义女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自朱元璋成立明朝后马姑娘成为马皇后。两人感情深厚,患难与共。马皇后死后,朱元璋也再没有立新后。

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能忍受自己的手下比自己强。郭子兴是这样,当然,后来成为皇帝的朱元璋亦不例外。朱元璋展现出比郭强大的军事谋略,郭嫉妒朱,便一心想除掉他。一次,郭将朱关在牢中,还不给他饭吃。马姑娘得知后心痛无比,就把刚烙好的烙饼揣在怀中,去牢中探望时带给他吃,每次都会把胸口烫伤。

马皇后虽是女子,却颇有胆识。陈友谅进攻龙湾时,她将自己所有的首饰财物捐助给士兵以支持他们,并组织妇女为军队缝补衣物。

马皇后不骄不奢,劝告朱元璋莫忘民间疾苦。她给朱元璋的话“愿得贤人共理天下”被他引作至理名言。朱元璋谁都不信,谁的话都不听,唯独马皇后可以改变他,还劝阻了朱元璋的很多恶行。

朱元璋忍受不了别人的背叛。最令他想不通的,是在打败陈友谅后他的亲侄子朱文正的叛变。朱得知后暴跳如雷,本想处死朱文正,亏了马皇后的劝阻,因朱文正立有大功,且是他的亲侄子,只是将他关了起来。

朱元璋要杀太子的老师宋濂,马皇后劝阻说普通人家尚知尊师之礼,更何况天子之家?

而在得知自己身得重病,医治无用的情况下,果断放弃医治,只是怕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会将自己的死怨在医治自己的太医身上,造成无辜的死亡。

临死前,在病榻上,她对朱元璋说出了遗言:“愿陛下求贤纳谏,有始有终,愿子孙个个贤能,居民安居乐业,江山万年不朽。”含笑而逝。

马秀英,一个平凡女子,陪伴朱元璋,从一无所有到开国皇帝,一颗心从未改变。得一妻如此,夫复何求呢?她是真正的贤妻良母,更是贤德国母。


叶子vac


我认为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后是武则天。

武则天,生于624年,卒于705年,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称帝时间为690年至705年。武则天十四岁入宫,被李世民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称武媚娘。但武则天这一时期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十二年来一直做才人,地位始终得不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之间开始产生了感情。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找机会封武则天为昭仪。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毒,想办法废掉王皇后,自己后来被封为皇后,尊号“天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后,杀鸡儆猴,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唐高宗李治驾崩后,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国号为周,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统治时期为扩大其统治基础,维护其统治,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寻治国安邦的人才,找到后送到都城洛阳,由皇帝武则天亲自面试,成绩优异者会破格录用,并委以要职。对于为官清廉、刚直不阿的官员非常重视,对于政府需要的人才非常器重,并会加以重用,所以她统治时期人才辈出。武则天统治时期还强力整顿吏治,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严惩,兴起“酷吏政治”。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趁机发动政变,拥立唐中宗恢复唐朝,迫使其退位。唐中宗恢复唐朝后,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病逝后,唐中宗根据其遗命,改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科坛春秋精选


说说宋朝最有名而又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后刘娥

在宋朝众多皇后中间,出身最微、经历最奇、权力最大、争议最多又最有名的,恐怕要属宋真宗的皇后刘娥。

刘娥的出身,是当时士大夫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宋史》说她祖籍太原,爷爷是将军,父亲是刺使,还在襁褓时,父亲就死于征战,母亲也撒手人寰,成了孤儿,后被好心人收养,长于四川。不过,《宋史》的记载云山雾罩,语焉不详,除了的确在四川长大之外,其它线索皆无从考证。司马光《涑水纪闻》则说:“章献刘后,本蜀人”,本来就是四川人,对祖籍太原说,明显表示反对,所以,那有名有姓的将军和刺使到底是不是她的亲人,还真难说,留下了千古谜团。

她与那位似父似夫的龚美的关系,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宋史》载:“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携之(刘娥)入京师”,一个姓龚的男人,带着一个姓刘的女孩在京城打工,这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据说,刘娥“善播鼗”,擅长拨浪鼓,可以想象,银匠龚美拉风箱炼银子、美女刘娥拨浪鼓揽生意那动人的情景,颇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夫唱妇随的浪漫。

史料中比较真实的记载是,当时还在做太子的宋真宗机缘巧合见过刘娥,惊鸿一瞥,看上了她。对于“皇二代”来说,要么看不上,一旦看上,巧取也好,豪夺也好,拆墙也好,插足也好,纵使出浑身解数,也会要据为己有的。于是,太子送钱送物,给房给车,终于抱得美人归,把她接进了自己的襄王府,上演了一场东方版王子与灰姑娘的传奇故事。从此,太子心无旁鹜,对刘娥“宠幸专房”,夜夜笙歌,旦旦而伐,三千粉黛无颜色。

皇权社会也是宗族社会,血统论和出身论成了道德制高点。所以,从进入王府的那天开始,刘娥那卑微的身份就成了她的“魔咒”, 如影相随,时刻影响着她、打击着她、摧残着她。比如,太子的乳母就对这位川妹子嗤之以鼻,苦口婆心地劝说,太子却充耳不闻,于是,她到宋太宗跟前告了一状,说自从狐狸精刘娥来后,太子身体都快弄垮了。宋太宗听后,大为光火,要求太子立即把刘娥扫地出门。

皇帝发怒,这可是事关自己能不能转正的前途问题,当然得依。不过,太子对刘娥情太深,万难舍,只好折中,把她暂时安顿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害得张耆为避嫌,连家都不敢回,夜夜在办公室打地铺。好在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了十多年,宋太宗去世,太子继位,随即欢天喜地把刘娥迎进了宫,封为美人,免了相思之苦,圆了鸳鸯蝴蝶梦。

刘娥进入襄王府时还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妙龄少女,后来长期寄居张耆家,等到宋真宗登上皇位,她已经三十出头,所谓徐娘半老了。进宫之后,宋真宗对刘娥的感情不但没有因她年岁渐长容颜渐淡而稍有减少,反而历久弥深,从他对刘娥一系列煞费苦心的安排就不难看出:先把她晋封为二品修仪,很快又封为一品德妃,景德四年(1007),当父亲当年给他娶的郭皇后去世后,他又开始精心运作刘娥当皇后。

然而,刘娥的出身问题一直是摆在她面前的一条鸿沟。当宋真宗向大臣们提议她当皇后时,参知政事赵安仁就以刘娥出身寒微、不可母仪天下为理由,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他安排翰林学士杨亿起草封后诏书,杨亿甚至公然拒绝。大臣们希望立沈才人为皇后,沈才人出身宰相门庭,地位高,血统正,成份好,封她为皇后,无论从伦理道德还是政治角度来说,这都是表里相符、实至名归的。

大臣们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思,这让宋真宗一筹莫展,无奈之下,他索性将封后一事悬着,拖着,既不立刘德妃,也不立沈才人,与大臣们僵持着。直到大中祥符五年(1012),他终于下定决心,回避了朝臣公议的程序,特事特办,礼仪从简,只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了事,那些大臣们最后竟也无计可施。刘娥这位出身卑微的奇女子,终于在宋真宗的强力推动下,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成了大宋王朝的皇后,这年,她已经四十四岁。

宋真宗对刘娥的一番深情,还表现在确定接班人的问题上。刘娥虽然是他“宠幸专房”的女人,但有些事情,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她的生育问题就是如此。当时,刘娥身边有一个姓李的侍女,大概看到皇帝皇后干打雷,不下雨,非常着急,便对皇后说梦到自己怀孕了。刘娥一下便听出了弦外之音,这种情况下,有什么法子比“借腹生子”还好呢?于是,皇后安排,皇帝很快就让李氏怀上了,生下一子,对外则说是刘皇后所生。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接班人宋仁宗赵祯。

一个女人,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女人,要得到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男人的持久喜欢,那可不仅仅是长一张漂亮脸蛋、抛几个媚眼、扭几下楚女腰肢就能轻易做到的,她必须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女人和妻子。纵观刘娥的经历,当初她应该文化不高,但从后来的发展看,她绝对冰雪聪明。

大约从天禧四年(1120)开始,由于宋真宗中风在床,不能坐朝,便将政事交刘娥处理。宋真宗在床上一躺就是几年,这期间,作为皇后的刘娥,不但要照顾生命垂危的皇帝,还要教养年少的太子,更要决策天下大事,真是内外兼顾,日理万机,对于刚刚直面国家大事的她来说,可谓小试牛刀,但她也的确没有使宋真宗失望。

皇帝有病,大臣就会闹政变,这几乎是人治社会下的条件反射。台上的宋真宗奄奄一息,台下那些人就开始搞阴谋诡计,甚至磨刀霍霍了。当时,寇准任宰相,但他嘴巴不严,把还没议定的朝廷大事提前泄密,因而被罢,由丁谓接任。太监周怀政想浑水摸鱼,秘密策划废除刘后,诛杀丁谓,拥立太子,结果被人告发,身首异处。这些里里外外的变故,无疑给孤立无援的刘娥以生死攸关的考验,风声鹤唳之间,刘娥沉着地决策,果断地处理,招招精准,总算平稳过渡,足见其超常的胆识和魄力。

乾兴元年(1022),宋真宗病逝,太子继位,即宋仁宗。由于宋仁宗年仅13岁,少不更事,宋真宗临死前遗诏说:“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于是,刘娥由皇后变成了皇太后,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成为了大宋王朝的真正决策人。从此,刘娥这位出身低微的川妹子,开始了长达十一年显赫一时的垂帘听政生涯。

这十一年,刘娥既是决断天下大事的实际当权者,同时也是小皇帝的母亲,她丝毫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要求宋仁宗随自己一起处理政事的同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

这十一年,刘娥女子当国,垂帘决事,天下大事并未因她是女流之辈而荒废,反而处置得当,政令畅通,“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

这十一年,刘娥权力如日中天,那些卖乖取巧的大官小吏便蜂拥而上。小臣方仲弓上书,建议刘娥效仿武则天,为刘氏祖宗立庙,遭到她的怒斥;太常博士程琳敬献《武后临朝图》,暗示女子当国有先例,刘娥把图扔到地上。刘娥处在权力巅峰,始终以国家前途为重,以天下太平为重,没有枉法徇私,原则问题上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明道二年(1033年),刘娥感觉大限已近,便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太庙行了祭祀之礼,接受了群臣赠予的“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尊号,随即还政于宋仁宗,实现了权力的顺利交接。不久,她因病去世,享年65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