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基建股暴漲B面:建築市場“還未啟動”水泥出貨量恢復不足3成

“復工是復工了,只是項目負責人到了,施工工人沒到,哪裡來的需求?”華東一位水泥行業人士3月4日表示。

來自終端的銷售數據可以提供佐證。卓創資訊同日反饋的結果顯示,全國範圍拉平來看,當前水泥企業出貨量只恢復到了節前1到3成,遠遠低於往年同期6到7成的水平。

然而,隨著幾乎一致性基建加碼預期的不斷升溫,以及各地政府動輒數十萬億總額的投資,基建這一被漠視許久的板塊重新成為市場熱點。

自疫情發展趨於穩定後的2月26日開始,基建相關板塊開始領漲滬深兩市。據統計,截至3月4日收盤,建築裝飾、建材、房地產板塊分別上漲了10.52%、7.7%和5.88%,包攬了申萬一級行業漲幅榜的前三名,緊隨其後的同樣是建材領域的鋼鐵板塊。

可是,在下游建築業尚未大規模鋪開,需求難以轉變為企業利潤的背景下,一切還只是侷限於二級市場概念炒作和對未來的加碼預期當中。

“市場還未啟動”

拋開地方政府給出規模以上企業動輒八成、九成的復工率不說,當前下游建築企業的實際復工率並沒有外界想象那麼高。就拿北京蘋果園交通樞紐而言,蘭格鋼鐵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4日便反饋稱,“地面工程還未展開。”

今年2月,蘭格鋼鐵曾先後兩次對華北900家建築施工企業復工情況進行調研。

這份囊括了央企、省市級國企及民營企業在內的調研結果顯示,2月底,區域內復工建築企業佔比僅有6.4%,較2月中旬提升1.4個百分點。

對於未來複工節點,7.8%的建築施工企業預計3月上旬復工,13.4%的企業預計3月中旬復工。

另有62.1%的建築企業未能給出明確復工節點,其未開工原因主要包括未獲得復工批准、工人未到崗,或工人到崗但處於隔離狀態等。

庫存數據可以提供佐證。同樣是來自該機構的檢測數據顯示,2月底,納入統計的29個重點城市建材社會庫存為1503.2萬噸,較節前增加801.3萬噸,增幅為114.2%,年同比增長29.9%。

水泥,作為一種產銷量接近100%的建材產品,各家生產企業的出貨量同樣可以從微觀層面反映出建築施工的開工情況。

而從卓創資訊反饋的產銷情況來看,與上述調研結果基本保持一致。

“當前,華東、西南和華南水泥需求恢復較好,雲南、貴州、廣西部分水泥企業出貨量恢復到了五六成,但是主要以袋裝水泥為主,需求主要集中在民用領域,而非重點工程和市政工程。”卓創資訊水泥行業分析師侯林林4日介紹稱。

她指出,華東地區水泥出貨量當前恢復到2到3成,但是也多集中在向重點工程供貨的大型水泥企業,而來自房地產和社會消費的需求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只是由於錯峰生產、企業停窯,以及水泥產銷率較高的因素,庫存增長不如鋼鐵建材那般突出而已。

在侯林林看來,當前水泥企業不足3成的出貨量,只處於往年正月十五前的水平,“市場還沒有啟動。”

擁有十餘個工地的一家四川房企人士4日則表示,公司施工尚未全面展開,當地只有部分頭部房企為了達到預售條件,正在努力追回一、二月份施工進度,復工節奏較快,其餘中小型房企進展相對慢上許多。

板塊輪動疊加預期炒作

雖然建築施工復工比例不高,但也意味著未來提升空間巨大,加上近期充斥屏幕的數十萬億投資項目,基建板塊個股就此翻身。

以建築裝飾行業為例,2月26日至3月4日,主營市政路橋、軌道交通的宏潤建設,其間也取得了21.81%的上漲。

究其原因,更多是來自二級市場層面的因素在推動。

首先是板塊輪動的需要。年初以來,科技股迅速上漲,半導體板塊平均漲幅已經達到53%,面對過高的累計漲幅,部分資金開始撤離。

所以2月25日前後,電子、計算機和通訊板塊開始階段性回落,“定價”更低的建築建材板塊同一時點接力上漲。

其次是,股票價格漲上來之後,專業機構開始尋找原因,最終將其歸結為數十萬億元規模的地方政府重點項目投資計劃。

事實上,地方政府每年都會公佈一批重大投資項目,但部分項目週期長達5到10年,當期實際落地項目和投資存在較強不確定。

建築建材板塊的上漲原因更多的與潛在預期有關,即通過基建加碼來對沖疫情對經濟增長產生的衝擊,而對此資本市場幾乎形成了一致性預期。

“邏輯關係在於,去年貿易摩擦和今年疫情爆發,加上海外疫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出口的需求環境也會減弱,都會對經濟增長帶來一定壓力。”陳克新稱。

上述背景下,通過擴大內需實現總需求的再平衡成為必然,而從投資、消費兩個層面來看,上半年消費,尤其是旅遊、航空、服務業等彈性需求受疫情壓制明顯,所以只能選擇投資拉動需求。

在陳克新看來,投資需求中最為有效和直接正是基建,包括民生等領域在內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然,前提需要建立在4月份疫情會大體結束,如果時間節點繼續延後,基建拉動需求的效果也會打折。”

不過,在2019年國內房地產調控的背景下,基建已經發力並起到了明顯的對沖效果,這從當期水泥業量價齊升行業歷史創新高便可看出。面對上述較高的基數,今年基建繼續維持高速增長難度相應增加。

此外,年內基建投資能否超預期落地,還取決於國家層面的政策、財政的同步發力,不然只能侷限在資本市場的預期當中,而預期是需要兌現的。 (編輯:巫燕玲)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