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从香菱学诗的过程,看自我效能感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香菱,原本是姑苏阊门一乡宦甄士隐的女儿,甄家在当地也算是个名门望族了。只是,香菱在三岁时被家人带出去看花灯走丢了,后来被人贩子养大,这样的经历,导致香菱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再后来她被薛蟠买了做妾室,又因为薛蟠出了一趟远门,香菱这才有了机会跟着薛宝钗进入大观园,拜黛玉为师学作诗了。


其实,香菱如果能够顺利在甄家长大,以父母对她的关爱,她是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读书识字的,也是可以出落成如同宝钗、黛玉、探春等人那般落落大方、能诗会文的小姐的。但是,命运无情地剥夺了香菱爱慕风雅的机会。只是,香菱的出身,说到底也是个小家碧玉,父亲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是神仙一流人品”,母亲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这样的家庭养出的女儿,在周瑞家的等人眼里,是颇有些“东府蓉大奶奶的品格”,因而注定不凡。

从香菱学诗的过程,看自我效能感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虽然命运待香菱很苛刻。但是,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成长,机会也是可以创造的,就看怎么去把握了。内心渴望向上的人,从来不会缺少机会,香菱的经历就是例子。

香菱在薛家,也算是跟在宝钗身边。宝钗那么个精明的人,对香菱的所思所想,都看的明明白白。下面一段对话就是例证:

香菱笑向宝钗道:“我就要和奶奶(指薛姨妈)说的,大爷去了,我和姑娘作伴儿去。又恐怕奶奶多心,说我贪着园内来顽。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个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儿。所以趁着这机会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心。”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

宝钗有成人之美,所以成全了香菱,叫她住进了大观园。如果不是香菱爱慕着大观园和这里的姐妹们,发自内心地羡慕她们的生活,恐怕就不会得到宝钗的成全吧。

所以说,人有时候得自己先成全自己,别人才可能会成全你如果自己肯上进,总会找到向上攀登的梯子的

在香菱住进了大观园之后,她拜黛玉为师,开始学诗。下面就从香菱学诗的过程,具体看看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在这里,我们将香菱学诗看成是她追求自我成长的一个体现。

从香菱一进大观园就去请黛玉教她作诗,可以看出,尽管地位低下,但香菱内心是有着足够的自尊自信,正是这种自尊自信,让她敢于开口请宝钗、黛玉教她学诗。这种勇气,是香菱学诗的基础,这就是香菱高自我效能感的体现。自我效能感,是指的个人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个行为的主观判断,也称为自我能力感。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与智力开发关系密切。个体对自我能力的估计以及对目标的期望,能直接影响其智力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学业和事业的发展。其中,自我效能感对智力的发展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从香菱学诗的过程,看自我效能感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一、高自我效能感能有效激发智力活动

具备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会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而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对于自我的期望水平比较高,内在的动机很强,对于困难的工作,也是采取跃跃欲试的心态,对于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样的高自我效能感,是能极大地促进个人的智力活动的,对于个体将来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

香菱刚刚拜黛玉为师,两人简单讨论了下,黛玉就给这个学生布置了一项不简单的任务,她让香菱熟读一百首王摩诘全集,细心揣摩之后,再读杜甫的一二百首律诗、李白的一二百首绝句,接下来还有陶渊明、应玚、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等人诗词作品。

这些诗词,加起来有不少于五百篇了,林黛玉布置的任务还真有点难。如果是别的学生,恐怕早就畏难打起退堂鼓,但香菱没有,她一听这话,反而笑着说:“好姑娘,你就把书拿出来,我带回去晚上念几首。”拿到了诗的香菱,回到蘅芜苑里,诸事不顾,在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就连宝钗好几次催她睡觉,香菱也不睡觉。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来,香菱积极面对困难的学习任务,毫不退缩,她有信心能读完这些诗,还用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克服了困难。

反之,低自我效能感的人群,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足够前进的欲望、勇气和动力,因此他们对于外界的挑战和压力,则倾向于采取逃避的思想和行为,久而久之,必然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

从香菱学诗的过程,看自我效能感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二、高自我效能感能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智力因素通常指记忆力、观察能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是人在智慧活动中,参与认知的所有认知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则是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以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意志力培养以及建立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能积极协调、约束人的认知活动。

香菱学诗的过程中,除了先天遗传的智力因素外,她个人的非智力因素,也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比如,香菱对于作诗,是有很浓厚的兴趣的,她发自内心地羡慕大观园里这群小姐们抽空就能一起吟诗作画,正是出于这种仰慕的心态,她对学诗非常积极而且充满热情。这种积极热情的心态,有助于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学习中。

除此之外,香菱活泼而单纯的性格,也能让她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她不怕宝钗笑她得陇望蜀,不怕姑娘们因为她的身份笑她爱慕风雅。香菱的单纯,让她在喜欢一件事的时候,就一心去做了,既不会畏难放弃,也不会瞻前顾后。

高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勤奋努力等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影响。具备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往往有着很强的进取动机,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力,在这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下,个体的智力水平将会发挥到最高程度。

再说香菱,读完王摩诘全集之后,心满意足地把书送到黛玉这里,又要看杜甫的律诗。黛玉问了下学习情况,香菱说,凡是画了红圈的,都读了。黛玉就问香菱读诗的感受。后来,香菱又在黛玉等人的鼓励下,大胆地谈论起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等诗句的感触。

从香菱学诗的过程,看自我效能感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三、自我效能感能有效地控制学习行为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群,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他们会设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追求的和目标有关的活动上。他们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学习结果负有直接责任,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一直排除干扰,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能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香菱学诗,首先是按照黛玉的教学计划,开始读诗。原文有个细节,说香菱先是在还书给黛玉后,“又要换杜律”,后来是“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说明香菱求学若渴,一直在主动推进学习进度。如果稍微是贪玩的人,恐怕连跟进进度都难,就更谈不上推动进度了。

其次,香菱学诗的时候,完完全全沉浸到学习中,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她“茶饭无心,坐卧不定”,思考的时候“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夜晚也是嘟嘟哝哝,直到五更天才睡下。五更天,也就是到了早上四、五点的时候了。香菱睡不了一会,又起来忙忙地梳头洗脸去找林黛玉了。这一切,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人都看在眼里,用宝钗的话说,如果宝玉能像香菱这样,学什么都有希望能成。

还有,为了完成学习目标,香菱已经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行住坐卧念兹在兹,不怕人笑,不怕起早贪黑,排除一切干扰,只为了能写出一首好诗。就连探春跟她说话,让她歇会儿——“你闲闲罢”,香菱都怔怔地说“闲字错了韵”。这些充分说明,香菱完完全全沉浸到诗歌的世界中。最后,她因为不怕难、不怕累,不怕苦,用诚心、自律和刻苦,写出了一首令众人心服的新巧有趣的诗。

作者:红楼夜思。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发表不同观点。感谢各位朋友关注本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