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在中國這30年的近代汽車史中,2018年有太多的故事發生。

期待的,高興的,質疑的,惋惜的,失望的,統統擠進這365個日日夜夜中。一頁紙說不清,也道不明所有的人和事。

唯獨清晰可見的,是中國車市這一趟高速列車,突然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踩了一腳剎車,害不少人摔得人仰馬翻,有些甚至摔出了車廂。

然而,這趟列車並不完全是冷颼颼的,仍然有值得一提的閃光點,吊著大家的胃口,令人期待接下來的動作。

其中之一是各大車企心照不宣地在中國玩起了跨界營銷。

傳統的營銷方式少了一點廣度和深刻


中國以往的汽車宣傳,更多是在閉環之內,主要覆蓋汽車從業者、愛好者以及準備買車的消費者。

如果不是以上三者,汽車在別人眼中,只不過是馬路上的移動工具,少有人關心汽車的宣傳。

這就導致車企運作出一次宣傳方案,卻沒辦法大面積地傳遞給普羅群眾,甚至觸及不到自己潛在的目標受眾。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

首先是汽車自帶強烈的工具屬性,好比一個錘子,誰會研究背後的設計和歷史呢,能砸就行;二是汽車並非人人負擔得起的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就篩選了大部分人群;三是宣傳內容的平淡,無法引起多數人的共鳴。


想要改變這一種情況,必須改變大家心目中對汽車,對一個品牌的固有形象。

這剛好是跨界營銷的精髓所在,互相借用對方在各自領域樹立的品牌力和標籤,從而在未來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為品牌注入新活力和目標人群。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蘭博基尼Murcielago“範思哲版”

跨出去才叫跨界


跨界營銷,言簡意賅是跨出去——和不同領域的品牌合作,把一些毫不相干的元素融合在一起,給吃瓜群眾製造一個驚喜,利用這種新鮮感增加曝光度和影響力。

站在商業層面的角度,發揮不同類別品牌的協同效應,把彼此的目標受眾聚集在一起,有助於擴大銷售渠道,最終產生“1+1>2”的效果。

但是跨不準的界,卻會帶來負面效果。

在2018年12月10日,三星在中國首發首款“打孔屏”手機Galaxy A8s,並宣佈和潮牌Supreme合作,將在未來推出一系列產品。

這個消息一出,簡直是在科技界和潮流界扔下一顆重磅炸彈。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Supreme是當今世界上最熱門的街頭潮牌,沒有之一。

一件印有Logo的T恤如今炒到上萬元,一塊再普通不過的磚頭,只要印上“Supreme”的字樣,就可以賣到2000+元。

和Supreme聯名的品牌通常是一個領域的大鱷,比如LV、The North Face和耐克等等。

誰也沒料到,在沒有任何諜照爆出和徵兆的情況下,代表“至高無上”的Supreme居然史無前例地和科技公司三星合作了。

最後搞清楚了,是三星搞不清楚這個“Supreme”和美國正版“Supreme”的區別,找來的“Supreme”是意大利山寨的“Supreme Italia”。

這次引起軒然大波的“合作”也演變成一場大鬧劇。尷尬的三星隨後表示,“我們現在在重新考慮這次合作,並對這起事件造成的任何疑慮表示遺憾”。

既然玩跨界,肯定要提前瞭解對方的品牌歷史和故事,雙方知根知底,才能達到水乳交融的效果,以免鬧得啼笑皆非。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以不隨波逐流的設計和高質感聞名的Sacai在今年聯名《紐約時報》,主題是“真相,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重要”。旨在告訴大家,不少媒體為了流量,現在收到的信息基本是經過渲染和加工的,在網上帶節奏和帶方向,到最後所有人忘記了真相的樣子

除此之外,兩個品牌最好有同樣的號召力,面向相同或類似的消費者。但是,又要互相提供額外的用戶體驗,我沒有的你有,你沒有的我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額外的用戶體驗,也要符合目標消費者本身的調性,避免造成品牌形象的混亂。

汽車界確實有跨界合作的前例,只是之前在中國不多見,尤其是自主品牌。今年卻突然迎來了一次爆發。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紅旗聯名李寧

年輕人是導火索,領克悟到時尚界的真傳?


毋庸置疑,現在的汽車消費趨向於年輕化。

然而除了少數幾個個性化品牌和車型,大家仍普遍覺得汽車過於呆板,屬於夕陽產業,難有吸引年輕人的特質。

時尚有強烈的“年輕化”和“表達自我”的屬性,是眼下車企所缺少和需要的。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按照慣例,時尚界的各種奢侈品品牌,通常會在每年的1月、2月,或者10月、11月,召開“春夏”、“秋冬”發佈會。

當然時間沒有準數(香奈兒2018年秋冬發佈會就選在年初的5月份),這種命名方式只是為了區分每一季的商品,所使用的季節性詞語。

好比今年4月份的02發佈會,不叫“新車發佈會”,叫“春夏發佈會”,10月份的03發佈會,叫“秋冬發佈會”。

不光學了這點表面功夫,領克也和時尚界一樣玩跨界,用個專業點的詞彙,這是“聯名”。

但是在多數人的常規認知中,汽車是冰冷的傳統工業製品,和走在時代前沿的潮流文化沒有任何關係。

領克是這樣起了個頭——找來設計師品牌JINNNN合作,把領克的標誌性設計融入衣服中,推出一系列服飾和配件,還找來模特在發佈會上走秀。

這一系列的產品,可以在一家專營潮牌的APP買到,雖然一件長款夾克要價3000多塊錢,並不便宜,或許領克的目標群體暫時下不了手。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然而,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此舉為領克這個新晉汽車品牌,成功奠定下年輕化的基調,同時取得優異的效果極贊,引起自主、合資品牌的模仿。

這不,僅僅是2018年,一下子就冒出了諸如寶馬X2、紅旗和李寧聯名,雪佛蘭Redline和彪馬、 美妝品牌Benefit聯名,奧迪Q2L和設計師張弛聯名。


似乎只要是面向年輕人的車型,就少不了聯一次名。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話說回來,懂得跨界玩聯名肯定是好事,這種玩法玩到位,能夠打破汽車在人們心中的固有形象——作為從昂貴的大宗消費品轉化到眼下的日常消費品,汽車不再像過去那樣呆板。

汽車其實也是一件搭配衣服、宣示態度的單品,可以融入更多的感性層面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拉近彼此距離。

我記得張柏芝說過,汽車就是她的另一件飾品。

當然我們也希望這種跨界合作,各大汽車品牌有拿得出手的創意和作品,而不是為了博眼球而跨界。

又一次做出正確示範的領克


不得不說,領克是真把汽車品牌的宣傳當做潮牌在運營。

眼看其他人在“聯名”的路上玩得不亦樂乎,沒想到領克還留有一手——開快閃店,這同樣是時尚界熱衷的玩法。

最早的“快閃店”概念要追溯到2007年,源自日本大名鼎鼎的川久保玲,起初叫做Guerrilla Store—遊擊店。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最初的CDG“快閃店”

近幾年由於Kanye West、The Weekend和Justin Bieber等明星,在城市舉辦演唱會的同時,在當地開設快閃店,販賣限定的服飾,重新掀起快閃的浪潮。

快閃店,顧名思義,“快閃”是短時間發生的事情,沒有固定的地點和時間,有點類似於流動擺攤,今天早上我在這條街叫賣,城管一來,下午就轉移陣地到另一條街,打游擊嘛。

但是快閃店是合法的,不會引來城管,開店時間不只是一早上或一下午,地點也是在不同城市中騰挪。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Kanye West在《Saint Pablo》巡演開設的快閃店

快閃店的靈活度和關注度遠遠高於4S店,成本又低於後者,領克準備在歐洲主流國家的首都建造一家旗艦店,然後用快閃的方式在各個城市轉一圈,相當於4S店的巡演。


不過快閃店只有汽車的話,僅僅是可移動的4S店。這對年輕人來說,仍然缺少吸引力,因為家用車太過尋常普通,既沒有“特立獨行”的不同點,也表達不出個性的想法。

換句話說,一點也不Cool,發到社交媒體,根本沒有人點贊。

領克乾脆跳出4S店的常規模式,在快閃店融入了當下的流行文化,店裡有先鋒藝術家的作品、買手推薦的單品和服飾等等。

用營造出來的生活方式,吸引價值觀類似的群體進店,而這些也正是領克的最大潛客群。

領克的終極目標是,把4S店打造成“網紅汽車店”,最好和網紅奶茶店、咖啡廳一樣,年輕人主動到店,完成拍照打卡一系列動作,然後一傳十,十傳百,最終成為一座城市的潮流地標。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除此之外,2018年3月份,領克02在阿姆斯特丹首發的時候,便把一場發佈會開成賽博朋克風的夜店Party,又一次打開了大家的思路。

原來主打年輕定位的車型發佈會還有這種玩法,在這之後,也在其他車企的發佈會見到相似的路數,彷彿這不是發佈會,這是一場耐克或阿迪達斯的新品發佈會。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領克02的發佈會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奧迪Q2L的發佈會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和王陽明旗下品牌金銀帝國聯名的雪佛蘭尚·紅系列發佈會

關於車企的跨界營銷,年輕人的回答是


既然領克把潮牌的套路玩得這麼溜,我們特意租了一輛領克01去參加《YOHOOD潮流展》。

藉此機會採訪年輕人,面對鋪天蓋地的潮流化,他們對車企的潮流趨勢有怎樣的看法?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其實一番走訪下來,這次採訪的結果可以說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年輕人弄潮歸弄潮,在對待汽車這個問題上,還是比較“保守”的,遠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般“膚淺”。

歸根結底,年輕人和其他年齡段的消費者一樣,最注重的還是一款車的內在機械品質,比如安全性、舒適性、質量和燃效等等。

唯一的差異可能是,年輕人對品牌的時尚調性更高。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正如視頻中那位老哥說的一樣,潮流化宣傳是加分項,但不是決定項,買車選來選去,最後還是選一輛有口碑的車型,這也是理性的消費市場體現。

不會說,看到某款車和自己喜歡的服裝品牌聯名,就掏出十幾二十萬買輛車,畢竟汽車仍然是價格不菲的大物件,還要用上好幾年乃至10年,不是說穿一季、穿一年就換。


汽車營銷尖子生領克,為何每次跨界都能拿滿分



總之,想要車賣得好,車企的首要任務是把車造好,保證一款車的產品力,接下來才是在宣傳上下功夫,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即使一開始誇誇其談的宣傳,騙到部分人的眼光和銷量。但是經過一段時間,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汽車,照樣會遭到市場的淘汰,舍“造車”逐“噱頭”的方式,絕對不是長遠的發展之計。

然而眼下有這麼多款車,消費者卻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接觸,好車也怕巷子深。

一個好的宣傳和廣告,能讓別人看一眼就記住,這才有看車、選車的可能。如果一直默默無聞,造出多好的車,最後也撐不到大賣那一天。

車肯定是要造好的,宣傳也要跟得上,別說年輕人,這樣的車,誰會不買單呢。

當然了,我是更願意看到,汽車的宣傳做得越來越新潮,把廣告做得越來越有意思,讓汽車少一點工具屬性,多一點生活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