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

一品铲史官


如今对杨广的评价两极分化:一种为千古明君,有大运河、开科举这种千古盛事;一种为无道昏君,三征高丽、苛捐杂税导致隋朝二世而亡。

这里编者就不对杨广进行评价,所谓兼听则明,给大家捋一捋历朝历代先人对杨广的评价,估计就能给大家一个直观的认识。

①杨侗的评价:

杨侗是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次子。杨广被宇文化及弑杀于江都后,杨侗被留守东都洛阳的大臣拥立为皇帝。然后杨侗追谥自己爷爷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追谥自己父亲元德太子杨昭为孝成皇帝,庙号世宗。

认为杨广效法天地,英明神武,完成了中华的统一,四夷诚服。东到蟠木,西通细柳,前过丹徼,后越幽都;凡是阳光能照到的地方,风雨能吹到的地方;不管是圆头的、还是扁足的,不管是长毛的、还是吃草的,都无不尊杨广为皇帝。何况杨广移风易俗,制定礼乐,无不显示其英明神武。

这里当然由孙子对自己爷爷的吹捧,但是牛皮吹破天,还是有影子的。最起码杨侗说自己爷爷杨广灭了南陈等国家,实现隋朝的大一统是不可抹灭的。


②窦建德的评价:

夏王窦建德出身扶风门阀士族,看见杨广东征高丽失去人心,自己也起兵反抗隋朝,虎踞河北。杨广被杀死后,窦建德就派遣使者到洛阳朝拜隋朝皇泰主杨侗,并追谥杨广为闵皇帝。闵,也就是“悯”,怜恤,哀怜。

这里窦建德反抗杨广,杨广死后又进行追谥,表示同情,固然离不开政治目的,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能反应出,杨广的死在当时还是有部分人是抱有同情的。


③李渊的评价:

李渊作为关陇门阀士族,在杨广失去人心的时候,也举起大旗反抗隋朝。之后,率军攻取长安,拥立杨广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杨广遇弑后,逼迫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对杨广追谥为炀皇帝。

炀根据《谥法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也就是说杨广好大喜功、逆天行事、虐待百姓、薄情寡义,最后让隋朝灭亡。这么说,杨广根本不是一个好皇帝,隋朝的灭亡如果要追责,必须是杨广来承担。

这里的评价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通过贬低杨广,从而证明唐朝政权的合法性。可笑的是,杨广对当初自己率军灭国的陈后主,追的谥号也是炀皇帝;想不到自己死后,这个恶谥又轮到自己的头上。


④李世民的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终于坐上了大唐江山的皇帝宝座。李世民在位期间多次多杨广进行评价。

贞观初年,李世民就身边的侍从大臣们说,隋炀帝大肆营建宫室,以便纵情游乐,从西京到东都,沿途离宫别馆随处可见,驰道也有几百步宽,两边还种上树作为装饰。百姓无力承担徭役和劳役的重负,相继起来反抗,最终众叛亲离,导致隋朝的灭亡。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在游洛阳宫,泛舟在积翠池上,突然发出感慨,对身边长孙无忌这些身边的侍臣说,隋炀帝的荒淫无道、好大喜功,最终导致天下人的怨恨和叛乱,国破家亡;另外隋炀帝灭亡就是身边大臣的不忠心,像宇文述、虞世基、裴蕴这些人,他们身居高位,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被委以重任,但只知道行小人谄媚之事,扰乱视听。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对魏徵等大臣说,隋炀帝的灭亡就是他不顾百姓的疾苦,到各地去行幸巡游,没有归期;假如一直留守在关中,就不可能遭致灭亡。另外,隋炀帝不听董纯、崔象等大臣的忠言,结果最终不仅自己死于叛臣之手,也断送了江山社稷,还留下笑柄给世人。



安定郡小书生


既然是评价,就会有很多角度,不同的角度肯定褒贬看法是不同的,我们不要争辩哪一个角度更正确,但务求找到更贴切的角度。下面,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来分别评价一下。

一、如果你是一个仕途无量的官员

你是一个官员,前途无量,主政一方。看了隋炀帝的史料之后,你的脑海里逐渐出现了两个闪亮的大字:政绩。

隋炀帝再有缺点,可他往北抵御突厥,维护了帝国北部的边境安宁;往西经营西域,再次维护了河西走廊的通畅,击败了吐谷浑,使得西域各国纷纷朝贡,他甚至在凉州搞了一个各国来宾参加的大聚会(类似于G20),奠定了唐朝向西部开放的基础;往东,他营建东都洛阳,目的首要不是个人享乐,而是将洛阳打造成帝国核心位置的军事和后勤基地,保障了统治的稳定;往南,他经营扬州,开发江南,促进了南北融合。

除了这些”东西南北“的大事件,他还开凿隋唐大运河,创建了科举制,这些伟大的政绩,哪一条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以,作为一名官员,你一定会高度评价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二、如果你是一个博学深思的学者

你是一个学者,博古通今,善于”资治通鉴“,看了隋炀帝的史料后,你 的脑海里逐渐出现了两个闪亮的大字:客观。

你认为,隋炀帝虽然有很多历史功绩,可他不爱惜民力,同时进行多个超级工程,这些工程不是不可以做,但隋炀帝太着急,非要一次性搞好几个。政府的财政税收不足,就进一步加强税收,压榨百姓。

而隋炀帝,居然自己一点也不节俭,为了维护与西域等关系,不惜花费巨资维持;开凿运河之后,自己在上面乘船享乐;人虽然很聪明,但却不好好读史书,而是热衷于写诗,虽然诗写的确实不错。

所以,唐朝的诗人皮日休作诗说: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二首》)

作为一个学者,要对隋炀帝一分为二的看,要客观,他不是一个庸君,但绝不是一个明君。。

三、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我们是生活在隋朝的老百姓,守着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对谁当皇帝、皇帝要 做什么,并不操心。当然,皇帝牛逼了,我们也觉得自豪。但是,在隋炀帝的治理下,我们这些老百姓有的在开凿大运河,天天在工地上挖土,自家的地都没得种;有的在洛阳和扬州搬砖,自家的地都没得种;有的被征发去东北攻打高丽,头一次还打的大败,死了不少人,没死的人,自家的地都没得种。

自家的地没得种,自家的老婆孩子父母,谁来养活呢?至于什么历史意义、影响深远、经营西域、开发南方,这些事情的确很重要,可是,能不能慢点来,让老百姓先把日子过好?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生活在大业年间的普通老百姓,对隋炀帝的评价一定不会很高。

至于读者您呢?先看看自己是处在社会的什么阶层,再来评价隋炀帝吧,不要总是盯着隋炀帝的个人品质。隋炀帝是皇帝,皇帝是没有私情的,也不能从私情、私德来认识其真正的面目。


danyboy



隋炀帝,让我们第一个想到他的丰功伟绩肯定是开通京杭大运河,他的开通所带来的成绩,我就不多说了。这里我要说隋炀帝杨广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统一江山”、“修通运河”、“修建东都”、“西巡张掖”、“改革创新”、“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所以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也有说他荒淫无度,几下烟花下扬州,也有时杀人如麻,以至于有的臣子称他坏人。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句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先生好特别



如果当年第三次出征高丽他成功了,还会失去天下,甚至是失去性命么?又或是没有来江都看琼花,宇文化及还有杀他的机会么?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成王败寇再所难免,胜利者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合法政权,总要无限放大失败者的罪过并大书特书。

历史说炀帝贪花好色,弑父淫母,我认为弑父是可能的,最是无情帝王家,面对那人间至高无上的权利,人性的残忍被考验的淋漓尽致。但仁寿宫外逼后母我却从来都不信。



做为太子他不缺女人,虽然一直谨小慎微洁身自好,但若说诺大的东宫就只有一个萧太子妃我还真不信。就算他对宣华夫人有着什么特殊的情结,但在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的仁寿宫外,那个一手缔造了大隋朝雄狮一样的文帝就躺在只有一墙之隔的床上,虽然这时他已经缠绵病榻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但虎死威犹在,何况他还一息尚存,他对宣华夫人的宠爱天下皆知,在他病重之时唯一一个能够一直守着他的女人,这样一个女人在宫中的地位和权势是可想而知的。杨广不是傻子,更不是一个混蛋,为了太子之位他能清心寡欲一直隐忍,他是一个诚府极深,处心积虑十几年成功夺谪的太子,文帝已经病入膏荒了,这连白痴都能看得出来,文帝一倒下,整个天下都是他的,他面对的是唾手可得的这个世间的最高的权利地位,就算宣华夫人是天仙下凡,又何必非要急于这一时又怎么敢在这个时候抛弃所有的伪装让自己十几年来的努力前功尽弃?



有史书载,真伪难定,欲言又止的总是让人欲罢不能。

炀帝之亡,亡于暴;暴,之于急!操之过急!

他终究只是一个凡人,他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他想三手抓却没有长出第三只手。

他急着抓天下,他抓到了,十几年的谋划让他一朝站在了人生的极巅之峰,这时的他是心怀天下的,开运河通南北,靖边疆统天下,修长城筑万世之基;又急着抓享受,这本就是水到渠成,筑洛阳,修离宫……虽然代价是帝国的千疮百孔;他无视于帝国的岌岌可危又急着去拓土开疆!

他坐稳了天下,如愿以偿,终于可以狠狠的撕下戴了十几年的面具,他要这天下都知道,自己才是至高无上的唯一一人!



紫微城60日而成,役工计170万人,开凿大运河,十余年间征发役丁近千万人次,修成归家者仅十之四五,建显仁宫,建造天经宫,造龙舟、造随从船共计数万艘, 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频繁往来于长安洛阳,大造离宫别苑,甚至在巡游江都之时,光是率领的诸臣百官及后妃宫女就多达一二十万人,船队在浩浩荡荡的江面上长达二百余里,途中凡是所经各州县,五百里之内都要提前准备贡品。

想那炀帝船头迎风而立,身后佳丽三千环绕,百官跪服,挥手间指点江山!

何等的奢华霸气,何得的志得意满!何等的风光无限!

虽然杨广还开凿了一条被他极尽抹黑的大运河。

但大运河的功过谁又能评说?

运河流金两千年,三征高丽无功还。六朝红颜伴黄土,雄心只葬三尺三。



大运河的通航使得唐朝更好的掌控了江南乃至于北方的广大地区甚至是对全国的统治,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北至北京,南至杭州,西过洛阳直至长安,从此南北交通通畅,整个长三角地区繁荣发展,无数丰富的物资从水路运往沿途各地,直接促进形成了一个以大运河为依托的繁荣商业体系。洛阳与杭州之间可以直通商船,从此扬州的繁荣富甲天下。

但炀帝运河之功,却尽数泯灭于麻叔谋的嘴下。也或许麻叔谋只是炀帝心急火燎的残暴统治下的一个缩影。

如果此时上天对炀帝还有那么一丝丝眷顾的话,那杨玄感的起义就是命运对他最后一次的警告。

可是杨广太自信了,年轻时的征战四方战无不胜让他错误的认为自己是天下无敌的天选之子,没人可以对自己说不。

然后杨玄感就死了。

愤怒的炀帝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无敌,为了将这种无敌的霸气宣扬到全天下,他毫不手软的杀了几万人来为杨玄感陪葬。



也是为了将这霸气普及到莫非王土的全天下,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仓促的对卧睡于枕边的高丽举起了屠刀。

于是琼花遍开十八朵,烟尘蔽日六十四。

或许当年的炀帝已经有了繁华一梦的感觉,把那权利荣华都看的淡了,他平了边疆、他修了驰道、他加筑了长城、他建了洛阳、他修了榆林、他平了吐谷浑、他还开创了科举、天下在他的手中统一……可那又如何?也曾有当世媚他媲美秦皇汉武,也曾有后人评他千古一帝。只是这时他却说:“好头颅,谁当斫之!”



历史激荡出岁月的涟漪,

似有金弋铁马奔腾不息。

繁华涤尽至尊梦,

那堪回首百年身。


耕山种水


隋炀帝是个亡国之君,但是亡国之君就一无是处吗?那么历史上的隋炀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有军事才干

隋文帝杨坚本来是北周大将,后来反了北周,建立隋朝。在隋之前,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其中南方有宋、齐、梁、陈四个国家。隋文帝统一北方后,就打算对南陈用兵,当时的统军将领正是隋炀帝杨广。

杨广带着大军打到了南陈,在这场战争中,杨广表现出了十分杰出的军事才能,在最少的伤亡下,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聪明过人的人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隋文帝将长子杨勇立为太子,也就是他的接班人。可是后来接班的却并不是杨勇,而是阳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杨广知道母亲独孤伽罗与父亲杨坚感情很好,父亲也最能听进去母亲的话,所以他就不断讨好母亲,表现自己的孝心,独孤伽罗也就不断在杨坚面前说杨广的好话,久而久之,杨坚自然也就觉得杨广不错。后来杨广又设计陷害杨勇,杨坚就立他为太子了。杨广的手段虽然卑劣,但是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功在千古,罪在当下

京杭大运河,后来成了我国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这就是当时杨广主持修建的。还有沿用至今的科举制,是杨坚创立后,由杨广发扬光大的。

不过这些功劳,也不能掩盖杨广的罪行,他贪图享乐,生活奢侈,百姓自然也就十分不容易了。

杨广有大过,但是也立下了大功,是一位功在千古的亡国罪人。


斯幽说历史


隋炀帝杨广,一个差一点就成了千古一帝的皇帝,只怪他时运不济,被唐太宗李世民摘了桃子。他是一个暴君,但绝不是一个末代昏君。他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功在千秋。他是一个被民间传说、戏曲和文学随意扭曲的历史人物,造成后世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个有血有肉的隋炀帝杨广。

他曾仗剑走天涯,一统天下。隋炀帝杨广在他老爸做皇帝的时候,也是少年英雄,二十岁统帅隋朝大军,灭陈朝,帮助自己的老爸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少年杨广屡立战功,生活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十足的一个年轻有为的乖宝宝,博得自己老爹的喜爱,逆袭成为了太子。就这样的一个乖宝宝,如果不知道他后来的肆意妄为和骄奢淫逸,还真是被他给骗了。只能说他是一个戏精,堪称最佳影帝。

为了皇位,弑父杀兄,无德皇帝。杨广在做了太子之后,开始显露自己的丑恶嘴脸,在自己老爸病重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想登基为帝,甚至色欲上头,意图非礼她老爸的女人,这一切都很不幸地被自己的老爸知道了,后果很严重。他也是一个狠人,一不做二不休,弑父杀兄,登基为帝,开始了自己作为皇帝的表演。

在政治上,迁都洛阳,修建大运河,苦了百姓,却功在千秋。隋炀帝杨广当坐上皇帝宝座,就搞起了迁都洛阳的大工程,大家可能都认为此举就是杨广贪图享乐,实则结合当时洛阳的地理位置以及后世作为唐宋都城的重要地位,可知迁都洛阳也有他对于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考虑。紧接着,杨广有搞了一个大工程——修建大运河,大家可能认为此举就是杨广为了南下扬州,贪图享乐而修建,当然这个因素也存在,毕竟他后来确实南下扬州游玩,但除此之外,也有南北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为三征高句丽的运输需要的因素。修建大运河,征调大量民夫,苦了当时的百姓,但它成为南北经济的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功在千秋,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

在文化上,开创科举制,影响深远。隋炀帝杨广当上皇帝后,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度,给了普通百姓做官的机会,打破阶级固化的桎梏,这一制度为历朝所沿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深远,甚至影响了世界,被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吸取其精华。

在军事上,穷兵黔武,三征高句丽,时运不济,滥用民力,天下大乱,国破身亡。隋炀帝杨广当了皇帝后,仗着自己之前打过不少胜仗,就认为自己天下第一,开始对外穷兵黔武,战争不断,攻灭吐谷浑、讨占城、征讨契丹、征讨琉球,都完胜,也不错呀,如果他能够一直胜利下去,那么他就真的有可能成为千古一帝了。但是好景不长,这次他玩了一个大的,三征高句丽,由于时运不济,把自己给玩死了。三征高句丽,第一次他率领百万大军,由于自己的指挥不畅,导致大败,几乎全军覆灭,损失惨重。但他不知悔改,及时收手,不久就二征高句丽,由于后院起火,匆匆撤军,无功而返,第三次更是由于国内大乱而作罢。由于三征高句丽,耗尽了人力、物力、财力,老百姓困苦不堪,揭竿而起,天下大乱,最后国破身亡。

隋炀帝杨广无疑是个大暴君,但绝不是一个末代昏君。昏君是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或者不履行自己的责任,就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显然隋炀帝杨广是想做一番大事业的,而且他确实做了很多实事,只是他时运不济,假如没有三征高句丽的大败,他很有可能成为千古一帝,反倒这一切都被后世李世民继承和学习,被唐太宗李世民摘了桃子罢了!他虽然无德,但是有功,他的“功”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就决定了他的人生悲剧。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古今帝王,数以百千,功勋煌煌堪比大隋世祖明皇帝者绝无第二人。十大盖世功勋任何帝王一生能有其一二足以千古不朽堪称有为明君。大隋世祖明皇帝的悲哀正在于其功勋太大,大的让后世所有帝王难望项背,如果再推崇他,无疑等于自贬为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之庸君。只好代代帝王不约而同予以反复抹黑之,方显本朝天子之圣明。

1、在大多数人看来,隋炀帝是一个暴君、昏君。但是他所建立的功勋绝无第二人能比。首个开创科举,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这一制度被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营建东都,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战略考虑,修建东京迁都洛阳。

3、修建运河。影视中体现出他的残暴,千千万的人民因修建运河而亡,但是他所修建的运河却视利在千秋的丰功伟绩。

4、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好学,善属文”,写的一手好诗,但亡国之君,名誉一般都不咋地,所以把他的这方面给掩盖了。

5、西巡张掖,亲自开拓丝绸之路,在古代也只有他抵达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当时西域的二十七过君主都来朝见。

6、打败了西突厥,扫除了一大障碍,几百吐谷浑,建立了四郡,借此机遇开发西域,保证了西域的畅通。

7、远征高丽。三次远征高丽,最终让其臣服。

8、收降琉球,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交流。

9、他所创建的封建体系被历朝历代所沿用,一直到家务战争失败。

10、20岁的时候,杨广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中国分裂的局面,结束了中国长达三四百年的战乱世代。

古今帝王,功勋赫赫。现如今对他存在的误解,大多是史实的记载,但是史实又可以全信吗?那只不过是胜利者所决定的东西。


快乐驿站yangguotao



隋炀帝杨广的形象绝对是被历史扭曲了。然而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如果没有隋炀帝这样荒淫无度、残暴不仁的暴君,那么唐朝建国就没有合理的说法。

下面我们大概聊聊隋炀帝杨广的功绩:

1. 开通大运河。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促进了沿河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交流,维护了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



2. 兴办教育、发展科举。隋炀帝杨广即位初就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发展科举制度,从而避免了之前的九品中正制由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的弊端。


3. 征讨吐谷浑、占城、契丹、高丽。加强了中央集权、拓展了中国疆土、彰显了泱泱中华的国威。

4. 征服流球(台湾)。为后世历代统治台湾提供了合法依据。


在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万国来华朝贺,国力强盛。另外杨广还很有才华,他创作过很多诗作。比如这首《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希望朋友们在评论区多多批评指正,多多讨论!


壹柜坊


隋炀帝年少的时候,可谓颇具一代帝王的英气。二十岁的时候统帅隋朝大军,灭陈朝,帮助自己的父亲统一天下。战功赫赫,不骄不躁,礼贤下士,非常具有帝王的潜质。然而,由于其从小生活在宫廷深院中,环境十分优越,,在其有点变态母亲的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可能是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人格分裂,一旦无人约束,便是显示其贪婪的本性,挥霍无度,以致骄奢淫逸,最终使得江山动摇,国家灭亡。 隋炀帝为了皇位,弑父杀兄,,在其父亲病重的时候,迫不及待的相登上帝位,甚至想占有父亲的女人,不幸东窗事发,其显示出残忍的本性,弑父杀兄,登上帝位,开始了其皇帝生涯。



(1)政治上,隋炀帝颇具战略眼光,搞起了迁都洛阳的大工程,这对于政治、军事以及经济都是非常有利的。紧接着,他开始修建大运河,大运河的修建对南北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以及为其三征高丽提供运输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呢,修建大运河耗时耗力,而且急于求成,导致民力疲乏,怨声载道。


(2)文化上,开创科举制,影响深远。隋炀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给了普通民众做官的机会,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打破了阶层固化,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社会发展。这一制度影响深远,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3)在军事上,隋炀帝之前打过不少胜仗,就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开始了其军事行动。攻击吐谷浑、讨占城、征讨契丹、打琉球都赢了。这就助长了其嚣张气焰。这次他目标对准了高丽,然而高丽可以说非常有实力的。第一次,他率领百万大军,由于自己指挥不当导致大败,损失惨重;第二次打高丽时,由于后院起火,匆匆撤退无功而返。第三次,更是国内打乱,不得已而罢兵。三征高丽,耗费了大量的民力物力财力,百姓得不到喘息的机会,导致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天下大乱,最后国破身亡。



隋炀帝其实想做一番大事业,他做了很多有益于后世的工程。然而急于求成,忽视了民众,最终导致失败,沦为亡国之君,可谓悲惨。


影视流动站


关于隋炀帝,我想最适合他的应该是天下第一败家子儿这个称号。

杨广画像

为什么?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杀了高熲、贺若弼几个开国功臣。杀功臣的皇帝多了去了,朱元璋都杀了个干干净净,也没见把天下给败了。

当然也不是因为他把老爹的几个小老婆给睡了。天下十八路烟尘造反,也不会是因为这点男人裤裆里的破事儿。

更不是因为他把前太子杨勇一家都杀光了。皇位争夺的失败者,就算有几个同情者 也不会影响到成功者皇位的稳固性。

关键还在于一个败字。

要说杨广继位的时候,那真是手拿一把好牌。老爹已经把最大的敌人突厥给分裂了 弄得其欲仙欲死。老爹留下了足够全国人民不种地吃上好几年的粮食储备。老爹留下了上百万骁勇善战的军队,开疆拓土所向披靡。老爹……

等一等,怎么都是老爹的?

没错,作为几百年乱世后第一次统一中国的隋文帝的儿子,杨广其实压力山大。如果是他那个失败的哥哥杨勇,可能压力不会这么大,正好可以吃喝玩乐,但作为自认第一聪明人的杨广,他不会这么颓废!他要超越他的老爹!他要当千古一帝!

唐人皮日休认为修大运河之功可以与大禹相提并论。可是,人家大禹是身体力行带着老百姓为防洪水苦干十三年。杨广是为了自己到江南去玩方便,滥用民力,累死了数以十万计的百姓,高下立判


所以杨广就开始彻底放飞自我了。营建东都、修大运河、三征高丽、征吐谷浑、征契丹、征占城、西巡西域、大修离宫……,死了多少军人和百姓,从来就没有人统计得清楚,不过粗略估计在一千万人以上。

这样把老百姓不当人的狗皇帝,当然天下共讨之。其罪罄竹难书,其终死有余辜。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天下怒起,昏君授首

至于大运河对国家发展的价值,当然是有的。不过这并非杨广的本意,他只是喜欢大工程,在败家方面特别有天赋而已。

从古至今,国家强盛而一力败之的亡国之君,唯杨广一人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还真是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让他老爹望尘莫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