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提到明朝皇帝的时候,评价多是无赖儿郎?

野水荒湾


当时我们说明朝皇帝多是“无赖儿郎”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说的是两个方面。首先,我们可能是指这位皇帝做事很“无赖”,不讲道理;其次,这位皇帝本身就是“无赖”,没有出息。

朱元璋就是“无赖”的祖宗,为所欲为

我们要讲明朝皇帝,那就肯定绕不开他们的老祖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老爹没读过书,农村人起名字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这样子下来的,他排行老八,于是就叫重八。

朱重八当过乞丐,做过和尚,搞过叛乱,九死一生终于打下了大明王朝,这都要归功于自己家里穷,吃得了苦,这才能忍下这种苦日子,可是奈何家里穷,从小没读过书,没能接受高等教育,于是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为所欲为,靠着自己总结的经验来管天下。

朱元璋认为自己拼了老命打下来的天下, 应该将天下大权都收集到老朱家的手里,他琢磨许久,决定模仿赵匡胤发动杯酒释兵权,让自己的老兄弟们自动上缴权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同样是即兴表演,赵匡胤能够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的兄弟们拍拍胸,表示他们可以帮忙守天下,《杯酒释兵权·明朝版》尴尬收场。

朱元璋为了权力做了啥?设立锦衣卫,设置诏狱,绕过了国家司法机关,直接对不满意的官员下毒手。

朱元璋将天下安排妥当后,就废除了诏狱,规定子孙后代都不可以用这玩意,太毒了。

老朱家后来的子孙们,做事无赖都是祖传的,毕竟老祖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所欲为,还下令以后的皇帝不能效仿,但能当皇帝的又有哪个是听话的主,大多都跟着朱元璋的步伐乱来。

明朝皇帝是无赖,毕竟没读过多少书

我们评论明朝皇帝多是无赖,还有一个层面,就是说明朝皇帝的素质低,这事还真不能赖皇帝们,他们接受的教育不足只能怪太子时期老爹不重视他们的教育,而老爹之所以不重视他们的教育,那是因为老爹的老爹不重视他的教育,最终该怪谁,那还是朱元璋。

朱元璋收拢了国家的权力,将权力都集中到皇帝的手里,这样皇权高度集中,老朱家就绝不会破败,而且皇帝只要够勤劳,朝廷就乱不了。您发现没有,朝廷不乱前提是皇帝足够勤劳,但朱元璋万万没能想到的是,子孙们都不把他打下来的天下当回事,一个个都是甩手掌柜,这种情况下权力就到皇帝亲近的人身边去了,宦官专政,因为这,我们才说皇帝是无赖。

明朝皇帝是无赖,您还不能怪他,因为他没读过多少书。明朝的东宫教育有缺陷,太子出阁讲学的时间都是由皇帝说了算,朱元璋什么都准备好了,就是把这给漏了,许多皇帝登基的时候还没读过两年书,甚至还有明熹宗这种文盲皇帝,这种情况下皇帝的素质跟不上,名副其实的无赖,被人唾弃也就很正常了。


明朝皇帝多被评价为“无赖儿郎”,其实就是说皇帝的做事风格,太过无赖,另一方面则是指,皇帝本身就是个无赖,没出息。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朱元璋的影响,究其根本,还是制度上存在问题,没有一个权力的制约。

从三皇五帝开始,华夏文明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没有剧本的故事就此开始,永不落幕。我是水杯,希望我的文字为您带来欢乐,那就是我最大的幸运。

水杯喝历史


最早评价明朝皇帝多为无赖儿郎的,是鲁迅先生。我想根本原因在于明朝时期另类皇帝多的缘故吧。如正德皇帝贪玩,嘉靖皇帝好炼丹,好声色的隆庆皇帝,不上朝的万历帝,寻欢作乐的泰昌帝,木匠皇帝天启帝,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只有人们想不到的。

表面上看,这些朱家的皇帝不务正业,荒废政事,但是事关社稷安危的时候,他们也是很有担当的。例如: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明史》把他说的一无是处,嗜酒如命,沉迷游玩,亲近小人,自贬身份,好勇斗狠。总之不像一个皇帝,更像流氓。

事实上,他玩起来很嗨,事关国家安危的时候也能冲锋在前。正德时期,蒙古开始了对明朝北边的大规模侵扰,面对外虏的威胁,从正德12年开始,他开始巡视边境,这是土木之变后首位明朝皇帝亲临抵御蒙古的前线,也是最后一位对蒙古作战时亲临战阵的皇帝。

1517年御驾亲征,指挥应州大捷,双方大战6次,最长的一次从早上战斗到晚上,击退来势汹汹的蒙古王子伯颜。有意思的是这次的战果,明史记载,朱厚照亲自指挥的这场战斗,取得了杀敌16名,己方伤563人、死亡25人的战绩。我认为这是被黑的最惨的一个皇帝了,双方数万人从早上交战到晚上,12个时辰仅仅杀了16个人,还包括武宗朱厚照自己杀的一个人。轮到皇帝动手杀敌,可见战事有多么的凶险。如此残酷的战斗杀敌这么少合乎常理吗?

史书这么黑武宗朱厚照,原因有多种,首先他的言行举止不符合文臣心中皇帝的形象。其行为在受程朱理学毒害的文人心中是离经叛道的。其次武宗朱厚照的这次大捷是在文臣反对的情况下独自取得的,如果让世人知道了真相,文臣的脸面没处放啊。

从这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说明朝皇帝多是无赖儿郎的评价,是戴上了有色眼镜的结果,只看到了他们的缺点,没有看到他们的优点。评价一个人要全面,不要选边站,否则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闵不克


明朝皇帝不说是历朝历代最好的,但是我认为算得上是最硬气的。而且很多人认为明朝皇帝大多数是昏君,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那些所谓的蟋蟀皇帝,木匠皇帝……其实那只是个人爱好而已,这些皇帝并没有因此而荒废政务。

就拿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来说,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很多人说他20多年不上朝,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荒废政务啊,反而把权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尤其是在万历皇帝继位初期十余年,他重用张居正进行改革,社会发展稳定繁荣,呈现出了“万历中兴”的盛世局面,扭转了正德、嘉靖两朝以来形成的颓势。

另外,万历皇帝主持三大征,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全部获胜,巩固了汉家疆土。

万历皇帝之所以不上朝,主要还是还有因为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产生了争执。

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万历皇帝并不喜欢朱常洛,想要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群臣坚决反对,前后争吵达15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打,明神宗身心交瘁。他感到自己虽贵为天子,却被群臣所制,最终和大臣闹掰了,这才导致了不上朝,不与这些大臣面对面。

事实证明,朱常洛即位后沉迷酒色,纵欲淫乐,导致身体日益羸弱,做了几个月皇帝就去世了。

而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但是不上朝之后并没有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所有的权利依然在皇帝的手里。虽然没上朝,但是他通过了另外的方式处理政务。所以说,其实万历皇帝是真正的大智若愚的明君。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也导致他不愿意上朝,那就是他的脚部残疾,这是根据最新的考古成果才发现的。走路不方便,加上一帮无赖迂腐的臣子,换做我,我也不想上朝啊。


历史评说


明朝皇帝多无赖,那说的一点都没错。首先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就是从无赖爬上来的。他小时候穷的没饭吃,都是给有钱人家放牛换吃的,就是个放牛娃。有小伙伴给他要吃的,他竟然把有钱人家的牛给杀吃啦。给别人家放牛打长工竟把牛吃啦,不是无赖是什么!这长大后去当兵,遇见小时候跟他屁股后面的家伙成了他的上司,他这心里不平衡,想方设法干倒这上司。当上皇帝后,对当初给这他打天下的功臣打压。他的义子朱棣,第二位皇帝更是个无赖,大家都知道朱棣谋权夺位的,而朱棣的爸爸朱元璋是一个农民出生的人,其短视和对中国不完整的认识也会影响到朱棣。但是历史选择了他没办法。小农意识和自然经济的熏陶是其思想的主要来源。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宁,他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了。

朱棣在北京期间,在众多有作战经验的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但是,朱棣是不愿意服从这个年轻的皇上,更不愿在他的皇位下称臣的,他从建文帝即位开始,便秘密在燕王府中打造兵器,招揽兵勇,等待时机。为了蒙蔽朝廷,他还真的豁出来了,装疯卖傻,竟然到燕京的大街上抢吃的,还卧于街头酣睡。大夏天的守着火炉子,披着棉衣。这些举动确实蒙蔽了建文帝,使建文帝开始“削藩”的矛头并没有指向他,直到朱棣有一位家人将他的造反计划报告了朝廷,他才开始在台面干。所以说列祖列宗都是这样的所以后代皇帝也不足为奇了






开心影视集结号


其实要是说执政,明朝也有不少优秀的皇帝,倒是也谈不到多是无赖儿郎。而无赖儿郎里的无赖其实和辛弃疾一首词的无赖意思差不多,在他的《清平乐·村居》中,有这么一句“最喜小儿无赖”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最喜欢我小儿子顽皮,而这里的无赖,我觉得跟顽皮应该是对等的。确实,明朝的很多皇帝,的确顽皮。

咱们先说一个皇帝,这个人在明朝算的上是明君,其实他就算是在中国历史上都算是明君了,这个人就是蟋蟀皇帝朱瞻基。作为皇帝,朱瞻基这个人可以说的上是勤政,要说他最大的一个毛病也就是玩蟋蟀了。如果说他玩蟋蟀只是一般的玩,或许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可是这位老哥玩的有点过了,明人吕毖《明朝小史》里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可见朱瞻基时代,玩蟋蟀确实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在清代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中也有《促织》一篇就是讽刺朱瞻基玩蟋蟀的。这么看来,朱瞻基的确是有些“无赖”。皇帝玩蟋蟀,而且玩到劳民伤财的地步,那就不是一般的顽皮了。

接着咱们再聊一个皇帝,他在明朝那可是大大的有名,他就是嘉靖皇帝。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就是讽刺他尊道的。其实要是说起来,嘉靖皇帝继位初期还是有不少英明举动的。但是他到了中期,由于国家承平日久,逐步丧失进取精神,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事兴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方士、道士们利用嘉靖帝梦想长生不死和灵瑞现象的迷信,屡行诈骗之术,愚弄嘉靖帝,使每年不断修设斋醮,造成巨大的靡费。嘉靖二十一年十月,爆发“壬寅宫变”,几死于宫女之手,嘉靖帝移居西苑修玄。而他的无赖之处,则体现在他刚继位的时候:正德十六年,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即位不久,嘉靖帝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嘉靖帝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嘉靖帝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兴献帝被追尊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以嘉靖帝的胜利最终结束。确切的说这个行为的确是很无赖,从古以来,没有人像他这么做的,以侄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人,但死乞白赖的非要把自己的父亲追为皇帝的只有嘉靖一个。

但要是说顽皮,二十个嘉靖捆起来都赶不上他的堂兄,明武宗朱厚照。如果给皇帝们做个大排行,那么顽皮第一绝对是朱厚照。咱们看看这位老哥有多顽皮。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小王子部来袭,武宗得知后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战一场。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他在这场战争中还给自己搞了个将军封号,也改了个名叫朱寿。这还不算完,宁王叛乱,王阳明平定叛乱后把宁王押到了南京,苦求朱厚照受俘,朱厚照一概不准。最后王阳明终于福至心灵,重新报捷说所有功劳全是大将军朱寿先生的,靠他老人家的威德和方略,以及他身边的一干功臣,才能迅速平乱,自己亲冒矢石、大战鄱阳的事迹自然一字不提。这一本递进去,旋即准奏。受俘之后,朱厚照总算勉强同意北返。走了一阵子,又突发奇想:要把宁王放回去再作乱,由自己亲手擒回。臣下闻之如五雷轰顶,劝谏的话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而且民间关于朱厚照的游龙戏凤的故事,各种民间爱情故事,侠义故事根本没听过,这么一位皇帝,你让人怎么说。说他无赖顽皮,我觉得没人会反对。

有这么三个不要说在明朝,在历史上都具有各自无赖代表的皇帝,人们要是不把明朝皇帝,称之为无赖儿郎,我感觉都有点说不过去了。


随意言之


只能说这样评价的人太不了解明朝,太小看明朝皇帝了!说无赖的不过是肤浅的只看朱元璋的出身罢了,真正了解朱元璋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是多的么重情重义!明朝的皇帝又是多么的血性!不信?你接着看!


首先、小编认为明朝在历史地位上有点特殊,有的小伙伴问了特殊啥子?再特殊能有大唐盛世厉害?小编说的特殊并不是指综合国力,而是从民族情感上来说,首先明朝之前是元朝,也就是蒙古人占领中原夺取江山,大家都知道元朝建立之前有很多小国家,南宋、金、大理、等等。但是在小编看来,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只有宋才能代表中国,蒙古人建立元朝,等同于侵占他们的国家,也就是说相当于被灭国了,但是碍于蒙古大军的强大又无力反抗。汉族在元朝也只是三等公民。相对来说算是被殖民了。而明太祖朱元璋灭掉元朝,将江山从蒙古人手中重新夺回来,可以想象,对当时的整个汉族来说,那得是民族英雄般的存在。他所建立的大明朝自然更受人爱戴。


其次、民族气节。历朝历代,第一无二。当然也要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历代皇帝一直奉行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也就简单理解就是:我大明可以战败,但决不投降!翻阅各种史料记载,你会发现,哪怕是国都被围,皇帝被俘,大明朝皇室和将领也没有一个投降的。英宗土木之变被俘,被瓦刺当人质威胁明朝,明朝皇室果断拒绝了各种要求,并且马上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生在帝王家,也不容易啊)继续对抗瓦刺继续打仗,打退后,最后瓦刺看这招没用,就当做顺水人情又把英宗放了。


哪怕是亡国之君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切六下罪己诏哦,在历朝历代可以说算是年轻有为的皇帝了,唯一的毛病可能就是生性多疑了,但贵为皇帝,凡事又没有个商量的,孤孤单单的,多疑也很正常。

但当时的大明朝早已千疮百孔,崇祯皇帝实在是内忧外患,难以挽回了,内有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又虎视眈眈。你就是换成秦始皇那也不行啊,人家秦始皇祖辈多给力,秦穆公。秦孝公,那多给力,崇祯的祖辈呢,唉,估计崇祯想起来也得叹口气。以至于最后被李自成攻破北京。终年34岁,但哪怕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也没有逃跑,没有投降,而是选择殉国!“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可以说直到最后一刻大明朝灭亡,大明朝也不失血性!


你还说明朝的皇帝无赖吗?不管你怎么想,事实就是这样,怎么想是每个人的自由,不过,老板点个赞再走啊。


穿棉背心的新青年


其实明朝皇帝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无能荒诞,其实能当皇帝的肯定不能是无能之辈,毕竟皇位只有一个,太无能早晚会被干掉,但纵观整个明朝,也只有靖难之役朱棣把自己侄子整下皇位了,崇祯帝吊死煤山之外其余皇帝也都是正常死在皇位上,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明朝的内阁制度十分完善,这也就保证了即使皇帝不上朝,不理政,整个帝国也能正常运转,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明神宗20多年不上朝,明朝还能大赢万历三大征的原因。

第二个,重用宦官,宦官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可能也就是明朝最辉煌了,宦官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位就不在这里多谈了,总归就是宦官是离皇帝最近,且最依靠皇帝的存在,没有后顾自忧,皇帝在位一天,他便富贵一天。

明朝重用宦官,创立东厂,西厂,他们在直接听命于皇帝,他们于文官集团对立,保证了皇权的稳固,典型的例子就算明熹宗了,魏忠贤这九千岁也是十分忠于皇帝的。

第三个,也就是明朝皇帝对于帝王平衡驭人之术的高超运用,这方面明世宗是高手,表面问道求长生,其实对于严嵩集团的贪污腐败了如指掌,同时支持对徐阶张居正等与严嵩对立,但并不同意他们扳倒严嵩,在整个官僚体系中大搞平衡之术,使得各方势力都依附在皇权之下。

因此,说明朝皇帝都是无赖郎也是有失偏颇的,以上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看法,欢迎朋友讨论!


沈阳上班族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立国基。先放牛,后出家,小名叫做朱重八。朱重八,两个八,二八正好一十六,从洪武,到崇祯,明朝正好十六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朱允炆,太祖孙,年号取名叫建文。建文帝,闹革新,书生意气不实际。削藩王,燕王反,建文下落成谜团。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太祖四子建文叔,燕王朱棣守北平。造反夺权明成祖,迁都北平变北京。征蒙古,定安南,永乐大典已失传。信真武,修武当,三宝太监下西洋。

明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明仁宗,朱高炽,脚有残疾大胖子。继位登基十个月,历史却说好皇帝。勤政爱民却好色,突然猝死千古谜。

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明宣宗,了不起,仁宣之治有名气。万国来朝有威望,最后一次下西洋。亲贤臣,远小人,宣德皇帝善用人。可惜野史传得快,太平天子斗蟋蟀。

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明景帝朱祁钰,年号景泰:明英宗,很苦逼,先后两次当皇帝。御驾亲征土木堡,反被瓦剌捉了跑。瓦剌绑票要赎金,明朝不给换新君。弟弟景帝来称帝,世间流行景泰蓝。一年之后回家乡,皇帝变成太上皇。被锁南宫整七年,发动政变重掌权。杀了于谦废景帝,取消殉葬显仁义。

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成化帝,大不同,不爱皇后爱保姆。终身受宠万贵妃,大了皇帝十七岁。

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万贵妃,不容他,东躲西藏才长大。继位成少见仁君,创大明弘治中兴。一生只娶一个妻,帝王中他是唯一。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正德帝实在荒唐,不住皇宫住豹房。豢养猛兽抢民女,游龙戏凤广流传。诛刘瑾、用贤才,正德大事不胡来。不当皇帝做将军,阵前斩将立功勋。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明武宗,没儿子,堂弟进宫做皇帝。施政前期二十年,嘉靖中兴用人贤。后二十年不临朝,崇尚道教学炼丹。四十六年掌政权,一半时间做神仙。

明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明穆宗,朱载垕,隆庆新政算明主。爱好春药不节制,六年皇帝离人世。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万历称帝48年,30余年不临朝。躲进后宫不出户,未见江山有倾覆。因为皇帝懒得管,明朝党争闹得欢。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宠幸几位小美人,服了两粒小药丸。国本争了十五年,皇帝做了一个月。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宁远之战不容易,天启爆炸很神奇。皇帝当得很业余,木匠才是专业滴。

明思宗(毅宗)朱由检,年号崇祯:应该是个好万岁,怎奈大势难挽回。清算阉党魏忠贤,日日勤政尚廉洁。天灾瘟疫李自成,山海关外难抗争。277年尽气数,自挂煤山歪脖树。


天香引


《明史》是清朝人写的,而清朝是后金灭明以后建立的。为了显示自己灭明是正义之举,清朝在《明史》中,有意突出了明朝的腐败无能,当然,对明朝皇帝刀是加以贬低了。

在《明史》,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普通腐败荒淫,而且死法离奇。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仁宗朱高炽因为过于肥胖而猝死;明代宗朱祁钰、明仁宗朱高炽都是死因不明。

另外,明武宗朱厚照死于溺水;明世宗朱厚熜曾差点被宫女掐死,后吃丹药中毒而死;万历帝更是三十几年不上朝,创下了历史纪录;而崇祯是上吊而死的……。

如此种种离奇的事迹,考验了读者们的智商!这都是拜《明史》所赐!


扬生解史


  因为历史是后朝皇帝写的。把大明皇帝写得智慧、爱民、果敢、强悍,解释明朝失国的命运呢。因此只能妖魔化明朝的皇帝。

  令人吊诡的一点是明朝的文官集团也不买账他们的皇帝。因为大明是文官体制,以首辅为代表的内阁制架空了皇帝的权利。武宗平定北莽,万历立“贤”不立长,均与文官集团产生剧烈的冲突。他们死后是由文官集团盖棺定论的,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