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历史上项羽内部的最大绊脚石是谁?

大城公


项羽这辈子最大的绊脚石,不是刘邦,而是项伯。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项梁的亲弟弟,按照道理,应该是要帮助自己的兄长和侄儿夺取天下。

可是项伯却总是在关键时刻,给项羽扯后腿,最终导致项羽失去了天下。西汉建立以后,项羽的这位亲叔叔,不仅得到了赐姓刘,而且被封为射阳侯,可以说是一生荣华富贵了。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队友是对手的朋友。项伯显然就是这么一个混账角色,他自认为自己吃两家聘礼,可以渔翁得利,所以不顾侄儿的死活。这是亲叔叔吗?这分明是天雷滚滚啊!

01项伯将机密泄露给张良,与刘邦结成亲家。

刘邦第一个攻入了函谷关,进入咸阳,按道理是要做关中王的。所以他听取谋士的建议,在函谷关驻军,抵挡天下诸侯的进攻。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史记》

很明显,刘邦这是要在关中称王了。关中是天下最富有的地方,当年秦始皇将天下所有排的上名号的富商,全都迁徙到了关中地区,所以他们的财富也都留在了这里。

由此可见,这里是一块非常大的肥肉,谁都想要吃一口。刘邦当然也不例外,可是天下诸侯中,项羽的军事实力是最强的,刘邦这次犯了大忌。

  1. 项羽得知刘邦进入咸阳,立刻让人攻打函谷关。这是刘邦军队和项羽军队第一次交锋,可以说刘邦大军一触即溃,完全不是项羽军队的对手。
  2. 刘邦这边的左司马曹无伤成为了叛徒,将刘邦的意图全都告诉了项羽。使得项羽直接带兵攻打刘邦,刘邦只好选择还军霸上。
  3. 这个时候项伯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年张良曾经有恩于项伯,而张良现在跟在刘邦身边。项羽如果进攻霸上,那么张良必死无疑。

所以念及恩情,项伯便秘密前往霸上,让张良跟自己一起走。可是张良却将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多聪明啊,立刻决定要拉拢项伯。

他与项伯称兄道弟,以兄长礼仪对待项伯,并且表示了自己对项羽的忠诚,进入关中也是被逼无奈,什么财宝都没有拿。

刘邦甚至于项伯当场结为亲家,这么一来项伯可就多了刘邦这么一个靠山。那他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基本就立于不败之地的,不管谁赢,他反正不会输。

02项伯在鸿门宴上,阻止项庄杀害刘邦。

项伯认为,这件事必须要刘邦亲自去向项羽解释才行,而且项伯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作为调解人,来帮助刘邦渡过难关。

刘邦应邀前往鸿门赴宴,其实项羽和范增早就商量好了,趁机要杀掉刘邦。但是项伯从 刘邦那儿回来以后,又对项羽说了不少刘邦的好话。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史记》

这个时候的项羽,其实是处于两难的境地。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有妇人之仁的人,所以一般遇到这种问题,都没办法解决。

当时范增多次提醒项羽,可以动手的时候,可项羽偏偏就是不下命令,急的范增恨不得自己上去宰了刘邦。

  1. 无奈之下的范增,只能请来项庄,让项庄在宴会上舞剑,趁机会再杀掉刘邦。这件事瞎子都看得出来,项伯当然也看得出来。
  2. 他知道这是范增的计谋,所以主动站了出来,要和项庄一起舞剑。其实项伯是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这个亲家公。
  3. 项伯可以说是很尽力了,甚至常常用自己的身体为刘邦挡剑,所以项庄根本没办法下手。再加上张良和樊哙的努力,项羽直接就丧失了杀掉刘邦的想法。

可以说这一次项伯的行为,已经完全伤害到了项羽的利益。但是项羽丝毫没有责怪项伯的意思,这让人非常难受。

范增也不敢说多少项伯的坏话,毕竟项梁死后,现在项羽只有这么一个叔叔了。但是项伯会因此而收手吗?当然不会。

03项伯将九江王英布全家杀害,断绝了项羽招降英布之路。

刘邦从汉中杀出来以后,横扫天下,开始了一统天下之路。可是刘邦有一个强大的对手项羽,所以刘邦联络上各地诸侯,集中了56万大军进攻彭城。

当时项羽正在齐国平定叛乱,打算到九江征兵。九江王英布是项羽的老部下,可这个时候只让将领带了数千人帮助项羽。

汉三年,汉使随何至九江,成功策动九江王英布助汉,项羽派项声、龙且攻淮南,数月,淮南悉平。英布至荥阳刘邦后,也派人至九江招徕其散卒。而项羽则派项伯至九江,收九江兵。项伯至九江,尽杀英布妻子。英布只好收兵北上。---《史记》

当刘邦带着56万大军打下了彭城以后,英布作为项羽的部下,居然没有派遣人马前往支援,却谎称自己有病,不愿出战。

从此以后,项羽开始怨恨英布。但是英布已经成为项羽唯一的盟友,其他诸侯要么叛乱了,要么就归顺了刘邦。

  1. 项羽必须要保住这么一个盟友才行,可惜刘邦也看到了这一点,主动派人前去说服了英布,使得英布打算帮助刘邦。
  2. 这么一来项羽彻底孤立无援的,那么英布真的就没办法争取了吗?其实这件事真的不好说,不过项伯做了一件事,使得英布不可能再回来了。
  3. 当时项羽派遣项伯前往九江,收编九江的人马。这个时候项伯居然将英布的老婆孩子全都给杀了。这件事彻底断绝了英布回到项羽身边的念想。

过去英布只是在刘邦和项羽之间徘徊,还没有下定决心。他手里的人马至少可以成为左右战局的重要部分。

可是项伯这个杀千刀的,杀了人家的老婆孩子,这不就是把英布往刘邦那里推吗?项羽摊上这么一个叔叔,也是够倒霉的。

总结:项伯多次拖后腿,项羽的责任更大。

项伯总是可以在关键时刻拖后腿,难道真的只是他的原因吗?其实我认为项羽的责任更大,因为项羽信任项伯。

项伯多次作出了反叛项羽的事情,可是项羽依旧选择信任。而范增和钟离眜这些人,从来没有背叛过项羽,却被项羽给疏远了。

项伯秘密会见刘邦、鸿门宴上解救刘邦、杀掉英布全家,这些事情哪一条都够上杀头的罪名了。可是项羽不仅没有杀掉他,反而重用他,因为那是他的亲叔叔,他不相信,亲叔叔可以为了帮助别人,而出卖自己的侄子。

在项羽大军彻底战败以后,项羽选择挥剑自刎。而项伯却安然活了下来,他不仅活下来了,还成为了汉朝的皇亲国戚,封侯拜将,享受了足够的荣华富贵。真可谓是项羽这辈子迈不过去的坎。


江湖小晓生


项羽身边有一块巨大而沉重的绊脚石,最后把项羽压得喘不过气来!对于项羽的失败,有人说是“天意”,有人说是他的性格“妇人之仁”和“狂傲”造成,更多的人把责任扔给刘邦:一切都是刘邦耍阴谋诡计的结果。然而,兵不厌诈,刘邦作为对手,他耍阴谋诡计是可以理解的。刘邦是项羽的敌人,他是公开反抗,不是暗中使绊。

那么是谁一直一直充当项羽的绊脚石呢?是英布?英布只是一个囚徒加将军罢了,不算。是韩信?也不算,韩信曾经是项羽帐下的执戟郎,没受到项羽重用,他投靠刘邦后,就是项羽的敌人,公开反抗,不是暗中使绊。是虞姬?红颜祸水?也不是,项羽需要这锅祸水,宠爱有加,难以割舍,没有虞美人,估计项羽要得抑郁症,未必能活到30岁。况且,虞姬不干预军政大事,不妨碍项羽称王称霸。

既然这些人不是,那么谁是项羽的最大绊脚石?这个话题,一般人说不出来,从古至今的历史学家97%说不清楚!因为他们的思维早被传统的历史定性套住了。

从史实和历史发展而论,项羽的最大绊脚石是范增。就项羽的智囊、军师、亚父

我这么说,估计很多很多读者都出乎意料。

范增对于项羽,是有用?还是没用?有功?还是废物?是正面作用大?还是负面作用大?

首先,要看范增的功劳。据史料记载,范增的功劳主要有三项:

(1)倡议立楚怀王,恢复楚国政权;(2)鸿门宴上主张杀刘邦;(3)将刘邦迁往汉中、巴蜀,使其远离中原。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用今天眼光重新审视范增做下的三件事,正确吗?答案是否定的。

项羽的悲哀是相信范增,重用范增!而范增的悲哀是“复古”!政治纲领复古,制度复古,文化复古!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争霸,军阀混战,就拿战国来说,已经乱了几百年!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秦始皇一统六国,扫平天下,建立大一统的秦朝,并且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朝廷)高度集权统治。这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进步意义的!

秦朝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说白了,两个字:穷困。是老百姓被秦朝暴政压得喘不过气来!

所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不是小股农民暴动,是大面积造反,当时陈胜建立“张楚”政权,造反队伍数十万人,从安徽打到河南、陕西、河北、北京等地区,前锋部队逼近秦朝都城咸阳的周边地区!声势浩大,秦二世和赵高都吓得手足无措屁滚尿流!

是各路起义军内部不和,分裂,闹独立,加上秦朝起用章邯为大将,紧急征集骊山的囚徒、苦役30万人(电视剧说10万人)充当士兵,开赴前线,打垮了陈胜的北伐军!随后,章邯各个击破,收复失地,剿灭陈胜!

范增为何向项梁倡议迎立楚怀王呢?他认为陈胜的失败是“名不正、言不顺”,陈胜不是楚国的王室后裔,号召力不够!范增同样认为项梁(楚国大将项燕之子,项羽的叔父)的号召力不足,必须迎立楚国王室后裔,复立楚国政权,才能号召天下群雄,共同推翻秦朝!而由此推波助澜,魏、齐、赵等国也会趁势复辟政权!只要六国复辟政权,那么秦朝暴政就肯定被推翻!

这是范增提倡复立六国的初衷和政治纲领。

项梁是当时江东地区一路起义军首领,因为陈胜吴广起义被镇压,形势对各路起义军不利,他就采纳了范增的建议,找回楚国王室后裔、放羊娃熊心,立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

这是一个死结,这个死结让项羽吃尽苦头,终生甩不掉的包袱!

试想,楚国政权建立,楚怀王是最高领导,旧贵族重新组阁,出现争权夺力,文臣排挤武将,武将仇视文臣,内讧难免。最大问题是,由一群败落的楚国贵族执掌政权,对老百姓有多大实惠?这些贵族为何会败落?仅仅是因为秦军厉害吗?不是,是他们腐败无能才导致六国被灭掉!如今又由这些贵族的后裔掌权,像项梁、项羽这样有作为的人是很少的!

范增主张建立的楚国政权,本身就是一个落后的政治纲领、政治制度、政权!

所以项梁在定陶牺牲后,楚国内部就争夺权力,宋义处处排挤项羽。直到章邯攻打赵国,楚国派兵救援,谁做大将呢?楚怀王想控制住项羽,不给他兵权;宋义想压制项羽,就争夺兵权!于是,君臣同心排挤项羽,宋义得势,被任命为楚国上将军,项羽为副将。

巨鹿之战,是项羽犯上作乱斩杀宋义,夺取兵权,帅军出战,破釜沉舟,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打败章邯,消灭秦军主力部队!

项羽大军进入关中,占领咸阳,火烧秦国宫殿三个月不熄!

项羽仇恨秦国,可以理解。但他焚毁秦国宫殿,取消郡县制,分封各路诸侯、军阀,放弃当时的全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咸阳,回归彭城(今江苏徐州地区)建都,就无法理解!是天大的错误!

项羽为何不在咸阳建都称帝号令天下?就是范增的“复六国”政治纲领的结果。

一句话,范增搞的是恢复六国的败落政权,各自独立!而表面上臣服楚霸王!推举项羽做“霸主”,就是齐桓公那一套。

这当然是一种落后的政治制度!范增的政治纲领必然导致各国诸侯纷争,军阀割据,社会矛盾不断!对于民生和社会稳定,是大大的不利!

而楚国本身就有楚怀王坐镇彭城,项羽就不能做楚王!所以,范增用升官架空的办法,给楚怀王升官,改做“义帝”,项羽做楚国的王,建立“西楚”政权,称“霸王”(就是霸主的意思)。

可以说,当时除楚国有些新气象以外,其它各国都是落后又落后的政权,就是秦始皇扫平六国以前的各国落后政权复辟!

这样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体制行得通吗?这是范增痴人做梦!

说刘邦是项羽的最大潜在敌人,范增劝项羽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而项羽不忍心下手,妇人之仁,放走刘邦。这是实话吗?不是。

查阅汉初名臣陈平史料:陈平原来在项羽手下任职,在项羽驻扎咸阳期间,项羽就将刘邦扣留、软禁在咸阳!是陈平与张良友好,又对项羽失去信心和期望,所以陈平暗中帮助刘邦,劝说项羽释放刘邦,而将刘邦家属接到咸阳软禁起来!就是说,项羽在咸阳期间,有很多机会可以杀掉刘邦的!不止鸿门宴一次。

那么,范增鸿门宴上力劝项羽杀掉刘邦、项羽不听、被刘邦溜走的说法,就不成立。因为当时项羽有很多办法很多机会可以干掉刘邦。范增也没有看出刘邦是最大的敌人!事实上,当时有很多诸侯、军阀的实力都比刘邦实力强大,比如赵国、齐国等。后来,首先反抗项羽的人,不是刘邦,是齐国!项羽为了镇压齐国叛乱,几次起兵攻打,把他拖累够惨!范增为何就看不出齐国是最大的敌人?

将刘邦逼入汉中、巴蜀地区,是范增高明策略吗?不是,恰好相反,是弱智,是损害项羽的安排。

试想,刘邦是楚国人,家在江苏沛县,他是沛公,将他迁往陕西西南部和四川地区,在当时这是一片落后偏远地区,刘邦能满意吗?他的部队大部分是楚国人,也是一片反对之声!所以刘邦帅军进入汉中地区,他的部队就不断出现逃兵,逃走了一半人马!不仅士兵逃走,连将领也逃走!韩信也逃走!那么,刘邦有没想过逃走呢?肯定想过!只不过他是汉中王,他不能傻乎乎私自逃走,他是盘算着如何才能打回关中去!

简单地说,范增建议项羽将刘邦逼入汉中、巴蜀地区,本身就埋下祸根,是制造矛盾,逼着刘邦造反!

如此说来,范增这一“功劳”又打水漂了。

范增创议迎立楚怀王、复立楚国、复立六国,提议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逼迫刘邦迁往汉中巴蜀地区,等等计策,没有一项是正确实用的!全是损招,是损害项羽的招数!是给项羽使绊!

试想,刘邦与韩信分兵后,他与项羽打仗,哪一次获胜?没有。刘邦坚守荥阳,想借此牵制项羽主力,但荥阳被项羽攻破!刘邦与项羽交战是十打十输!韩信发展壮大后,两次被他夺去大将军的兵权,他带走韩信大部分兵马!尽管如此,刘邦与项羽交战还是输输输!没赢过!刘邦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是他开空头支票耍骗术,给韩信、彭越封王,还封给他们大片土地!这样把韩信彭越骗来,集合三路大军,还有英布的兵马,四面包围项羽主力,一举歼灭!

打败项羽,根本不是刘邦的功劳!试想,这么一个军事“半桶水”,他怎么可能一开始就“胸怀天下想做皇帝”?都是写历史的人抬举刘邦成为项羽对手的!试想,如果韩信、彭越各自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不去援助刘邦,刘邦能成功吗?冤大头加蠢蛋是韩信,当时他已经拥有齐国(山东)、赵国(河北加山西一部)、燕国(北京及辽东地区)等三国地盘,参战兵力30万,竟然还听刘邦调遣,傻乎乎带兵去灭掉项羽。紧接着,被刘邦夺回兵权,将他整死!

当时韩信占有的地盘和掌握的部队,他完全可以独霸一方,形成三国鼎立局面:他帮刘邦,刘邦胜;他帮项羽,项羽赢。

但刘邦就能抓住韩信那颗卑微和感恩的心!用韩信打垮项羽,再轻而易举干掉韩信!

说项羽不用范增,所以失败。范增有这么大能耐吗?没有。范增是怎么被项羽猜疑赶走的?是陈平用反间计,其实是很简单很平常的计策:当时楚汉相争不下,双方有和谈意向,项羽派使者到刘邦军营,陈平命人摆上上等丰盛的酒菜招待;等到项羽使者入席,陈平忽然惊叫,说搞错了,原来以为你们是范相国的使者,所以按高标准招待的,现在才知道你们是项王的使者,那就换另一桌酒菜招待了!随即撤下一桌上等酒菜,换上几样简单饭菜招待。

使者回到楚营,如实报告项羽。由此,项羽猜疑范增私通刘邦,不信任范增!史料是这么记载。

范增连陈平这样拙劣的雕虫小技都破不了,还做什么军师、相国?

应该说,楚汉相争后期,项羽和范增之间是不协调的,出现较大分歧!因为范增创立的复六国政治体制出现严重危机,四处军阀割据,纷争不止!而项羽如果想整顿兵马扫平各国诸侯,师出无名!也没这个实力!他当年打下的江山傻乎乎分封给别人,攻而不取,是多么的愚蠢啊!对于这一点,项羽肯定意识到了!这一切都是范增的错!比如,项羽当年巨鹿之战打垮秦军主力后,就已经取得齐国、赵国、燕国、秦国地盘,他不据为己有,反而用范增复六国的落后政治纲领,分封给各国诸侯、军阀,项羽能不后悔吗?

如果当时项羽建都咸阳,建立大一统楚国,自己称帝,谁敢不服?他坐镇关中,他的部队能征惯战,刘邦窝在汉中,哪有机会染指关中地盘?

为啥这么多路诸侯只有刘邦能取得最后胜利?因为刘邦的政权是农民军建立的!其它各国政权都是贵族(诸侯)、军阀建立的!大部分是原来败落的贵族建立的,其政权本质就是压迫、剥削老百姓的!用今天的话,是“反动政权”。

史料记载,项羽是“妇人之仁”,待人亲切随和,嘘寒问暖,甚至亲手给士兵喂药疗伤;他听到百姓凄凉悲惨的事情会伤心落泪;但是项羽任人唯亲,搞小圈子统治,排挤外面投奔来的人才,包括陈平、韩信,都不重用。在赏罚上,不公平,有功不赏赐,忘记人家的大功,只记住人家的过错,刻薄寡恩!对待有功人员,他不舍得给予高官厚禄,把官印抓在手里很久都不舍得发给人家!项羽残忍好杀……。诸如此类的记载,不少。

但这些都不是项羽败亡的根本原因。项羽的失败,说到底,是范增复六国的政治纲领、政治制度弄坏了。

说到范增立楚怀王的政治意义,其实不大。试想,陈胜、吴广,两个戍卒(排长级别)出身的人都能一呼百应聚众数十万斩关夺隘占领大片地方,项梁是贵族出身,他就不能聚集十几万部队?即便没有楚怀王复辟,各路反秦起义军已成燎原之势,项梁、项羽肯定能独霸一方,而项羽勇冠三军天下无敌,他出头是没疑问的。立楚怀王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是范增复六国政制、复古文化、导致各国诸侯纷争、楚汉相争的根本原因!

刘邦、张良就比范增高明,一统天下,建立大一统汉朝,复行秦始皇的郡县制,从此汉朝稳定下来。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应用中草药治疗癌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谈及项羽之败,大家都有这么一个共识,即:妇人之仁!韩信就曾评价项羽,有匹夫之勇,却是妇人之仁。

鸿门宴上,项羽放过了刘邦。楚汉争霸中,项羽有很多机会乘胜追击,歼灭刘邦,最终却被刘邦忽悠而一一错过。甚至,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母和老婆吕雉,以此威胁刘邦,但刘邦却毫不受到威胁,反而声称亨煮他父亲时,分一杯羹给他!最终,项羽无奈,放了刘邦亲人!

那么,项羽之败,因为妇人之仁?实际上,项羽之败,妇人之仁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却并不是真正原因!如果项羽注意了这两点,可能局面大不一样!或者说,项羽一生最大的两个失误,即:错误选择了一座城,机械遵守了一件事!

第一,项羽定都徐州,这是项羽最大的一个战略失败!项羽占领关中之后,把咸阳一把火烧掉,然后带着战利品返回,所谓“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在徐州定都!然而,关中沃野千里,进可攻退可守,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秦国就以此成就霸王之业,相反徐州却无险可守,轻易就能被敌人打到城下。可以说,定都徐州这个四战之地是项羽的一大败笔!

第二,轻信刘邦,机械的遵守鸿沟和议!在鸿沟和议之前,刘邦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导致范增无奈回乡。此后,刘邦和项羽在鸿沟议和画界,所谓“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问题的关键在于,议和之后,项羽就引兵东归,完全没有一点警惕之心。然而,刘邦却突然撕毁盟约追击项羽,此后就是著名的“垓下之战”,项羽战败!

如果说鸿门宴上,项羽因妇人之仁放过了刘邦,还有很多挽救机会的话,定都徐州和机械遵守鸿沟和议之后,项羽就没有一丝反败为胜的机会了。

其实,如果项羽换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市定都,即便偶尔遭遇失败,因为有一个稳固的都城,而不会一战而溃!如果项羽不是机械的遵守鸿沟和议,对刘邦有一定的警惕之心,估计也不会遭遇垓下之战吧。因此,别再被骗了,这两点才是真正的原因!



核雕子陵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认为历史上项羽内部最大的绊脚石是项伯。



为什么呢?

因为楚汉期间,能够与项羽争天下的只有刘邦,而项羽本来有很多次机会杀掉刘邦,但项伯却几次救下刘邦。可以说,项羽的这个叔叔项伯是个十足的坑货。不仅帮了敌人刘邦,还把自己的侄子项羽给害死了。

我就拿鸿门宴举例,看看项伯有多坑?

《鸿门宴》记载: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鸿门宴前夜,项羽是打算让士兵吃饱喝足第二天一举歼灭刘邦的,结果项伯夜告张良此事,这是泄露军事机密,这等大事,项伯竟然当儿戏。就这样,项羽失去了鸿门宴中的第一次灭刘邦的机会!

再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傻子都知道的事,这项伯居然阻止项庄杀刘邦。这让项羽失去了鸿门宴中又一次灭刘邦的机会!当然鸿门宴中项羽还有几次灭刘邦的机会,但这两次机会是最重要的机会,而且这两次机会都是因为这个项伯而失去的!

所以,我认为历史上项羽内部最大的绊脚石是项伯。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提的问题有帮助!


历史囧话


个人认为项伯才是项羽内部最大的绊脚石!

鸿门宴上,范增不断地暗示项羽,要项羽乘机杀掉刘邦,项羽由于在事前已被项伯说服,认准刘邦为忠诚有功的将领,因此,对范增的暗示沉默不答。当范增召来项庄就要当场舞剑表演时,项伯一下子看出了其中要杀刘邦的真正意图,立即拔剑相互对着舞,时常用身体挡护着刘邦,使项庄一直很难在下手。

这才使刘邦得以逃脱,最后将项羽围杀。


多尔衮爱新觉罗


1、异己势力的坚决对抗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可是项羽和其盟友并没有能力消灭诸多异己势力,甚至没能力形成对峙互相牵制给项羽争取时间,反而让异己势力越来越壮大并且互相联合让项羽顾此失彼。

除了项羽自己搞定了最弱的韩王成,搞掉了当时最大的对手之一楚怀王,其他各个最大的异己势力,汉国刘邦、齐国田荣、赵国陈余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在秦赵齐的兼并战中纷纷胜出,就连魏国彭越不但没被消灭,反而是项羽派去进攻彭越的萧公角被打的一败涂地。

项羽先进攻齐国田荣而无视刘邦做大关中,被人认为是他的错误,但是以当时楚国地缘形势,项羽不摆平田荣,哪敢大举进攻刘邦呢?

历史项羽好歹在刘邦大举进攻之前打残了齐国杀了田荣,可以无所顾虑的大举回援,如果项羽派人防御田荣,自己去进攻刘邦,一旦田荣南下,项羽留下的守将惨败,那未能击溃刘邦的项羽只怕是哭都哭不出来了。

2、项羽结盟的新封的各诸侯不但无法有效的消灭各个异己,甚至无法维持势均力敌的对峙,反过来被异己势力消灭。除了臧荼灭了韩广算是项羽唯一成功的盟友。章邯在对抗刘邦过程中发挥了一些作用,其他赵(张耳,司马,申阳)韩(郑昌)齐(二田)魏(魏豹)项羽结盟乃至新分封的盟友势力基本可以说是一触即溃。

对比刘邦选择的韩信英布彭越,项羽选择的盟友实在是……

3、最不济,那些从项羽分封中获益的盟友(英布、张耳、司马,申阳、共敖、臧荼、魏豹、)应该支持项羽或者失败后投靠项羽站在项羽一边吧。没有!除了齐国二田之一外全都去抱刘邦大腿去了!魏王豹这种势力不足的墙头草就算了,就连张耳都投奔刘邦而不投奔项羽。实在是有点离谱。

笔者个人认为,项羽虽然意识到自己实力不足,但是还是过于高估了自己的力量。项羽想乱中求胜,结果反而是变成了顾此失彼多线作战。项羽想各个击破,但是他的野心和行动反而让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对付他,甚至是项羽的盟友也情愿站在项羽的对立面。哪怕失败了也不愿意投靠项羽。最后弄出刘邦出关势如破竹,各路诸侯反而联合起来围攻项羽的闹剧。

项羽太急于求成了!在局面混沌的时候,应该像谢安那样,“镇以大纲,御以长算”才更合适。既然实力不足,那就先占住自己实力能到手的先到手,等局面稳定了,再徐图进取。局势混沌,自己的布置利害难辨,这时候一味的进取,反而是自乱阵脚,让别人有机可乘。就像打架,在没有弄清对方实力和弱点的时候就贸然攻击,结果一般都是进取无功,反而露出破绽为敌所乘。

项羽过于着急一统天下,也过于自负自己的才气,其布置看似机关算尽,结果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削弱敌人的布置反而成全了敌人(刘邦章邯二田张耳)。看似宏大的布局,结果却发现变成四面树敌(齐国秦国)。本来是自己削藩夺地盘,最后反而便宜了别人(河南国魏国殷国韩国)。

而项羽面对这种不利的破局又想以力破局,以快打慢争取时间,结果反而落得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处处皆失。

我指的就是项羽进攻齐国这个行为。以当时形势,很明显地项羽的布局即将崩溃,局面已经失控,但是项羽已经铲除了自己最强的敌人,初步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上策应该是镇之以静。


历史的波澜壮阔


刘邦就是项羽称霸天下道路上的一块最大的绊脚石。

秦朝时期,自从秦始皇逝世后,秦二世胡亥开始了更加残暴不仁的统治,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民不聊生的背景下,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人们纷纷响应也开始了起义的潮流。虽说陈胜吴广最终未能成功,但项羽和刘邦从中脱颖而出,共同推翻了大秦帝国。然后两人又为争夺天下开始了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辅佐下战胜项羽,建立了大汉帝国。





未知的古今历史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项将军最大的绊脚石即是项将军。

项羽勇冠三军,果敢刚毅,身先士卒,无所畏惧,重情重义,这都是他的优点。

这些优点,如果作为一名打头阵的正印先锋官,无疑是没问题的。

巨鹿大战、彭城大战都是以弱胜强,化被动为主动的著名战役,赢得何其酣畅淋漓,项将军不亏为一代名将!

但作为三军统帅,还远远不够。

致命缺点:刚愎自用、目光短浅、爱慕虚荣、缺乏大度,政治幼稚,凶狠残暴。

以上缺点都有案例可查,不在此一一赘述了。导致的后果就是失人心。失韩信之心,失黥布之心,失范增之心,失万众民心,失天下之心。最后,就什么也剩不下了。


微山秋水


历史上项羽内部的最大绊脚石是项伯。连夜赴汉营告密张良项羽的军事计划。并被张良利用,替刘邦劝说迷惑项羽。在鸿门宴持剑护刘邦,使范增计败,放虎归山。最终项羽被迫突围乌江,万念俱灰,放弃过江东,乌江自刎。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永远霸刀强出头,死性不改的叛贼英布。

还有没被大圆满分好每一杯羹的胯下妖精、死内奸之那匹瘟障畜牲乌骓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