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对于如今春节,有些过去的老传统要不要继承,过年还需不需要仪式感?

海阔江涌



老传统、仪式感、年味儿…似乎都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似乎,都留在了农村。

我是一名老家在东北农村的80后。

不知道,我印象中这些过年的老传统,还保留哪些?哪些可能渐渐被淡忘,或者被改变了最初的样子。

每当央视春晚的新年钟声敲响,家里的男人都会走出门外,二踢脚、闪光雷、魔术弹、2000响打底儿的小鞭儿(小鞭儿这个说法,听起来特别喜庆)…开始陆续引燃。



女人和孩子们趴着窗户,捂着耳朵看热闹。瞬间,整个山村好像地震般震耳欲聋,持续约半小时左右。

这时,有人开始用事先准备好的浆糊开始贴春联和福字,“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车保平安”这些喜庆的贴纸,陆续贴在了仓房、猪圈马棚、家里的车子上(哪怕是马车、牛车,也要找个地方贴上去。)



这时,屋子里往往有最操劳的女主人开始煮饺子,吃多吃少无所谓,必须得吃。

一般都是煮饺(年三十,似乎不吃蒸饺?),面皮比较软,好消化吧,因为吃完再熬一会儿夜,就该休息了。

饺子会放些硬币,有条件的去银行换些新的(卫生一些)。

这时,穿插在忙碌的间隙,大家开始拜年。手机没那么普及时,座机一部加上一个手写的电话表,依照辈分顺序,挨个儿打电话☎送上吉利话。

现在,鞭炮在农村和城市依旧是年味儿最大的点缀。农村放鞭,有的质量不好容易让人受伤,还怕到处乱飞点着柴禾垛子,城市担心遇到下水井盖,爆炸可就事儿大了。

但饺子有的家庭都给免掉了…甚至对联,有的家庭过完小年就贴上了,甚至,有忘了贴的…

现在,微信这么普及,连拜年话都是复制的,情感表达也太轻松了,真挚程度也打折了吧。

老传统、仪式感应该保留,其实是保留一种心气,一种情感。比如今年过年,我们打电话拜年好不好?


辽沈名医


每天看抖音上南方都在贴春联个放鞭炮 北方全部禁止 南北方区别真大啊 要不要继承老传统 那就得问一下所谓的专家合不合适


精彩的世界有我


老传统还是尊重和延续的好,因为老传统年味更浓 更有意义


Suddenly148649272


抛开老传统是不可能的,在老传统的前提下创新


黑色幽默动画


老传统、老风俗要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