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身体不舒服,心里不安甚至有些恐惧,到底是心理有问题还是心脏有问题?

红花还需绿叶123衬


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如果身体不舒服,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对症下药及时处理。

如果是因身体不舒服导致心里不安和恐惧、担心,这显然是心理问题。如果过度怀疑是某种疾病,也可以叫疑病症;如果典型特征是恐惧害怕的,也可以叫恐惧症。焦虑症一种统称。

由于不安、恐惧、担忧,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慌、出虚汗等症状,尤其是心跳加快和出虚汗,会令当事人更加担心,也是容易误以为是心脏有什么问题的原因,这种心跳莫名加快和心慌为典型特征的情况称为心脏神经症。不过,不要担心,这都是心理问题,通过疏导可以消除。

由于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如果出问题直接危及生命,所以很多人对此有不安和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在遇到身体不适,尤其是心脏不适的时候,产生不安和担心是正常的生理心理表现,只要澄清这一点,就可以排除不必要的担心。

别忘了,身体哪里不适,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一是便于早发现早治疗,二是排除不必要的担心。




飞扬心理王主任


作为一名医生,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排除躯体疾病

如果您感觉身体不舒服,心脏难受,首先应该到综合医院就诊,看看心脏到底有没有问题,因为某些心脏的疾病,也会导致心率加快,让人感觉心慌不适,心前区难受,感觉恐惧,治病治根,根源找到了,疾病很快就能得到改善的。

如果躯体检查未见异常,应该考虑是情绪问题。

很多焦虑、抑郁的患者也会出现躯体化的症状,有些急性焦虑障碍的患者会出现心前区不适,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出现濒死感。有些抑郁症的患者会出现周身无力,头晕,头痛,胃痛,所以很多焦虑、抑郁的患者首先会到神经内科、消化科或者心内科就诊,但他们做了各项检查后都没有异常,家属也很无能为力,所以精神科有一小部分情绪障碍的患者,都是由综合医院的医生介绍,才到精神专科医院的。


总结

躯体疾病和情绪障碍都会产生躯体不适感和紧张、焦虑情绪。但首先应该排除躯体疾病,找到病根才能很好的治疗。如果检查正常,说明疾病的根源就是情绪障碍,是情绪障碍导致的躯体不适感,应该首先治疗情绪障碍。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的评论和关注。


精神科小赵医生


身体不舒服,心理恐惧不安,到底是功能性问题——心理问题还是器质性问题——心脏问题?如果没有其余特殊信息,是应该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心脏问题)的。

诊疗原则

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精神科有一句话叫精神病不死人,因为我们的疾病更多的事影响日常思维和行为,但不会直接去损害我们人体的某个器官,更不会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

比如惊恐发作时,患者明确感受到濒临死亡的感觉,但实际上远没有那么严重,患者也不会因为急性焦虑发作而死去。

但心脏病是死人的,而且还是中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所以需要先排除心脏的问题。

焦虑的表现

排除心脏问题后大概率是焦虑引起的心悸和胸闷气短的感觉了。其实这也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心悸、胸闷、气促、出汗、发抖、尿频症状。

而心里不安甚至恐惧本身就是焦虑症的常见主诉,所以应该说你的焦虑症状还是很典型的,内心紧张不安、预感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导致行为的异常,躯体的不适,并出现痛苦的体验。

其实在综合医院内科门诊中,内科病患者焦虑的发病率占前三位的是:1.高血压2.慢性疼痛3.更年期综合征。所以焦虑在外面普通人群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

说一说我的观点

排除心脏问题的前提下,焦虑是可以先行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的,没有任何坏处,而且对焦虑症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其它精神疾病。但同时心理治疗有明显的治疗起效期,起码3周左右才会看到疗效,而且一些心理治疗接受度低的患者可能根本看不到疗效。所以,同时开展抗焦虑药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我说精神


身体不舒服,心里不安甚至有些恐惧,到底是心理有问题还是心脏有问题?

身体不舒服,应该先做体检,到好一些的医院系统检查一下,如果查出问题,就积极治病,如果没有问题,就考虑是心理问题,实际是焦虑,疑病症。

心里不安,出现恐惧,这是焦虑的症状,同时也是焦虑升高的体现。人在焦虑的时候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症状。

这往往是在某次劳累、生气、喝酒、熬夜等等情况下突然出现心慌心悸,在难受的时候想起以前谁得心脏病死了,或者难受过后自己百度,感觉自己的症状和心脏病症状一样,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还有一点就是个性比较敏感,消除焦虑,消除潜意识焦虑就能康复。


霍体清




我来尝试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希望我的答案能对你有些帮助。


通常我们仍在出现身体和心理上面有不协调的症状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把身体和心理区分开来,去找原因。但也只是在症状上面去找原因,所有的治疗都是在掩饰症状,却找不到根本的原因。

细心的人,应该能够体会到。通常我们的身都是被动的。有句广告词叫做,身未动,心已远。比如说,当我们上一天决定第2天早上出门,那么我们从上一天的晚上到第2天早上,这整整的,一夜的时间,我们的内心其实早已经不在家里了。

而在等待的这一段时间里,其实能量正源源不断的从我们大脑里不停的向外流失。有经历的人,都应该会有体会,就是第二天准备出发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很疲劳很疲惫。

我们的身体一直在追着心跑。直到身体出现病症的时候,身体不得不做出自我调整。这种调整自然和心不会是同步的。所以就不得到医院去等一等咯!人是万物之灵,人的身体是最精密的仪器。我们应当尊重自己的身体。所以不要对自己的身体作过多的干预,只要及时回归就好。

其实这正能说明我们当下的身心状态,是错位的。我认为这也是一切疾病的根源。

因为身体所有的疾病,都是因为人的能量低下,也就是气血的低下,而在身体的薄弱环节发生的病变。而人体能量流失最严重的环节,就是大脑的活动。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或者是情绪波动比较大的人,应该能有深刻的体会到过,心对身体的影响有多大?对能量的消耗有多大?人的大脑在超负荷工作过之后,身心是非常疲惫的。这种能量的消耗甚至超过体力劳动。

有个词叫做,境随心转。身体是我们的心的第一环境。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太被动。所以不要随随便便去放飞自己的心。

什么叫主流?主流就是让你放弃思考,随波逐流。

所谓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们的地盘,就是自己的身体。一定要理智合理的使用自己的身体,做这块地盘的真正的主人。

如果你能明白,我以上所说的道理,并且能够接受的话。那么你一定能跟理清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身体和心理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心和外界交换信息,如果心处于被动地位,那么我们的能量就是处于流失状态。比如说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我们是被动接受屏幕内的信息。所以娱乐要有度。这种透支通过适当的休息,还可以及时恢复。

但欲望却不同。如果人在自己的内心设定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并且又不能合理的安排好当下。那么这样的能量流失,就是源源不断的。即使是吃好喝好,休息好。能量也终将是入不敷出的状态。这也是很多慢性病的根源。

为什么很多慢性病治不好?需要不停的吃药。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为什么心理会产生惊恐害怕?这是自然界中每一个身心虚弱的动物都会有的心理。

所以要让人身心健康强大起来,首先就要竖起正信正知正念,提高自己的智慧,不让自己的心被外界牵着走。

让心等等身体,让身体抱抱自己的心。才能真正的身心安康,快乐自在。

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欢迎私聊。




觉明观


优先选择正规医院做详细检查,确诊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如果确诊没有器质性病变。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做一些相关测验,确定是什么形式的心理问题,选择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不需要担心。


罗桂田心理咨询


都有点!要要注意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