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历史上有哪些奇葩的事件?

3338463161加好友


要说奇葩这事,委员长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作为我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委员长戎马一生,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不管多么浓墨重彩,都无法掩盖其奇葩的演技,特别是在蒙古这个问题上。

蒙古问题,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

元朝灭亡后明朝和蒙古的残余势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1571年“隆庆和议”后,双方大规模战争停止,蒙古鞑靼部分化出漠北和漠西蒙古,西迁的瓦剌则演化为漠西蒙古。

后金崛起后,开始了对蒙古各部的疯狂征服,并于1635年击败察哈尔部,降伏漠南蒙古,迫使漠北和漠西蒙古于1636年对后金行“九白之贡”。

在当时的条件下,后金对蒙古各部采取了相对温和的羁縻统治形式,但从1582年开始,沙俄哥萨克开始越过乌拉尔山大举向东推进,在鲸吞西伯利亚的同时,对漠北和漠西蒙古各部形成巨大威胁,这也迫使清朝对蒙古各部的统治形势作出必要转变。

1691年,康熙和漠北蒙古四部札萨克在多伦诺尔举行会盟,标志着漠北蒙古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多伦会盟是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步骤,沉重打击了沙俄南下的野心。但沙俄从未放弃对蒙古各部的觊觎,而此时隶属于漠西蒙古的准噶尔汗国借助沙俄势力不断挑战清朝,清朝康雍乾,三代帝王用将近70年的时间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平定天山南北,沙俄南下的野心得到有效遏制。

但随着19世纪以来,清朝国力的由盛转衰,沙俄卷土重来,蒙古再次出现严重危机。

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火打劫,夺去清朝外东北和外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开始不断派遣探险队、商队等对蒙古进行渗透。

19世纪末沙皇尼古拉二世,抛出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将长城以北包括蒙古在内的土地全部划入俄罗斯版图。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煽动蒙古高层分立,漠北蒙古和唐努乌梁海至此脱离清朝版图。

自立为国的蒙古开始不断侵扰内蒙古和新疆等地,但均被北洋政府击退,此时的袁世凯政府迫于国内压力,极力争取在蒙古问题上的有利地位,而此时的沙俄迫于国际压力,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允许蒙古高度自治。

1914年一战爆发后,沙俄崩溃,蒙古失去靠山。加上1917年十月革命后,沙俄国内动荡不安。此时执政的皖系军阀趁机出手,除在1918年为保护在俄侨民出兵西伯利亚的海参崴,徐树铮将军还在1919年千里北上收复蒙古。

不过由于北洋军阀内部的纷争,特别是1920年直奉战争中皖系惨败,徐树铮被通缉,蒙古再度脱离民国统治。

随着1920年苏俄反干涉战争的胜利,蒙古再度成为苏俄的囊中之物,1924年甚至成立蒙古共和国,北洋政府对蒙古和唐努乌梁海的统治名存实亡。

到1927年委员长上台,1928年完成形式上的统一,此时的蒙古已是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唐努乌梁海已是苏联的囊中之物,这100多万平方公里失地的锅,理论上说不应该由委员长来背。

但作为27年之后的国家领导人,我国虽然积贫积弱,但历史上有多次机遇收回被列强夺去的诸多利益,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

1943年,委员长同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确定了对日作战的总方针,同时明确了我国对包括宝岛在内的一系列岛屿的正当主权。

作为反法西斯同盟中参战最早的国家,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我国战场最终拖住日本陆军兵力的60%以上,并付出了军民死伤超过3500万人的巨大伤亡。也因为我国的坚持抗战,极大减轻了美英盟军,特别是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压力,为我国赢得了战后的大国地位。

因为此时的委员长在对外战略上追随美国,这意味着在美国的支持下,我们完全能够夺回被其他列强侵占的主权,包括蒙古。而此时的美国不愿与苏联分享在亚太地区的胜利果实,因此委员长被美国寄予厚望。

但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彻底打碎了美国的美好幻想,由于国民党军队腐败不堪且坐等胜利的消极抗战思想,使穷途末路的日军再一次创造了巨大的军事胜利,东方战场的抗战形势再度恶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才不得不请求苏联出手,于是才有了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与斯大林关于蒙古问题的秘密协议。

为促使苏联在对德战争胜利后三个月对日作战,罗斯福同意蒙古问题维持现状,也就是继续保持国中之国的状态,同时唐努乌梁海作为苏联的图瓦共和国已于1944年以加盟国的形式并入俄罗斯联邦,在事实归属上已无任何疑问。

面对这样的局面,委员长除了愤怒,就只有无可奈何。在1945年6月15日得知美国出卖我国的消息后,委员长派出行政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长王世杰及蒋经国赴莫斯科谈判。

但两个月的谈判没有任何进展,态度强硬的斯大林不做任何让步,委员长最后只得全盘接受苏方条件。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蒋经国和王世杰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蒙古独立建国不可避免。

随后的1945年10月20日,苏联一手操纵蒙古独立公投,蒙古以98.5%的高票数获得独立。

1946年1月5日,委员长正式承认蒙古独立,承诺与蒙古建交,并就边界勘测问题达成共识。

但很快委员长就后悔了,因为此时的美苏两极格局已经形成,全面导向美国的南京国民政府当初根本不需要对苏联作出如此巨大的让步,这种悔不当初的心态使委员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表演。

首先,委员长出尔反尔,先前对蒙古许下的一系列承诺通通爽约,不同意蒙古进入联合国,这让蒙古非常不爽,恶化了南京国民政府同苏联的关系。

其次,随着委员长在解放战争中的全面溃败,败退宝岛的委员长又开始马后炮似的在联合国控告苏联支持共党,虽然“控苏案”多次在联合国通过,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但众矢之的的苏联安然无恙;

最后,为表达决心,委员长一方面假惺惺地在国民党内部做深刻检讨,另一方面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地图开疆”,不仅蒙古被重新划入中华民国版图,连塘路乌梁海和子虚乌有的江心坡也赫然在列。

但是尽管“海棠依旧”,委员长也不得不在地图上将蒙古事实独立的情况标注出来,赤裸裸地自我打脸。

更尴尬的是,1961年,连委员长无比信任的美国也背叛了自己。为应对苏联提出的一揽子计划,防止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支持共和国,美国肯尼迪政府向委员长施压,迫使其承认蒙古的独立地位,蒙古终于在1961年加入联合国。

不过虽是如此,但“海棠叶”的中华民国版图始终存在,这也成了某些蒋粉攻击共和国出卖领土主权的所谓证据,实在是贻笑大方。

虽然民进党上台后,为推动独立最终舍弃了海棠叶地图,终结了委员长的奇葩操作,但江湖上仍然留下了委员长地图开疆的不朽传说。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