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視野」“新”基建席捲而來,民間投資走上舞臺

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好轉,全國新一輪項目投資開工熱潮即將啟動。在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受到疫情影響而明顯下滑,出口也受海外疫情形勢的影響,只有通過投資才可以緩解經濟指標的壓力。

根據機構測算,今年基建投資增速要在7%-9%之間,才能完成5.5%的經濟指標。

「视野」“新”基建席卷而来,民间投资走上舞台

在此情況下,拉動內需的必要性提升,基建可能成為2020年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基建投資相比於消費拉動經濟的效果更直接,見效速度也較快。並且我國中西部地區、新農村等地區還有較大需求空間,這也為基建投資的增長提供了機會。

截至3月1日,包括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山東、河南、雲南、四川、重慶、寧夏等13個省市區發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這份投資清單共包括10326個項目,其中8個省份公佈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另有8個省份公佈了年度投資額,合計約2.79萬億元。

「视野」“新”基建席卷而来,民间投资走上舞台

此外,尚未公佈項目投資計劃地區,正在加快謀劃儲備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如安徽要求各地抓緊申報2020年省重點項目投資計劃,貴州要求各地於2月14日前報送第一批儲備項目。

其實,從去年四季度基建投資就已開始發力,加之目前工作重心是抗疫情和穩增長並重,預計地方還將陸續出臺穩投資項目,以應對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

在多地公佈的重大項目投資清單中,無論是東部地區經濟大省,還是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的西部省份,都加大了與疫情相關項目的投資。

比如,廣東省將針對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衛生、環保、農村基礎設施等領域短板,抓緊謀劃儲備一批新的項目,補充納入今年的重點項目計劃統一管理;江蘇省安排了10個民生項目,年度計劃投資958億元,特別是為應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增安排了南京市第二醫院(省傳染病醫院)擴建等公共衛生項目;甘肅省發改委在較短時間內集中研究謀劃了醫療衛生、應急管理、物資儲備、冷鏈物流等領域補短板項目將近100個。

|| “新”基建來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4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2月28日發佈震動業內的報告《是該啟動“新”一輪基建了》,提出“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新基建”。

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未來“新”一輪基建主要應有四“新”:

一是新的地區。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為60.6%,而發達國家平均約80%,中國還有很大空間,城鎮化的人口將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達71%時,新增2億城鎮人口的80%將集中在19個城市群,60%將在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7個城市群,未來上述地區的軌道交通、城際鐵路、教育、醫療、5G等基礎設施將面臨嚴重短缺。

「视野」“新”基建席卷而来,民间投资走上舞台

二是新的主體。要進一步放開基建領域的市場準入,擴大投資主體,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項目要對民間資本一視同仁。

三是新的方式。基建投資方式上要規範並推動PPP,避免明股實債等,引進私人資本提高效率,拓寬融資來源。

四是新的領域。調整投資領域,在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數字經濟、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創新穩增長,發展創新型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 投資方向已定,那麼錢從哪來?

從已披露的信息看,不少地方的項目投資額較往年有所上浮。與2019年相比,重慶2020年重大建設項目個數、總投資均提高30%以上,特別是新開工項目個數、總投資分別提高近70%和40%。江蘇年度計劃投資5410億元,比上年增加80億元。

地方政府獲取項目資金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財政撥付;二是通過多種渠道籌措,目前大概佔到45-50%的比重。其中後者主要包括

一般債、專項債,平臺債、平臺貸,PPP等。

但現在財政收入和基金收入下降,地方政府財力本就吃緊,預計財政資金空間有限,接下來就看融資渠道的空間有多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需求可能是無限的,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有限的,有效合理配置稀缺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建投資不僅僅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手段,更是一種關係民生福祉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手段,要量力而行、可持續,更要尊重市場規律和公共服務可持續發展的規律。”

據悉,為多渠道籌措資金,北京市明文規定,以民間投資為主的社會投資項目投資佔比不低於70%。山西省則聯合國開行山西分行建立了戰疫情穩投資補短板專項,確保項目能貸應貸盡貸。

「视野」“新”基建席卷而来,民间投资走上舞台

政府以新基礎設施為底層構建一個全新的經濟生態,其中民間投資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市場和企業將面對更多的挑戰,而政府也要以包容和開放的心態面對這個過程。政府退後一步,市場職能才能進一步綻放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