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江南美食为何爱“攀亲”乾隆?四款传世小面诞生得有点“囧”

据记载,大清乾隆爷曾经六次下江南,于是,很多江南的名小吃都喜欢和乾隆攀亲,自抬身价。

笔者查阅资料时发现,一些传世的面食似乎都是在乾隆皇帝饥肠辘辘,制作环境有点“囧”的情况下诞生。

恰巧去年在苏州旅游的时候,吃到了其中一款奥灶面,发张美图馋一馋诸位。


江南美食为何爱“攀亲”乾隆?四款传世小面诞生得有点“囧”


灶上的奥妙——奥灶面

关于“奥灶”二字,历来众说纷纭。传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途经昆山游览玉峰山景后腹中饥了,于是来到这家小面店吃了一碗红油爆鱼面,觉得味道无比鲜美,忙让太监打听烹制方法。但由于语言关系,太监似懂非懂,无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红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奥妙。”乾隆一听哈哈笑道:“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从此这庄小面店就有了“奥灶面”的美称。

另一种说法是:颜复兴面馆又小又旧,店内光线暗淡;陈秀英年纪大后手脚慢,眼睛不仔细,因此被老吃客戏称为“鏖糟面”。鏖糟是昆山土语,就是不太干净的意思。谁知这个怪名称反倒使它不胫而走。


江南美食为何爱“攀亲”乾隆?四款传世小面诞生得有点“囧”


锅盖掉进面里——锅盖面

镇江锅盖面源于公元1751年,乾隆第一次下江南,在西津渡穿着便服上了岸,带着一名随从来到一家面店,一迭声地催着要吃面。

店主是夫妇俩,那天正好开张得晚,男的心急火燎地“跳面”、切面,女的手忙脚乱地下面、熬汁、做浇头。忙中出乱,张嫂子把小锅盖扔到了大面锅里。谁知面做出来,饥肠辘辘的乾隆吃了,直说“味道不错,味道不错”,到厨房去看那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却见小锅盖漂在一大锅面汤里,恍然大悟,说:锅盖的味儿好啊!


江南美食为何爱“攀亲”乾隆?四款传世小面诞生得有点“囧”


船女小手代替擀面杖——猫耳朵

乾隆皇帝喜欢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杭州在西湖上兴致勃勃地游湖观景,兴头正浓时,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大雨。没想到雨势太大,这一躲就是好几个时辰,乾隆皇帝太饿了,于是叫来船夫询问可有吃食。船夫答曰:“有面无擀面杖,无法做面。”

正当所有人一筹莫展之时,船夫的孙女见自己心爱的小花猫卧在床上,竖着两只小耳朵,她灵机一动说:“没有擀杖可以用手捻!”

于是小姑娘手脚麻利地将面团揉捻成块,状似小猫的耳朵,十分的小巧,然后将其煮熟后再浇上鱼虾卤汁呈给乾隆。乾隆一见形状便已觉得玲珑别致, 吃后更觉得鲜美无比,便问小姑娘这是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说是猫耳朵。乾隆皇帝回京时将小姑娘带入皇宫中御膳房,专职制作“猫耳朵”以供皇帝及嫔妃品尝,自此“猫耳朵”便成了一道北方名点。


江南美食为何爱“攀亲”乾隆?四款传世小面诞生得有点“囧”


淮安偶遇无名面——阳春面

相传乾隆27年,阳春三月乾隆皇帝南巡到淮安,他避开了文武百官,带着汪廷珍在城内到处转,来到了一个面摊坐下来。很快他看到小二端上一碗面条,根根利落,淡酱色面汤清澈见底,汤上浮着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和翠绿色碎蒜花,阵阵香味扑鼻而来。乾隆连吃两碗后才想起问这面叫什么名字?

摊小二说:“没名字,就叫光面。”乾隆遂抬头极目远眺,只见西斜的阳光洒在京杭大运河上,河面波光粼粼,船只来回穿行,美不胜收。汪廷珍见状,忙叫小二快请来文房四宝请皇上题款。乾隆深思片刻说:“淮安是漕运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税收很多,贡献很大,现在正是阳春三月,这个面就叫‘阳春面’吧。”寓意淮安向朝廷交税就像春天万物生长一样,生机勃勃;又像这面条一样,连绵不断。

汪廷珍听后赶紧叫人拿来笔墨纸砚,请乾隆御笔赐名“阳春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