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东八王寺的历史?

人生九品在路上


大东八王寺,不熟悉的人是听不懂的,大东是指沈阳的大东区,八王寺原名大法寺,位于沈阳市大东区边墙路112号。

老沈阳的人都知道,八王寺汽水,类似北京的北冰洋,是沈阳的老字号汽水,1920年民国初期由东北官银号总稽张惠霖、奉天工商会长金恩祺等民族资本家创办的“奉天八王寺啤酒汽水酱油股份有限公司”,创办出满洲地区的老汽水。

说起八王寺汽水,就要说八王寺的水好,类似老北京人一说水,就说玉泉山的水好。沈阳过去叫盛京,盛京一提喝水,就会说起八王寺的水。八王寺东南50米处的一眼清泉,俗名八王寺井,因其井水清冽甘芳,许多人提起八王寺,首先想到的就是八王寺的水。

康熙爷东巡,带来玉泉山的水注入,“少时则玉泉水浮于上,澄清如故。以钓勺平挹取之,至刻痕而止,瓮半以下则为寺前井泉,不复进御矣”。以后大清皇帝东巡,都喝八王寺的水。自此,这里的水更加有名。

那么八王寺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史料记载,清代崇德初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从凤凰城回盛京路过“大法寺”时,见庙宇破败不堪,便施舍银两重修“大法寺”。清代崇德三年,“大法寺”修葺一新。  寺庙主持僧为感谢阿济格施舍善款恩德,便在“大法寺”左侧修建了一座“八王祠”。此后,“大法寺”便逐渐成为阿济格的家庙。民间一直称呼阿济格为八王,说是在大清诸王中他排第八,比如在北京,他的墓地就叫八王坟,至今还保留着这一地名。因此地为八王的家庙,所以被称为“八王寺”,而忽略了原来寺庙名字“大法寺”。此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满洲一直被明朝视为化外之地,来此地的人很少,庙也就荒废了。此庙的发展就是从作为阿济格的家庙开始。据记载,清代崇德三年(1638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3次大修。日俄战争中,寺庙被毁坏。1928年,奉系军阀张作霖拨专款,第四次重修“八王寺”。后来因为历史原因不被重视,曾被沈阳市第五纸箱厂等单位占用。

这地区是古文物高发区,随着市政建设,考古工作者在八王寺地区发现了1处青铜遗址,属于新乐上层文化,距今3000年左右。还有十余座辽代墓葬和40多处清代古墓。

近年来新建的八王寺,整体占地面积11136平方米,使用面积8609平方米,大殿面积600平方米。建设后的八王寺北到距离居民楼8米远处,南侧临街。内有观光区、封闭式生活区,后面建有方丈楼等。中间是万佛法殿,一万座释迦牟尼佛将在此殿内,旁边是配殿。工程投入资金1千多万元,完全由佛教协会自己筹集。


满族文化网


以前有个。八王寺饭店。反着念。[呲牙][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