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300多年前的這場瘟疫,讓人口數量直線下降,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300多年前的這場瘟疫,讓人口數量直線下降,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由於新冠病毒疫病的爆發,不禁讓我想到,三百多年前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前爆發的數次瘟疫。

有人說,明朝滅亡很大原因是由於連年不斷的瘟疫。

從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如果沒有那些瘟疫,可能明朝還可以繼續苟延殘喘。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讓我們回到三百多年前,看看當時的明朝。

01

公元1642年,全國瘟疫橫行,十戶九死。南北直隸、山東、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間益盛。

據《吳江縣誌》記載“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僅存者”。

醫家當時用一般治療外感病的方法,或用治療傷寒的方法治療,或妄用峻攻祛邪之劑,然而這樣普通的方法並不能奏效,無效還沒有變通,結果是什麼?

枉死者甚多。

但這鍋當時醫者可不能背,因為最先有治瘟方法的是“醫聖張仲景”,而他的《傷寒雜病論》經過幾千年的驗證,那是絕對的權威。

如果沒有像李贄那樣“離經叛道”的勇氣,誰又敢打破千年的思想禁錮,反對權威?所以瘟疫迅速傳播,沒有達到有效的控制。

由於無法控制疫病,使得瘟疫蔓延全國,百姓遭此劫難,凡染上者,無一倖免。加上連年征戰,流民四起,明朝舉國陷入混亂恐懼之中。

當時明朝總督孫傳庭在柿園戰役兵敗後,在陝西積蓄兵馬、發展生產、鍛造兵器,軍隊經過不斷的鞏固、發展,實力顯著增長。

但瘟疫橫行,已蔓延至陝西。孫傳庭的部隊也未能倖免,將士們染病甚多。

陝西當地醫者以張仲景的傷寒之法治瘟,偏偏明末瘟疫又進化了,傷寒之法無法阻擋瘟疫對空氣的佔領,明軍將士吸入空氣中漂浮的病毒,成批的倒下。

而此時遠在北京紫禁城裡夜不能寐、憂心國事的崇禎皇帝捶胸頓足,嘆息不已。

由於前線戰事吃緊,闖軍來勢洶洶,崇禎皇帝不斷催促孫傳庭出關迎敵,兵部侍郎張鳳翔“進言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

孫傳庭的部隊是大明朝最後一支能夠力挽狂瀾的軍隊了,所以孫傳庭不想要倉促出戰,想要積蓄力量,克服瘟疫的襲擾,作萬全的戰爭準備。

從今天來看,如果孫傳庭能夠不受瘟疫的襲擾,皇帝能夠給他充分的時間準備,那麼孫傳庭絕不至於兵敗戰死,明王朝也不會迅速滅亡。

孫傳庭兵敗戰死的鍋要給崇禎皇帝背,而實際上明王朝迅速滅亡的鍋“很大程度上”也應該由崇禎皇帝背。

崇禎皇帝不聽取大臣建議,執意要孫傳庭出關。最終在朝廷的催逼下,孫傳庭無奈草率出關。

帶著疫病,帶著不足的糧草,帶著生了鏽的火銃、長槍短劍出關迎敵。

02

戰爭開始的同時,瘟疫也發生著,並迅速傳播。

1643年夏秋間,北京發生腺鼠疫。

由於醫者思想沒有進步,使得醫療技術不能進化,那麼病毒進化了,怎麼辦呢?一旦沾染,只有無奈的等死了。

1643年八月,天津爆發肺鼠疫,自八月至九月十五日,傳染至盛。史料記載:“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

同年八月,孫傳庭親率白廣恩、高傑等部10萬人出師潼關,同時與左良玉、總兵陳永福、秦翼明約定,左良玉西上,陳永福與秦翼明分別將河南與四川兵互為犄角夾攻李自成。

官軍一路上勢如破竹,抱著“不破闖軍終不還”的決心,勢必要取得勝利,衣錦還鄉。

官軍八月上旬佔領洛陽,九月八日攻戰汝州,民軍督尉四天王李養純投降。九月十四日,孫傳庭部隊和民軍主力在郟縣展開戰爭。

戰爭結果:民軍戰敗逃跑,逃啊逃,官軍緊追不捨,輕鬆愉快追啊追,最終果毅將軍謝君友被俘殺,李自成也差點被捉。一些民兵甚至萌發了逃跑、投降的想法。

民軍這麼慘,連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就在官軍輕鬆愉快的追擊李自成的民兵部隊時,突然下起了大雨,酣暢淋漓地下了整整七天。

大雨滂沱,道路泥濘,官軍的糧車難以行走,使李自成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糧草在後方的泥濘中掙扎著,不能及時供應前方部隊。

孫傳庭這個最高將領只能無奈的下令,自己率領一部份軍隊回師取糧,命令河南總兵陳永福留守營地。

孫傳庭不知道,正是這一命令使得戰爭的局勢被徹底扭轉,勝利的天平傾向了李自成那一邊。

孫傳庭前腳走,後方的陳永福部便騷動了起來。史料記載陳永福“斬之不能止”,連砍頭都無法控制部隊,可見將士們的飢餓。

300多年前的這場瘟疫,讓人口數量直線下降,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李自成一看,這不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嘛!於是乘機發動了返攻,官軍由於瘟疫、大雨、飢餓、恐慌等一系列因素全線潰敗逃亡。

剛剛民軍逃啊逃,官軍追呀追的形勢轉變成官軍逃啊逃,民軍輕鬆愉快的追啊追。

官軍逃到河南南陽得到喘息,將士們想這樣跑不是等死嗎?於是與李自成部展開大戰。激烈鏖戰後,最終官軍由於無法抵抗李自成部的精銳騎兵而潰敗。

自古以來,對於打仗,我想最愉快的就是勝利的一方追擊潰敗的一方。而潰敗的那方,就像小綿羊一樣待人宰割。

孫傳庭在河南郟縣兵敗,然後開始跑路。而明軍毫無疑問就是那個待宰的小綿羊。

於是李自成率領他的民兵不停的追,不停的殺掉落單的小綿羊,一日內竟追殺四百里地。可能是李自成跑累了吧,於是率領軍隊班師。

這追殺的四百里,闖軍肆意處理跑路落單的明軍。據統計明軍戰死四萬餘人,損失了大量兵器輜重。

300多年前的這場瘟疫,讓人口數量直線下降,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1643年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關,用十萬民兵圍攻孫傳庭,孫傳庭慌忙向渭南撤退,孫傳庭的將士一看形勢不妙,好死不如賴活著,於是紛紛倒戈。

兵敗如山倒,孫傳庭孤立無援,無力抵抗,最終戰死,時年51歲。

《明史》評價“傳庭死,而明亡矣。”這樣的評價,是對孫傳庭最高的認可,國家因你的力量而存亡,但也包括著對孫傳庭戰死和明亡的無奈。

03

明末最後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結束了,明朝的一柱擎天,能夠力挽狂瀾的將軍孫傳庭兵敗戰死。

孫傳庭本能夠取得勝利,但由於瘟疫困擾、大雨襲擾以致糧草供應不足、統治者(崇禎皇帝)決策錯誤等等一系列原因最終兵敗。

戰爭雖然結束,但瘟疫仍然橫行肆虐著中華大地。

1644年春天,由1643年夏秋間發生的腺鼠疫轉化為肺鼠疫。

北京城中的人口死亡率大約為40%,甚至更多,十室九空。北京郊區的疫情也很嚴重,一些染病的村莊甚至無一人存活。

天津督理軍務駱養性說,“昨年京師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

同年秋天,鼠疫南傳至潞安府(今山西等地),史料記載:“病者先於腋下股間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藥餌。雖親友不敢問吊,有闔門死絕無人收葬者”。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千瘡百孔的明朝大廈傾倒。

04

明朝末年,由於崇禎皇帝志大才疏,導致內部出現李自成起義,在外遭受皇太極的八旗大軍入侵,朝廷上下政治腐敗、文官貪財,武將怕死、土地兼併劇烈、稅收混亂。

偏偏從崇禎繼任皇位以來,明王朝進入小冰河時期,瘟疫、旱災、蝗災等天災不斷。

有人說,明亡的很大原因是因為瘟疫,但瘟疫的爆發只是使得明亡的時間向前推進了一步。

皇帝、起義大軍、外敵、文官、武將、制度、政治、天災等哪一項出了問題都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後果,而這些因素的變動全都發生在大明朝身上,那麼大明朝還有什麼辦法延續呢?只能罵罵咧咧的束手就擒,坐以待斃了…

但其實,封建王朝興衰更替符合歷史規律,明朝作為中國千百年來的一個封建王朝,從興盛走向衰敗是合乎歷史規律的。

很多人覺得明亡的可惜,但作為一個腐朽黑暗的封建王朝,它的覆滅並不可惜,這一點,其他朝代亦是。明朝國祚276年,各方面的制度都已經腐朽,這個帝國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了,改朝換代在所難免。

有些人扼腕嘆息覆滅明的是清,清頒佈“剃髮令”、摧毀中華文化、對漢族採取壓迫政策。也有人幻想著如果不是清朝統治中國,那麼中國就不會有屈辱的近代史,今日之中國或許是世界發達強國,或許中國人不會遭受那麼多的苦難。

其實,我們不應該痛恨於過去,沉浸於過去。“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我們應該正視過去的歷史,奮勇直追,千年的領先不會因一朝的衰敗而一蹶不振,我們終將回到屬於我們的位置。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行勝於說 製作:吃硬盤吧、發達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