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也瘋狂,國產FGT-203毫米重炮,亞洲第一炮可發射核炮彈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兩國掀起了大口徑陸軍炮的競爭,雙方不僅積極研發大口徑自行火炮,而且還研製對應的核炮彈,在那個年代,核武器的陰雲一直籠罩著世界,在此情況下,我國也展開了大口徑重炮的研究,這就是FGT-203毫米重炮。

解放軍也瘋狂,國產FGT-203毫米重炮,亞洲第一炮可發射核炮彈

FGT-203毫米重炮

根據國外的經驗,203毫米是一個比較實用的重炮尺寸,炮彈的彈道性能優於其他大口徑,所以我國也將其作為未來重炮的口徑。在80年代,北方工業公司承擔起了這一艱鉅的任務。

該炮牽引狀態重16噸,在參考了美、蘇兩國的同類火炮之後,我國融合了一些先進技術,炮管口徑45倍,能夠發射底凹彈和底排彈,炮口初速度933米每秒,相應的射程為40千米和50千米,是同類產品裡最遠的。而FGT所使用的炮彈中,有一種榴彈內裝溫壓高爆彈頭,重101千克,爆炸威力強出不少。不僅如此,鑑於我國的核技術發展,FGT-203也考慮了發射戰術核炮彈的能力。

解放軍也瘋狂,國產FGT-203毫米重炮,亞洲第一炮可發射核炮彈

FGT-203毫米重炮

然而事實證明核大戰並不是那麼容易打起來,各方都保持克制,再者203毫米的戰術核炮彈實用性也很差,大口徑壓制性主炮已經往155毫米發展,這一口徑火炮雖然威力稍次,但是射程差不多,靈活性卻更高,更加適合自行火炮。

而且國產的FGT-203毫米牽引火炮本身十分笨重,出入陣地花費時間較多,容易遭到反擊。而且設計之初,為了獲得更好的牽引性能和火炮射擊穩定性,炮架也很笨重,而且還搭配了一根長達3.5米的牽引杆,如此大尺寸的火炮顯然生存能力很差。

解放軍也瘋狂,國產FGT-203毫米重炮,亞洲第一炮可發射核炮彈

FGT-203毫米重炮

隨後在坦克底盤基礎上研發的自行火炮方案W90,實際測試中表現也不太好,最終和FGT-203一起被放棄了,而自行式火炮也之生產出一輛樣車。

解放軍也瘋狂,國產FGT-203毫米重炮,亞洲第一炮可發射核炮彈

美國M110A3

大口徑陸軍炮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在不同陣營對抗下以及當時技術條件下的偏執產物,雖然看似威武,實際上實用性很差,預想中的戰術核打擊也沒有地方施展。相反的是155毫米火炮異軍突起,加上龍捲風這一類的火箭炮出現,實際上已經形成完整的火力梯次打擊,其中尤其是我國的“衛士”系列火箭炮,簡直可以充當短程彈道導彈使用,203毫米級別的重炮已經沒有生存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